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走进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胜坨镇东王村,映入眼帘的是郁郁葱葱的树林、宽阔笔直的街巷和灰瓦白墙的鲁派民居。东王村于2016年获评山东省“省级文明村”,于2017年荣获“山东省美丽乡村”荣誉称号。有了“省字号”的荣誉,东王的发展也进入了“快车道”。漂亮的成绩背后,离不开东王村世世代代的辛勤耕耘和近几年如火如荼的文明创建。近年来,东王村以孝道打底、志愿先行,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开展,为群众打造乡风文明、文化繁荣的精神高地。
弘扬孝道,为村庄永续发展“铸魂”
东王村有着600多年的历史,百姓祖祖辈辈在这里繁衍生息,形成了浓厚的孝义文化。在东王村主干道中心位置,可以看到刻有“美丽乡村,孝义东王”大型石刻。说起东王的孝义文化,就不得不提到村党支部书记王大江。
王大江是土生土长的东王村人,儿时家境贫苦,13岁时母亲病逝,用王大江自己的话说,“我是吃着百家饭长大的”。特殊的成长环境练就了王大江不怕苦、不畏难的性格。办企业当老板小有成就的王大江没有忘记来时的路,2010年以来,王大江用自己的钱给村里的老年人买油、买面、买水果,帮助村里的困难孤寡老人。在王大江的带领下,村里的年轻人尤其是在外工作的“老板”们,纷纷回村参与到关爱老年人的事业中。现如今,东王村的老人们春节、重阳节有饺子吃、有油米面,过生日有生日蛋糕,庭院卫生有人定期打扫,东王村敬老爱老的文明风尚日渐浓厚。“现在,在外的年轻人回家的次数明显增多,家庭更和谐,孩子们也受了教育,真是越来越好了!”王大江开心地笑了。
志愿服务,文明的种子种进心里
“本周六我们开展为老人、环卫工人包饺子、洗衣服活动,物资已筹备到位,现需要至少15人参加,大家自愿报名。”在微信群里,“东王义工”万小芳发布了一条志愿活动信息。在王大江的发起下,东王村于2015年成立东王公益事业服务中心,是东营市第一家正式注册的农村公益组织。为老人洗衣服、包饺子,资助困难学生,开展应急救援等,都属于这家组织的“业务范围”,这个组织里的成员都共同拥有一个响亮的名字——“东王义工”。随着团队影响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志愿服务中来,现在已经有300余人成为光荣的“东王义工”。2018年,王大江發动党员群众筹资3万元购置了大型洗衣机,解决了行动不便老人们的洗衣之忧。党员群众征集需求,爱心企业捐助物资,爱心人士参与活动,东王公益事业的运行机制更加顺畅,志愿力量更加强大,互帮互助、团结邻里的文明村风也愈发浓厚。
2019年6月,东王公益事业服务中心成立了垦利区兄弟应急救援队,主要开展道路非事故救援志愿服务活动。救援队成立以来,吸纳志愿者近200名,开展道路救援200余次。台风“利奇马”期间,救援队连续几个昼夜奋战在风雨中,有的队员一天都吃不上一顿饱饭。“生活好了不能忘记回报社会,只要有需要你随时可以找我,我们也希望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加入兄弟救援队。”救援队成员薛代军说。
文明创建,凝聚乡风文明正能量
“十点在文化广场给咱村的‘市级美丽庭院’示范户颁奖,在家的都来捧捧场!”2019年11月2日一早,王大江在村广播喇叭里喊道。创建美丽庭院,是2019年胜坨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重要一项,通过观摩评比和审核,胜坨镇产生了20户“市级美丽庭院”示范户,东王村独占7户。在颁奖现场,宣布入选名单,颁发奖牌、奖品,合影留念,仪式办得有模有样。围观的村民也议论纷纷:“为什么我家没评上啊?”“我还得好好拾掇拾掇,明年拿这个奖!”……村民热情高、想参与,谁家院子乱七八糟,面子上就挂不住,一股美丽庭院创建的风吹来,吹净了百姓的房前屋后,也把文明、洁净的意识吹进了百姓心里。
近处的居民都知道东王村有个陶艺馆。2018年,东王村村集体出资在村里兴建一处陶瓷烧制手工基地,取名“息壤陶颐”。为传承东王村古老的制陶技艺,村里把雕塑专业学成归来的大学生王学芳请回来,在基地开展陶瓷生产、科普教育和雕塑展览,旨在延续传统制陶文化,重塑东王人的乡村记忆。基地建成以来,开展了丰富的科普教学和手工体验活动,“近水楼台先得月”,胜坨镇的中小学生们得以当一次小小“泥塑匠”,在实践中体悟悠久的黄河口陶艺文化,潜移默化地在他们心里种下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的种子。
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对弘扬文明新风、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有重要意义。现如今,东王村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平台,以党员示范为引领,强化敬老助残、扶困帮弱、评先树优、文艺展演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开展,不断扩充“孝义东王”“东王爱心”等文化品牌的精神内涵。村容美丽、村风文明的东王村,和谐相融、心怀故乡的东王人,定将给这片新生土地上的人们留下世代受用的精神财富。
(图片由东营市垦利区东王村提供)
(编辑/崔秀娜)
弘扬孝道,为村庄永续发展“铸魂”
东王村有着600多年的历史,百姓祖祖辈辈在这里繁衍生息,形成了浓厚的孝义文化。在东王村主干道中心位置,可以看到刻有“美丽乡村,孝义东王”大型石刻。说起东王的孝义文化,就不得不提到村党支部书记王大江。
王大江是土生土长的东王村人,儿时家境贫苦,13岁时母亲病逝,用王大江自己的话说,“我是吃着百家饭长大的”。特殊的成长环境练就了王大江不怕苦、不畏难的性格。办企业当老板小有成就的王大江没有忘记来时的路,2010年以来,王大江用自己的钱给村里的老年人买油、买面、买水果,帮助村里的困难孤寡老人。在王大江的带领下,村里的年轻人尤其是在外工作的“老板”们,纷纷回村参与到关爱老年人的事业中。现如今,东王村的老人们春节、重阳节有饺子吃、有油米面,过生日有生日蛋糕,庭院卫生有人定期打扫,东王村敬老爱老的文明风尚日渐浓厚。“现在,在外的年轻人回家的次数明显增多,家庭更和谐,孩子们也受了教育,真是越来越好了!”王大江开心地笑了。
志愿服务,文明的种子种进心里
“本周六我们开展为老人、环卫工人包饺子、洗衣服活动,物资已筹备到位,现需要至少15人参加,大家自愿报名。”在微信群里,“东王义工”万小芳发布了一条志愿活动信息。在王大江的发起下,东王村于2015年成立东王公益事业服务中心,是东营市第一家正式注册的农村公益组织。为老人洗衣服、包饺子,资助困难学生,开展应急救援等,都属于这家组织的“业务范围”,这个组织里的成员都共同拥有一个响亮的名字——“东王义工”。随着团队影响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志愿服务中来,现在已经有300余人成为光荣的“东王义工”。2018年,王大江發动党员群众筹资3万元购置了大型洗衣机,解决了行动不便老人们的洗衣之忧。党员群众征集需求,爱心企业捐助物资,爱心人士参与活动,东王公益事业的运行机制更加顺畅,志愿力量更加强大,互帮互助、团结邻里的文明村风也愈发浓厚。
2019年6月,东王公益事业服务中心成立了垦利区兄弟应急救援队,主要开展道路非事故救援志愿服务活动。救援队成立以来,吸纳志愿者近200名,开展道路救援200余次。台风“利奇马”期间,救援队连续几个昼夜奋战在风雨中,有的队员一天都吃不上一顿饱饭。“生活好了不能忘记回报社会,只要有需要你随时可以找我,我们也希望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加入兄弟救援队。”救援队成员薛代军说。
文明创建,凝聚乡风文明正能量
“十点在文化广场给咱村的‘市级美丽庭院’示范户颁奖,在家的都来捧捧场!”2019年11月2日一早,王大江在村广播喇叭里喊道。创建美丽庭院,是2019年胜坨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重要一项,通过观摩评比和审核,胜坨镇产生了20户“市级美丽庭院”示范户,东王村独占7户。在颁奖现场,宣布入选名单,颁发奖牌、奖品,合影留念,仪式办得有模有样。围观的村民也议论纷纷:“为什么我家没评上啊?”“我还得好好拾掇拾掇,明年拿这个奖!”……村民热情高、想参与,谁家院子乱七八糟,面子上就挂不住,一股美丽庭院创建的风吹来,吹净了百姓的房前屋后,也把文明、洁净的意识吹进了百姓心里。
近处的居民都知道东王村有个陶艺馆。2018年,东王村村集体出资在村里兴建一处陶瓷烧制手工基地,取名“息壤陶颐”。为传承东王村古老的制陶技艺,村里把雕塑专业学成归来的大学生王学芳请回来,在基地开展陶瓷生产、科普教育和雕塑展览,旨在延续传统制陶文化,重塑东王人的乡村记忆。基地建成以来,开展了丰富的科普教学和手工体验活动,“近水楼台先得月”,胜坨镇的中小学生们得以当一次小小“泥塑匠”,在实践中体悟悠久的黄河口陶艺文化,潜移默化地在他们心里种下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的种子。
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对弘扬文明新风、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有重要意义。现如今,东王村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平台,以党员示范为引领,强化敬老助残、扶困帮弱、评先树优、文艺展演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开展,不断扩充“孝义东王”“东王爱心”等文化品牌的精神内涵。村容美丽、村风文明的东王村,和谐相融、心怀故乡的东王人,定将给这片新生土地上的人们留下世代受用的精神财富。
(图片由东营市垦利区东王村提供)
(编辑/崔秀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