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信息技术 功能特点 存在问题 语文学科 整合
沐浴在21世纪,我们进入了高信息时代,“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课程的整合”正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新视点。《语文课程标准》①中指出:“教学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学中应当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运用多种直观形象的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目前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已逐步普及,已成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有力工具。因此站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把信息技术和学科特点结合起来,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以下是我的几点看法:
一、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激起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这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适时地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及文字等信息进行处理,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和兴趣。如小学语文教材第六册《荷花》描写了夏日公园里荷花盛开时的情景,教学导入时,准备有关荷花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来展示一幅幅荷花图,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有的还是花骨儿,微风吹过,一池的荷花在舞蹈。让学生充分了解荷花,体会荷花的美,使他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学习积极性就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对学习材料的反映也就最清晰,思维活动也最积极最有效,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利用信息技术,提高阅读能力
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能力的新要求,要结合课文的阅读,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朗读、默读、复述,学习精读、略读、浏览,学习利用阅览室、图书馆、网络等查阅资料,培养初步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1、搜集资料,广泛阅读 : 在教学中,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拓展学习语文的渠道。如在教学《翠鸟》前,与学生一起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搜集有关翠鸟的资料。学习《和时间赛跑》前,布置学生上网搜集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古诗,以及珍惜时间的事例,教学古诗文时,学生上网查阅背景资料。运用信息技术给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朗读空间,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言,丰富知识。
2、声情并茂,加强朗读 :朗读是学习语文的金钥匙。教材中大部分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学生通过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阅读能力。在网络环境中,为学生提供了有声语言、文字、音乐、图像有机结合的感性材料,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优美和谐的音乐、生动活泼的画面,把学生带到美妙的艺境中去。
三、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写作水平
关于写作,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要改进作文的命题、指导、批改和讲评。网络作文教学具有传统作文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我担任的是三年级语文教学,中年级练习作教学首要的任务是拓宽学生的思路,调动生活的积累,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望。在写自己的这次习作中,我利用多媒体,先出示几篇有关写自己的文章,以启发思路,在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一两篇写自己的佳作,从读中学写。然后在听、说、评的一系列活动的基础上,选择最能反映自己特点的方面,将它们写下来。运用多媒体软件还能创设情境,在现生活场景,真正意义上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四、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创新思维
1、营造良好的创造环境 :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赖于营造良好的氛围。学生有了浓郁的情感,欢乐的情绪,那么他们就会精神振奋,思维活跃。在教学《金色的草地》时,我运用课件的演示,引入情景。当电脑课件演示张开的蒲公英,毛茸茸的种子在空中飞舞,一片金色的草地……这一情景生动、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孩子们的眼前时,他们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太美了!”“真漂亮啊!”……在这优美情景的烘托下,让孩子们说说心中的感受,最想在草地上做什么?2、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小学生年龄虽小,但他们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蕴含着极大的创新潜力。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我们应该明确信息技术的功能特点,使其能在教育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应该正确对待其在课堂中所处的位置,避免本末倒置.更应该正视其在使用上的一些问题。
一、明确代信息技术的功能特点,发挥其优势提高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弥补了传统教育的众多不足,改变了传统的知识存储、传播和提取方式,引起了教育新的变革。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和多媒体化的信息技术给现代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其在教学中的应用与传统的教育技术相比,有着更强大的优势和显著的功能特点。1、丰富的表现力。2、有效的现资源共享与信息交流。3、良好的知识组织形式。
三、正视信息技术使用上的一些问题
1、对信息技术的依赖性: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虽然我们创设的教学情境远没有虚拟的网络世界所提供的空间那么广阔,但对学生感观上的吸引力还是足够的。主要表现为:a、感观上的依赖。学生的视觉、听觉在多媒体形、声、色的轮番冲击下,局限于事物的表象,而缺乏对文本知识的了解与认知。b、感受上的依赖。有些教师在制作课件时,过于看重了多媒体的展示效应,设计教学活动时偏离了重心,从而让学生对文本知识的感受仅仅停留在画面之内,音效之中,而无法达到更深层次的感受。2、教学目标偏移问题。每一堂课,都应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然而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动辄用大量的时间展示或补充文本以外的资料,诸如历史地理、文化艺术、人文景观、自然风光、风俗民情、科学常识等背景资料。
沐浴在21世纪,我们进入了高信息时代,“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课程的整合”正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新视点。《语文课程标准》①中指出:“教学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学中应当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运用多种直观形象的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目前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已逐步普及,已成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有力工具。因此站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把信息技术和学科特点结合起来,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以下是我的几点看法:
一、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激起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这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适时地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及文字等信息进行处理,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和兴趣。如小学语文教材第六册《荷花》描写了夏日公园里荷花盛开时的情景,教学导入时,准备有关荷花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来展示一幅幅荷花图,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有的还是花骨儿,微风吹过,一池的荷花在舞蹈。让学生充分了解荷花,体会荷花的美,使他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学习积极性就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对学习材料的反映也就最清晰,思维活动也最积极最有效,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利用信息技术,提高阅读能力
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能力的新要求,要结合课文的阅读,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朗读、默读、复述,学习精读、略读、浏览,学习利用阅览室、图书馆、网络等查阅资料,培养初步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1、搜集资料,广泛阅读 : 在教学中,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拓展学习语文的渠道。如在教学《翠鸟》前,与学生一起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搜集有关翠鸟的资料。学习《和时间赛跑》前,布置学生上网搜集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古诗,以及珍惜时间的事例,教学古诗文时,学生上网查阅背景资料。运用信息技术给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朗读空间,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言,丰富知识。
2、声情并茂,加强朗读 :朗读是学习语文的金钥匙。教材中大部分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学生通过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阅读能力。在网络环境中,为学生提供了有声语言、文字、音乐、图像有机结合的感性材料,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优美和谐的音乐、生动活泼的画面,把学生带到美妙的艺境中去。
三、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写作水平
关于写作,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要改进作文的命题、指导、批改和讲评。网络作文教学具有传统作文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我担任的是三年级语文教学,中年级练习作教学首要的任务是拓宽学生的思路,调动生活的积累,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望。在写自己的这次习作中,我利用多媒体,先出示几篇有关写自己的文章,以启发思路,在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一两篇写自己的佳作,从读中学写。然后在听、说、评的一系列活动的基础上,选择最能反映自己特点的方面,将它们写下来。运用多媒体软件还能创设情境,在现生活场景,真正意义上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四、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创新思维
1、营造良好的创造环境 :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赖于营造良好的氛围。学生有了浓郁的情感,欢乐的情绪,那么他们就会精神振奋,思维活跃。在教学《金色的草地》时,我运用课件的演示,引入情景。当电脑课件演示张开的蒲公英,毛茸茸的种子在空中飞舞,一片金色的草地……这一情景生动、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孩子们的眼前时,他们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太美了!”“真漂亮啊!”……在这优美情景的烘托下,让孩子们说说心中的感受,最想在草地上做什么?2、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小学生年龄虽小,但他们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蕴含着极大的创新潜力。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我们应该明确信息技术的功能特点,使其能在教育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应该正确对待其在课堂中所处的位置,避免本末倒置.更应该正视其在使用上的一些问题。
一、明确代信息技术的功能特点,发挥其优势提高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弥补了传统教育的众多不足,改变了传统的知识存储、传播和提取方式,引起了教育新的变革。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和多媒体化的信息技术给现代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其在教学中的应用与传统的教育技术相比,有着更强大的优势和显著的功能特点。1、丰富的表现力。2、有效的现资源共享与信息交流。3、良好的知识组织形式。
三、正视信息技术使用上的一些问题
1、对信息技术的依赖性: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虽然我们创设的教学情境远没有虚拟的网络世界所提供的空间那么广阔,但对学生感观上的吸引力还是足够的。主要表现为:a、感观上的依赖。学生的视觉、听觉在多媒体形、声、色的轮番冲击下,局限于事物的表象,而缺乏对文本知识的了解与认知。b、感受上的依赖。有些教师在制作课件时,过于看重了多媒体的展示效应,设计教学活动时偏离了重心,从而让学生对文本知识的感受仅仅停留在画面之内,音效之中,而无法达到更深层次的感受。2、教学目标偏移问题。每一堂课,都应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然而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动辄用大量的时间展示或补充文本以外的资料,诸如历史地理、文化艺术、人文景观、自然风光、风俗民情、科学常识等背景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