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在游戏中创造性地学习

来源 :知识力量·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LIYA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学生在学校里学的知识对迎接将来的挑战远远不够用,当前的教育系统和培养创新人才之间还有距离,未能跟上时代的变化。”米歇尔说,“我们需要给孩子一套东西,让他们自己创造。在创造中他们会学习很多东西,而且掌握得会很清楚和牢固。”1月15日,由北京市东城区教委主办的科技教育培训活动在北京第65中学举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著名科技教育专家米歇尔向与会的数百位科学课教师,介绍了他们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的最新经验。
  米歇尔的老师是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学生,这种传承使他特别重视研究儿童是如何学习的。米歇尔认为,当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教育还是以前的模式,仅仅关注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忽视了教育最重要的任务:面对挑战能够想办法解决问题。
  在活动现场,米歇尔拿了一只玩具猫给大家演示。他把手放在猫前面,猫就开始“喵喵”地叫起来。这只玩具猫是一个学生做的,他在这只玩具猫里面设置了光感装置,手放在前面时,挡住了光源,猫就叫起来。这里面有一个简单的逻辑程序。学生通过设计这只玩具猫,就学会了一个简单的编程。
  记者注意到,这只玩具猫和商场里出售的一般电子玩具不同。现在市场上的一些电子玩具碰一下也会叫,但都是厂商事先设计好的,孩子只是和它进行最简单的互动,并没有参与创造。“学习最重要的是创造,而不是最后的互动,所以在一般的玩具身上,孩子学不到什么知识。”米歇尔说,香港一个参加他们活动的小女孩,自己设计制作了一只会变色的鞋子,她可以通过不同频率的动作得到她想要的颜色。在制作这个鞋子的过程中,她学习了很多数学、工程、控制方面的知识。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适应将来挑战的能力?米歇尔从研究幼儿园的孩子如何学习上得到了很多灵感。他发现幼儿园的孩子在不停地创造,不停地学习。他认为,真正的创新思维要经过以下过程:第一步是想象(imagine),在头脑里形成某個形象,比如一个医院;第二步是创造(create),用积木把头脑中的医院搭建起来;第三步,搭建完以后是玩耍(play),在玩的过程中测试所做的东西;第四步是和伙伴分享(share),一个孩子搭建的是医院,另一个孩子搭建的是邮局,他们可以互相分享;第五步,分享完以后是反思(reflect):为什么我的楼房搭建得不够牢固?我应该采取什么方法改进,使之更牢固。反思之后再开始新一轮的想象、创造、玩耍、分享……孩子们在不停地创造,每循环一次,他们就会做得更好。
  米歇尔认为,理想的教育就应该是这样不停地创造和学习的“终身幼儿园”。然而,现在的中小学无法做到这一点,幼儿园的孩子可以通过类似搭积木这样的活动进行创造性的学习,而中小学没有提供这样的东西,可以让学生进行这种创造性的学习。米歇尔指出,现在日益发达的电脑技术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让学生进入一个学习如何创新的环境。
  为此,米歇尔在麻省理工学院成立了一个多媒体研究院,开发了一套软件,让孩子们学习用程序“搭积木”。比如,一个游戏是在电脑屏幕上,左边是一些模块,有动作模块、声音模块、循环模块等,右边是一只猫,孩子通过点击不同的模块或将不同的模块组合在一起,可以使右边的猫或前进,或后退,或一边前进一边发出叫声,或者可以让它一边叫一边跳,等等。这种组合模块就像搭积木一样,无论多小的孩子,都可以从中学到简单的编程。
  还有“大鱼吃小鱼”的游戏,让学生领会了变量的数学思想。孩子通过鼠标操纵大鱼吃小鱼,每吃一条小鱼就可以点击模块,为自己加1分,孩子特别兴奋。通过这种形式,他们学习了如何把一个变量引入程序。这个游戏使学生对变量这一重要的数学思想获得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通过在电脑上进行虚拟实验,让学生进入这样一种创造性学习的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动手动脑,而且把课堂延伸到了课外,使学生在校外也可以参与这方面的学习。目前,美国、欧洲、新加坡、香港等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学生参加了这方面的活动,北京、上海等一些大城市的学校也和他们合作开展了相关的科技教育活动。
  米歇尔说,他们的实验不是单纯为了让学生学习技术而开设的,而是让学生进入一个创造学习的过程——“重要的是为孩子提供了一种方法,让他们学习如何在虚拟世界里学习,让孩子的游戏不仅仅是一种游戏,同时也是一种创造”。
  (作者单位:甘肃镇原县南区小学)
其他文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激起学生的情绪,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把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活动中去,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和掌握知识,陶冶情感,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语文教学应该怎样去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呢?为此,我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最好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特别是年龄较小的学生,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把发展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能力放在首位。心理学研究表明:5-6岁是儿童思维发展的第三个飞跃期。如果抓住此期进行训练,将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一、注重激发兴趣,促进思维发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的引入尽量创设情境激趣,发展形象思维。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故事、游戏、现实生活场景都是他们最容易接受的学习方式。通过有趣的喜闻乐见的场景引入课题,可以牢牢
期刊
近几年来,从一年级接手到现在的三年级,我一直重点实验的课题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在长期的教学中,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始终处于不放心、不放手的强化训练,无论是识字、写作、还是阅读都是施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认为似乎这样才能让学生达到教师所期望的目标。岂不知,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教育教学方法实在是一种落后,不太实际的教学方法,大大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个性,阻碍了学生充
期刊
在实际生活中,小学生的心理需要虽各有差异,但他们有着一种共同的心理需要,即尊重的需要,这一需要不仅贯穿在他的学习、生活以及一生发展当中,也是各种需要中最根本、最核心的需要。  一、激发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影响小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教学中应通过激发学习兴趣来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并通过活动来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为此,教师在课堂上首先要尊重学生,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努力
期刊
综观前几年的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我们不难发现,教师生硬灌输的多,学生主动求索的少,学生盲目接受书本的观点多,自己独立思考形成结论的少,尤其是部分教师唯书至上,不顾学生思想实际,照本宣科,脱离实际,强迫学生接受一些生硬的道德观点,形成一些唯心的道德认识,致使学生违背道德良知,说些假话,大话、空话,严重影响了学生人格发展,大大降低了思想品德的实效性。基于以上认识,我们从品德与社会的教材、教学方法等方面
期刊
随着21世纪的到来,作为世界通用语言的英语,在当今社会使用的范围越来越广。英语课程也悄悄地随着着股浪潮走进了农村小学,农村小学三年级以上均开设英语课程,然而课程的开展与推广却受到了农村种种客观条件的制约,不尽人意。为了适应新课程的改革,也为了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新理念和教学改革的具体要求,突出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我认为探讨小学英语教学,尤其是农村小学英语教学显得更为重要。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在农村
期刊
以知识为本”的课堂教学,注重知识的灌输,客观上造成了一种沉闷、压抑的合作环境。“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注重的是学生在感受和参与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一、 合作学习的有效设计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明确提出的问题有没有合作的必要。对于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不需安排合作学习,只有学生单独不能解决的问题,才是有价值的合作,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之间优势互补的作用,能够让学生在合作中思维得到发
期刊
[摘要]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这一块知识,笔者觉得解决问题中题目是更注重主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但从学生的作业看来质量却不尽人意,老师上课不也是注重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吗?那么又是学生的哪一方面出了问题呢?学生的理解不应在问题的表面,而要深入地抽象出数学的本质,即数量关系的把握从多方面入手,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教材中“解决问题”
期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出去听课,看到人家的学生说起话来有条有理,甚至出口成章,真是羡慕至极。后来从一位资深的教育专家报告中顿悟:学好语文,重在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小学语文教材,文辞优美,意味隽永,拥有丰富的学习资源,而儿童的大脑是一片亟须开恳的沃土,如何将两者联
期刊
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追求,懂得执着,懂得知识是最可靠的财富,是唯一可以随身携带、终生享用不尽的财富。因而,读书是一种习惯、一种信仰,而坚守这一学习的信仰,是我们做教师的基本准则。  一、应让读书成为学生的发展需求  记得读初中时,我找寻各种理由,央求妈妈给买一个“随身听”——很小的挂在腰上的那种录音机。妈妈找到表哥询问录音机的妙用,表哥告之:“回家告诉俺家兄弟,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