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体验性教学策略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C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通过有意识的情境创设和引导鼓励,激发学生把新的教学内容与原有的认知结构相联系,并加以内化、体认、内省、感悟,从而实现内心自主性成长的体验性学习过程。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情境体验感悟评价策略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指出:“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仔细阅读,不难发现,课标提出了“体验”这个概念,认为体验对儿童品德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体验性学习是现代学习方法的突出特征。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体验学习经历呢?我想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是对它的最好诠释。具体到《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中应注重让学生课前收集信息,课上展示、交流信息,课后注重实践和同学间的评价,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讨论,并结合游戏、故事、小品、情景表演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学生的课堂活动真正成为教和学的中介。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導学生的活动,而非单纯地讲教科书;学生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
  一、设置多种情境,激发情感体验。
  设置情境可以是生活的情境,故事的情境,角色的情境,辨析的情境,是非的情境等,通过这些活动情境来让学生思维的主动性、流畅性、广阔性、深刻性和批判性得到训练和发展。
  例如通过变换角色,让学生获得换位式的体验感悟。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采取角色体验方式,以促成有如亲身感受的体验,增强学生对道德知识的理解,激发他们的道德情感,使之内化为道德认识,形成价值观,从而指导学生的行为。在讲“尊重残疾人”时,我让学生蒙上眼睛在教室里走几圈,然后让他谈感受,盲人生活的不便和艰辛他们有着深刻的体验。尊重帮助残疾人的情感油然而生。俗话说得好,听过的容易忘记,看过的印象不深,唯有体验过的才永生不忘。“经历了就会被感动,行动了就会有收获”。 美国学者巴特勒认为:“教学过程只有让学生参与连续的反应才是有效的。”品德与生活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所学的道德知识必须在日常生活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体验,才能得到巩固、深化,变成自己的精神财富。与学校的地方课、综合实践课等课程结合,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既可以满足学生的探索欲、求知欲,又发展了品德。如《我爱绿树,我爱蓝天》这一单元中为激发学生环保意识,号召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我们年级连续几周进行了几次综合实践活动。课后,让学生调查垃圾从哪儿来,到哪儿去,垃圾的分类和处理;让学生设计节水、节电方案,进行年级组比赛,评选优胜者若干名;让学生做环保小卫士,为社区环保出一份力等等,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培养了孩子们综合素质,同时还能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加深体验和理解,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树立良好行为。
  二、走向生活,参与实践,在直接探究中进行体验感悟
  实践体验的形式多种多样,如社会调查、辩论、竞赛、采访、实际操作等,这些形式可以帮助教师发现学生的潜能,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培养,合作精神得到加强,道德品质得到内化。如《保护环境》一课,让学生去了解我们身边的环境状况如何?又怎样去解决?带着这样的问题,组织学生深入工厂、河流、农贸市场去调查、访问、搜集材料。在汇报会上,许多学生感慨万分,他们说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我们这里的环境问题依然很严重,就我们一所学校每天都要拉3小车的垃圾倒在垃圾台,垃圾台周围臭气熏天,令人窒息。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全都排到巴川河,使得我们的环城河变成了惨不忍睹的臭水河,河面被白色垃圾覆盖了。通过这次活动,学生加深了对环保知识的认识。
  皮亚杰的知识建构理论指出,学生是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也就是说,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而是在以往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中,已经逐步形成了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而且,他们具有利用现有知识经验进行推论的智力潜能;相应地,学习不简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生活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善于发掘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资源,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来组织教学,比如通过观察、调查、了解等活动和互相交流,扩大他们的经验,深化自身体验;也可以模拟生活情景,在这种“准生活”中模拟学习,从而在教学活动中教育自己,建构起个体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
  案例:《家人关怀我成长》
  我在教学《家人关怀我成长》一课时,课前让学生准备一件能表达家人对自己的关怀,很有意义的物品,并思考这件物品为什么很有意义。几天后,孩子们带来了各种物品,有手表、戏服、小鞋子、奖状等等。上课了,孩子们拿出自己的物品,开始向大家进行温馨回忆:一件奶奶带着老花镜织就的毛背心,让人联想起孟郊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浓浓的亲情回荡在心中;一块爸爸在8岁生日会上送的手表,孩子解读出父母对自己殷切的期望;一名没有准备东西的学生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讲诉了自己生病住院期间,家人对自己无微不至的照顾。这时,我扮演成一名记者,举着话筒现场对学生进行采访:“今天,听了大家的介绍,你有什么感想?”通过这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并增强了体验强度,孩子们对于家人关爱的体验在课堂中犹如被放大镜放大了,强化了,真可谓“纸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出始知真。”
  三、多元评价,在激励反省中进行体验感悟
  学生的认知感悟和情感体验正在不断发展、变化,他们需要并且必须经常借助于外部评价媒介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才能从多维角度体验道德的丰富内涵,感悟自身价值的得失,从而在自主活动中不断积累经验,增强自主意识,提高自我教育、评价的能力,才能促进他们在认知、情感、个性行为等方面全面、和谐、主动地发展。在思品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采用“多元化激励评价”的策略,对学生的品德发展进行以激励为主的综合评价,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激励他们追求新目标的愿望。
  学生在对自身“多元表现”评价进行的反省中,获得“自我认同”的体验感悟。在对外界“多元角度”的评价进行的反馈中,获得“社会认同”的体验感悟。学生在对同学、老师、家长和社会的多维评价进行体验反思中,获得“自身社会角色”被外界所接受、认可程度的体验感悟。
  无论方法有多少种,体验性学习都应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体验,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觉参与的体验,忽略了这一点,就失去了体验性学习的根基。我们要勇于面对新观念的挑战,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体验的良好环境,尊重学生个人的感受和独特见解,让学生积极主动,愉快地学习,真正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陶元红《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实施探讨讲稿
  2、靖国平《体验性学习》《早期教育》
其他文献
摘要:提问时语文阅读教学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他渗透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还可以使学生敏捷思考,提高学生的反应速度。同时有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组织语言表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下面谈一下我自己粗浅的认识。  关键词:初中语文提问艺术       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重视提问的方法和技巧。下面我从两方面谈起:  1 重视提问艺术  我国明代学者陈献章说:“疑者,觉悟之机也。”可见问题与认识紧密联系,
期刊
一、了解信息技术教育的特点,明确课程教学目标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及其社会应用的推动,信息技术教育已经日益显现出了它的新特点:一是知识更新速度快,新概念、新方法、新思维不断涌现,新的软件和硬件层出不穷;二是实践性、实用性和操作性强,信息技术教育越来越演变成为一个丰富的、创造性的工具和环境的创设。三是学生学习兴趣特别浓厚,学生家长、教育行政部门和整个社会都很重视,学生的起点极不平衡,学习的
期刊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反复强调要加强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然而,我们的语文能力训练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误区,阅读能力往往被忽视或忽略,阅读的本体地位没有得到体现。本文就对初中阅读教学进行思考、探讨,尝试运用“自读——同读”的阅读教学模式,以期实现真正意义的阅读教学,使阅读教学成为乐趣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阅读 教学 能力       目前阅读活动的生态环境很不理想,普遍存在“主客颠倒”。学生应是阅读
期刊
要想上好一堂数学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是基于某种情境的教学,这些情境包含来自学生生活的问题,而作为课堂开始的导入部分,利用学生日常的生活为基础,提炼出与需要学习的内容有关的东西,从而很好地做到课本上数学与生活中的数学的联系,让学生在已有的经验和体会上去走进新课。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做了以下探索。  一、讲故事引入新课  在新课的开始,不是急于揭示课题(意是指我们要研究或者要解决
期刊
课堂提问是阅读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有效的提问有利于肩发学生积极思考、增进师牛的情感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语文教学的实践表明,能否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是影响阅读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优秀语文教师的实践表明,教师提出问题的水平越高,教学效果越好,越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和思维能力。  一、课堂巧妙提问,激发兴趣  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应注意把握提问时机,切忌随时、随意的提问。一般来说,课堂上提问的良
期刊
摘要:在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日益紧密结合的今天,合作学习是进行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手段。本文从合作学习的内涵入手,分析了现阶段初中数学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教学的对策。  关键词:初中数学合作学习问题对策       数学课程与日常生活的结合日益紧密,在初中,数学课堂充分开展合作学习对于学生将理论运用于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合作学习的内涵  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
期刊
进入中学以后,随着数学学习的不断深入,解题的难度、广度、深度大大加大,五花八门的方法、技巧、再加上几次考试的不理想,顿令有的人一下子悲观起来。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智力,慢慢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很有可能陷入恶性循环的环节,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的料。其实,这些学生只是因为自控能力低,惰性十足,懒于思考,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针对学生的这种状况,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说明这些毛病是可以克服的
期刊
传统的数学教学是学生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没有主体的体验。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数学教学需要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再创造”,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做数学”,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说数学”,在联系生活中体验“用数学”。 教师只不过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学生学习数学是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理解新知识的有意义的过程。学生体验学习,是用心去感悟的过程,在
期刊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工具学科,更是一门情感学科;要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学习、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受到情操的陶冶和品德的教育,除了教师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材料、善辩的口才和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以外,阅读教学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为此,笔者认为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将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落到实处。  一、樹立民主个性的阅读教学理念  阅读就是读者对文本作
期刊
摘要: 本文以高中生物必修I《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节为例,完整地描述了实施“问题式”教学法的初步体会,侧重体验了问题串的设置。  关键词:高中生物问题教学    “问题式”教学法是以问题的设计、提出和解决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方式。本文以高中生物必修I《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节为例,谈谈实施“问题式”教学法的体会。  1教学流程  1.1创设情境,设疑导入  上课铃声响后,教师走到学生前,从裤袋里掏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