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kco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作品是作家个性体验的产物,没有生活就不可能产生伟大的作品,而没有对生活的个性化的深刻体验,我们对文本的解读往往也是空泛而肤浅的。文学类文本是作家个性体验与心灵感悟的结晶,教师只有设身处地地感受、体验、质疑,创造性地进行个性化解读,才能更好地把握文本的内涵,抓住问题的生成与解答两个环节,并将问题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最终让学生实现自主化探究阅读。
  一、 注意问题生成,强调问题内在逻辑性
  教师设问学生回答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被动地跟随教师,容易造成课堂上学生主体性的缺失。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但是学生所提问题的质量往往不高,因此,如何让学生提出与文本紧密结合的高质量的问题就成为我们研究的要点。如何让学生在预习方面提出合理的问题呢?
  首先教师要细读文本,根据课程设计有价值的问题,并解释把握问题的关键。实践出真知,掌握问题的内在逻辑和外在联系,让学生多积累阅读的基础知识,拓展知识面。这些问题能够形成体系,然后把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教师的问题和问题体系进行对比,给表现优异的学生积极评价。这种评价给学生以成功的喜悦,促使学生敢于提问,这才是动态的良性循环,使学生非常愿意参与学习,力求提出有深度的问题,这才是个性化阅读的基础。
  教师要关注问题的逻辑关联,因为学生对文本的思考,毕竟受其知识积累和阅读经验的约束,提出的问题可能是散乱的,有的问题更可能与整篇文章的主旨无关,但教师不可以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从教学的角度来评价可能是没有实用价值的,在课题实验的初期阶段确实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要加强学生的文学文化常识积累,让学生做基础性的文体知识整合,加强课外阅读,重视语文思维培育。
  从教师的问题设计到学生的问题生成,不仅仅是阅读教学方式的变化,也是教学观念的转变,从教师中心到学生中心,从注重灌输到鼓励探究,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建构,从束缚个性到张扬自由,从强调接受到力主创新,进而倡导深层问题,实际上是为个性化的阅读铺路,是在学习实践中逐步培养学生语文学习思维的有效途径。
  二、 行之有效地解答问题,鼓励创新
  解答问题的行之有效的做法是让学生去讨论、研究。在互动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已发现的问题中发现新的问题,把生成新问题的机会和权利交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由浅入深品读文本。没有品味就没有深入的思考,就不能关注情感的变化和思想的升华,对一篇文章的解读如果丢掉了对细节描写的品读,丢掉了文本中表现出来的心理情感的变化,那么这篇文章的个性也就不复存在了。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创新思维的产生和培养要以相应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要把阅读教学的过程转换为学生主动从课文中吸收各类信息的过程,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中豐富知识,开拓视野,积累经验,才能为创新思维的培养开辟广阔的空间。所以,阅读教学中切不可在生字还没有掌握,课文还没有读熟,语言文字理解还不充分的情况下就抓住某个情节加以“发散”。
  基于问题逻辑的阅读课最鲜明的特点是开放性和动态性,通过问题的解答与再生成,形成真正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这样学生的思维就得到了锻炼,学生的荣誉感和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提升。而在言语文本层面,问题指向的是需要思考并回答或解释的言语,在给出的文本中不存在直接回答解释的言语,要求回答者或解释者从已经储存的经验和知识中提取与问题相关的信息,并按照特定逻辑结构进行表述。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提出问题或对已知问题进行质疑是一个思维指向未来并引入探索的过程。提出越来越深入的问题,既是理解问题的最好过程,也是创新思维训练的最好方式,学生通过不断的提出问题并深入解答,可以逐步建立起自己的问题体系,甚至发现新的问题。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程内容,而且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大胆创新的尝试中也可能有理解失误或思路不当,对于这种情况,教师不必大惊小怪,应当在肯定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同时引导其思路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因为创造中的错误往往是创造成功的先导,应刮目相看。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只有尊重学生的理解,才能真正做到对学生正确的理解给予肯定和鼓励,对理解有困难的或理解不正确的学生循循善诱、启发指导,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这样才能保护学生的创造性。
  三、 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其自主提问
  学生自主性课堂是以问题生成为中心的,它强调学生要善于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善于质疑与反思,从而发现作品的丰富内涵,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比如读《红楼梦》,关于王熙凤这个人物形象,有的学生推崇有加,有的却对她全盘否定,于是两派唇枪舌剑,各不相让。这种讨论的过程是一个思维训练的过程,更是一种自主阅读能力的提高过程。这种语文学习方式,没有灌输,只有拿来,没有固定的答案提供,只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可以说为学生找到了最好的语文学习课堂与语文学习方式。
  未来的社会是高度信息化的社会,阅读教学仅以课本为单一的教学内容是不够的。教师可以放下课本,把学生带出教室,把阅览室、图书馆作为课堂和教室。把古今中外的图书都变成学生的语文课本,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让学生在书的海洋里徜徉,远航。不排斥学生独立思考,最终形成个性鲜明的思想和见解,真正地实现学生问题与教学内容的动态连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对有想法的学生处理的方式是谨慎和宽容。根据学生需求确定《故都的秋》教学内容,教师主张就讲这些问题,看看学生能生成什么样的教学内容。“写牵牛花有什么别的用意?”学生提出这个问题表明读了文本,但是所提问题基本上是认知层面的,可以通过阅读资料解决。学生的需要多种多样,并不是哪一种需求都要教师去解答,但也不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毕竟教学内容确定还是要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关注教学内容的指向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去掌握必要的文体知识、语言知识,因为这些可能就是问题生成的钥匙。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教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革命。”学生的生活体验相对较少,教师可引导学生面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教会学生由事物的现象去探索事物的本质。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应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提出有深度的问题,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实现教学相长。
  作者单位: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第一中学(655500)
其他文献
本文针对中等职业教育数学文化课的教学要求,提出让学生学到够用的、有价值的数学知识,并作为基础工具学科能满足专业课程的需要,对提高中职数学有效性教学的几种策略做了简
随着新课程改革方针的执行,许多高中学校都开始实施新课程教学方案,举办意义非凡的实践活动,开展具有重大意义的研究性教学活动。高中是学生学习生涯的重要时期,高中化学是难
2015年10月,沈光虎从西昌市第四小学调往西昌市第二小学(以下简称“二小”)任校长.履职之初,上级领导找到他,语重心长地告诫,千万不能让二小的素质教育大旗倒下.带着这份重托
期刊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主要是丰富学生知识、发展学生智力、塑造学生良好品格、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教授给学生阅读方法等。阅读能力的提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和写作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应注重现代文阅读教学,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增加趣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文一般篇幅较长,甚至有些难懂,比如科普文。因此,有
我国高中教育在时代的大浪潮中不断的改革和发展,教育制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一变化也引发了我国高中教育环境的巨大改变,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对教师的需求量更大。社会对于教
《祝福》对柳妈有这样一段描绘:  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干枯的小眼睛一看祥林嫂的额角,又钉住她的眼。祥林嫂似乎很局促了,立刻敛了笑容,旋转眼光,自去看雪花。  “祥林嫂,你实在不合算。”柳妈诡秘的说。“再一强,或者索性撞一个死,就好了。”  每读到这一段,笔者经常掩卷而思,忖度当时挥笔写下这段话时的鲁迅先生对柳妈这一形象该是厌恶至极的吧?简简单单的几个外貌描写,普普通通的几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大国,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逐渐加强,各民族文化呈现相互融合与渗透的姿态,我国面临着传统
立意是为诗文确定一个正确、深刻、新颖的主题思想,这是诗文写作成败的关键。立意好,才能唤起读者的共鸣,引起读者的思索。  一、中心立意  中心立意是指根据材料的中心来确定主题的方法。把握材料中心,必须先仔细、全面地掌握材料,然后再对材料做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最后再确定立意所在。  如以“守望亲情”为中心立意写一篇文章。首先要对“守望”有正确的理解。“守望”的词
计算教学作为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小学生提高数学学习能力,形成科学的数学思维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教师应该立足于常见的热点问题进行教学创
很多教师爱抱怨学生的认知肤浅,思维简单。其实,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大多数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固然,我们可以把原因归结到学生身上,但反观我们的语文课堂,低效的、无效的教学设计无处不在。网络时代,通过复制别人的教学设计,将别人的观点、做法转移到自己这来比比皆是,结果自己的课堂成了跑马场,基本是没有思路,没有主线。也有一些课堂设计规规矩矩,不敢旁逸斜出,课堂如进入漫漫荒漠,没有活水源头。课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