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篮球队员成为大导演
打小在话剧团长大的何念有着浓厚的艺术细胞,父亲是话剧演员,母亲在电视台负责管理影片库,何念的小学中学全是在话剧团或电视台的影片库里长大的,何念几乎把所有影片都看了个遍。
比看电影更大的兴趣就是,他把看过的影片讲给同学们听,他讲得好,同学们都不听老师讲课。虽然如今贵为何导的他也笑说上课不听课是不对的,但这个经历带给他成就感,更让他学会怎么讲故事。
何念把他极大的热情都奉献给了他的兴趣,他弹得一手好钢琴,歌也唱得一级棒,他有两个项目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的标准,100米短跑和篮球,从小乒乓球也打过全市前十名。“当时考大学时南京大学新闻系已经录取我了,因为我是体育特长生,但是要求进学校后四年都要打球”。世上美好的事情都降临到了他的头上,权衡之后,何念听从了父亲的劝导,去了上戏导演系,把他讲故事的本领继续发扬光大。大学四年,何念一路平淡走过,他的传奇转移到了篮球场上,他甚至被大家赋予篮球场上“神”的代名词,不管对手多高多壮,个头还不足1.8的何念都能让对方输得心服口服,甚至负伤回家。
2003年,何念从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毕业,毕业那年,他做了部“练手”的小戏《大于等于情人》小试牛刀。大学毕业后,何念就进入了上海话剧艺术中心。2004年,在参加了英国O剧团的《三个黑故事》的工作坊之后,何念导演了原创肢体剧《人模狗样》,一举拿下了第17届埃及开罗国际实验戏剧节评委会最杰出社会成就大奖。此外,《人模狗样》还参加了第三届国际小剧场节戏剧展演和2005年9月的亚洲当代戏剧季。上海乃至全国戏剧界的专业人士都记住了这个叫何念的初生牛犊。
原创是成功的第一动力
何念的戏剧之途就此信心百倍上路,起航鸣笛极为响亮。
当初《人模狗样》是中日韩三国的交流项目,没有剧本,没有语言,只有日本出的一个命题叫做“城市竞技”。起初何念是跟着一位英国专门学肢体剧的导演做这部戏,担任副导演,后来英国导演由于文化上的差异缺乏信心,只做了三个月就回国了。“为了继续完成已经启动的项目,我们接下了这部戏,一个多月写了14稿剧本,最终糅成一个,也就是最成熟的那个。”之所以这样,他是为了“何念制造”,他就是要自己的东西,原创的东西。直到现在,何念还一直感谢那个中途退出的导演,给了他首次指挥权,给了他独立自我的创造空间,也给了他以后导演路上一个最坚定的信念,那就是:原创!
从故事,到音乐,到舞蹈,或者里面一个动作,甚至每一次排练,他都要当作一次分享灵感的过程。所有人全部到场,一个动作大家轮流来做,激动时候他也跳到台上比划几下,大家都可以评头论足,最佳答案往往就在你一言我一语中浮现出来。这就是最好的答案。
何念的太太是他的大学同班同学,如今她在一个电视制作中心做栏目,一周两期,工作相对轻松,没事的时候她就帮助何念出谋划策和写一些故事。时间一长,夫妻俩的相处就变成了研讨会,“我每天排练完回家都会把当天发生的事情跟她分享,看她的反应,如果她赞同,我就很肯定我的做法。或者她会从她的角度提出一些建议,我非常信任她。”
为了一个梦,何念几乎把他全部的精力,他能想到的全部资源都利用上了,为的就是给观众交上一份最好的答卷。这也是他这几年来一直能导途顺畅的原因吧。
一个都不能少
2005年,改编自畅销小说的小剧场话剧《恋人》奠定了何念的风格走向,何念渐渐地摸出了一些门道,他开始把注意力放在那些有很好的市场基础,并且符合现代年轻人爱情婚姻观的作品上,包括后面的《初恋50次》、《跟我的前妻谈恋爱》,到《和空姐同居的日子》、《双面胶》、《武林外传》,他准确而轻松的吸引了“80”后“90”后的眼球。由于这些特点,何念的作品一直都有票房保证,几乎每部戏都连演连满,常常一加演,票子就被销售一空。何念也因此有了“票房小蜜糖”的雅号。现在,何念每酝酿一个新剧目,就会引来制作人的“争抢”。 话剧《疯狂的疯狂》曾在青岛创下最高票价1800元仍然满场的票房奇迹,话剧版《武林外传》目前已经在全国演出超过250场,票房过2000万。何念的未来一片璀璨,话剧的未来也是光明一片。
谈到做话剧最大的收获,何念说话剧最宝贵之处就是学会团队合作精神。和其他年轻导演孤军奋战不同的是,他身后有一个金牌团队,这个团队不仅有编剧、导演、编舞、作曲,还非常注重何念个人品牌的打造。包括他的“铁三角”:何念和宁财神以及他的音乐设计人王继伟。何念说自己的戏有10部都是王继伟做的。“他非常厉害,很专业,每次我们排戏在台上演,他就在台下弹琴,戏排完了音乐就都出来了。”跟宁财神的合作是从他们一次次的“会诊”开始的,宁财神在北京,何念在上海,只要他们去对方的城市就要凑一起“会诊”,就是把彼此的作品拿出来讨论,灵感的碰撞中,一个个优秀的作品随即诞生了。
何念的作品大部分都以大团圆结局收场,因为他一直坚信戏剧应该给人们带来梦想和希望,因此,话剧将有一个全新的结局,比如让杜拉拉看清一切功名利禄,在达到职业巅峰后选择辞职。
这也是何念告诉大家的一些道理,他希望人不要活得太累,一切顺其自然。他自己本身也是,身为80后,早早结婚,早早生子,在人生的每个阶段做着这个阶段应该做的事情。每天忙完工作后,就是回家抱着3岁的儿子“嘟嘟”,与妻子一起享受天伦之乐,那才是最本事的生活,最安好美丽的人生。
打小在话剧团长大的何念有着浓厚的艺术细胞,父亲是话剧演员,母亲在电视台负责管理影片库,何念的小学中学全是在话剧团或电视台的影片库里长大的,何念几乎把所有影片都看了个遍。
比看电影更大的兴趣就是,他把看过的影片讲给同学们听,他讲得好,同学们都不听老师讲课。虽然如今贵为何导的他也笑说上课不听课是不对的,但这个经历带给他成就感,更让他学会怎么讲故事。
何念把他极大的热情都奉献给了他的兴趣,他弹得一手好钢琴,歌也唱得一级棒,他有两个项目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的标准,100米短跑和篮球,从小乒乓球也打过全市前十名。“当时考大学时南京大学新闻系已经录取我了,因为我是体育特长生,但是要求进学校后四年都要打球”。世上美好的事情都降临到了他的头上,权衡之后,何念听从了父亲的劝导,去了上戏导演系,把他讲故事的本领继续发扬光大。大学四年,何念一路平淡走过,他的传奇转移到了篮球场上,他甚至被大家赋予篮球场上“神”的代名词,不管对手多高多壮,个头还不足1.8的何念都能让对方输得心服口服,甚至负伤回家。
2003年,何念从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毕业,毕业那年,他做了部“练手”的小戏《大于等于情人》小试牛刀。大学毕业后,何念就进入了上海话剧艺术中心。2004年,在参加了英国O剧团的《三个黑故事》的工作坊之后,何念导演了原创肢体剧《人模狗样》,一举拿下了第17届埃及开罗国际实验戏剧节评委会最杰出社会成就大奖。此外,《人模狗样》还参加了第三届国际小剧场节戏剧展演和2005年9月的亚洲当代戏剧季。上海乃至全国戏剧界的专业人士都记住了这个叫何念的初生牛犊。
原创是成功的第一动力
何念的戏剧之途就此信心百倍上路,起航鸣笛极为响亮。
当初《人模狗样》是中日韩三国的交流项目,没有剧本,没有语言,只有日本出的一个命题叫做“城市竞技”。起初何念是跟着一位英国专门学肢体剧的导演做这部戏,担任副导演,后来英国导演由于文化上的差异缺乏信心,只做了三个月就回国了。“为了继续完成已经启动的项目,我们接下了这部戏,一个多月写了14稿剧本,最终糅成一个,也就是最成熟的那个。”之所以这样,他是为了“何念制造”,他就是要自己的东西,原创的东西。直到现在,何念还一直感谢那个中途退出的导演,给了他首次指挥权,给了他独立自我的创造空间,也给了他以后导演路上一个最坚定的信念,那就是:原创!
从故事,到音乐,到舞蹈,或者里面一个动作,甚至每一次排练,他都要当作一次分享灵感的过程。所有人全部到场,一个动作大家轮流来做,激动时候他也跳到台上比划几下,大家都可以评头论足,最佳答案往往就在你一言我一语中浮现出来。这就是最好的答案。
何念的太太是他的大学同班同学,如今她在一个电视制作中心做栏目,一周两期,工作相对轻松,没事的时候她就帮助何念出谋划策和写一些故事。时间一长,夫妻俩的相处就变成了研讨会,“我每天排练完回家都会把当天发生的事情跟她分享,看她的反应,如果她赞同,我就很肯定我的做法。或者她会从她的角度提出一些建议,我非常信任她。”
为了一个梦,何念几乎把他全部的精力,他能想到的全部资源都利用上了,为的就是给观众交上一份最好的答卷。这也是他这几年来一直能导途顺畅的原因吧。
一个都不能少
2005年,改编自畅销小说的小剧场话剧《恋人》奠定了何念的风格走向,何念渐渐地摸出了一些门道,他开始把注意力放在那些有很好的市场基础,并且符合现代年轻人爱情婚姻观的作品上,包括后面的《初恋50次》、《跟我的前妻谈恋爱》,到《和空姐同居的日子》、《双面胶》、《武林外传》,他准确而轻松的吸引了“80”后“90”后的眼球。由于这些特点,何念的作品一直都有票房保证,几乎每部戏都连演连满,常常一加演,票子就被销售一空。何念也因此有了“票房小蜜糖”的雅号。现在,何念每酝酿一个新剧目,就会引来制作人的“争抢”。 话剧《疯狂的疯狂》曾在青岛创下最高票价1800元仍然满场的票房奇迹,话剧版《武林外传》目前已经在全国演出超过250场,票房过2000万。何念的未来一片璀璨,话剧的未来也是光明一片。
谈到做话剧最大的收获,何念说话剧最宝贵之处就是学会团队合作精神。和其他年轻导演孤军奋战不同的是,他身后有一个金牌团队,这个团队不仅有编剧、导演、编舞、作曲,还非常注重何念个人品牌的打造。包括他的“铁三角”:何念和宁财神以及他的音乐设计人王继伟。何念说自己的戏有10部都是王继伟做的。“他非常厉害,很专业,每次我们排戏在台上演,他就在台下弹琴,戏排完了音乐就都出来了。”跟宁财神的合作是从他们一次次的“会诊”开始的,宁财神在北京,何念在上海,只要他们去对方的城市就要凑一起“会诊”,就是把彼此的作品拿出来讨论,灵感的碰撞中,一个个优秀的作品随即诞生了。
何念的作品大部分都以大团圆结局收场,因为他一直坚信戏剧应该给人们带来梦想和希望,因此,话剧将有一个全新的结局,比如让杜拉拉看清一切功名利禄,在达到职业巅峰后选择辞职。
这也是何念告诉大家的一些道理,他希望人不要活得太累,一切顺其自然。他自己本身也是,身为80后,早早结婚,早早生子,在人生的每个阶段做着这个阶段应该做的事情。每天忙完工作后,就是回家抱着3岁的儿子“嘟嘟”,与妻子一起享受天伦之乐,那才是最本事的生活,最安好美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