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问题导学模式是一种应用于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方法,它要求教师在物理教学中采用设置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高效率的学习.通过设置课堂问题、课后问题等,可以激发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探索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生对于物理问题的思考能力.问题导学模式的应用,可以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课堂效率,提升学生课后时间学习的效率.本文结合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通过课堂实例的分析、介绍,提出了问题导学模式在初中物理课堂的有效应用方法.
关键词:初中物理;问题导学;教学;应用
一、设置课前物理问题导学模式
课前预习是物理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高质量的课前预习可以让学生对于课堂即将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避免学生在课堂上接触到物理新知识时的困惑性.
例如,在进行苏科版初中物理第十二章第一节:“动能、势能、机械能”这堂课之前,我给学生布置了几个预习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预习学习.问题如下:(1)什么是动能?影响动能的因素有哪些?(2)什么是势能?势能的种类及各自特点是什么?(3)动能和势能之间有什么联系?机械能包括什么?在上课之前,我检查了几名学生的预习状况,效果良好.在进行这一堂课的讲解过程中,学生课堂反应积极,一改过去上课的时候不知所措的面孔.这说明,通过课前预习导方法,学生的预习变的有意义,对提升课堂效率起到很大作用.
二、问题贯穿课堂的导学模式
物理课堂是教师向学生讲解物理知识的主要途径,课堂的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名教师的教学质量.为了改变传统课堂的“老实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教师应该在备课阶段设置一系列的课堂问题,层层深入,环环相扣,与学生共同探讨物理问题.在探讨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疑惑,并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将问题解决,在引导的过程中,提升学生分析物理问题、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上还应该设立小组讨论问题的环节,由教师提出具有探讨意义的问题,并且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讨.在学生互相之间的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互相交换自己对于物理问题的看法,了解他人的优点与自身的不足,在交流中互相弥补,共同学习物理.
以苏科版初中物理第五章第二节“速度”为案例:首先,课堂的开始阶段,我向学生举出了几个生活中的例子.如,行进中的火车和自行车哪个运动的快?先到达终点的运动员比最后达到的运动的快,可以用哪个物理量表达运动的快?学生立即展开联想,并结合自己对于教材的预习,说出了速度这个物理量.
学生知道了什么是速度之后,我又向学生提问:有没有办法比较速度的大小呢?然后就这一问题,进行了课堂讨论.我走下讲台,参与了学生的讨论,几名学生从刚才的问题中发现了比较速度大小的方法,如,比较完成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时间短的速度就快;或者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距离远的就速度快.讨论完毕,我向学生分析了讨论的结果.并且,又提出了新的问题,在不同时间不同路程中的速度又该如何比较呢?有的学生回答利用测量的方法,求出单位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距离即为速度.然后,我将测量工具发放给学生,并且指导他们完成了速度的测量这一实验内容.
通过问题导学这个方式,课堂成了展示学生本领的舞台,在逐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物理水平.
三、设置课后问题导学模式,引导学生课后学习
问题导学模式除了应用于物理课堂,还应该应用于学生课后的物理学习中.应用问题导学模式下的课后学习,学生的温习、总结过程也同样在问题的引导下进行.通过教师或者学生自主设置的问题,引导学生对课堂所学进行及时的归纳、整理、总结,提高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学生课后自主思考学习的效率.
例如,在学习了苏科版第十一章第四节“功率”之后,我向学生布置了几个课后学习的问题.问题如下:(1)功率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有哪些?(2)功率有哪几种计算方法及每种方法的特点.通过这样课后问题的设置,学生在课后的学习效果较以前得到很大提升.
四、问题导学模式的合理安排
在问题导学模式的应用过程中,问题的设置要符合学生的物理知识水平,不设置难度很大的问题,避免影响学生的自信心.也不能设置难度很低的问题,避免学生对于物理不够重视.同时,要合理安排问题出现的时间及问题的量,问题安排的时间要根据课堂的进程进行.并且,在进行问题导学模式的三个过程:预习、讲课、课后学习的时候,一定要合理把握问题的量.设置问题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改变学生学习的盲目性、无目的性,如果问题太多就会导致学生解答思考时间过长,回答效果不佳,进而影响了问题导学模式的质量.因此,教师要合理安排问题导学模式,注意问题的难度、量等.
总之,问题导学模式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的应用,通过课前问题导学模式、课堂问题导学模式、课后物理问题导学模式三个过程,在合理安排问题,合理引导的基础上,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预习效率,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提高学生课后的自主学习效率.久而久之,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教师的指导下,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开发自己的物理思维能力,提升研究物理问题的能力,建立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最终提升自己的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潇琛.初中生物“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2011
(10).
[2]茹光华,沈铮.“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J].教育探索,2001
(10).
[3]刘福庆.问题导学教学模式浅探[J].教学与管理,1997(5).
关键词:初中物理;问题导学;教学;应用
一、设置课前物理问题导学模式
课前预习是物理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高质量的课前预习可以让学生对于课堂即将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避免学生在课堂上接触到物理新知识时的困惑性.
例如,在进行苏科版初中物理第十二章第一节:“动能、势能、机械能”这堂课之前,我给学生布置了几个预习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预习学习.问题如下:(1)什么是动能?影响动能的因素有哪些?(2)什么是势能?势能的种类及各自特点是什么?(3)动能和势能之间有什么联系?机械能包括什么?在上课之前,我检查了几名学生的预习状况,效果良好.在进行这一堂课的讲解过程中,学生课堂反应积极,一改过去上课的时候不知所措的面孔.这说明,通过课前预习导方法,学生的预习变的有意义,对提升课堂效率起到很大作用.
二、问题贯穿课堂的导学模式
物理课堂是教师向学生讲解物理知识的主要途径,课堂的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名教师的教学质量.为了改变传统课堂的“老实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教师应该在备课阶段设置一系列的课堂问题,层层深入,环环相扣,与学生共同探讨物理问题.在探讨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疑惑,并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将问题解决,在引导的过程中,提升学生分析物理问题、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上还应该设立小组讨论问题的环节,由教师提出具有探讨意义的问题,并且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讨.在学生互相之间的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互相交换自己对于物理问题的看法,了解他人的优点与自身的不足,在交流中互相弥补,共同学习物理.
以苏科版初中物理第五章第二节“速度”为案例:首先,课堂的开始阶段,我向学生举出了几个生活中的例子.如,行进中的火车和自行车哪个运动的快?先到达终点的运动员比最后达到的运动的快,可以用哪个物理量表达运动的快?学生立即展开联想,并结合自己对于教材的预习,说出了速度这个物理量.
学生知道了什么是速度之后,我又向学生提问:有没有办法比较速度的大小呢?然后就这一问题,进行了课堂讨论.我走下讲台,参与了学生的讨论,几名学生从刚才的问题中发现了比较速度大小的方法,如,比较完成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时间短的速度就快;或者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距离远的就速度快.讨论完毕,我向学生分析了讨论的结果.并且,又提出了新的问题,在不同时间不同路程中的速度又该如何比较呢?有的学生回答利用测量的方法,求出单位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距离即为速度.然后,我将测量工具发放给学生,并且指导他们完成了速度的测量这一实验内容.
通过问题导学这个方式,课堂成了展示学生本领的舞台,在逐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物理水平.
三、设置课后问题导学模式,引导学生课后学习
问题导学模式除了应用于物理课堂,还应该应用于学生课后的物理学习中.应用问题导学模式下的课后学习,学生的温习、总结过程也同样在问题的引导下进行.通过教师或者学生自主设置的问题,引导学生对课堂所学进行及时的归纳、整理、总结,提高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学生课后自主思考学习的效率.
例如,在学习了苏科版第十一章第四节“功率”之后,我向学生布置了几个课后学习的问题.问题如下:(1)功率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有哪些?(2)功率有哪几种计算方法及每种方法的特点.通过这样课后问题的设置,学生在课后的学习效果较以前得到很大提升.
四、问题导学模式的合理安排
在问题导学模式的应用过程中,问题的设置要符合学生的物理知识水平,不设置难度很大的问题,避免影响学生的自信心.也不能设置难度很低的问题,避免学生对于物理不够重视.同时,要合理安排问题出现的时间及问题的量,问题安排的时间要根据课堂的进程进行.并且,在进行问题导学模式的三个过程:预习、讲课、课后学习的时候,一定要合理把握问题的量.设置问题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改变学生学习的盲目性、无目的性,如果问题太多就会导致学生解答思考时间过长,回答效果不佳,进而影响了问题导学模式的质量.因此,教师要合理安排问题导学模式,注意问题的难度、量等.
总之,问题导学模式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的应用,通过课前问题导学模式、课堂问题导学模式、课后物理问题导学模式三个过程,在合理安排问题,合理引导的基础上,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预习效率,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提高学生课后的自主学习效率.久而久之,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教师的指导下,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开发自己的物理思维能力,提升研究物理问题的能力,建立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最终提升自己的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潇琛.初中生物“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2011
(10).
[2]茹光华,沈铮.“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J].教育探索,2001
(10).
[3]刘福庆.问题导学教学模式浅探[J].教学与管理,19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