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小衔接,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衔接得好,孩子其乐融融地开始小学阶段的学习:衔接不顺,将成为孩子人生的一个坎。有的孩子通过一学期痛苦的历练,才慢慢地适应小学紧张的学习生活,有的孩子在两三年甚至是整个小学阶段,都适应不顺。我们走访了几所城镇幼儿园和小学,了解衔接现状,采访一些家长和老师,提了同样一个问题:在幼小衔接方面,给孩子做了点什么?各不相同的回答可以给人启发。
听讲故事和棋类游戏是幼小衔接的“不老草”
陈丽娜的母亲(小学教师):女儿现读六年级。感觉她小学一路顺利,主要得益于在幼儿园时,每天给她讲故事。我们先把烂熟于心的故事说给孩子听,后来给她买了一些色彩鲜艳、图
吟诵和书法练习是幼小衔接的“常青树”
朱磊的父亲(工厂职工):儿子现读三年级。在幼儿园阶段,我们没刻意做什么幼小衔接的事。老师叫孩子干什么,孩子愿意干就干,不愿意干就不干。我们没有要求。但一读小学就糟啦!第一个星期,老师就对我们说,孩子上课时在座位上转来转去,爱和周围的小朋友说话,不是今天忘记作业就是明天忘记带上课用具,老师上课的内容不记得,但是老师批评哪位小朋友却记得很牢,总想去管别人的事,就是管不好自己,感觉他上课和下课也不分,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们两个急了:原来,幼儿园和小学的学习还有这么大的差异。于是,紧急调整:尽量推掉出差和应酬,每天放学去学校接孩子,一路走文并茂、生动活泼的图画书,一边看一边讲给她听。记得小班、中班时,买图画很大很大的,下面或者反面有简单文字的故事书,我们常常和孩子一起沉浸在童话世界中。到了大班,我们买图画稍小的,让女儿听我们讲故事和让她简单复述故事穿插进行,有时一家子还聊聊感想。女儿喜欢画画,高兴时也请她画画故事中的角色,演演故事人物等。当然,这些都是建立在女儿自愿、快乐、有表达意愿的基础上,时间控制在半小时之内。没想到,孩子在一年级第一学期时,居然能帮我分发学生的本子,并认得学生的姓名,原来她一边看书一边听故事时,无意中对应着识记汉字,竟认识了千把个汉字。我感觉女儿从一年级到现在,在认字、阅读理解和写作方面的感觉都比较好。她还有一个爱好,就是喜欢和爸爸对弈。在听故事和走棋时很专心、很投入,这大概也是现在能在课堂上比较专注的原因吧!一路聊学校的事、上课的情景,让孩子反思当天课堂的情况。晚上,我们总会和孩子一起检查作业和明天学习用具的准备,全家按时作息。双休日,在征求孩子意愿的基础上,进行国学诵读和书法练习,让孩子静下心来。慢慢地,情况有所好转,到二年级时,感觉孩子和另外小朋友能同步学习了。我们庆幸“亡羊补牢,为时不晚”。至今,我们还是非常重视和学校教育的配合,一点都不敢马虎。
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幼小衔接的“肥沃土壤”
罗艺捷的母亲(医院护工):儿子已工作一年。我到现在还在后悔:我们对儿子管得太少了,孩子的每个阶段,都没有好好帮助他,更谈不上幼小衔接、小中衔接。现在,孩子职高毕业,也不想去读大学,在社会上找工作到底是困难的啦!实在无奈,单位领导照顾我,就安排他临时当医院门口管停车秩序的保安。
记得儿子读小学一年级时,我和他到城里来生活。他爸爸在农村做包工头,钱是赚了一点,但是,对孩子的管教和学习引导却缺少了。我是医院“三班倒”的,不定时的作息让孩子也跟着我不安定,他爸难得到城里住几天。再说,我家也没有良好的学习氛围,上班的地方总是嘈杂,我调好双休日休息时,总要赶回到农村和他爸去聚聚,孩子的双休日也是在疯玩中度过。上一年级前,我们从来没有让他认字、看书:读小学后,发现儿子一捧起书就头痛瞌睡,一玩起来就昏天黑地,一上课就发呆走神,一下课就生龙活虎,一写作业就拖拉,我们也拿他没办法。按他自己说的:我对读书感到没味道。也难怪他,我和他爸从来不看书看报、不学习进修,最多的活动是看电视、搓麻将、打老k什么的。现在回想起来,儿子幼儿园时纯粹玩了几年:小学,被逼着学了六年,我是累死累活地管他的家庭教研活动,观摩小学课堂教学常规和内容,进一步了解、明确幼小衔接的内容、形式和要求。我们在保证幼儿活动教学特点的基础上,有机进行幼小衔接活动。同时,利用家园活动等对家长进行指导和要求,逐步形成幼儿园、小学和家庭等多管齐下的幼小衔接合力。
小学入学常规训练是幼小衔接的“有机肥”
小学一年级教师钟唯:新生入学教育,是一系列综合活动。我们在尊重儿童阶段性发展和个别差异的基础上。专门留出一周时间进行幼小衔接教育,用游戏式教学法和系列综合活动来训练小学课堂学习的常规,减缓幼小衔接的坡度。在学科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听课认真有效的小朋友进行适度的物化奖励,作业,其他的也管不了;后来读初中和职高,就开始厌学了:他至今也干不了需要静心的工作。看来,从小的引导和培养真是太重要了!
适应性活动是幼小衔接的“立交桥”
幼儿园大班教师吕倩:我们重视孩子的幼小衔接教育,也为此举行了一系列活动。首先,教学组织形式上,在最后一学期中惺惺有所改变,对幼儿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给予适当的小学化。然后,我们慢慢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对到园、离园、请假等方面进行强化,培养生活作息规律。在生活自理能力培养上也进行强化,举办整理书包比赛、穿衣穿鞋比赛等,还有一些提高注意力的训练,训练孩子静下心来坐端正,看谁保持良好的坐、站、走姿,指导临毕业的大班幼儿用正确的写字姿势写自己的姓名等。另外,我们还参加一些小学低年级的并把个人奖励和小组、团队奖励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各种活泼可爱、形象生动的声、形、色兼备的课程资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课堂的情趣性:开始时放慢教学进度,把学生常规训练作为重要教学内容,让学生尽快适应小学教学等。我们还专门开设游戏课,训练学生的课堂学力。如:训练专注力的“浪花”、“正反口令”、“切西瓜”等游戏;锻炼思维和团队合作力的“大树和松鼠”、“几角几分”等游戏:训练自我克制力的《木头人》等游戏;训练观察力和应对力的“扔手帕”、“石头剪子布”等变式游戏,让小朋友在快乐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总之,让家长、教师们更多地思考和践行幼小衔接教育,齐心协力演奏好幼小衔接这首交响乐,就能让孩子们快乐地成为小学生。
听讲故事和棋类游戏是幼小衔接的“不老草”
陈丽娜的母亲(小学教师):女儿现读六年级。感觉她小学一路顺利,主要得益于在幼儿园时,每天给她讲故事。我们先把烂熟于心的故事说给孩子听,后来给她买了一些色彩鲜艳、图
吟诵和书法练习是幼小衔接的“常青树”
朱磊的父亲(工厂职工):儿子现读三年级。在幼儿园阶段,我们没刻意做什么幼小衔接的事。老师叫孩子干什么,孩子愿意干就干,不愿意干就不干。我们没有要求。但一读小学就糟啦!第一个星期,老师就对我们说,孩子上课时在座位上转来转去,爱和周围的小朋友说话,不是今天忘记作业就是明天忘记带上课用具,老师上课的内容不记得,但是老师批评哪位小朋友却记得很牢,总想去管别人的事,就是管不好自己,感觉他上课和下课也不分,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们两个急了:原来,幼儿园和小学的学习还有这么大的差异。于是,紧急调整:尽量推掉出差和应酬,每天放学去学校接孩子,一路走文并茂、生动活泼的图画书,一边看一边讲给她听。记得小班、中班时,买图画很大很大的,下面或者反面有简单文字的故事书,我们常常和孩子一起沉浸在童话世界中。到了大班,我们买图画稍小的,让女儿听我们讲故事和让她简单复述故事穿插进行,有时一家子还聊聊感想。女儿喜欢画画,高兴时也请她画画故事中的角色,演演故事人物等。当然,这些都是建立在女儿自愿、快乐、有表达意愿的基础上,时间控制在半小时之内。没想到,孩子在一年级第一学期时,居然能帮我分发学生的本子,并认得学生的姓名,原来她一边看书一边听故事时,无意中对应着识记汉字,竟认识了千把个汉字。我感觉女儿从一年级到现在,在认字、阅读理解和写作方面的感觉都比较好。她还有一个爱好,就是喜欢和爸爸对弈。在听故事和走棋时很专心、很投入,这大概也是现在能在课堂上比较专注的原因吧!一路聊学校的事、上课的情景,让孩子反思当天课堂的情况。晚上,我们总会和孩子一起检查作业和明天学习用具的准备,全家按时作息。双休日,在征求孩子意愿的基础上,进行国学诵读和书法练习,让孩子静下心来。慢慢地,情况有所好转,到二年级时,感觉孩子和另外小朋友能同步学习了。我们庆幸“亡羊补牢,为时不晚”。至今,我们还是非常重视和学校教育的配合,一点都不敢马虎。
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幼小衔接的“肥沃土壤”
罗艺捷的母亲(医院护工):儿子已工作一年。我到现在还在后悔:我们对儿子管得太少了,孩子的每个阶段,都没有好好帮助他,更谈不上幼小衔接、小中衔接。现在,孩子职高毕业,也不想去读大学,在社会上找工作到底是困难的啦!实在无奈,单位领导照顾我,就安排他临时当医院门口管停车秩序的保安。
记得儿子读小学一年级时,我和他到城里来生活。他爸爸在农村做包工头,钱是赚了一点,但是,对孩子的管教和学习引导却缺少了。我是医院“三班倒”的,不定时的作息让孩子也跟着我不安定,他爸难得到城里住几天。再说,我家也没有良好的学习氛围,上班的地方总是嘈杂,我调好双休日休息时,总要赶回到农村和他爸去聚聚,孩子的双休日也是在疯玩中度过。上一年级前,我们从来没有让他认字、看书:读小学后,发现儿子一捧起书就头痛瞌睡,一玩起来就昏天黑地,一上课就发呆走神,一下课就生龙活虎,一写作业就拖拉,我们也拿他没办法。按他自己说的:我对读书感到没味道。也难怪他,我和他爸从来不看书看报、不学习进修,最多的活动是看电视、搓麻将、打老k什么的。现在回想起来,儿子幼儿园时纯粹玩了几年:小学,被逼着学了六年,我是累死累活地管他的家庭教研活动,观摩小学课堂教学常规和内容,进一步了解、明确幼小衔接的内容、形式和要求。我们在保证幼儿活动教学特点的基础上,有机进行幼小衔接活动。同时,利用家园活动等对家长进行指导和要求,逐步形成幼儿园、小学和家庭等多管齐下的幼小衔接合力。
小学入学常规训练是幼小衔接的“有机肥”
小学一年级教师钟唯:新生入学教育,是一系列综合活动。我们在尊重儿童阶段性发展和个别差异的基础上。专门留出一周时间进行幼小衔接教育,用游戏式教学法和系列综合活动来训练小学课堂学习的常规,减缓幼小衔接的坡度。在学科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听课认真有效的小朋友进行适度的物化奖励,作业,其他的也管不了;后来读初中和职高,就开始厌学了:他至今也干不了需要静心的工作。看来,从小的引导和培养真是太重要了!
适应性活动是幼小衔接的“立交桥”
幼儿园大班教师吕倩:我们重视孩子的幼小衔接教育,也为此举行了一系列活动。首先,教学组织形式上,在最后一学期中惺惺有所改变,对幼儿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给予适当的小学化。然后,我们慢慢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对到园、离园、请假等方面进行强化,培养生活作息规律。在生活自理能力培养上也进行强化,举办整理书包比赛、穿衣穿鞋比赛等,还有一些提高注意力的训练,训练孩子静下心来坐端正,看谁保持良好的坐、站、走姿,指导临毕业的大班幼儿用正确的写字姿势写自己的姓名等。另外,我们还参加一些小学低年级的并把个人奖励和小组、团队奖励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各种活泼可爱、形象生动的声、形、色兼备的课程资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课堂的情趣性:开始时放慢教学进度,把学生常规训练作为重要教学内容,让学生尽快适应小学教学等。我们还专门开设游戏课,训练学生的课堂学力。如:训练专注力的“浪花”、“正反口令”、“切西瓜”等游戏;锻炼思维和团队合作力的“大树和松鼠”、“几角几分”等游戏:训练自我克制力的《木头人》等游戏;训练观察力和应对力的“扔手帕”、“石头剪子布”等变式游戏,让小朋友在快乐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总之,让家长、教师们更多地思考和践行幼小衔接教育,齐心协力演奏好幼小衔接这首交响乐,就能让孩子们快乐地成为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