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作文插上文采的翅膀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ISSev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好的考场作文,固然是文质兼美。虽然质是本,但好的文采亦是非常重要的。论语中就有“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之说。在历年的考纲中都有对作文文采的要求,“作文要有文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我们把考纲的要求展开便是:在语言上,要洗练、纯熟,幽默而含蓄;句式上要富于变化。或排比,或对偶,或反复,或反问;善于运用自然景物来表情达意,或比喻,或联想,或拟人,善于以此及彼,以物喻人;构思要有意境,表达藏而不露,给人以回味的余地。那么具体要怎么做,才能使自己的作文具有文采呢?笔者以自己的一堂关于组织陶渊明语段的作文课为例,讲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使用对称,感受句式魅力
  
  什么是对称句?对称句,指的是整句,包括排比句、对偶句、连用四字短语及大体整齐的一组语句。这里所说的对称句相当于宽式对偶句,是指两两对举出现,而字数和结构相同或大体相同的两个句子。因其两两对举。十分对称,故称对称句。使用对称句,可以使语言富有张力,极具表现力。且含蓄而隽永。如一位学生对陶渊明的描写便是采用了对称的句式。“衙门太窄,怎能栖息你自由的诗魂?官场太暗,岂能容纳你透明的人格?南山的菊花已开,凌霜傲雪,洒落一地的金黄,南山的菊花已放,颔首而笑,召唤你漂泊的灵魂。你俯身采一支瘦菊,心中便涌起了簇簇的幽香。从此,昏暗的官场少了一位两袖清风的知县,寂寞的诗坛多了一位如沐春风的诗人。穿越那千年美丽的南山,啜饮那一丛丛清香,我真不知道’,那是为你而绽的菊。还是如菊一样的你?”这样写陶渊明远比直说他的淡远雅洁好很多,生动隽永,富有张力。
  但究竟怎样组织对称句呢?方法引导如下:
  (1)在构思对称句时,应运用联想拓宽思路。每写一事物时,想一想与之相反、相对或相同的其他事物,这样便可打开思路。
  (2)在选定了相对事物后,便可选用恰当的词语一一对应地去写其状态、特征等。选用词语时,应尽量选用词性与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词语。
  (3)注意对称句既可是句与句的对称,也可是句子内部成分的对称,
  笔者在引导学生写对称句时,将“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使用对称句扩写如下:天色已晚,他抬头远望,昏黄的太阳伴着如血的残阳缓缓地沉落天边,无言的沉重;猝然回首,却看到。无名的海鸟扯着嘶哑的鸣声低低地迂回江面,裂人心肺,低首凝眸,却只看到颜色憔悴,形容枯槁的倒影,江水缓流无声,似不忍心惊扰;绿树顾影不语,没有勇气打破这份孤寂。他立在江边,留给我们一个亘古悲凉的背影。我走过去,轻轻的扳过……
  这一段的描写就是按照“上边:远处天边的夕阳,近处江面的海鸟;下边:眼前江面的水,身后江岸的树”的顺序来写的,再对照各自的特点进行勾勒,将诗人及其情感融入其中。应该说可操作性还是很强的。只要学生善于想象与联想,都可以写出这样的语段。
  
  二、妙用修辞,平添翅膀
  
  在行文中适当用一些修辞,会使你的语言含蓄中尽显华丽,曲径处自见一份清幽,似一根细弦,轻拨你的心扉。如这堂习作中。有一位学生将陶渊明比做了高纯烈酒。很新颖。“你倾听溪流。俯身嗅一下菊花,抬头仰望南山,咽下一口高烈酒。辛辣苦涩却又幽香四溢。这不正是你,陶渊明,于乱世中衬显一份淡泊”。也有学生将其比做一束淡菊,幽香只可细品。亦有人将其比做一盏淡茶,苦涩却醇香,愈品愈有味道。他们都巧用了比喻。含蓄而有味道。
  再如有一位学生这样叙述陶渊明:“站在南山脚下。我远望,菊花丛中站着一位老人。他时而俯身,时而点头,是淡洁高雅的菊花触动了他的心灵?夕阳的余晖映在他的脸上,分明地嵌着安详而又纯朴的笑容……一阵秋风扫过。如梦初醒,我不禁心中疑问:淡泊了世俗的重利,耐住生活的艰辛与清贫,真能坐定‘采菊东篱下’的超逸吗?他似读懂我的心,转身招手,走进他的容膝之所,我跟过去,坐在他的身旁,与他一起品着菊茶,一缕幽香溢满四壁,我突然明白了,转身,离去……虽然清淡,却有默默的幽香,虽然清贫,却有真挚的淳朴”。这里,学生便是换了一种视角,展开想象,与诗人面对面地亲切交心,让我们穿越岁月,走近诗人。
  不仅可以使用比喻,想象与联想,其他的如拟人,夸张,设问,反问等等都可以用,只要你肯用心,任一挥手,便自是一种风景。
  
  三、抓拍细节,点滴传神
  
  在生活中。往往说细节决定成败,而在作文中,细节亦可传神。什么是细节,说明白点。就是那些具体而又典型的镜头,就是可以无限放大而可窥视生活真谛的那一点,就是可见世界的那一粒沙,存在天国的那一朵花。如陶渊明于庭院中,菊花丛,俯身轻嗅,所有的都在那一嗅中陶醉,醉开一地金色的菊花。再如项羽被围困垓下,举杯怅歌时的那两行清泪。写尽了霸王的那一抹柔肠。又如李白那“仰天大笑出门去”的“狂笑”“狂”而无奈淋漓尽致。朱自清父亲于车站买桔时那爬月台时动作的蹒跚,曾怎样拨动作者那根脆弱的心弦……
  生活中。一个回眸的眼神,一个温婉的微笑,一个无意的举动,一个模糊的背影…-,一是否曾经让你久久难以忘怀。那就写下来。
  
  四、点缀景物,增香添色
  
  在这堂课上,一位学生是这样写陶渊明的:告别世俗的喧嚣,卸下凡世的庸俗,“采菊东篱下”。那是何等的幽静。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独自一人,“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满英缤纷”,欣赏美景。那是如此怡然自得。
  笔者是这样引导其修改的:告别世俗的喧嚣,卸下凡事的庸俗,南山下,青竹横插成篱笆,随意的圈住一地的菊花,金丝般的花蕊。抽出缕缕的幽香,俯身轻嗅。抬手采撷,远处的南山,磐石垒积成巍峨,却悠然的卧着如雪的云朵,墨黛般的清秀,晕染出极韵的飘逸,蓦然回首,惊鸿一瞥。那是何等的幽静。
  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独自一人,顺着溪流的两岸,漫步于粉碧的桃林,鲜绿的草丛上,满是凋零的花蕊。轻轻踩踏,仿佛簌簌的发出幽香,驻足,轻捻枝头的香魂,那是如此怡然自得。
  通过对比。我们会发现,适当的将景物点染,会让文章语言含蓄而富有诗意,回味而有余地,颇有“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味道。
  使用对称。妙用修辞,抓拍细节,点缀景物,只要你善留意,多用心,你的语言自会富含张力,文段自会富有文采。自会使枯骨生肉,枯木逢春。
  
  五、画龙点睛,独木成林
  
  如若细心。你会发现,一个语段其实可以多用,我们于画龙点睛之时便会发现,独木亦可成林。同样以上面那位学生的语段为例:“站在南山脚下,我远望,菊花丛中站着一位老人,他时而俯身,时而点头,是淡洁高雅的菊花触动了他的心灵?夕阳的余晖映在他的脸上,分明的嵌着安详而又纯朴的笑容……一阵秋风扫过,如梦初醒,我不禁心中疑问:淡泊了世俗的重利。耐住生活的艰辛与清贫,真能坐定‘采菊东篱下’的超逸吗?他似读懂我的心,转身招手,走进他的容膝之所,我跟过去,坐在他的身旁。与他一起品着菊茶,一缕幽香溢满四壁,我突然明白了,转身,离去……虽然清淡,却有默默的幽香,虽然清贫。却有真挚的淳朴”。
  同一个语段,只要稍微一变,就可用于多个话题,扣题示例:(在朝政昏暗的岁月里,他见证了心灵的清洁。)(昭示给后人一份散发着淡淡清香的洒脱与坚强。)(我知道,他跨过了一道坎,沉淀了选择的苦涩,酝酿了从容淡定的芬芳。)(这也是一种风景,是人性的自我鼓掌,是灵魂的诗意栖居。)(谁的心里没有一双隐形的的翅膀?这是人性的释放,是灵魂寻求自由的高张。)(你辞官,有稚子候门,僮仆欢迎,亦有携幼人室,淳酒盈樽;你归家,有采菊东篱,种豆南山;更有出岫之云,知返倦鸟,原来啊,你的幸福就在亲情之间,你的幸福就在自然之间,我站在千年之后的堤岸,叩问一颗不屈的灵魂,那一丛瘦菊轻轻告诉我,想获得幸福就要珍爱亲情,珍爱自然,)……
  以一可以当十,可见只要我们平时多注重积累,怎会有作文“怎一个愁字了得”呢?
  最后。一叶可知秋。一枝可成一世界。小语段亦可变大作文,这与组织一个语段其实一脉相承,操作如下:抓住主要场景将景物描写进一步渲染,即点缀景物;抓住人物主要情绪进一步神态化,即枯骨生肉;(也可用妙用修辞)抓住主要动作进一步将细节放大。即抓拍细节:抓住相似场景复制或对立化,即巧用对称;画龙点睛,别忘点题。树文魂。
  如此,小语段就成了大作文。
  展开想象。舒展思维。让你的身心自在地徜徉,于至景处驻足,于情深时深喟,于意蕴处细品。就会给你的作文插上文采的翅膀。
其他文献
期刊
文言文在中专语文教学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讲解文言文的方法枯燥单一,只是注重对字词句的翻译,没有引导学生从文言文中体味优美的文风,学习古人身上
从机制砂的利用、废渣类掺合料的利用和建筑垃圾再生细骨料的利用方面提出了资源利用绿色化的措施,从节约能源、降低污染方面提出了干混砂浆生产过程绿色化的措施,从产品包装和
曾几何时,教育工具化、教育关系化包围着师生的心。急功近利让纯粹的阅读乐趣变得愈发遥远。由于语文分数的提高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许多学生就把阅读当做可有可无的事。学生课
This paper just focuses on introducing the new model and testing its effectiveness in teaching English. Within this new model, both in-class learning and out-of
2008年,中国经历了不同寻常的几桩大事——年初的雨雪冰冻灾害,“5·12”汶川大地震.八、九月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在这些大事件当中.有一个群体给我们留下了同样不寻常的印
对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中“本章小结”的教学项目进行了教学实验.目的是检验在进行了“本章小结”的教学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作文,已成为越来越令人关注的话题。大家议论的焦点,集中在作文的困境和突破上。  作文的困境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从教师角度看:(1)没有权威而有效的作文教材。(2)没有明确而科学的作文要求。(3)学生缺乏学习作文的热情,作文教学成效偏低。(4)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陈旧,未能找到比较有效的、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从学生角度看:(1)作文教学空洞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