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前的日本与朝鲜

来源 :历史教学·高校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nner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日本对朝鲜之“西蕃观”脱胎于中国的华夷观念,但又不同于中国的华夷观念。“西蕃观”不是中国传统的以文化别华夷,只是以强硬手段控制朝鲜半岛,要求朝鲜半岛向日本朝贡。这种外在形式上的朝贡关系是“西蕃观”的主要核心内容,也是构成古代日本型华夷秩序的基石,基本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是从强力控制性朝贡转变为正常性朝贡,最后又演变成观念性朝贡。
  [关键词]西蕃观,朝贡,华夷观念
  [中图分类号]K3 [文献标识码1A [文章编号]0457-6241(2008)12-0060-03
  
  日本是地处亚洲大陆东部边缘的岛国。在近代以前,其世界认识的基本趋向是在吸收中国传统华夷意识的基础上,不断追求自我中心意识。在这一过程中,日本传统世界认识其实是划分为两个系统,系统之间虽有关联并且也相互影响,但又基本是獨立的:一是以日本与朝鲜半岛之间的关系构建的“西蕃观”,它将朝鲜半岛国家视为日本的藩属与朝贡国,这种观念在前近代的日本一直存在并且以后仍有残留;一是以日本与中国之间的关系构建的系统,它基本是从依附中国到脱离中国的过程,即日本曾加入以中国为中心的朝贡体制,但7世纪以后便退出中国的朝贡体制,9世纪以后形成了日本的“三国世界观”,日本与中国在其中都获得了相对的世界中心位置。本文试以“西蕃观”与“朝贡”为中心,对近代以前的日朝关系进行探析。
  
  一、“西蕃观”与“朝贡”的演变
  
  日本对朝鲜之“西蕃观”脱胎于中国的华夷观念,但又不同于中国的华夷观念:一方面,日本将朝鲜半岛诸国视为“西蕃”,要求它向日本朝贡,这与华夷观念是相通的;另一方面,日本的“西蕃观”不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以文化优劣别华夷,相反它甚至要求朝鲜半岛向日本提供大陆先进的知识和人才。简言之,就是“西蕃观”保留了中国华夷观念的外在形式而舍弃了其实质内涵。所以,日本与朝鲜半岛形式上的朝贡关系是“西蕃观”的主要核心内容,也是构成古代日本型华夷秩序的基石。这种朝贡关系基本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4-5世纪是强力控制性朝贡阶段,是日本采取强硬手段介入半岛事务,目标主要不是要求半岛朝贡而是直接控制;2.7-8世纪是正常朝贡阶段,这时的日本与朝鲜半岛的新罗之间虽然对朝贡问题仍有些争议,但朝贡关系基本是稳定的;3.9世纪以后双方之间的关系基本中断,直到15世纪后日本与朝鲜建立通信关系,这种关系在表面上似乎是平等的,但实际上并不平等,日本在观念上仍将朝鲜视为朝贡国。所以,“西蕃观”与“朝贡”是近代以前日朝关系的基本定位,并且影响到后来的东亚历史。
  
  二、“西蕃观”的确立与强力控制性朝贡
  
  朝鲜半岛是日本距离亚洲大陆最近的地区,也是日本最初比较重视和熟悉的地区。以《日本书纪》为例,这部日本开始将海外世界作为重要记述内容的最古史书,有关海外地区的记述共1300余条,其中朝鲜半岛诸国便有1200余条,其他主要是以唐朝为首的中国诸王朝,合计不过百余条Ⅲ。由此可见,古代日本世界认识的视野主要集中于朝鲜半岛诸国。
  据朝鲜现存最古的史书《三国史记》记载,从公元前后起,日本就开始侵犯朝鲜半岛:新罗始祖八年(公元前50年),“倭人行兵,欲犯边,闻始祖有神德,乃还”。《日本书纪》中对古代日本与朝鲜半岛交往的纪事,也是始于公元前1世纪,并且认为是向日本朝贡:崇神天皇六十五年(公元前33年),“任那国遣苏那曷叱之,令朝贡也”。日本在朝鲜半岛大规模扩张势力当是日本统一之后。“从公元4世纪后半叶开始,五王的时代是大和政权势力在朝鲜半岛达到全盛的时期”。不过,当时日本在朝鲜半岛的实际情况仍有许多不明确的内容,如“任那日本府”等问题的争议。所以,以“西蕃观”为基石的日本型华夷秩序究竟从何时开始形成也难以定论。坂本太郎认为:“369年,应百济之请向半岛出兵,征讨新罗,平定了洛东江沿岸七国,西灭济州岛交给百济。于是百济王与日本使节同坐在磐石上,发誓永称西藩,朝贡日本。”但沈仁安认为,《日本书纪》中所谓369年“‘己巳史实’的中心内容‘七国平定’则应说是凭空的编造”,同时认为当时日本与百济“两国关系是对等的通好关系,而不是不平等的朝贡关系”,而且是日本首先派遣使节希望建交。
  根据日本当时在半岛的扩张势头,以及日本已加入中国朝贡体制而接受的朝贡观念,要求朝鲜半岛国家向日本朝贡是其可能的选择之一。问题的关键是如何确认日本所认为的朝贡,以及朝贡关系在日本对半岛政策中的地位。由于原始相关文献的缺失,只能确认部分史实。首先是日本曾以强力手段控制百济、新罗等朝鲜半岛国家,包括质子现象和要挟处死国王等事实。4世纪末百济、新罗曾在日本的要挟下以皇子质于日本。据朝鲜《三国史记》载:397年,百济“王与倭结好,以太子腆支为质”。《三国遗事》称:新罗“那密王即位三十六年庚寅,倭王遣使来朝日:寡君闻大王之神圣,使臣等以告百济之罪于大王也。愿大王遣一王子,表诚心于寡君也。于是王使第三子美海,以聘于倭。美海年十岁,言辞动止犹未备具,故以内臣朴娑览为副使而遣之。倭王留而不送三十年”。此后,新罗等也多次被日本要求入质。如646年派遣高向玄理至新罗,要求新罗送人质至日本,因此有次年金春秋的入质。百济王子丰璋在日本为质30年,661年百济亡国后才由其遗臣鬼室福信迎接回国。
  通过上述事例可以看出,当时的日本在朝鲜半岛拥有很强势力,特别是对百济的控制非常严厉,可能存在着朝贡。其次,倭国在朝贡中国时曾提出对朝鲜半岛的权利要求。451年,“赞死,弟珍立,遣使贡献。自称使持节、都督倭、百济、新罗、任那、秦韩、慕韩六国诸军事、安东大将军、倭国王”。这一要求无论是既成事实还是希望通过中国实现既成事实,都表明日本在观念方面视朝鲜半岛的百济、新罗等为自己的势力范围。这样,朝贡既不能满足日本要求,也不能保证百济等国的安全,朝贡关系对双方而言都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这自然使朝贡关系难以稳定。“百济为对抗高句丽的侵略,需要日本的保护,但这种威胁一旦减弱,臣服的诚意也随之动摇。任那各国也是一有机会就要单独行动”。
  
  三、“西蕃观”的渲染与正常性朝贡
  
  6世纪以后,东亚局势的发展明显不利于日本维持或继续扩张自己在半岛的势力,特别是要面对不断强大的新罗。663年,日本援军在白村江口遭到惨败,长期以来日本在朝鲜半岛的势力基本被根除。被驱逐出朝鲜半岛对日本来说是很难接受的,但又不能不面对既成事实,因此最好的办法只能就是渲染日本地位一直高于朝鲜半岛国家。所以,8世纪初成书的《古事记》《日本书纪》竭力强调日本与朝鲜半岛的朝贡关系。《古事记》有关域外地区的记述只有七条,其中就有著名的神功皇后讨伐新罗说:“其御船之波澜,押腾新罗之国,即到半国。于是, 其国王畏惶奏言:‘自今以后,随天皇命耳,为御马甘。每年双船……共与天地,无退仕奉。”’《日本书纪》的记载与《古事记》大同小异,同时更着意刻画了日本乃神国这一属性:“新罗王……乃今醒之日:‘吾闻,东有神国,谓日本。亦有圣王,谓天皇,必其国之神兵也。岂可举兵以距乎?’……因以,叩头之日:‘从今以后,长与乾坤,伏焉饲部。”’不仅称新罗降服了日本,百济自然也成了日本属国,《日本书纪》又增加了高句丽。“高丽、百济二国主,闻新罗收图籍降于日本國,密令伺其军势,则知不可胜,自来于营外,叩头而款曰:‘从今以后,永称西蕃,不绝朝贡。’故因以,定内官家屯仓,是所谓之三韩也”。
  神功皇后讨伐新罗说带有神话色彩,作为历史事实并不完全可信。不过,从四世纪后半期开始,日本确曾卷入朝鲜半岛诸国的纷争。据“好太王碑”记载,倭曾破百济、新罗;前述的《三国史记》中也有百济、新罗两国的太子质于日本的记录,但这些事实比神功皇后伐新罗说晚了近两个世纪。另外,神功皇后伐新罗说之所以成立,也与7世纪中期日本出兵帮助百济抵抗新罗、唐朝联军有关,这是古代日本最早的大规模海外军事行动,并且《古事记》等成书时此次军事行动刚刚过了半个世纪,作为历史事实对日本人来说肯定记忆犹新。虽然日本战败,新罗统一了朝鲜,但这反而更会使《古事记》《日本书记》的编纂者刻意渲染带有神话色彩的神功皇后讨伐新罗说。神功皇后讨伐新罗说虽带有神话色彩,但从世界认识的角度看,它反映了日本形态的华夷观,并且为了显示其合理性,在时间上尽量往前追溯。
  尽管日本与新罗宿怨很深,但676年新罗统一朝鲜后改变了半岛的格局,日朝关系进入一个新阶段,即7—8世纪比较正常的朝贡时期。“668年,新罗遣使日本,日本亦遣使新罗,此为白村江之战后,两国国交的恢复。此后新罗由于希望唐军撤出朝鲜半岛,开始与唐对立。同时为保障后方安全,与日本则维持朝贡关系。日本与新罗的国交,至七世纪末仍相当紧密,尤其新罗使节几乎连年使日。日本亦多次遣使至新罗”。
  
  四、“西蕃观”的残留与观念性朝贡
  
  奈良时代结束后的9世纪,日本与朝鲜“几乎没有正式使节往来”,新罗又于935年被王氏高丽取代,日本不久也进入中世的武家政治时代,社会比较混乱,双方一直没有什么正式的外交往来。15世纪以后,由于日本、朝鲜都接受了明朝的册封,纳入东亚朝贡体制,朝鲜开始向日本派遣通信使,直到19世纪初,通信使成为双方正式关系的象征。以通信使为标志的日朝关系,无论是具体操作还是日本对朝鲜通信使的认识,其实仍反映了日本视朝鲜为属国的潜在意识,这也是日本一直维持这一关系的重要原因之一。从具体操作看,通信使是朝鲜单方面的行为,日本并不向朝鲜派遣通信使,只是在朝鲜通信使回国时将日本的答书带回朝鲜,或者是通过对马藩与朝鲜联系,这实际上是将朝鲜置于不平等地位。正因如此,一旦稍有变故,1日本便责难朝鲜通信使。例如,室町幕府第四代将军足利义持拒绝明朝册封后,便要求朝鲜通信使的文书改用日本年号。另外,日本对朝鲜通信使的认识也明显地继续着《日本书纪》时代的基本态度,通信使习惯被日本人称为“来朝”。所以,日本社会对朝鲜充满了蔑视,即如中井竹山在《草茅危言》中所言:“神功远征以来,韩国服从朝贡,属国之事历代不绝。今势虽异……本来蕞尔偏邦之使价,即令今非属国,亦不应为应接之事倾如此天下之财。”日本之所以在认识上仍将朝鲜作为属国对待,既与双方早期的历史关系有关,但更重要的是把朝鲜视为属国乃日本型华夷秩序的基石,如果去掉这块基石,便无法构建日本型华夷秩序。因此,在日本的传统观念中,朝鲜作为属国的身份很难改变,“西蕃观”一直强有力地影响着双方,乃至东亚各国之间的关系。
  
  [作者简介]李存朴,男,1964年生,史学博士,鲁东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柳文全]
其他文献
Dataops团队将帮助我们充分利用数据。以下内容为我们展示了人员、流程、技术和文化是如何整合在一起的。  你是否注意到大多数企业都在尝试着利用自己的数据做更多的事情?  企业正在大力投资数据科学项目、自助式商业智能工具、人工智能项目等以提升由数据驱动的决策工作。其中,部分企业通过将数据可视化嵌入到Web和移动产品中,或者从传感器(物联网)、可穿戴设备和第三方API收集新型数据的方式开发面向客户的
摘要 修道制度起源于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埃及,长期以来也被视为埃及教会对基督教世界的伟大贡献。但作为修道制度的滥觞之地,埃及对基督教修道制度的影响并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本文力图从当时埃及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化和自然条件等原因来探讨修道制度的起源,重点强调埃及在基督教修道制度兴起中的作用。  关键词 修道制度,埃及,起源,基督教    公元3世纪末,修道制度起源于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埃及,长期以来也被视
[摘要]在《历史之岛》书中,萨林斯用“并接结构”概念对结构与事件进行情境综合,结构是事件的根据,事件则是结构的体现,二者在并接中紧密联系在一起。结构作为文化秩序的象征性关系,实际上是一种历史事物,人们能够从历史中发现结构和从结构中发现历史。各种文化秩序有其自身独特的历史生产方式,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历史;用实践理性研究“他者”文化,并不能真正理解异文化的深层结构,反而更多的是西方本土社会观念的表述
新的最后一英里解决方案可以让世界各地数百万人用上高速宽带。  宽带互联网为商业、远程学习、公民参与和知识共享带来了几乎无限可能。但我们只看到了未来的表面。  或者在不久的将来几种新技术,包括DOCSIS 3.1 G.fast和5G LTE,为世界上大部分地区提供数百兆、低于100毫秒延迟的宽带互联网。  据Akamai的2016年第三季度互联网报告,全球互联网平均连接速度为6.3Mbps。这好像不
数不尽的文章、书籍、讲座和研讨会都热衷于讲述炫酷创新项目的故事,这些项目改变了企业甚至整个行业。事实上,创新无疑是重要的业务差异化因素。  但关于这些成功故事是否持久的文章却寥寥无几。最初的创新是否能维持,并源源不断推出颠覆性的创新?我们能从他们的成功中学到什么?  本文介绍关于持续创新的4条真知灼见。其中一些可能看起来有悖常识,甚至是彻头彻尾的歪理邪说,但这的确是基于我们多年来指导全球40个城市
当前将数据科学部署到生产中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不仅需要频繁地更新已部署的数据科学,而且可用的数据源和类型也会迅速发生变化。与此同时,用于数据分析的方法也会迅速变化。这种可能性的不断增长使得其只能依靠精心设计和商定的标准,或是在专用工具的框架内工作。  KNIME(Konstanz Information Miner,是一个用户友好、智能的,并有丰富开源的数据集成、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和数据勘探平台
机器学习推动了企业安全的发展,支持网络内部的可视化,以便更好地了解用户行为。然而,恶意攻击者利用机器学习在企业内部取得的成果来攻击周边。 具体来说,这类攻击包括DNS隧道、附加到Tor网络上,以及向目录服务发送恶意认证请求等。Rook Security的安全运营主管Tom Gorup说:“除了这些威胁之外,一般来说,从电信诈骗到分发恶意软件,我们看到用的最多的是网络钓鱼。通常,我们看到他们试图利用
基于现实与政治的需要,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在接受改组原有商会、工业会的基础上成立了工商业联合会,并对同业公会进行了整顿与改造,重新架构了商会体系。由于中共对工商联的制度安排一开始就体现了强烈的政治性倾向。因此,尽管中共对一些地方工商联在“五反”运动中的表现不是十分满意,但对它们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作用还是给予了高度肯定,因此,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工商联得以保留。而对于同业公会,中共虽然承认它
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打造数字化能力,目的是在2020年提高业务效率,实现营利增长。但大爆炸式的数字化转型的进展各不相同,高管们对转型的理解也不尽相同。  Gartner在2018年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66%的首席信息官表示,他们正在进行业务转型,但根据这些受访者对其数字化举措的描述,这一数字其实也只有10%。  一些企业认为把本地系统迁移到混合云就是数字化转型了。有的企业则通过采用包含了实时分析
摘要 1861年4月1日,美国内战前夕,对国际国内形势十分担忧的国务卿威廉·亨利·西沃德提交给林肯总统一份备忘录,要求联邦政府对欧洲发动敌对行动和战争,以期南方放弃分裂行动。林肯反对西沃德的变内战为外战的政策,主张集中全力打赢国内战争,以拯救联邦。西沃德备忘录的根本目的是创建一个和平的环境,全力以赴投入海外扩张,实现“太平洋商业帝国”的伟大梦想。  关键词 备忘录,威廉·亨利·西沃德,萨姆特,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