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教育家蒋南翔

来源 :中国高等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eeze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蒋南翔是中国杰出的青年运动领导人、马克思主义教育家、中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开拓者和创新者之一.他提出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探索教育、科研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人才培养途径.他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他在清华大学的教育实践,是中国乃至世界教育领域的宝贵财富.
其他文献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颁布实施开启了教育评价系统性综合改革的新征程.必须充分发挥好学科评估在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中的正确导向作用;必须扎实做好评估工作,助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必须坚持优势、完善指标、优化举措,着力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学科评估新体系.
为进一步学习和贯彻《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精神,对教育评价改革背景下院校研究的方向和重点加以明确,2021年7月9-11日,"院校研究与教育评价"学术研讨会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院校研究分会2021年学术年会在上海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院校研究分会与同济大学联合主办,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与长三角高校院校研究协作联盟协办,来自国内近200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40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期刊
1947年9月,北京大学校长胡适在公开发表的言论中明确提出中国一流大学建设的初步设想,立即引发了文化教育界关于"学术独立"的激烈论争.众多大学校长和专家学者围绕"学术独立"的概念与内涵、实现条件、实现路径等问题,从不同角度表达了改革高等教育和强化国家学术的强烈愿望.但因受多种因素制约,彼时教育界的一流大学设想未能付诸实施,学术独立最终沦为空谈.
周恩来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杰出楷模,也是南开大学最杰出的校友之一.南开精神滋养了周恩来精神的形成,周恩来精神也令南开精神得到新的发展和升华.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进一步弘扬周恩来精神,不仅是南开人的光荣使命,也将为办好新时代高等教育提供重要启示.
早期保育与教育作为终身学习的开端,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障碍儿童的早期保育与教育是一个国家早期保育与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社会和谐稳定,是各国目前关注的焦点之一.日本障碍儿童的早期保育与教育起步较早,实施体系与保障机制相对较为完善.目前,由保育所、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幼儿部三类安置方式构成其实施体系,以清晰明确的价值基础、完备灵活的法律制度、多维合作的运行体制为保障机制,高效、科学地运行着.
2017年5月23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五次会议指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这是我国一体化德育政策的顶层设计,是德育创新发展的时代先声.2017年9月,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强调“要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该文件的发布,使我国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策略落实在立德树人系统化落实机制的政策基础上.
期刊
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等不同学科有不同的学科理论体系建构路径,对高等教育学来说,应通过对这些学科发展历程的分析获得自身学科发展的启示.首先,要打破普适学科标准的神话,增强学科自信和学科建构意识;其次,学科知识的分化和学科理论解释力的提升是高等教育学科理论体系建构的必由之路,同时,应通过提炼学科核心问题和学科核心概念建构理论体系,构建理论传承的传统和学科知识谱系;最后,应从我国高等教育实践与高等教育学发展的基础和优势出发,构建中国高等教育学.
在第三十七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代表回信,勉励广大教师“立德修身,潜心治学,开拓创新,真正把为学、为事、为人统一起来,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断作出新贡献”.高校党委要紧紧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与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结合起来,努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较强、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高校教师队伍.
期刊
萧楚女是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理论家、教育家和无产阶级革命家.他践行和倡言革命教育,书写和宣传党的理论,参与和领导党团活动,在短暂的生命中诠释了“教育家”“理论家”“革命家”等多重角色.他的人生,是“有一份热发一份光”的“蜡烛精神”的真实写照.
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根本要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方法路径,是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抓手.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统筹各领域、各环节、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形成更高水平的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