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qiangwud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在实践探索中发现,学生习作分块指导,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分块即:阅读积累块;分层训练块。训练写作套路,由小组扩到大组合,层层扩充,由小片断组成大作文,这部分可模仿同一类型的文章或写法,在模仿中用心灵去感受生活,在模仿中写出自己的个性,正确处理模仿与创造的关系;创新表达块。学会创新,到生活中去寻找独特的发现,写自己最动情的东西。
  这种“习作分块训练模式”,对避免假大空,避免形式主义,提倡言之有物的个性化写作训练,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这三大块,相互渗透,交替进行,在不同的时间各有侧重。这种模式在教学中怎样运用,下面逐一介绍。
  一、阅读积累
  阅读积累是基础,仿写是手段,写作是升华,是再创造。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道出了读书与写作的关系,如果平时有“破万卷”的阅读积累,写作时就能达到“如有神”的境地。语文大师张志公先生说过:“古今中外,善于写作的人,没有一个人的肚子里不装几百篇文章的。”可见积累对写作有多么大的影响!那么怎么进行阅读积累呢?
  1.在熟讀背诵中积累
  熟读背诵是阅读积累的一条重要途径。语文教材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文质兼美的文章,可以让学生把课文中精彩段落或篇章背诵下来。要想获得阅读积累,必须记忆这些感性材料。学生在熟读背诵中积累下规范、精美的语言,在表达时吐出来的才会是“精品”;学生积累了优美的词句,并体验出这些词句在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因素,在表达时,才有可能用词准确,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要想使记诵落到实处,就得在课堂上指名记诵,其他同学借此校勘,使记诵不流于形式。
  2.在理解感悟中积累
  理解感悟能够有效地促进积累,如学习《桂林山水》第二段,引导学生理解这段用对比手法写出漓江的水与大海、西湖的不同;接着用排比句写了水的静、清、绿;最后描写荡舟漓江的感觉,再要求学生背诵,学生很快就能背诵,同时也积累了这种写作方法。
  3.在搜集摘录中积累
  搜集资料已成为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内容,一方面,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另一方面,可以拓宽学生的阅读面,丰富学生的知识。如,在教学《春》时,课堂上让学生展示所搜集的资料,由于网络的普及,学生搜集资料比较方便,几乎搜集到了所有关于“春”的资料:春天的节气、春天的物候、含“春”字的短语、描写春天的优美语句、描写赞美春天的古诗词……学生对资料搜集、介绍的过程,实际也就体现了语言习得、积累的过程。学生利用报刊杂志、网络工具等搜集资料,有利于学生更快更广地增加知识储量。
  二、分层训练
  构思主题可以模仿,但模仿写出的人物要让熟悉的人一眼能看出写的是什么人。这里,创造是目的,模仿只是个学习的过程,不是以教会学生模仿为满足,要不断地从模仿中跳出来,运用自己的心灵去观察,把阅读积累下的知识和观察学习到的东西化为自己的,在自己的写作活动中去活用。分层训练的具体做法是:
  1.从人物的静态描写开始
  取一张人物头像,就以眼保健操示意图中的女孩为例。让学生观察脸部:脸型、脸的质感、肤色、脸上的明显特征;再观察五官,然后把这些组合起来。可以表述为:画面上的小女孩有漂亮的鹅蛋脸、白嫩、带着红晕。这样表达已经很生动了,如果改成“她的肤色像白玫瑰将开未开的花瓣。透着健康的红润。”——比喻加联想的应用,让一个健康美丽的形象跃然纸上。
  学生的描写刚开始比较单调,说到脸庞,就写红苹果,熟透的红苹果,秋天的红苹果,千篇一律的红苹果,让红润的脸庞也显得单调。是否能换种说法呢?鼓励学生拓展思维,甚至可以把身边的同学对照着写,如“晨读中的同学在朝霞映照下,脸上细细的绒毛像镀了一层迷人的光彩,精致得像个熟透的大水蜜桃”。
  2.人物整体描写+评价或看法
  前面已讲过人物描写可分解成外貌描写和动态描写,在此基础上,加上自己的评价或看法,就是文章的议论和抒情。在前面训练的基础上,进入作文也就水到渠成。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其实也是记事,人物的活动,人物的性格甚至品质都在事件的变化过程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训练时,先从一人一事一果一评价入手,把前两个组合模块应用起来,把重点放在有什么感想感受来写,去思考这种感想感受又触动了主人公的什么思想感情。
  现实生活中,一人一事一果的作文较少,但把这些练熟之后,可以进入一人多事训练,如,作文《我最喜欢他》,喜欢他什么,为什么,举几个例子,我从中学到什么,又感受到什么;如,写春游的《一路欢歌笑语》,通过外貌、语言、心理、动作、神态、细节描写,突出同学们放飞后的快乐和感受。文章的点评即议论,不在乎字数但要精彩,鼓励对生活进行思考。多人一事的文章有了眉目之后,可进入多人多事的作文训练中,如,《我的初中生活》《班级趣事》等。
  三、创新表达
  其实,前面的分块训练已包含了创新。在创新表达中,最常见效果又最明显的就是指导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三国故事“望梅止渴”就是联想最精彩的运用,因为它调动了人的生活积累,我们作文指导上也能够适当地运用联想和想象,因为我们有了阅读积累,有了观察思考。
  1.联想
  可以是相似联想,由长城联想到巨龙,它们都巍峨、雄伟、壮观;可以是象征联想,由镜子想到不避讳批评的作风,想到虚心接受批评的人,由茂密的树林想到底下默默支撑的树根;可以是相关联想,由长城想到过去修长城的人和事;可以是相同联想,由眼前的树想到童年嬉戏的树荫,由眼前的花想到那些开在寂寞山野里的花;可以是对比联想,万物生长靠太阳,没有太阳的日子该多么可怕。
  2.想象
  可以进行有意想象,由天上的白云想到地上的羊群,想到白云是否有家,白云想到哪里去,就如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可以做再造想象,由月有阴晴圆缺想到人有悲欢离合;可以做因果想象,图书馆一本残破的书,让我们想起发生在它身上的故事,谁让它破了,它会永远破下去吗;可以做推测想象,由黄河象的骨骼推测它生前的故事。
  在平凡中发现非凡,在平淡中寻找新奇。正如看见落花,不是悯人怨天,而是看到“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总之,科学的训练方法,丰富的积累,做生活的有心人,会让我们的学生把写作变成一项乐趣,变成一种展示自己风采的机会,从“惧”到“乐”,真诚的、精彩的、有个性的写作是我们的追求,也是时代的追求。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一中分校(215000)
其他文献
你  一会儿看我  一会儿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远和近》是顾城有代表性的一首哲理小诗。仝诗暗含的是诗人对空幻、理想、自然世界的向往,对现实的、世俗的物质世界的抵触与逃离。  在诗中,“你”、“我”、“云”三者构成了一种奇特的对应关系。“你”是对应的一端,一个主动者,行事的主体:“我”和“云”是对应的另一端,是被动者,是“你”观察和选择的对象,也是两个具有不同价值取向的
期刊
人们经常给医生,特别是中医圣手加以“杏林”这个称誉,那么,“杏林”一词究竟是个什么来由呢?  相传三国时期,在吴国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医生。他的名字叫董奉。董奉不仅医术高明,而且专门为穷苦的老百姓看病,又分文不取,因而名扬千里。  每当被他治愈的病人,到他家登门道谢时,董奉就叫他们在附近种植杏树,他说杏树全身都是宝,种杏树就是为后代造福。于是病轻的人身体养好了,就种植1棵,而病重的人身体康复了,就种
期刊
大凡优课评比或公开教学,总能看到师生问问答熟练天衣无缝的现象,课堂像是一场戏,一切竟在“掌握”中。上周观摩一位老师执教《自然之道》一课却大不相同。    [教学片断]    师生研读1~5自然段后  师:面对接下来发生的事,我和同伴以及向导有怎样的表现?  要求学生研读后交流  生1:我们的向导赶紧摘下棒球帽,迅速抓起十几只幼龟,放进帽中,向海边奔去。  生2:我们也学着他的样子,气喘吁吁地来回奔
期刊
21世纪的教育强调知识学习的探索性和创造性,作为教育的主体之一——语文教学,应顺应社会发展,推行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特别是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处于教学前沿阵地的语文课堂,更是承载着这一关键性的历史重任。如何构建创新性语文课堂,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为了进一步推进创新教育,笔者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做了很多尝试,在此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以期抛砖引玉,投石激浪。    一、立足课堂,构
期刊
说明文的写作目的是给人以知识,它大多质朴平实,虽说它在初中课本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中考阅读理解中也常以真面示人,但在平时的教学中它仍不受欢迎,教师讲得无趣,学生学得无味,说明文课堂教学常处于一种“低压”状态下,针对这种现象我选择了说明文《凡尔赛宫》作为示范课,想尝试一下如何让说明文课堂不乏味,让学生对说明文课堂充满興趣,下面就一些环节谈谈我是如何上这一节课的:  一、 轻松开场,用美吸引学生的注
期刊
记叙文作为艺术作品的一种体裁,常常伴随着情感的复杂变化,多重思维的呈现,文章旨意的隐藏,生活参与的理解等,面对如此内涵丰富的记叙文阅读,学生常常表现出一些困难,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与文章的特点,探寻合理的阅读技巧,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应是广大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以下四种方法,可供参考。  一、关注情感发展的规律  记叙文往往与人物及其情感紧密相连,文中各种人物的内心情感常常表现出波澜起伏、冲击
期刊
教材简析: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说明文单元,《说“屏”》是其中一篇小品文。本文其卓绝之处在于其字里行间荡漾着真挚的感情。作者不是生硬地向我们介绍一种物件,而是深情地向我们讲述祖先曾经拥有过的一种文化休憩的方式,一种集功能与美感于一体的绝活,一种构思精巧品种繁多、无论皇家宫廷还是民间馆舍都不难寻觅的国粹。稍加体味即可感受到文中充溢着自豪感、怀旧感与失落感、责任感。读完全文,我们心底油然而生对
期刊
广告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风景,其实亦是城市中的一种语文。如何利用广告中积极有效的义学元素,进行语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生活化的一次新鲜体验,同时也符合语文教学精神。“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加强课内外的沟通,注意开发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一、打开广告通往语文的一扇窗    例1 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显然这样的广告词体现的是非常赤裸裸的商人嘴脸,而在语文修
期刊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新课标语文课程标准》的重要教学任务。疑问是创新思维的基础,学生在主动探究疑问时会在大脑的思维内部发生对知识的重新分解、构建的过程,于是这就使学生的知识掌握和综合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使学生的个人品质得到了发展和锻炼。所以,在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创设问题情境,产生疑问  在现代化的教育体系下,教师要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激活语文课堂的教学,激发学生
期刊
《范进中举》节选自清代杰出的小说家吴敬梓的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 胡屠户行凶闹捷报》。吴敬梓以极其幽默的笔调,亦庄亦谐的语言,写了一个五十多岁的老读书人范进因为侥幸中举喜极发疯的故事。范进发疯之后,穷形尽相,丑态毕露,使人忍俊不禁。但掩卷之余,一股悲凉之情油然而生,我们不禁会发出一种疑问:范进为什么会发疯?我不揣浅陋,试从三个方面略陈管见,以期就教方家。  一、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