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与正常人脑结构网络节点连接强度、聚类系数和局部效率属性的异同,分析抑郁症患者大脑各区域的局部连接模式和局部信息传递效率改变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方法对24例抑郁症患者、25名正常人进行弥散张量成像扫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利用解剖学自动标记模板(AAL)将整个大脑划分为90个区域,采用FACT(fiber assignment by continuous tracking)方法进行纤维跟踪,结合基于图论的复杂网络方法构建脑结构网络,并对所得抑郁症患者与正常人脑结构网络的节点局部属性值进行双样本t检验。
结果(1)抑郁症组局部效率属性值(左侧额中回眶部:0.64±0.30、左侧海马:0.57±0.07、右侧海马旁回:0.50±0.15)较对照组(0.88±0.10、0.64±0.06、0.66±0.13,P=0.00098、0.00039、0.00017,通过FDR校正)显著下降;(2)抑郁症组聚类系数属性值(左侧额中回眶部:0.14±0.07)较对照组(0.22±0.06,P=0.000030,通过FDR校正)显著下降;(3)抑郁症组左侧额中回眶部局部效率属性值与HAMD-17总分呈显著负相关(r=-0.48,P=0.02)。
结论抑郁症患者大脑额叶相关脑区连接的集团化程度及局部信息传递效率均发生下降,海马结构的局部信息传递效率也发生下降;其中,额叶相关脑区的局部信息传递效率下降导致疾病严重程度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