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耕记

来源 :三月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6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暮春,看苗寨春意正浓
  仿佛一只只甲虫
  在预先规定好的线路
  或疾或缓,爬行
  路陡弯多,小心驾驶
  警示牌不时善意掠过
  晨曦挂满枝叶
  千沟万壑盛满纯乳热情迎接或相送
  苍翠托起鹅黄拥抱桃红李白
  周遭有暮春近乎耳语的呢喃
  走进苗寨
  吊脚木楼追逐着欢声笑语
  花蕊间恣意绽放糯酒甜香
  我坐着温软的春风
  看百鸟翩跹于芦笙广场
  阿亮姆①与春泥的亲密舞蹈
  苗寨的旋耕机,叫阿亮姆
  初次到苗寨落脚,阿亮姆
  为这方水土欢笑
  豪迈的笑声牵引乡亲们的目光
  一条条田塍瞬间被男女老幼挤满
  眼睛瞪圆,嘴巴微张
  一张张面孔写满期待
  阿亮姆究竟有多厉害
  急切的目光把肌肉结实的驾驶员
  撵进驾驶室
  操纵杆任凭这喜欢卖关子的小子
  前后左右使唤
  一阵兴高采烈的轰隆隆响彻山寨
  阿亮姆高高悬起的耕刀徐徐降落
  与土地亲密接触的一瞬
  “呀!呜——”②场外腾起巨大声浪
  把阿亮姆的大嗓门,推出寨门之外
  地里,阿亮姆得意地兜着圈子
  场外无数眼球跟着兜圈子
  耕刀飞舞,春泥翻腾
  雄壮而缠绵的舞蹈在耕刀和春泥间上演
  韵律和谐,舞步合拍
  一曲终了,三刻工夫
  一亩三分地疏松平整
  像刚出炉的蛋糕
  巨大蛋糕挑逗乡亲们的味蕾
  张大的嘴垂涎欲滴
  喷淋机挥洒幸福毛毛雨
  背风带的苗岭,春雨,很贵
  滴滴如油
  季风殷勤地为大地上妆卸妆
  唯独冷落了苗岭
  被经年冷落的苗岭
  面黄肌瘦满目颓废
  素面朝天的贫瘠
  日夜渴盼甘霖
  却形同画饼充饥
  精准扶贫,全面小康
  扶贫攻坚的壮举
  把改革开放成果送到苗乡
  激荡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看,新时代的春天就是不一样
  喷淋机高高扬起喷头
  毛毛雨便幸福地在田间地头任性飘洒
  “呀!呜——呜啦!垛囊蒿厉③啊!”
  这雨下得可小可大随心所欲,厉害了
  听天由命的历史被彻底改寫
  柔软滋润的土地里
  农作物拔节的声音如此动人心旌
  “春得一犁雨
  秋收万担米
  立春三场雨
  遍地都是米
  春雨贵如油
  多下农民愁
  春雨满街流
  收谷累死牛”
  伴着喷淋机的马达声
  人群中有人唱起这歌谣
  幸福的歌声愈唱愈响亮
  愈唱愈激昂
  响彻了整个苗寨
  声震云霄
  远远近近,地上枝头
  一粒粒鹅黄攒动
  那一粒粒鹅黄是秋收的希望
  奔走在阡陌间的斗笠
  将梦打扮,储满
  田舍粮仓
  注释
  ①阿亮姆:苗语,农业耕作机的意思。
  ②呀!呜——呜啦:苗语,好啊的意思。这叫好声表达了一种极度激动的感情。
  ③垛囊蒿厉:苗语,垛囊,意为下雨;蒿厉,意为追羊。两词结合起来,意思就是雨下得欢追着羊跑,即下大雨之意。由此,亦可想见苗族语境的丰富和美妙。
  作者简介
  韦斯元,苗族,广西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中国青年报》《民族文学》《中国诗歌》《广西文学》等报刊。曾获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文学、歌曲创作征集活动等多个奖项奖。著有诗集《情感的碎片》《繁花》。
其他文献
摘要:在此次访谈中,杨庭硕教授从自身的学术经历谈起,尤其是自己跟随江应樑先生开展民族学的学术训练,重点讲述了如何从“族源”问题的讨论逐渐拓展出对生态民族学的研究兴趣和研究路径。尽管杨庭硕教授的学术之路带有个人的鲜明特点,但从中也折射出传统民族学、民族史训练出来的学者在新兴分支学科中的学科背景优势和独特视角。关键词:生态民族学;文化生态;生境;文化整体观中图分类号:C912.4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一  一个周末的午后,久违的阳光从窗户爬进来,落在刚沏好的一杯茶上,杯中蒸气柔柔起舞,与阳光缠绵,满眼是爱,静谧,温暖。黑不溜秋的土茶叶,泡出的茶水呈淡黄色,抿一口,清爽,悠香,微涩中有一股回甘味,还夹带着一丝丝草木的味道。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茶文化研究硕果如山,爱茶者遍布各地。而我,也是爱茶者,但不是茶文化研究者。我爱喝茶,但从来不购买茶叶,我的老家一个叫雾岭的地方长满野生茶树,有了天然的茶树
期刊
我与L君在小城相识,与其说是命运的巧合,倒不如说是时代的安排。那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当时正值知识青年必须上山下乡接受“再教育”的高潮,小城一下子涌进了一大批大专院校的毕业生。我与L君便有了在小城相识的缘分。  小城深藏在桂西北的大山中,离省城三百多公里,既偏远又荒凉。商店、饭馆、旅社、邮电所、电影院,在这里均是独此一家,别无分店。因此,初来乍到的“老九”们,便编了个顺口溜:“小小山区县
期刊
提起昭平,人们首先想到典雅清幽、充满诗意的黄姚古镇,想到渔舟唱晚、风景如画的桂江。但在这里,我却想说一说那个安静古朴的小山村——花雷。花雷坐落于昭平县东南部,距县城不足60公里,距离藤县平福乡约30公里,它原先叫花蕾寨,由雷姓人始居,建寨至今已300多年,为彰显村落的历史文化,后来便定名为花雷。  花雷的位置得天独厚,村庄顺着地势由西向东依山而建,呈“U”形分布在花雷山脚下开阔的盆地上,整个地形犹
期刊
摘 要:随着公益诉讼制度的出现,环境公益诉讼凭借其特殊的公益性质在环境治理中的作用愈发重要,但由于是新兴制度,在现实应用中存在诉讼主体不明确、举证制度不完备、诉讼费用缴纳方式不科学等问题,阻碍着环境公益诉讼的发展。环境公益诉讼对宜昌市河流污染治理具有较大可行性,但目前这一制度运用甚少,如何全面推行这一制度成为宜昌市河流污染防治的重要步骤。  关键词: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现实应用;宜昌市河流污染  中
期刊
老家那条陡峭的山路,从云端连接到山外的世界。小时候我光着小脚丫,背着书包在山路上奔走,石板被我脚底的厚茧磨得光滑油亮。参加工作后,我曾想把过去的脚印丢在身后的山村里。可在那断壁残垣中,一些歪歪斜斜的脚印,在我脑海里依然清晰可见。  后来,我来到县城工作,本以为就此与山村说“再见”了。然而,2016年5月,我被选派到都安县下坳镇加八村担任“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扶贫)工作队员。再次挺进崎岖的山路,千丝
期刊
记得小时候,每年的“三月三”前,父亲就像蜜蜂一样,风雨无阻地上山去摘茶叶,然后拿去街上卖,换取一些糯米饭回来给我们几姐妹吃,所以在我的记忆中,每年三月三节,因为有父亲,我们都过得非常开心快乐!  我七岁那年的“三月三”前夕,父亲像个陀螺一样又开始忙碌起来了,白天他去生产队做工,晚上收工后,才急急忙忙上山去摘茶叶,每晚都是很晚才回到家。  有一天晚上,父亲从山上摘茶叶回来,母亲告诉他,你山外的老同(
期刊
儿时记忆中,母亲偏爱蓝色。常常穿着钉4颗手工缝制的花布扣斜边蓝色上衣(俗称“小边衣”),黑色的直筒长裤,用一块头巾将发髻围起来,蓝色鞋面的绣花鞋,典型的当地壮族妇女打扮。  这些服饰都是母亲开荒种植棉花,纺纱织布,浆染制作而成的,很烦琐很辛苦,但母亲乐此不疲。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物资还很匮乏,大家都还在温饱线上挣扎,所有的土地都要种上能填饱肚皮的东西,像种棉花种蓝靛草之类,只能到比较边远贫瘠的
期刊
墩磊坡是位于壮乡首府南宁市最南端的邕宁区百济镇南华村的一个自然坡。“墩磊”为壮话读音,是“山脚下”的意思。这里其实并没有太大太高的山,只有一个高坡,全村40户人家所有房子均沿着它富有节律地往上建。我很少见到这么有规则的村居:统一坐北朝南,村中走道横平竖直,井然有序,条理十分清晰。它们显然传承了祖辈崇尚自然的形制法度,在古代,这样既利于居室采光,还被认为“此位最尊”。墩磊坡之所以引人注目,是从202
期刊
莲花小镇  在钢铁水泥的深处  我看见一朵朵莲绽放  听见一朵朵莲  花开的声音  芬芳的莲花  在钢铁水泥的现代小镇里  走了很久  在这个到处是人的世界  找不到下一站出口  我也像一朵朵行走的莲花  时常在这世上迷路  在到处都是莲花的小镇  在花开的声音里  一回回迷失自我  荷苑旭日  拱桥上挂着一颗太阳  所有的阳光  都在一个人的心上  从早晨到傍晚  照耀  万物生长  我像一个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