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鸟睡在我身旁

来源 :中学生百科·大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ers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开黎戈这本《小鸟睡在我身旁》,细细读起来的时候,我是有点意外的。这是一本记录黎戈与她女儿皮皮生活点滴的文集,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是平实地记录着皮皮出生后的所思所想。我感到意外的地方在于,市面上流行的亲子书籍,一类是以培养出名校子女为傲的成功学经验传授,另一类是将生活裹上了一层透明的糖衣,露出的是最美好的那一面,仿佛电视广告一样加了滤镜,拍摄温馨甜蜜,不会腐烂,但缺乏真实。黎戈的文字却给人一种踏实感,她记录着自己迎接皮皮这个小生命的到来时的心情变化,不光有欣喜,也有不安与焦虑,而关于“母亲”这一身份的转变,黎戈有着自己的理解。
  母亲只是我的一重身份,我并不需要靠对孩子的权威感来定位自我。我有我的世界,她有她的。所以我从不拿孩子的照片当头像,也不自称“某妈”之类的,这也是为孩子减负,没有人愿意活成另外一个人的寄托。所以,越是爱孩子,越要加强自我建设,加固自己的精神世界,把自己从孩子身上拉开,以免无意中压垮对方,倾轧别人的生命——这种自我和他人的边界,是中国式家庭普遍匮乏的。
  在书中,我们看到她的女儿皮皮像是一株自由的花,在阳光下摇曳自己的身姿。皮皮喜欢大自然,喜欢绘画,喜欢读书,对所看到的世界充满好奇而又怀抱温柔。书中所配的皮皮的画,充满着她对这个世界的想象与好奇,她对于喜欢的书有着自己的理解,有时像个大人一样沉稳,有时又露着孩子的天真,就是一个孩子该有的模样。
  黎戈不以考试成绩排名或是拥有的才艺作为评价孩子的标准,她任由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式成长,作为母亲她所做的是给孩子支撑,不是让孩子被囚禁在温室之中,而是让她在自然中去感受自然里的风雨,面朝着阳光,也沐浴着露水,感受自由的微风以及四周的虫鸣鸟叫,给孩子最大限度的自由。
  书中黎戈写自己喜欢树的一段文字,可以很好地诠释她对孩子的教育理念:
  常去山里看树,我喜欢树,是因为它们没有抵达某处的焦虑,它所在之处即是归宿,只要努力枝繁叶茂,让与生俱来的模式发挥到最大值即可。树遵照生命的意志成长,不讨好也不驳斥。它既不是谁的教学作品,也不会活成某个反抗形态。它不是一组关系的结果,它只专注做自己,树自有其完整性,根系在尘世之泥,又伸展向高远之处,不欢呼太阳,也不咒骂暴雨。有些人过度追求纯粹,无论是人、事还是生活,总想“去芜存菁”,殊不知,“芜”恰恰是“菁”的容器,一旦去掉“芜”,“菁”也无法保存,必须在全部的广度上去经历生活,才能品尝它最甘美的部分。能承应一个人最坏的部分,才能享受他最好的那块。
  人生总有低谷,有逆境,有疲于奔命的时候,在这个过程中,有人学会了恨,有人变得世故,有人吸取了教训,还有人得到了自由。我总觉得,黎戈像个采珠人,专门打捞美。在这本书里,黎戈坦陈当家庭的变故、父亲的病逝、女儿的出生等一系列生活重擔压上来时自己的不安与压力,原本年轻时以为躲进婚姻的保护中就可以有人遮风挡雨的文艺女青年,也开始面对身份的转变而变得坚韧,她成为一个战士,为自己的家人守护最重要的那一方天地。
  这本书里没有鸡毛蒜皮的育儿小节,没有传道授业式的经验分享,这些其实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美:小女孩成长的过程很美,母女间的交互也很美。她所记录的不是为了得到某个结果而付出的行动,她仅仅是在记录孩子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她不但体会到了孩子的成长,也体会了母亲对自己的情感。这些过程才是时间流逝所留下的甜,如果我们穿越荆棘只记住了荆棘,那很可惜,因为荆棘丛里还有花,还有果。
  我很喜欢黎戈在书中所写的这段:
  育儿,不是为了培养丛林法则下食物链上端的优胜者,而是,在两个独立的生命个体之间,建立温暖的情感联结,给孩子储备足够的爱能,让她在遭遇冰冷的人世冰雹时,可以有充分的燃料,去支持她的内心。终其一生,她都积极致力于自我建设,心智欣然,不把自己放在别人的判断体系里,有着丰沛的幸福感。这才是一个母亲的成功。
  在我们熟悉的环境中,从不乏各种“为你好”的理由。有时我不禁在想,作为孩子所需要的究竟是什么,而家长所能给予的又是什么?是无微不至的呵护?还是扫平一路荆棘的顺遂?或是物质上的无条件满足?我想每个成为父母的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而黎戈给了我另一个答案,那就是让孩子独立健康地成长,让他可以有勇气做自己,给他温暖的支撑。她温柔无言,却用行动向我们证明了这份朴实的爱的力量。
其他文献
林场很大,但没有声音。  除了这场  五年一遇的中雪。  有人說,若运气好,我们  会遇到野枣树上  去年的浆果。  ……堆雪人,中雪  刚适合。胡乱垒出时,它光着身子。  它的心早寒了,  这个没魂的人,它一定是伤心死的。  我们用上了新鲜松树枝,  或浆果,填进它  松软的骨架。  它睁眼,呼出了气,  它突然有了魂,像附近的  小树林有只鹧鸪叫着。  特邀点评|沈苇  堆雪人是许多人的儿时记
期刊
芒康没有必要记住一个行旅的人  食物已经开始加价,语言开始生疏  去拉萨的车一天只有一个班次  只有巨大的候车室在等待着衰老  只有越来越时尚的女人在走动  歌厅、麻牌室和美容院恍如故乡  芒康没有必要记住一个行旅的人  芒康寺院矮小,但宏大、辉煌  朝拜的人们不仅是转动的经筒  出租车却始终等待着去拉萨的客人  在芒康有两条贯通的街道  繁华与冷寂,不由路灯明灭显示  芒康没有必要记住一个行旅的
期刊
四周都是楼宇,即使白昼也很阴暗  母亲不愿意开灯,这当然是节省  她也知道,省下的錢,买不来多余的明亮  我只要走进房间,第一件事就是开灯  对此她无可奈何,她也阻挡不了  白昼还需要一通鲜亮的包装  我一离开,她就关灯,坐在阴暗里  她习惯了阴暗,喜欢坐在幽黑的潮水里  以礁石的形式体会尘世晃荡  对于依赖眼睛感受世界的儿子  她是如此不屑,她不认为我还没到节点  像她一样,我的前路似乎也没有太
期刊
颜陌:欢迎大家来到这一期访谈,我们这次的主题是“沉默”。相信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都有沉默的时候,可不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下当时的场景?沉默到底是好是坏,大家心里有一个看法吗?  刘周:我觉得沉默就是死心了,就是忍受委屈。因为感情到了深处,受到了深深的伤害,那种痛的感觉是说不出来的。虽然你心里跟针扎一样,但是任何人都理解不了,说了也是白说,还不如埋在心里。  颜陌:看来你是一个有故事的女同学。如果你愿意的话
期刊
记得孩提时,刚刚入学启蒙,本来自信学汉字学得好学得快,但没想到,遇上“暖”字时,老把它写成“目”字旁。直到某一天,一位长者对我说,有了“日头”才温暖,“眼珠子”怎么会温暖呢?(“日头”“眼珠子”都是老家方言)这一下子便纠正过来了,后来,每每看到这个字,就会想起这段经历。  到今天,竟还听闻有家长或老师见小朋友写错字,就罚写几十上百遍,真恨不得告诉他,不如跟孩子来点“说文解字”,既有趣又好记,还有温
期刊
鸟的啾鸣唤醒了荒原  这个季节即将有太多事发生  太多欲望和毫无节制的野性蜂拥草尖  令人无法想象  春天怎样从大地内部撑开黑暗的深渊  这时候你多么震惊  清浅的线条勾勒出朱日和的辽远  只有细心的牧人看得懂变换  从一缕风到一棵草  春天不断突破寒夜的围堵,崭新的生命  诞生于三月  哈日呼说:春天的羊羔最通人意  它们是天空里的星星,想家的时候  就会跑下来  特邀点评|杨克  因为一场军事
期刊
晚风轻拂,江水静静流淌  一开始我是别人的女儿  像眼前哭闹追逐的孩子,那么天真  接着我是别人的恋人  比草丛中陷入了盲目爱情的野花  更加深情  后来我是别人的母亲  听见某处枝叶间传来的召唤性蝉鸣  也能引发内心的交响,与轻微震颤  到最后……渐渐再无人和我擦肩而过  茫茫夜色中  我感到自己微凉、赤裸。羞愧得近乎  還未拥有任何故事的少年  一瞬间  几乎就要放弃所有形容词,低促地喊出  
期刊
长江中游的水,慢慢吞吞  有时候看上去是静止的  即使雨季也只是慢慢吞吞地上涨  长江中游并不急于呈现什么  长江中游像个不声不响的好人  自甘落入俗套,用洪流  洗净天空的幻象,洗净自己  注视着远方和自己的内心  一个有故事的人,波澜不兴  说起长江,我才意识到  自己是喝长江水长大的  时至中年,依然以在长江踩水为乐  少有人体会,一个人在江面的自由以及,静水之下  身体对抗深流的快乐  特
期刊
不知道你有没有过“想要回到过去某个时间点”的悔恨,人总是会在失去后才后悔当初的行为,没有说出的话,没有付诸的行动,一切都是因为失去所带来的悔恨。最近读的小说《咖啡未冷前》里有这样一家咖啡店,它有着能够回到过去的都市传说。  故事发生在一家叫“富尼古丽·富尼古拉”的名字古怪的咖啡店,那里建筑古老,环境诡异,老板和服务员个性十足,咖啡的种类则只有摩卡一种。当然,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家咖啡店里有一个
期刊
惭愧地说,土豆生长在田地间,  我不认识它的秧苗。但当它们  在集市上或超市里,  很远的地方,我也能看到。  那么温和,妥当,懂它的人  都了解它的善意。它们在手里  被挑来选去,那外表质朴憨厚的,  似乎更为忠诚,也更为人所期待。  哪个女人不喜爱土豆呢?你快乐地  削着皮,我想很多女人都这样做过,  并不觉得歉意。此前你或许已经想好了,  接着要用什么方式对待它。  蒸煮,保留它的原始个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