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运用数学导学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j19830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导学案”是建立在教案基础上用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一种方案。实施学案导学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可以有效地改变课堂现状,提高课堂效率。因此,导学案设计的成败关系着数学课堂教学的成败。
  一、两份导学案的比较分析
  【案1】余角与补角(1)
  学习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了解余角与补角的概念。2.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性质,并能用它解决相关问题。
  学习重点:余角和补角的概念及性质。学生难点:余角和补角的性质应用。
  课前自学、课中交流:
  问题引入:在一副三角板中,每块都有一个角是90°,那么另外两个角之和是多少度呢?
  1.余角和补角的概念:(1)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 ,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简称互余,即其中每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 。几何语言:如果∠1+∠2=90°,那么∠1和∠2互为余角。 ⑵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 ,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简称互补,即其中每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 。几何语言:如果 ,那么∠1和∠2互为余角。
  巩固练习:(略)
  2.余角和补角的性质
  思考:如果∠1与∠2 互补,∠1与∠3也互补,那么∠2与∠3的大小有什么关系?也就是同一个角的补角相等吗?
  解:因为∠1与∠2互补,∠1与∠3也互补
  所以∠1+∠2=180°, + =180°
  所以∠2=180°- 。∠3=180°-∠1
  所以∠2=∠3
  思考:相等的两个角的补角也一定相等吗?
  答:
  由此可得: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类似的: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巩固练习:(略) 课堂小结:本节课有何收获?
  当堂训练:(略) 课后作业:(略)
  显然,这是一份不合格的导学案。以填空的形式让学生机械地抄写书上的内容,缺少学生思考的空间,只是单纯地按照教师的思路完成了一节练习,不能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而且,大量的练习也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与现在的减负高质的理念相违背,不能真正体现导学案的作用。
  编写导学案应该倡导集体备课,发挥集体的智慧与力量,做到相互合作,资源共享,共同提高。有效的导学案应该具备以下特点:1.服务教学目标,立足教材,从整体上体现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设计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的学习目标,这样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以及将要掌握的重点知识和需要突破的难点知识。2.设计启发性的问题,适当提示教材中难以理解的内容,配置适当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问题解决中培养学生能力,激发学生求知欲。3.设计层次性、梯度性的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需要认真看书,深入思考。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因此,对于余角和补角这一课时,笔者认为可以如下设计:
  【案2】余角与补角
  学习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了解余角与补角的概念。2.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性质,并能用它解决相关问题。
  学习重点:余角和补角的概念及性质。学生难点:余角和补角的性质应用。
  课前自学、课中交流:
  问题引入:1.在一副三角板中,各个角的度数是多少?2.在一块三角板中,非直角的两个角有何关系?
  探索新知:1.互为余角的定义:( ),尝试转化为几何语言:( );2.类似的,什么是互为补角呢? 尝试转化为几何语言:( ),思考:你认为两角互余,两角互补与两角的位置有关系吗? 3.思考:如果∠1与∠2 互补,∠1与∠3也互补,那么∠2与∠3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可尝试画图说明)
  由此可得: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类似的: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巩固练习:(略) 课堂小结:本节课有何收获? 课后作业:(略)
  二、有效编制导学案
  导学案编写的一般模式包括:学习目标;知识准备;学习内容;反思小结;达标检测。
  1. 学习目标的设定
  学生的学习方向和要求应体现在学习目标上。这是教师设计导学案的第一要务和基本前提,是一堂课学习的灵魂所在。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阅读教材,科学设计导学目标,这样学生在上课前对老师的教学意图作了了解,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
  另外,教师还需要从整体上去认识问题、思考问题,围绕着这个知识前思后想:学习这个内容前,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有了什么可利用的经验和要避免的问题;学了这内容后,又为后面的知识点打下基础,需要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延伸什么,这一些在目标设计时要有选择的体现出来。以以整体的思想设计导学案,常常能化繁为简、变难为易,同时又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
  2. 学习内容的编制
  导学案是一份引导学生探索求知的自学提纲,是课堂教学的“线路图”。教师创设供学生讨论的问题,能满足全体学生想说的愿望,使学生在交流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充满情境的教学不再是抽象、枯燥的课本知识,而是充满魅力、灵性和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学习的热情高涨,对新知的学习更加主动。
  预习问题的设计需要导向明确、有的放矢,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使学生体会知识的发生过程,理解问题的根本特征,为更好地解决系列数学新知识奠定基础,从而打好创建高效课堂的“基石”,这是导学案设计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依据学情,精心构建问题链。例如在圆锥的侧面积教学中,课前让每个学生都做一个圆锥模型,在对圆锥的侧面积进行探究时,首先让学生回顾圆锥模型的制作过程,运用所学的知识围绕以下问题独立思考:(1)你是用什么方法进行探究的?(2)你运用哪些知识可以求出圆锥的侧面积?(3)在你得到的结论中,需要哪几个量?(4)用字母表示圆锥的侧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样设计的问题起点放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通过设置合理的思维阶梯,引导学生通过手的操作、眼的观察,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的探索状态,充分感受到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愉悦感和成就感,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积极主动地探索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根据扇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得到圆锥的侧面积公式,而且还发现了几种不同方法。学生的参与程度和探究的空间很大,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培养创造力,最终实现有意义地学习。   三、导学案的课堂执行
  授课教师做好学生自学进度的宏观调控,巡回于课堂之中,细致观察学生的反映,深入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状态,理解的深度和广度,自学进度。对于自学中遇到需要解决共性的问题时,适时地统一地指点启发和引导他们学会如何思考,促使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从各方面进一步探索分析问题,促进他们的求异思维。对个别学生提出的特殊数学问题,另外开小灶,清除学生自学中遇到的障碍,让每个学生充分发挥他们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教师最后了解本节课的学情,收集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作为修正或确定 “合作探究”设计中的参照,加强问题讨论的针对性。
  1. 小组学习
  在完成导学案后,合理安排分组讨论,把自己的思路与别人共享,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激发学习兴趣,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经过初步讨论,可以大幅度提高课堂效率和课堂容量。
  2. 师生合作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正确定位,尽量少讲,多听学生的看法、疑问,鼓励学生上台讲解,让课堂真正成为“学堂”。如:已知二次函数中,其函数与自变量之间的部分对应值如下表所示:
  点A(x1,y1)、B(x1,y1)在函数的图象上,则当0  A.y1≥y2 B. y1>y2 C. y1  教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这道选择题,你是怎么做的?有困难吗?
  学生1:我是这样做的,取表中的前两对对应值,代入函数关系式,求得y=x2-4x+5。因而y1=x12-4x1+5,y2=x22-4x2+5.然后取“特殊值”(x1=0.5,x2=2.5),解得y1=3.25,y2=1.25,得y1>y2.故选答案B.
  学生2:“我用的是图象法,由表中4对对应值可知函数图象关于直线x=2对称,且顶点为(2,1),画出草图(如图1)。由图1可知当0y2。
  教师:学生2的图象法,直观而简洁,这其中体现了什么数学思想?
  众生:数形结合思想。
  学生1再次举手:老师,我想到一种既不求函数关系,也不必画函数图象的方法。根据二次函数的变化规律(当a>0时,在对称轴的左侧时,y与x的增大而增大),结合表中函数y与自变量x之间的对应值,可知:x<2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x>2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因此,当0y2。
  教师:此种方法免去了求函数关系式,又省去画函数图象,可谓简单直接,这充分说明了列表也是函数的一种表示形式(为了让同学们看得更清楚,通过多媒体把学生1 的解法在表格中直接展示):
  (课堂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气氛也推向了高潮。教师为学生1的新发现而倍感欣慰,更被学生1不怕困难积极探索的精神所震撼。)
  学生3(小组代表):要比较y1与y2的大小,只要y1-y2 的正负。y1-y2=x12-x22-4x1+4x2= (x1+x2)(x1-x2)-4(x1-x2)=(x1-x2)(x1+x2-4)。因为 00, y1-y2>0,y1>y2 。
  师生(小结):此解法涉及数学的作差法和因式分解法。其中,作差法是比较两个数(代数式)大小的常用方法。而分解因式法,可用来变形,通过各因式的正负判断差式的正负。
  可见,教师要不失时机地组织学生深入研究问题,这样不仅可为学生多掌握一些数学方法创造机会,更能开阔学生解题思路,发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正是因为教师给了学生思考的空间、发言的机会,才使得学生有了种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一种比一种巧妙,最终使课堂充满思辨。学生通过讨论,才能互相启发,不同层次的学生才能各有发展。教师应以合作者的身份与学生讨论,并对讨论及时给予恰当的指导与鼓励,教师适当地指导是达到讨论目的的保证。
  “授之一鱼,只供一餐;授之以渔,可供一生。”学生的自学能力强,才能‘走’得更远。设计并执行好一份导学案,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进步,在互动中提高,在反思中发展。
其他文献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国家的大政方针,老百姓的吃穿住行及医疗和教育,是国计民生的大事,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我们觉得是应该建立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期刊
在实际教学中,传统数学教育评价体系在部分教师和学生心中依然占据重要地位。这种貌似是以“学生发展为主体”的教学评价,通常是只看重结果,按照成绩的高低对学生进行排列,往
新教育积极倡导者、苏州大学教授朱永新对理想的智育有着范围较广且深刻的见解,对于我们的课堂教学尤其是人们所崇尚的数学本真课堂教学其启迪意义是非常深刻的。  一、数学本真课堂,学生应当走向智慧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曾经这样说过:“不要只给学生看做好了的饭,更要让学生看做饭的过程。数学教学要设法使课本知识活起来,课堂教学不是堆积知识的积木,而是用一系列的思维活动把知识贯穿起来,使学生真正领会到数学知识
企业职工文化不同于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无可避免地包含经济属性,具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双重意义,是所有企业现代化的必要构件,对企业的现代化具有未来的指向意义.rn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期刊
自从徐震决定放弃自己的名字,建立‘没顶公司’,LEAP就意识到,它就是我们需要的内容供应商,它将与我们共同跨越杂志制作和艺术创作的两大领域,探索视觉生产的可能性。在以下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高中数学教学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团队合作、动手实践等能力,教师要充分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创造性地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