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线下汉语课堂教学中视觉模态运用的对比分析

来源 :华文教学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stinyjack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图像、文字、公式符号及教师动作四个要素在线上线下汉语教学中的运用情况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发现:线上、线下教学都大量利用图像辅助汉语教学,但线上教学的PPT图像类型比线下丰富,线上教学的PPT图像比线下表意更精准;线上教学PPT文字密度大于线下教学,但线上教学的即时书写文字量比线下教学少;线上教学中PPT公式符号的呈现方式更多样;线上教学中教师的头部动作占优势,而线下教学中教师的全身动作占优势.线上教学对于汉语教师的教学整体设计要求更高,视觉模态在线上教学中所承担的作用更重,研究如何充分地利用视觉模态帮助汉语教学还有很大的空间.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医疗水平的不断向前迈步,我国基础医疗设施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基础护理项目的需求也随之增加.为提高高职护理院校的人才输出,本文以高职护理院校的《基础护理技术》课程教学为研究对象,对如何更好地实现多元化教学法在该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期刊
本文在语义地图连续性假说及语义地图模型理论框架下,提出“语义偏误概念相邻性”假说以及“偏误语义地图”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汉语二语学习者的习得情况分析,通过中介语和母语语料库语料对比,提出“底部空间”“位移”“种属”“结果”“信疑情态”等语义范畴在二语者“到底”概念空间中的分布与关联,据此绘制出“到底”的偏误语义地图,以解释习得中语义偏误之所以出现的深层概念原因.
文章分析了构式“V你的(NP)!”中常项构件和变项构件特征,认为该构式的构式义为“言者对听者的行为表达否定态度,要求听者专心V(NP)”.该构式既可用于消极情绪语境,也可用于积极情绪语境,消极情绪语境是其分布的优势语境.言语互动中,该构式具有凸显情态,结束话题和语境顺应的功能.元代出现的表祈使义的“你V你的NP”结构是该构式的萌芽形式,在隐喻与功能凸显、语境吸收和语用推理、去范畴化与重新分析、主观性与交互主观性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于明代完成构式化.
汉语名词性复合结构中的同音删略受到使用频率、变调和韵律等三种条件的制约,而三者的强弱差异直接影响可选性同音删略的发生倾向.本文基于亿级词汇量的两岸共同语语料库,对新闻标题中的同音删略现象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同音删略的制约条件在大陆新闻标题中的强弱等级是“变调>韵律>使用频率”,在台湾新闻标题中则是“变调>韵律≈使用频率”,排序都与常规语言不同,但韵律的作用力强弱在两岸常规语言和新闻标题中没有明显差异.这表明新闻标题更加遵循韵律规则的语体特点并未显著影响同音删略.本研究还发现大陆共同语在新闻标题中
“用不着”和“不必”均具有否定功能,是否定范畴的重要成员.“用不着”和“不必”在表达否定必要性的情态意义时有很多细微差异,在共现成分的性质、否定范围、语体分布等方面均存在差异,“不必”强调“情理上的不需要”,语气直接;而“用不着”则强调“必要性的减弱”,语气相对委婉.
为了探讨语言文化与身体特异性对具身认知的影响,本研究以60名马来西亚左、右利手的汉语学习者为被试,通过两个实验考察了他们在母语和二语加工中水平空间隐喻的特点.研究发现:(1)在汉语二语的加工中,左、右利手者都倾向于将利手一侧赋予积极意义,而将非利手一侧赋予消极意义.左、右利手者具有相反的空间隐喻联结,结果符合身体特异性假说的预测;(2)在马来母语的加工中,左利手者的联结方向发生了转变.左、右利手者具有相同的联结方向,并且这种方向同文化限制的要求相一致.本研究结果表明,水平空间隐喻受语言文化和身体特异性因素
具身认知理论认为人的认知过程根植于感觉运动系统,身体体验在认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系列的一语研究表明,感觉运动系统对于语言理解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二语的习得是在一语概念系统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的概念系统,感觉运动系统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具有何种作用,程度如何?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关于二语加工中的具身效应、一语和二语具身效应之间联系的实证研究,归纳了影响二语具身效应加工的主要因素.最后指出未来的研究应该着眼于探究在不同影响因素下二语具身效应的具体表现,进而探究二语加工中感觉运动系统和符号加工系统所占权重以及感觉运
本文回顾了21世纪韩国中文教育发展的基本历程及现状,整体发展状况良好,其中,国民教育各层次中文教育体系完备,高等教育发展成熟,职业教育和少儿中文表现亮眼;中韩合作的中文教育项目为韩国中文教育发展提供了多元化路径;企业、民间力量参与的中文教育形式是韩国中文教育市场化和产业化的重要标志.为了推动中文教育更快更好的发展,韩国需加强顶层设计,有的放矢多措并举带动“内涵式”发展,加强教学资源建设和提高师资培养水平以打破发展瓶颈,在文化和政策上与中国趋同存异,合作共赢,互惠共鉴.
本研究通过句图核证任务考察不同水平的汉语二语者听力理解加工中的心理模拟机制.实验结果表明:(1)汉语二语学习者在听力理解过程中存在与母语者相似的心理模拟,且这种模拟是在理解加工中自动产生的,而非策略性加工的产物;(2)语言水平显著影响心理模拟的程度,高级水平汉语二语者听力加工中的心理模拟程度显著强于中级水平的汉语二语者,这与不同二语水平者的语义整合能力和语义通达方式有关.本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二语理解加工中同样存在具身心理模拟,这对二语教学和测试具有启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