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范秋明,长沙市明德中学校长,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国家教育部校长培训专家库专家,全国优秀校长,湖南省人民政府督学,湖南大学教育管理硕士生导师,湖南省特级教师工作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湖南省中小学管理专业委员会会长。
2013年4月,文化大师余秋雨应邀来明德中学讲学,这是他第一次到一所中学做讲座。校长范秋明在接机回学校的路上,对余秋雨先生说:“今天给您主持的是一位学生。”余秋雨先生回答说:“我在台湾做讲座,是马英九主持。”言语间似有不悦,范校长也未过多解释。
余秋雨先生在参观明德校史陈列馆后前往会场,此时,可容纳4000人的体育馆已座无虚席。见余秋雨先生进场,现场掌声雷动。讲座由一个名叫钱锦的高二女生主持,只见她落落大方,从容得体,言行举止间自有一种优美向上的生命气象。讲座结束后,钱锦引领全体听众和余秋雨先生互动交流,一场本来只准备进行60分钟的活动,最终持续了120分钟,演讲者与听众仍觉意犹未尽。余秋雨先生对这个小主持刮目相看,对明德中学的培养之道大加赞赏。后来他才知道,明德的大大小小活动多数由学生自主组织,在他本次来演讲前,在参加主持人选拔的30多位同学中,这个清秀、活泼的孩子即以其灵敏的反应、深厚的文学积累脱颖而出。回到上海后,余秋雨先生给明德中学寄去了 “湖湘气韵,半出明德” 八个大字,以示褒扬。
范秋明校长为什么会放心大胆地把大大小小的各种活动,尤其是文化名人来校讲座这样的机会交给一个学生去主持呢?这得从范校长自身经历以及他多年倡导的生命气象教育说起。
本色本真:一位校长的生命气象
1962年,范秋明出生在长沙宁乡县的一个小山村。那是一个特殊的年代,正要背着书包进学堂,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从此,范秋明和众多的山里娃一样,将上学堂当成了烂泥里摸爬滚打、捉鱼抓虾以外的“副业”。然而,谈起那段岁月,范秋明总是津津乐道。因为,他始终认为,人的成长不仅在学堂里,更在生活的大讲堂中。时至今日,他总强调教育要来源于生活、回归生活,这与他个人的成长经历是密不可分的。
简单的教育人
1981年,范秋明从益阳师专毕业,分配到宁乡九中教语文。用他自己的话说:“走上讲台,我只有一个想法,非常简单:当好一个老师。”抱着这样简单的信念,他在处地偏僻的宁乡九中一待就是8年,并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高中语文教师。1987年,他开始担任宁乡九中教研组长,1989年调任刘少奇母校“宁乡四中”,继续领衔人才济济的语文教研组。因工作出色,1993年,长沙市长郡中学向他伸出了橄榄枝,希望他前往任教,但宁乡县教育部门把他留住了。同一年,他被任命为宁乡六中副校长。
毕业14年间,范秋明连续任教13届高三毕业班,年年成绩名列前茅。为了那个简单的梦想,他下了不少功夫:悉心研究学生的作文状况,有效整合了指导性很强的“高中作文序列化教程”;面对高中语文现代文教学中的重重弊病,大胆地提出了现代文阅读的“整体把握与鉴赏”模式,并进行了行之有效的课题实验。这一课题最终获得“湖南省中语会课题成果一等奖”,他自己也收获了长沙市语文教学比武一等奖、长沙市“通程教育奖”、湖南省优秀教师等种种荣誉。
1996年,范秋明被任命为宁乡一中校长;2002年,年届不惑之时,他被破格评为“湖南省特级教师”,并开始担任宁乡县教育局长兼宁乡一中校长。范秋明说:“如果说我是一个有教育理想的人,那么,所有这些理想的起点就在:我想当好一名教师。”范秋明教学成绩卓然,但这份卓然却源于他对教师这一职业最简单、本真的追求。就像今天他对教育的解读:要创出不简单的业绩,必须源于对生命最本真的尊重和探索,即尊重生命,服务于生命。
局长的校长梦
范秋明当局长的那几年,宁乡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范秋明自己也再一次实现了人生的蜕变,当选为湖南省第十届人大代表,并受到了胡锦涛同志的接见。然而,这样的辉煌并没有给他带来归属感。他的心仍向往着当老师、当校长的日子。
2006年初,长沙市教育局面向社会考查明德中学的校长人选,范秋明得知后,瞒着所有人报了名。考察的人不相信身为县教育局长的他真正想来当一个中学校长,以为他在“调口味”。范秋明却一脸认真:“明德中学是百年名校,那里文化底蕴深厚,能够去那里历练,是我求之不得的事。”
明德中学创建于1903年,作为湖南最早的新式学堂之一,她不但历史悠久,而且在近代教育史上声名显赫。青年毛泽东就曾经高度评价说:“时务虽倒,而明德方兴。”在1932年全国最佳中学评选中,明德居“十佳”之首。蒋介石在参观明德校园后,亲笔题写“止于至善”四个大字。明德中学先后走出了17个院士,被称作“院士摇篮”。当时社会上就有“北有南开,南有明德”的说法。
然而,到明德上任的第一天,范秋明就心酸了。作为见面礼,他想办法给每位老师带了200元的福利。“喜事”一宣布,会场里居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那一刻,他突然意识到,在强手如林、竞争激烈的长沙教育界,明德的生存处境、老师的生存状态何其艰难!而后几个月的调研、问政更证明了他的猜测。于是,他一方面着手建新校,一方面开始了大张旗鼓地改革。渐渐地,明德的老师们不再为区区200元鼓掌,他们有了“明德讲堂”,有了“青年教师培训学校”,有了瑜伽班、广场舞、篮球队,更有了无数出国访问、交流学习的机会。明德学子的校园生活也异彩纷呈,50多门校本课程,20多个活动社团,贯穿全年的“五节”由学生全权策划、组织,还有“谷一艺术班”“人岛画室”,赴澳大利亚专场演出……明德中学声誉日隆,以至每年七月中学招考的那几天,学校四箴堂一、二楼都会被围得水泄不通,那时范秋明只能关掉手机,躲到谁也找不到的地方去。
在范秋明的引领下,明德中学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就迅速走出办学低谷,取得卓越的成绩。时至今日,明德中学已实现多区域多层次多体制办学,构建起了由明德中学、明德华兴中学、明德麓谷学校、明德天心中学、明德达材补习学校、明德洞井中学、明德龙山思源中学、明德麓谷幼儿园、明德中学国际部及省外托管的贵州明德衡民中学等共同组成的明德教育集团,形成涵盖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高考补习教育的完整的基础教育体系,成为了湖南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对外开放展示的重要窗口,省内外参观考察团体络绎不绝。 在一次教职工大会上,范秋明调侃说:“不知道哪个民间组织宣布说我要调离明德另谋高就,我哪都不会去……”话音刚落,会场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是的,现在的范秋明已有了更多的光环:国家教育部校长培训专家库专家,全国优秀校长,湖南省人民政府督学,湖南大学教育管理硕士生导师,湖南省第十届人大代表……在校外人眼里,或许他只是威严的教育专家,但在明德人眼里,他还是亲切的大家长,一位本色本真的教育人。
诗意雅意:一群老师的生命气象
范秋明校长曾提出学校的基本发展方向,其核心词汇是理想、人文、科学、人格、艺术、健康等。简言之,书香校园、人文典范,即是他对学校氛围和教师气质的基本要求。
教会学生做一个明雅的才子
作为语文特级教师,范秋明校长对文学和文化怀着极深的情感,也非常重视文学文化素养对师生个体生命的影响。他本人的古典诗词功底比较深厚,经常鼓励老师们在人文世界中去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并以此教导自己的学生。
“清风峡里清风,清心润物舒清思。赏红岳麓,青春恰是,当年意气。爱晚亭前,夭桃影里,黄兴学子。正浩歌游乐,高吟妙对,漫赢得、人凝睇。/ 不慕兰亭盛会。冀佳音、偕行冬季。前程无限,不应辜负,江山万里。驯鹤归来,依然名院,依然流水。摄红枫笑靥,他年相叙,慰平生意!”这是明德中学姚邦辉老师和学生一齐上岳麓山登高望远赏红,成功举办了“红叶诗会”后对当时情景的描述。姚老师有很好的古诗词功底,他善于借用诗教密切师生感情,教会学生做人,致力于建设诗香班级。
国学大师南怀瑾曾说:“诗教并不是教人作一个诗人,……要懂诗,透过诗的感情以培育立身处世的胸襟,而真正了解诗背后的人生、宇宙的境界,这才是懂得诗的道理。”在姚老师的博客上,曾有学生这样留言:“姚老师,您肯定不记得我是谁了,但是这篇关于诗教的文章彻底将我感动了。好几年过去了,我已经大学毕业,已经长大成人走向了社会,在这一瞬间却想起了当年教室里的朗朗读书声,想起您在黑板上写的那些诗句,也想起冒雨骑车游山一路上洒下的笑声。如今,我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摸爬滚打,在尔虞我诈的职场里艰难前行——是你又让我看到了清纯而又文学的那个我。”
姚老师坚持认为,一个热爱诗歌的人,绝对不是一个坏人。诗教涵养了学生的情操,学生通过吟咏创作,找到了安身立命之所在;诗教浓化了班级文化氛围,提升了班级的品质。虽然诗教不是万能的,但只要和其它的教育方式有机配合,也能在万紫千红的满园春色中独占一枝,散发出独特的芳香。在阵阵诗风的熏染下,明德学子腹有诗书气自华,性格、气质、思想、情感等发生积极的变化。
引领学生做一个明媚的女子
范秋明校长非常重视艺术,认为它是生命的表达,因之学校艺术氛围浓厚;他也非常重视女生教育,认为中学女生是相对独特的生命个体,应予特别关注,学校因此每年设有艺术节,也有女生节。老师们在校长的影响下,对女生生命成长赋予了充分而艺术的关怀。
在明德中学高一年级,有一位女生曾不喜言语,落落寡欢。但她初中时的成绩非常棒,且有着很强的活动组织能力和良好的人缘。为什么到高中后却变得如此默默无闻了呢?原来,进入高中后,在激烈的竞争下她逐渐落伍,并开始怀疑自己,甚至变得越来越怯懦了。
一次偶然的机会,班主任许胜强老师发现她非常爱摄影,且在这方面很有天赋。自此,许老师有意识地和她聊有关摄影的话题,这让本来较为沉默的她仿佛打开了话闸子。许老师鼓励她参加学校摄影协会,让她在学习之外找到属于自己的另一片天地。“十一”放假期间,许老师给她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作业:假后在班里举办一次个人摄影展。影展如期举行后,同学们都被那美轮美奂的摄影作品吸引住了,不停啧啧称赞。慢慢地,这位女孩的脸上有了笑容,心底的自信在同学们的赞美中渐渐流露出来。而同学们更发现,她还是一位制作幻灯片的高手,有着精细的技术和高雅的审美观。后来班级活动中如果有需要制作幻灯片的,同学们马上就会想到她。从此,那娇小的身影在班级活动中出现得越来越频繁,她脸上的笑容愈加灿烂。
许胜强老师觉得,所谓的教育,不就是如此,让鲜艳的色彩更为夺目,让原本暗淡的生命发出明媚的光么?
在范秋明校长的影响下,明德的老师们远离作秀,抵达朴素;远离浮躁,抵达沉静;远离功利,抵达本真,把教育办出了一种新的生命气象。
天性个性:一脉学生的生命气象
2014年2月,范秋明校长出版了他的第三部个人专著《秋树明德》。在书的绪论中,他对生命气象做了独到的阐释。他认为,所谓“生命气象”德育,就是通过对学生的多方面的文化涵养来唤醒生命意识、探求生命意义、提升生命价值,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激发学生关爱情怀的一种德育概念与模式。
在他看来,“生命气象”德育追求的是美化生命,让教育表达对生命状态的关怀,对生命情调的追求,使人更好地体验和感悟生命的意义,在激扬生命之力度的同时焕发生命之美。在他的引领下,明德中学在帮助学生发挥天性、形成个性、彰显生命气象方面做了大量尝试,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鼓励多元促进个性发展
“全面 特长”的培养模式,让明德中学成为“全国百所特色高中”之一。“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力争让每个孩子带着一门特长出校门”,这是范秋明校长一贯倡导的学生培养方式。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时代的发展,让社会生活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学生发展的需求也越来越个性化。这种情形下,范秋明鼓励教师对课程进行二度开发,进行个性化教育。
明德中学有个“李谷一明星艺术班”,由李谷一和著名作曲家王佑贵两位艺术家选拔学生,编写教材,指导教学,还常邀请一些资深艺术家或音乐教育家亲临指导。这个班每年招收数十名音乐艺术特长生,既保证充裕的专业培养时间,又兼顾文化知识的学习与积累。
2011年7月18日,作为中澳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之一,明德中学艺术团在悉尼歌剧院进行专场演出,成为首个在悉尼歌剧院演出的中学生艺术团体。与此同时,他们还举办了一场师生书画作品展,给澳洲带去了浓郁的湖湘文化气息。澳大利亚联邦总理代表、新南威尔士州总督等高级官员全程予以关注,近2000名观众观看了此次展览和演出。
2013年4月,文化大师余秋雨应邀来明德中学讲学,这是他第一次到一所中学做讲座。校长范秋明在接机回学校的路上,对余秋雨先生说:“今天给您主持的是一位学生。”余秋雨先生回答说:“我在台湾做讲座,是马英九主持。”言语间似有不悦,范校长也未过多解释。
余秋雨先生在参观明德校史陈列馆后前往会场,此时,可容纳4000人的体育馆已座无虚席。见余秋雨先生进场,现场掌声雷动。讲座由一个名叫钱锦的高二女生主持,只见她落落大方,从容得体,言行举止间自有一种优美向上的生命气象。讲座结束后,钱锦引领全体听众和余秋雨先生互动交流,一场本来只准备进行60分钟的活动,最终持续了120分钟,演讲者与听众仍觉意犹未尽。余秋雨先生对这个小主持刮目相看,对明德中学的培养之道大加赞赏。后来他才知道,明德的大大小小活动多数由学生自主组织,在他本次来演讲前,在参加主持人选拔的30多位同学中,这个清秀、活泼的孩子即以其灵敏的反应、深厚的文学积累脱颖而出。回到上海后,余秋雨先生给明德中学寄去了 “湖湘气韵,半出明德” 八个大字,以示褒扬。
范秋明校长为什么会放心大胆地把大大小小的各种活动,尤其是文化名人来校讲座这样的机会交给一个学生去主持呢?这得从范校长自身经历以及他多年倡导的生命气象教育说起。
本色本真:一位校长的生命气象
1962年,范秋明出生在长沙宁乡县的一个小山村。那是一个特殊的年代,正要背着书包进学堂,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从此,范秋明和众多的山里娃一样,将上学堂当成了烂泥里摸爬滚打、捉鱼抓虾以外的“副业”。然而,谈起那段岁月,范秋明总是津津乐道。因为,他始终认为,人的成长不仅在学堂里,更在生活的大讲堂中。时至今日,他总强调教育要来源于生活、回归生活,这与他个人的成长经历是密不可分的。
简单的教育人
1981年,范秋明从益阳师专毕业,分配到宁乡九中教语文。用他自己的话说:“走上讲台,我只有一个想法,非常简单:当好一个老师。”抱着这样简单的信念,他在处地偏僻的宁乡九中一待就是8年,并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高中语文教师。1987年,他开始担任宁乡九中教研组长,1989年调任刘少奇母校“宁乡四中”,继续领衔人才济济的语文教研组。因工作出色,1993年,长沙市长郡中学向他伸出了橄榄枝,希望他前往任教,但宁乡县教育部门把他留住了。同一年,他被任命为宁乡六中副校长。
毕业14年间,范秋明连续任教13届高三毕业班,年年成绩名列前茅。为了那个简单的梦想,他下了不少功夫:悉心研究学生的作文状况,有效整合了指导性很强的“高中作文序列化教程”;面对高中语文现代文教学中的重重弊病,大胆地提出了现代文阅读的“整体把握与鉴赏”模式,并进行了行之有效的课题实验。这一课题最终获得“湖南省中语会课题成果一等奖”,他自己也收获了长沙市语文教学比武一等奖、长沙市“通程教育奖”、湖南省优秀教师等种种荣誉。
1996年,范秋明被任命为宁乡一中校长;2002年,年届不惑之时,他被破格评为“湖南省特级教师”,并开始担任宁乡县教育局长兼宁乡一中校长。范秋明说:“如果说我是一个有教育理想的人,那么,所有这些理想的起点就在:我想当好一名教师。”范秋明教学成绩卓然,但这份卓然却源于他对教师这一职业最简单、本真的追求。就像今天他对教育的解读:要创出不简单的业绩,必须源于对生命最本真的尊重和探索,即尊重生命,服务于生命。
局长的校长梦
范秋明当局长的那几年,宁乡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范秋明自己也再一次实现了人生的蜕变,当选为湖南省第十届人大代表,并受到了胡锦涛同志的接见。然而,这样的辉煌并没有给他带来归属感。他的心仍向往着当老师、当校长的日子。
2006年初,长沙市教育局面向社会考查明德中学的校长人选,范秋明得知后,瞒着所有人报了名。考察的人不相信身为县教育局长的他真正想来当一个中学校长,以为他在“调口味”。范秋明却一脸认真:“明德中学是百年名校,那里文化底蕴深厚,能够去那里历练,是我求之不得的事。”
明德中学创建于1903年,作为湖南最早的新式学堂之一,她不但历史悠久,而且在近代教育史上声名显赫。青年毛泽东就曾经高度评价说:“时务虽倒,而明德方兴。”在1932年全国最佳中学评选中,明德居“十佳”之首。蒋介石在参观明德校园后,亲笔题写“止于至善”四个大字。明德中学先后走出了17个院士,被称作“院士摇篮”。当时社会上就有“北有南开,南有明德”的说法。
然而,到明德上任的第一天,范秋明就心酸了。作为见面礼,他想办法给每位老师带了200元的福利。“喜事”一宣布,会场里居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那一刻,他突然意识到,在强手如林、竞争激烈的长沙教育界,明德的生存处境、老师的生存状态何其艰难!而后几个月的调研、问政更证明了他的猜测。于是,他一方面着手建新校,一方面开始了大张旗鼓地改革。渐渐地,明德的老师们不再为区区200元鼓掌,他们有了“明德讲堂”,有了“青年教师培训学校”,有了瑜伽班、广场舞、篮球队,更有了无数出国访问、交流学习的机会。明德学子的校园生活也异彩纷呈,50多门校本课程,20多个活动社团,贯穿全年的“五节”由学生全权策划、组织,还有“谷一艺术班”“人岛画室”,赴澳大利亚专场演出……明德中学声誉日隆,以至每年七月中学招考的那几天,学校四箴堂一、二楼都会被围得水泄不通,那时范秋明只能关掉手机,躲到谁也找不到的地方去。
在范秋明的引领下,明德中学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就迅速走出办学低谷,取得卓越的成绩。时至今日,明德中学已实现多区域多层次多体制办学,构建起了由明德中学、明德华兴中学、明德麓谷学校、明德天心中学、明德达材补习学校、明德洞井中学、明德龙山思源中学、明德麓谷幼儿园、明德中学国际部及省外托管的贵州明德衡民中学等共同组成的明德教育集团,形成涵盖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高考补习教育的完整的基础教育体系,成为了湖南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对外开放展示的重要窗口,省内外参观考察团体络绎不绝。 在一次教职工大会上,范秋明调侃说:“不知道哪个民间组织宣布说我要调离明德另谋高就,我哪都不会去……”话音刚落,会场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是的,现在的范秋明已有了更多的光环:国家教育部校长培训专家库专家,全国优秀校长,湖南省人民政府督学,湖南大学教育管理硕士生导师,湖南省第十届人大代表……在校外人眼里,或许他只是威严的教育专家,但在明德人眼里,他还是亲切的大家长,一位本色本真的教育人。
诗意雅意:一群老师的生命气象
范秋明校长曾提出学校的基本发展方向,其核心词汇是理想、人文、科学、人格、艺术、健康等。简言之,书香校园、人文典范,即是他对学校氛围和教师气质的基本要求。
教会学生做一个明雅的才子
作为语文特级教师,范秋明校长对文学和文化怀着极深的情感,也非常重视文学文化素养对师生个体生命的影响。他本人的古典诗词功底比较深厚,经常鼓励老师们在人文世界中去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并以此教导自己的学生。
“清风峡里清风,清心润物舒清思。赏红岳麓,青春恰是,当年意气。爱晚亭前,夭桃影里,黄兴学子。正浩歌游乐,高吟妙对,漫赢得、人凝睇。/ 不慕兰亭盛会。冀佳音、偕行冬季。前程无限,不应辜负,江山万里。驯鹤归来,依然名院,依然流水。摄红枫笑靥,他年相叙,慰平生意!”这是明德中学姚邦辉老师和学生一齐上岳麓山登高望远赏红,成功举办了“红叶诗会”后对当时情景的描述。姚老师有很好的古诗词功底,他善于借用诗教密切师生感情,教会学生做人,致力于建设诗香班级。
国学大师南怀瑾曾说:“诗教并不是教人作一个诗人,……要懂诗,透过诗的感情以培育立身处世的胸襟,而真正了解诗背后的人生、宇宙的境界,这才是懂得诗的道理。”在姚老师的博客上,曾有学生这样留言:“姚老师,您肯定不记得我是谁了,但是这篇关于诗教的文章彻底将我感动了。好几年过去了,我已经大学毕业,已经长大成人走向了社会,在这一瞬间却想起了当年教室里的朗朗读书声,想起您在黑板上写的那些诗句,也想起冒雨骑车游山一路上洒下的笑声。如今,我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摸爬滚打,在尔虞我诈的职场里艰难前行——是你又让我看到了清纯而又文学的那个我。”
姚老师坚持认为,一个热爱诗歌的人,绝对不是一个坏人。诗教涵养了学生的情操,学生通过吟咏创作,找到了安身立命之所在;诗教浓化了班级文化氛围,提升了班级的品质。虽然诗教不是万能的,但只要和其它的教育方式有机配合,也能在万紫千红的满园春色中独占一枝,散发出独特的芳香。在阵阵诗风的熏染下,明德学子腹有诗书气自华,性格、气质、思想、情感等发生积极的变化。
引领学生做一个明媚的女子
范秋明校长非常重视艺术,认为它是生命的表达,因之学校艺术氛围浓厚;他也非常重视女生教育,认为中学女生是相对独特的生命个体,应予特别关注,学校因此每年设有艺术节,也有女生节。老师们在校长的影响下,对女生生命成长赋予了充分而艺术的关怀。
在明德中学高一年级,有一位女生曾不喜言语,落落寡欢。但她初中时的成绩非常棒,且有着很强的活动组织能力和良好的人缘。为什么到高中后却变得如此默默无闻了呢?原来,进入高中后,在激烈的竞争下她逐渐落伍,并开始怀疑自己,甚至变得越来越怯懦了。
一次偶然的机会,班主任许胜强老师发现她非常爱摄影,且在这方面很有天赋。自此,许老师有意识地和她聊有关摄影的话题,这让本来较为沉默的她仿佛打开了话闸子。许老师鼓励她参加学校摄影协会,让她在学习之外找到属于自己的另一片天地。“十一”放假期间,许老师给她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作业:假后在班里举办一次个人摄影展。影展如期举行后,同学们都被那美轮美奂的摄影作品吸引住了,不停啧啧称赞。慢慢地,这位女孩的脸上有了笑容,心底的自信在同学们的赞美中渐渐流露出来。而同学们更发现,她还是一位制作幻灯片的高手,有着精细的技术和高雅的审美观。后来班级活动中如果有需要制作幻灯片的,同学们马上就会想到她。从此,那娇小的身影在班级活动中出现得越来越频繁,她脸上的笑容愈加灿烂。
许胜强老师觉得,所谓的教育,不就是如此,让鲜艳的色彩更为夺目,让原本暗淡的生命发出明媚的光么?
在范秋明校长的影响下,明德的老师们远离作秀,抵达朴素;远离浮躁,抵达沉静;远离功利,抵达本真,把教育办出了一种新的生命气象。
天性个性:一脉学生的生命气象
2014年2月,范秋明校长出版了他的第三部个人专著《秋树明德》。在书的绪论中,他对生命气象做了独到的阐释。他认为,所谓“生命气象”德育,就是通过对学生的多方面的文化涵养来唤醒生命意识、探求生命意义、提升生命价值,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激发学生关爱情怀的一种德育概念与模式。
在他看来,“生命气象”德育追求的是美化生命,让教育表达对生命状态的关怀,对生命情调的追求,使人更好地体验和感悟生命的意义,在激扬生命之力度的同时焕发生命之美。在他的引领下,明德中学在帮助学生发挥天性、形成个性、彰显生命气象方面做了大量尝试,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鼓励多元促进个性发展
“全面 特长”的培养模式,让明德中学成为“全国百所特色高中”之一。“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力争让每个孩子带着一门特长出校门”,这是范秋明校长一贯倡导的学生培养方式。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时代的发展,让社会生活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学生发展的需求也越来越个性化。这种情形下,范秋明鼓励教师对课程进行二度开发,进行个性化教育。
明德中学有个“李谷一明星艺术班”,由李谷一和著名作曲家王佑贵两位艺术家选拔学生,编写教材,指导教学,还常邀请一些资深艺术家或音乐教育家亲临指导。这个班每年招收数十名音乐艺术特长生,既保证充裕的专业培养时间,又兼顾文化知识的学习与积累。
2011年7月18日,作为中澳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之一,明德中学艺术团在悉尼歌剧院进行专场演出,成为首个在悉尼歌剧院演出的中学生艺术团体。与此同时,他们还举办了一场师生书画作品展,给澳洲带去了浓郁的湖湘文化气息。澳大利亚联邦总理代表、新南威尔士州总督等高级官员全程予以关注,近2000名观众观看了此次展览和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