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互助共同体效能建设思考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adManWal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一个重要命题,那就是优质教育资源的总量必须增加。所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把优质资源拉到薄弱学校去搞平衡化,而是必须要增加总量,通过改造薄弱学校,使它和优质学校均衡化从而增加优质资源总量。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近年来,不少地区通过建立学校互助共同体的形式对推进教育均衡化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要如何因地制宜地发挥共同体的效能尚需作进一步的思考。浙江省临安市在不打破现行体制的前提下,通过城镇优质学校与农村学校建立互助、互帮相对固定的结对共建实体,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教师交流等方面确定帮扶合作项目,做到全面合作、理念共享、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这样做,最大限度地让相对薄弱学校共同分享优质学校教育资源,有效推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为提升学校互助共同体效能的发挥提供了有益的经验。目前,该市建立了31个这样的互助共同体,实现了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规范幼儿园全覆盖。如果说学校的布局调整和撤、扩、并,是对教育资源的一种硬整合,那么“1 N”模式对现有教育资源就是一种软整合。因此,如何加强学校互助共同体的效能建设,使之发挥更大的效益,是当前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应有之义。
  一、学校互助共同体的功能分析
  考察一个组织的效能可以从组织的功能和绩效两方面进行。学校互助共同体是一种非正式组织,其功能可以从共同体活动在促成城乡学校软实力均衡中发挥作用的形式以及共同体组织在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两方面进行考量,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互助共同体有助于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和干部队伍素质
  针对互助共同体学校之间存在核心学校优势强、共同体之间差距大的特点,共同体活动开展充分体现了“互助、共享、共赢”的工作要求。例如,共同体机制建立后,城区的共同体核心学校,纷纷选派骨干教师到农村成员学校支教,成员学校也选派相应学科的教师到核心学校挂职交流。城镇教师到农村不仅传授了先进的理念与经验,而且自身也在农村学校得到了锻炼。因此这一举措也取得了一种多赢的效果。
  几年来,许多学校借助学校互助共同体这一平台,在经过各种方式、多种层面的相互学习交流中,能比较理性地认识到自身学校管理的优势与缺点,及时反思、积极改进。引进先进教育理念和管理理念,借鉴有效教育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效能和校园文化建设,从而达到建立共同体、有效提高学校管理水平的目的。
  2.互助共同体有助于促进共同体学校的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
  校本培训作为一种越来越推崇的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形式,比较符合地域分布广、培训任务重、经费短缺、保持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等的实际情况,成为一种与离职培训优势互补的运作方式。有识之士认为共同体的最大作用在于拓展了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的资源,因为一所学校的资源是有限的,而且总有“萝卜烧萝卜还是萝卜”的味道,而在利用全市的资源来开展一个学校的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在时空上又不大可能,学校共同体则较好地解决了这个矛盾。例如,晨曦小学互助共同体,其成员学校河桥小学、板桥小学、马啸小学、呼日小学等充分利用晨曦小学教育理念新、教育科研能力强的优势,相继开展了教育教学管理通识培训、课堂教学示范、教科研交流等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流互助,成员学校教师感到自身素质提升很快。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通过核心学校“送教下乡”、成员学校“登门求教”“校际手拉手,同上一堂课”“换位体验互学互助”等校本培训和教研形式,教师们多了许多学习、锻炼、展示自己的机会,对加快教师的专业成长无疑是起着明显的作用,无论是核心学校还是成员学校,达到了“双赢”和“多赢”的效果。
  3.共同体有助于丰富和优化学校文化资源
  共同体学校充分挖掘各校的优势教育资源,通过体验在不同环境中学习和生活的感受,丰富少年儿童感情世界,增强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以此增进了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相互交流。例如,衣锦小学共同体,其成员学校之一新桥小学处在偏远山区、革命老区、欠发达地区,“三区”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资源。衣锦小学共同体组织远赴百公里以外的新桥乡开展了“追寻红色之旅,过有意义的‘六一’”校际学生交流活动。又如,於潜一小共同体核心学校於潜镇一小,其少先队组织自2006年以来两度被评为浙江省红旗大队。於潜一小利用自身的这一优质德育资源,将省少工委所授的象征少先队荣誉的雏鹰队旗在成员学校对石小学、千洪小学、堰口小学中进行传递,同时利用这一契机开展校际少先队活动及经验交流。这一形式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从以上案例得到验证,共同体的建立无疑为学校增加了许多的德育资源,学生通过相互之间的活动所获得的体验是其他活动难以得到的。
  综上所述,学校互助共同体的功能体现在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的发展上。通过几年的共同体互助结对活动,一批农村学校由粗放式、经验式管理转向精细化、规范化管理;一大批教师由以师为本、教为中心转向以生为本、学为中心,出现了一批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城乡学生互动日趋频繁,互帮互助、共同提高的氛围也越来越浓厚。2009年本市开展了发展性办学督导评估,共有12所学校被评为优秀级学校,农村学校表现突出,大部分完成了其三年发展规划中所制定的学校发展目标,有10所学校被评为优秀级学校。2011年上半年,本市又组织了办学水平综合督导,督导结果表明大多数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水平实现了较大幅度提升。
  二、学校互助共同体的绩效考量因素
  学校共同体绩效指共同体活动在促成城乡学校软实力均衡中达成预期目标的程度或共同体发挥作用的程度,具体而言,就是在提升薄弱学校管理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的效果、效益和影响。
  绩效分析是一种成本效能分析,成本效能理论的一种创新思路:从单纯地降低成本向以尽可能少的成本支出来获得更大的产品价值转变,以成本支出的使用效果来指导决策,这是成本管理的高级形态。用成本效能理论对学校共同体进行绩效分析。共同体的运转消耗了学校一定的资源,有时间资源、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但在分析学校共同体开展活动需要这些资源的同时,也得到了以往校际交流这一传统产品许多原本并不具备的功能,这些功能都可以成为考量共同体绩效的有效参数。   其一,构建学校互助共同体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寻找特定背景下一定区域内教育均衡、协调、优质发展的模式,更主要的在于探索常态情境下,通过学校共同体的组织和实践,形成区域内教育均衡、协调、优质发展的基本范式,达到更大区域范围教育结构的优化和教育质量的提升。
  其二,学校互助共同体打破了原先学校之间的壁垒,体现出鲜明的“破壁”功能。它打通了学校之间的文化界限,分享校际间优质教育资源,交流校际先进管理理念与经验。核心学校与成员学校之间并非“削峰填谷”,事实上共同体内部校际之间达到了各取所需、共建共赢的效果。
  其三,通过构建学校互助共同体组织网络,无形中又得到了原先所没有的发展平台。丰富多彩的共同体活动,成为全市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全市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平台、全市各个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平台、全市学生加强交流的平台。
  三、影响互助共同体效能的因素与提高效能的对策建议
  提高组织的效能是组织管理的主要目标。通过几年来观察学校共同体的运作情况以及对共同体效能的理性分析,笔者也发现了一些影响共同体效能发挥的因素,围绕这些因素提出了一些解决策略。
  1.实效性和成本问题的制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
  从近年来共同体的运转情况来看,受时空所限,活动召集困难,参与人员有限,受益面窄;活动组织与开支、时间精力耗费大,但效率较低;难于共享,惠及面小,是当前共同体活动面临的重大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们认为有效利用网络平台来开展互助活动是一个非常有效的举措。而事实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结对互助活动已成为可能。学校利用网络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具有许多独特的优势。以目前一些学校开展的相对成熟的网络教研与传统的教研活动相比,一是形式灵活多样,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二是环境宽松,易于教师表达;三是成本低、效果好。而且网络的利用,除了行政驱使之外,事实上也已成为许多教师的个人自觉行为。博客、QQ、远程教育等已经成为教师们追求自该实现个性化反思,专业化成长的又一途径。如今,共同体的许多活动正充分地利用信息技术以有效降低活动成本,并且扩大受惠面。
  2.核心学校的权威中心和成员学校的边缘化参与与共同体内部凝聚力建设
  由于学校共同体是学校自愿组合的非正式组织,没有行政领导,其实际上的“领导者”是核心学校的校长,依靠个人魅力和威信进行领导。在学校共同体中,核心学校往往处在强势的地位,而成员学校则处于依附的角色。因此学校共同体需要维护它的自由精神,需要警惕共同体内部的“霸权”与“专制”,以及对权威的盲从。学校共同体的发起人和组织领导者在共同体形成的初期起引领的关键作用,但是如果在共同体形成后还是一成不变则是非常有害的。长此以往将使共同体丧失持续发展的动力,也使成员学校长期地处在受血状态,发展不了自身的造血功能,失去自主发展的能动性与能力。而核心学校也会始终处于输血状态。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除了进一步强化核心学校的责任意识和成员学校的参与意识,以及通过行政干预采用共同体成员学校的捆绑考核制度等强化措施以外,加强共同体组织的凝聚力建设更是非常必要的。由于学校共同体是学校自愿组合的非行政组织,虽不必形成严密的组织机构,但需要有凝聚力,使学校共同体形散而神不散。团体内部的一致、团体内部思想和个性 (如彼此的信念、观点、动机、兴趣、态度等)的一致与相似程度越多,团体凝聚力越强。因此凝聚力建设是学校共同体内部建设的重要问题。
  3.共同体核心学校互助目标的偏离与分类目标设置
  如果一个组织战略目标不清楚,组织就不可能有较高的效能。在共同体建设实践中,我们发现了目标设置中的几种问题:一是以完成任务为目标的结对;二是以宣传自身为目标的结对;三是以纯“练兵”为目标的结对。所有这些情况归结为是互助结对目标偏离的表现。
  按照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的观点,非营利组织战略目标不清楚时,可以通过依次回答以下几个问题,对本组织的战略目标进行评估,确立明确的战略目标。(1)组织的使命是什么?即思考组织存在的目的与价值、活动的根本宗旨。(2)组织的服务对象和支持者是谁?对组织的服务对象进行调查,明确组织的工作对象。(3)组织的工作对象和支持者的认知价值是什么?这一问题包括工作对象和支持者对工作的建议和要求、长期追求。(4)组织期望的结果是什么?即思考组织所要达到的工作成效。
  因此,核心学校在制定目标时要从自身的“优势”与“互助”的目的来综合分析。学校究竟有什么优势?从哪些方面考虑学校的优势?成员学校有什么劣势?用什么来帮助成员学校?在对成员学校的帮助中自己学校有什么收获?这些都是目标设置时必须考虑的因素。核心学校对成员学校的指导目标的设置要有“分类设置”的思路,即对不同的成员学校给予不同的结对帮扶目标。分类目标设置时,要遵循几个原则。一是先期诊断,解决问题原则。成员学校在共同体中究竟能得到什么帮助,核心学校能帮助什么?这就是先期诊断的内容。二是需求优先,重点突破原则。成员学校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重点,核心学校应该考虑成员学校的近期发展目标,优先确定指导重点,利用成员学校自身的发展动力,借助共同体力量推动成员学校的发展。三是量力而行,相互提高原则。核心学校对成员学校的支持肯定是适度的,要尽量考虑在交流过程中双方都受益的措施。
  (浙江省杭州临安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 311300)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小学品德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教师在追求“超越文本”“活动化”的教学过程中却出现了种种偏离目标的不和谐现象。要让活动设计有效超越文本,具体应做到:课前准备活动要有备而来,实现情感酝酿;课堂感悟活动应指向铺路架桥,促成情感交融;课后延伸活动需有的放矢,达成情感升华。由此,让活动实现对文本的超越,涌现精彩,达成高效。  【关键词】超文本教学 活动形式  随着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活动化”教学已
【摘 要】课程建设是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学校应根据学生情况、发展目标和教育资源,制定有特色的学校课程规划,分层次开发丰富多样的拓展性课程,满足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习需求。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城东小学从“全面调研,关注‘生态课程’的资源需求;全心规划,优化‘生态课程’的蓝图设计;全力实施,落实‘生态课程’的既定目标”等几个方面着手,
【摘 要】课堂结尾是学生提炼知识、拓展视野、形成素养的关键环节,好的课堂结尾能够让学生产生意犹未尽的感觉,要做到如此需要教师从知识脉络的梳理、问题的提出、作品的展评、知识的拓展、指导与反思等角度出发,来提高课堂结尾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堂结尾  目前,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普遍存在着“虎头蛇尾”的问题,即教师过分重视课堂引入及正式教学的环节,而对课堂结尾的重视程度则明显不足。其实,
10月22日,我国举办的第一次有关防务技术的国际性学术会议,“2018国际防务技术大会”(2018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on Defence Technology),在北京召开。国内首次、规模盛大、技术前沿,是这次会议的最大特点。  说“国内首次”,是因为防务技术一直是世界各国国防领域的研究热点。在这很可能有不少人问:防务技术,和军事技术,什么关系?英语中它们分别是“d
记者知道杨工力参谋长是在原重庆警备区副司令员陈知建家里见到的一幅中国画,很有功力,就随口问了陈将军一句。陈知建回答:画是杨工力的大作,他是原40师118团的参谋长,參加过老山进攻和防御作战,故事很多,你可采访他一下……  也是巧合,在118团越语翻译赵明来京公干时,由他牵线,记者真的见到了文武兼备的杨工力参谋长。  开始的话  我出生在干部家庭,父母都是抗战时期参加革命的军人,建国后转业到地方,先
任务驱动——就课堂教学来说,可以概要地表达为:以引导学生完成任务的方式来组织的一种教学过程。  “任务驱动”是近年来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中比较热门的词语,作为一种比较时髦的教学组织形式,已经有了很多实践。我与上海市三泉路小学杨莉老师一起准备《小学探究型课程学习包》四年级《节电小专家·家庭节电小贴士》公开教学时,就想到了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来组织教学过程。这是因为,从教学指导的角度来说,“小贴士”是
地理题材的课文是品德课教学中的“硬馍”,很少有人会喜欢去啃这块“干巴巴的馍”。可这次优质课的内容(《品德与社会》三下《世界真奇妙》)偏偏就是这么一块“馍”。在九次试教之后,在不断地磨课中,笔者梳理出了品德课中“地理题材”教学的三个共性问题——情感目标、价值倾向和有效性,分别作出聚焦反思和教学设计的更新,并进行了相应的对策研讨。  一、情感目标,是品德课堂的“调味剂”  【问题设计:建筑真奇妙之中国
【摘 要】《品德与生活( 社会) 》教材呈现的话题和范例, 为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提供了极大的空间。实践中产生的教学方法,最能在不以教材为目的的教学中焕发生机,置身在真实平凡的生活中才能使学生发现更多新鲜的感动和愉悦。因此,在实施“品德与生活( 社会)”课程教学时,教师应当将教材中的材料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立足教材,大胆使用教材、活用教材。  【关键词】教材使用 生活实际 使用策略  平常教学
自2017年6月26日媒体首度曝光中印边境发生对峙事件以来,双方已经僵持了一个多月。尽管中印边境之间的争斗从未平息过,但基本都发生在最具争议的东西段边界,这次对峙事件却发生在最“太平”的中段边界,因此引起了广泛关注。在中印两国深入推进国家间关系,特别是印度刚刚加入中国主导成立的上合组织的大背景下,印军为何罔顾国际法和舆论悍然越境挑衅,并且毫无退缩之意?锡金段边境究竟有何玄机?我们从历史的起点慢慢探
2018年7月30日,日本最新一代“宙斯盾”驱逐舰“摩耶”级一号舰“摩耶”号(舷号DDG-179)在位于横滨的日本海洋联合株式会社矶子造船厂下水,日本防卫相小野寺五典出席了命名仪式,并亲自宣布将该舰命名为“摩耶”,这一命名延续了日本海上自卫队神盾舰自“金刚”以来使用山名进行命名的传统。“摩耶”号驱逐舰是日本海上自卫队最新的一艘“宙斯盾”舰,在吨位、技术水平、作战能力上都达到了新的高度。随着两艘“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