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语文课堂改革,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倡导下,“自主学习”的方法已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有效的自主学习呢?这是许多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最关注的问题。近三年来,我在本校“以人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的课题研究中,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我认为,要想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的自主学习,其重要前提是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只有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才有能力自主学习。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精辟地提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在教学生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教的目的就在于引导学生会学,向课本挑战、向教师挑战、向标准答案挑战。提出自己独特的看法,质疑问难,勤学好问,敢想、敢问、敢为、敢当。培养学生标新立异,敢为人先的勇气。现代教育理论不是也常提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吗?下面我就学习方法指导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方式作些粗浅的阐述。
一、范例展示法
西德教育家根舍提倡“范例教育”,认为从日常生活中选取隐含着基础因素和本质因素的典型范例的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可以使学生掌握到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其做法是以典型带一般,由特殊见普遍。我们在阅读教学时,教师先具体地指导学生学习一个重点语段,并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把它作为范例,然后要求学生在学习大体相同的语境时去运用。如低年级《小猴子下山》一文,课文是由结构相似的几部分内容组成,叙述的形式也基本一样: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扔下了什么?摘了什么往前走?教师应抓住这一教材特点,先精心地教学第一、二段,从中总结了学习方法。第三、四段就可放手让学生用这一方法自己去学,教师只要适当的指导、点拔。在中年级的作文教学上,我们可遵循叶圣陶先生所倡导的由教师先行“下水”,然后用自己切身体会作范例来指导学生写作文,学生有了借鉴,容易学到行之有效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二、归类演绎法
归纳是学生在接触了一定的语言材料,在教师引导下认识、理解这些材料而获得的可一般应用的某种学习方法。演绎,就是要求学生把归纳中刚学到的学习方法与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发生联系,重构自己的认知体系,形成新的技能,然后独立地运用这种新的学习方法到新的语言情境去解决学习上的问题。如第十一册课文《学弈》是小学生第一次接触的古文,不仅读起来拗口,词语的古今意思也相差甚远,学生学起来有一定困难。教学中,我在学生基本理解文章意思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归纳整理学习古文的方法。第二天学习《两小儿辩日》前,再一起复习学习古文的方法,在这个基础上,学生运用刚学到的学习方法学习第二篇的古文就显得得心应手了。整个渗透过程沿着“发现——内化——运用”这一程序进行,不断反复,不断拓展,不断应用,学生新的学习方法不断积累,能力也就不断提高。
三、相机点拨法
叶老说过:“方法的指导不全盘给予,而在相机诱导。”所谓相机是指这种方式不是事先设计的,而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偶然出现的、需要点拨的即时给予点拨,因为它不是事先安排好的,所以需要教师很高的机智,善于发现、把握并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例如,当学生学习一时陷入困境时,教师“雪中送炭”指点迷津,学生可能会茅塞顿开,从困境中解脱出来,百思不得其解的难题一旦获解还会有一种“柳暗花明”的愉悦感。这样的相机点拨,既把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浓厚兴趣激发出来,还能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自信心和勇气。而在学生学习“一帆风顺”时,教师宜“引而不发”。如学生在阅读诸如《苦柚》、《小音乐家杨科》一类“可以一目了然”的“浅课文”时,会学得很顺利,似乎没遇到什么障碍。教师则不应该满足于这种表面现象,而应有针对性的提出学习方法方面的问题,在坦途中设置一点奇险,引而不发,留有充分余地给学生思考探索,会收到掌握知识与学法双重效益。当学生“学有所得”时,宜采用“寻根溯源”,让做得最好最快的学生谈谈他的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然后师生共同研讨、整理,删除枝节,用尽量准确的几个词语概括解决问题的程序,得出科学的学习方法。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才能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由教师的教到用不着教师的教的教学过程,对他们今后在学习相类似的语言情境中,能够自我学习是大有好处的。
当然,在教学中渗透学法指导还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一、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
吕淑湘先生认为“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根本问题是师资问题。”教师自身的素养与渗透学法指导的效率有着明显的正相关。如果执教的教师业务能力平平,知识水平又浅,常规教学还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渗透学法指导又从何谈起?因此,更新专业知识,不断学习和借鉴,采石攻盂,全方位提高自身的素养,才会使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活水汩汩,渗透学法指导时才会游刃有余。
二、必须正确地利用评价手段,不断激励和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
人们从事任何活动总会伴随着产生获得成功的强烈愿望,渴望得到社会和别人的赞许,小学生的这种心理更为强烈。所以,我们在渗透学法指导时,应该充分利用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对他们在掌握学法提高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过程中每一进步,要及时恰当地予以肯定和表扬。这样,就会进一步激励和强化他们的参与意识,特别是对差生,这一点尤为重要。学生参与意识强了,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无效率可谈。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教任何功课,教都是为了不需要教。”为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始终坚持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目的。我们进一步认识到,让学生“会学”比只要学生“学会”重要得多。因为知识如汪洋大海,一个人在校学习的时间有限,所以应在小学阶段就重视培养学生学海泛舟的能力,使他们能驾驭知识的风帆,在浩翰无边的大海中航行。学生有了这种本领,才能在未来的学习、工作中,掌握探索的主动权。
近几年的课堂教学实践证明,渗透学法指导,确实大大的提高了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提高了语文教学质量。当然,在“自主学习”,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上,还有许多新问题、好方法需要进一步探索、研究和实践。
(作者单位:414600湖南省湘阴县六塘乡中心小学)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精辟地提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在教学生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教的目的就在于引导学生会学,向课本挑战、向教师挑战、向标准答案挑战。提出自己独特的看法,质疑问难,勤学好问,敢想、敢问、敢为、敢当。培养学生标新立异,敢为人先的勇气。现代教育理论不是也常提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吗?下面我就学习方法指导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方式作些粗浅的阐述。
一、范例展示法
西德教育家根舍提倡“范例教育”,认为从日常生活中选取隐含着基础因素和本质因素的典型范例的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可以使学生掌握到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其做法是以典型带一般,由特殊见普遍。我们在阅读教学时,教师先具体地指导学生学习一个重点语段,并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把它作为范例,然后要求学生在学习大体相同的语境时去运用。如低年级《小猴子下山》一文,课文是由结构相似的几部分内容组成,叙述的形式也基本一样: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扔下了什么?摘了什么往前走?教师应抓住这一教材特点,先精心地教学第一、二段,从中总结了学习方法。第三、四段就可放手让学生用这一方法自己去学,教师只要适当的指导、点拔。在中年级的作文教学上,我们可遵循叶圣陶先生所倡导的由教师先行“下水”,然后用自己切身体会作范例来指导学生写作文,学生有了借鉴,容易学到行之有效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二、归类演绎法
归纳是学生在接触了一定的语言材料,在教师引导下认识、理解这些材料而获得的可一般应用的某种学习方法。演绎,就是要求学生把归纳中刚学到的学习方法与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发生联系,重构自己的认知体系,形成新的技能,然后独立地运用这种新的学习方法到新的语言情境去解决学习上的问题。如第十一册课文《学弈》是小学生第一次接触的古文,不仅读起来拗口,词语的古今意思也相差甚远,学生学起来有一定困难。教学中,我在学生基本理解文章意思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归纳整理学习古文的方法。第二天学习《两小儿辩日》前,再一起复习学习古文的方法,在这个基础上,学生运用刚学到的学习方法学习第二篇的古文就显得得心应手了。整个渗透过程沿着“发现——内化——运用”这一程序进行,不断反复,不断拓展,不断应用,学生新的学习方法不断积累,能力也就不断提高。
三、相机点拨法
叶老说过:“方法的指导不全盘给予,而在相机诱导。”所谓相机是指这种方式不是事先设计的,而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偶然出现的、需要点拨的即时给予点拨,因为它不是事先安排好的,所以需要教师很高的机智,善于发现、把握并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例如,当学生学习一时陷入困境时,教师“雪中送炭”指点迷津,学生可能会茅塞顿开,从困境中解脱出来,百思不得其解的难题一旦获解还会有一种“柳暗花明”的愉悦感。这样的相机点拨,既把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浓厚兴趣激发出来,还能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自信心和勇气。而在学生学习“一帆风顺”时,教师宜“引而不发”。如学生在阅读诸如《苦柚》、《小音乐家杨科》一类“可以一目了然”的“浅课文”时,会学得很顺利,似乎没遇到什么障碍。教师则不应该满足于这种表面现象,而应有针对性的提出学习方法方面的问题,在坦途中设置一点奇险,引而不发,留有充分余地给学生思考探索,会收到掌握知识与学法双重效益。当学生“学有所得”时,宜采用“寻根溯源”,让做得最好最快的学生谈谈他的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然后师生共同研讨、整理,删除枝节,用尽量准确的几个词语概括解决问题的程序,得出科学的学习方法。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才能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由教师的教到用不着教师的教的教学过程,对他们今后在学习相类似的语言情境中,能够自我学习是大有好处的。
当然,在教学中渗透学法指导还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一、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
吕淑湘先生认为“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根本问题是师资问题。”教师自身的素养与渗透学法指导的效率有着明显的正相关。如果执教的教师业务能力平平,知识水平又浅,常规教学还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渗透学法指导又从何谈起?因此,更新专业知识,不断学习和借鉴,采石攻盂,全方位提高自身的素养,才会使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活水汩汩,渗透学法指导时才会游刃有余。
二、必须正确地利用评价手段,不断激励和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
人们从事任何活动总会伴随着产生获得成功的强烈愿望,渴望得到社会和别人的赞许,小学生的这种心理更为强烈。所以,我们在渗透学法指导时,应该充分利用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对他们在掌握学法提高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过程中每一进步,要及时恰当地予以肯定和表扬。这样,就会进一步激励和强化他们的参与意识,特别是对差生,这一点尤为重要。学生参与意识强了,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无效率可谈。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教任何功课,教都是为了不需要教。”为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始终坚持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目的。我们进一步认识到,让学生“会学”比只要学生“学会”重要得多。因为知识如汪洋大海,一个人在校学习的时间有限,所以应在小学阶段就重视培养学生学海泛舟的能力,使他们能驾驭知识的风帆,在浩翰无边的大海中航行。学生有了这种本领,才能在未来的学习、工作中,掌握探索的主动权。
近几年的课堂教学实践证明,渗透学法指导,确实大大的提高了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提高了语文教学质量。当然,在“自主学习”,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上,还有许多新问题、好方法需要进一步探索、研究和实践。
(作者单位:414600湖南省湘阴县六塘乡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