清玩雅集论道得与失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dingy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月22日下午,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里人头攒动。原来华人顶级收藏团体清玩雅集20周年庆收藏展在这里隆重开幕。出席展览开幕式的嘉宾除了清玩雅集的会员外,第三届世界华人收藏家大会的嘉宾们也应邀出席,让收藏大展异常热闹。
  提及清玩雅集,在藏界可是大名鼎鼎。1992年9月在台湾成立的这家收藏团体,会员们因“博雅好古”从素不相识到相知,历经20个寒暑后,雅集已然成为全球瞩目的华人收藏家团体。雅集中的每一位会员都堪称在文物方面造诣极深,这从本次收藏大展上就可窥见一斑。从中国古画到近现代书画,从瓷器到杂玩,从青铜重器到文玩小品,从中国早期油画到西方印象派……他们涉猎极广,品位极高,令观者啧啧称赞。
  展览让人叹为观止,会员们多年来在市场上的真知灼见、摸爬滚打的经历也十分值得中国内地藏家们借鉴。因而在本届大会期间,“清玩雅集·中华文物学会”专场论坛也颇具人气,无论是学术上的研讨,还是对当前收藏的一些问题的看法,尤其是对话“收藏得与失”更让与会者受益匪浅。
  “曾经在一次拍卖会上,我见到了一幅明代李如松的书法作品,当时非常兴奋。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万历时期发生过一件大事,就是‘抗日援朝’,而李如松就是这场战争的‘总司令’。这件书法是在一场小型拍卖会上出现的,很多人都不知道李如松是谁,还好我知道,也就顺理成章被我拿下。”清玩雅集会员何国庆提及自己的这次“得”,让一些人有些吃惊——这件藏品可算不上什么“巨制”。“能收藏到这些作品是一种缘分,但更重要的是藏家要对历史有着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何国庆做了这样一番阐释。
  会员翁明显曾在英国高价竞得一件英国画家特纳的作品,正在兴头时,拍卖行却告知不能交货,因为这是英国国宝,不能带出英国。后来几经谈判,最后终于把它带回台湾。“这件事让我觉得,能拥有一件精品很不容易,连一个国家都如此重视。如今,我们的文化创意产业正在火热发展,如果我们的政府能拿出更多政策,去为这些精彩之作的广泛展示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那该多好。”
  “大概是在2000年,我在香港一次拍卖会上见到了一件张希黄留青竹雕作品,市场上非常少见,当时估价40万至50万港元。不止我喜欢,我的朋友洪三雄先生也想购藏。”清玩雅集理事长、著名收藏家潘文华讲述了这样一段经历,“当时洪先生打算出60万港元,经过商量,60万港元以下归洪三雄,60万港元以上就归我。谁知拍卖时,分别杀出了两个英国人,他们与我们展开争夺,最后我叫到110万港元,而一个英国人则以120万港元把其拍走。”虽然没买到,但潘先生知道台湾谁有一件这样的笔筒,就去找他,“最后他以我拍场举牌价卖给了我。后来我才知道,当时那两个英国人是一伙的,不小心自己顶了自己的价,多花了不少钱”。据潘先生讲,这个笔筒2009年曾上拍,估价150万至200万港元。洪先生这次一直叫价到400多万港元才罢手,还是两个英国人争夺,最后以600万港元成交。今年这个笔筒又出来了,估价400万至500万港元,结果是洪先生终于如愿——花了400万港元拿下。“从十几年前洪先生就想要这个笔筒,几经周折后还是他的。收藏的得与失从这件事上可以品出不少味道。”
  台湾著名收藏家、中华文物学会理事长王定乾先生直言,从艺术品市场这几年的发展来看,“我觉得艺术品市场已经变成了一个商业市场,如果把艺术品当商品看,它实际上是供与需的关系。当我们进入这个行当时,老前辈教给我们的第一句话就是‘真精稀’,这是不变的法则”。
  王定乾还认为,购藏艺术品要考虑性价比。他举例说,很多女士都喜欢逛街,看见喜欢的服装、皮包就买回家,但买回来以后又不穿了,觉得不喜欢了。“艺术品不能像买衣服这样开玩笑,还是要多去看看拍卖会,看中一件东西要多去看几次,第一次看喜欢,第二次看还是喜欢,第三次看依然爱不释手,那就果断出手吧。如果感觉不对了,那就需要慎重考虑什么叫性价比。”一件艺术品的“真精稀”程度很好,但价格不合适,或者“真精稀”程度一般,但价格合适,都体现不出很高的性价比,需要你再三思量,否则买回去就很可能会后悔。而“真精稀、价格都合适,自己也喜欢,那买回家才不会后悔”。王定乾很中肯地建言道。
其他文献
夏日炎炎如何过?艺术爱好者们不妨去苏州博物馆避避暑。近期,该馆推出的两大展览都颇为“可人”。  “梳理”刘海粟  7月初开幕的“沧海观澜——刘海粟画展”从风格和时间上对刘海粟作品进行了一次全面梳理,展示了其一生非凡的艺术积淀与造诣。 近日,“沧海观澜——刘海粟画展”在苏州博物馆开幕,展览从风格和时间上对刘海粟作品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梳理,展示了其一生非凡的艺术积淀与造诣。  现代德国批评家里尔克作《罗
期刊
“开卷有益”典出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六:“太宗日阅《御览》三卷,因事有阙,暇日追补之。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太宗即赵炅(原名赵匡义),宋太祖赵匡胤的弟弟,赵匡胤去世后登基,976年至997年在位。为政21年,他的一大功绩是在科举考试中大量增加进士中式名额,多用文人执政,巩固了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并且以纂修《太平御览》等书为标志,在初创的北宋社会形成重文风气。宋太宗重视读书,留下金玉
期刊
青瓷王朝  从民间到宫廷,从国内到国外,龙泉青瓷缔造了一个时代,一个王朝。出众的身姿、典雅的神韵,无论是中国的帝王将相还是西方的王公贵族,纷纷为之折服。  通过对北京故宫旧藏宋龙泉窑青瓷在宫中原藏位置、器型、数量的整理分析可以发现,清代帝王对于宋龙泉青瓷的重视程度,尤其是乾隆皇帝。  清代宫廷对于龙泉窑青瓷的认识,无论从器物还是从文献上看,更多只是停留在对于南宋龙泉窑器物的认知上,从已知目前看到的
期刊
自家的收藏是最纯粹的收藏,不为卖钱,不为增值,不为名不为利;自家的收藏件件是世间孤品,不为炫耀,不为哗众,只有极其亲近的人才能一起分享;自家的收藏是人人可以参与的收藏,前提只有一个,你事事处处得抱有留心的态度。  说到我的“自家收藏”,可说的物件太多了:毕业证、工分本、奖状、日记、粮票、工业券、信、串联的乘车证、纪念章、小学毕业全体合影、幼儿园老师评语、情书底稿,家用账簿等等,装满两大纸箱。今天不
期刊
据中国美术馆工作人员近日透露,该馆将加大力度征集名家草图。此消息引发了艺术界的关注。  据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介绍:“对于一些重大绘画题材来说,没有多少装饰性的草图同样具有可参考的研究价值。不仅美术成品具备这一功能,与之相关的半成品或是草图、速写,它们同样是一段历史的佐证,从一定意义上讲,它们透露出来的历史细节或许更为珍贵。”  因此,中国美术馆一直都在收集名家作品的草图,而且在未来会进一步加大对
期刊
以西方画描绘白菜,其中最难以割舍的,必是那份浓浓的中国味道吧。  细腻洁白,莹绿如翠。在源远流长的中国食谱中,简单素雅的白菜从来都是低调而香浓的一笔。  中国的饮食文化讲究形意合一,可谓饮馔亦成文,珍馐皆入画。时至近代,西洋美术渐入国境,以油画、粉画为主导的西方技艺亦逐渐为中国艺术家所知,继而揭开了一个崭新的艺术潮流——中国油画与粉画。而其虽为西洋技法,却“入乡随俗”、“洋为中用”,继承了中国传统
期刊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京城“古玩虫”杨青先生。  杨先生40来岁,打15岁起入古玩行,拜师学艺,四处闯荡,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  杨先生聊起三十年的淘宝生涯,感慨万分:“其实,古玩行这碗饭不好吃,能靠本事吃饱饭的人屈指可数,这里的水太深”。他讲了一件亲身经历的事。  那还是五六年前,受朋友之托,去一位花费上百万元、收获颇丰的人家看东西。那位藏家刚刚病故,其家属提出,只要付300万元,所有东西“打
期刊
当你参加朋友的Party时,还会为选择佩戴哪款名表来装饰自己的手腕儿而发愁吗?清晨,当你准备去上班时,仍然要在手腕儿上轻点两滴名牌香水来凸显自己的气质与品位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你一定Out了。如今,无论走在大街上,或是出入写字楼,不少人都青睐于给自己的手腕儿戴上一个时兴的小玩意儿,那便是手串。  手串新时代  小昭是北京一家外企的软件程序员。用他自己的话形容,两年前,他才刚成为一名文玩收藏的
期刊
兴起于清朝的鼻烟壶自经出现,便受到了王宫贵族的极力追捧,成为身份和财富的象征。在造型繁多、技艺精良的鼻烟壶中,不乏有白菜样式的鼻烟壶闯入视野,鼻烟壶本就是富贵人家的专属,而与寓意“百财”的白菜相结合,更为这玩物增添了一缕富贵之气。  鼻烟壶的种类繁多,玉石、玻璃、陶瓷、内画等,仅玉石鼻烟壶一项又可分白玉、翠玉、翡翠、珊瑚、松石、玛瑙等等。而白菜鼻烟壶多以细腻冰清的翡翠白玉等材质来展现其绿白相间、鲜
期刊
象牙为大象身上最坚固的部分,其光洁如玉、耐用、珍贵堪与宝石媲美,因此象牙又有“有机宝石”之美誉。象牙雕刻艺术品,以其牙纹坚实细密、色泽柔润、质地光滑、雕刻艺术精美,而备受世人珍爱,成为古玩中独具特色的品种之一。  但是由于象牙的密度比较大,想要着色十分困难,即便勉强上色,三五年后颜色也会褪去。加上世界各地对大象的保护,象牙原材料的获取越来越困难。因此有关象牙雕刻的许多制作工艺今日都已经失传了,尤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