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地区玉米地膜机械化回收模式探析

来源 :农机科技推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zhang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具有显著的抗旱节水、增温保墻、增产增收作用,该技术广泛应用于北方地区玉米栽培,对应垄播、沟播、平播等不同的播种方式,铺膜方式分为全膜覆盖和半膜覆盖。玉米生育期结束后形成的农田废旧地膜,一部分通过人工或简易农机具从农田中清理出来,由于含杂率高不易循环利用,丢弃地边沟渠或焚烧,形成二次污染,还有相当一部分残留农田,造成农业面源污染,导致农作物产量降低。
其他文献
随着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推广和应用,基层农业生产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但同时也需要清楚的认识到,随着农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农业不科学生产对生态环境构成的危害日趋明显.尽管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现代农业发展,但从整体发展情况来看不容乐观.农民群众依然沿用中小规模种植模式,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不科学地使用化肥农药和农膜,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和影响.为了切实维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确保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就需要采取必要措施加强对农业生态环境的针对性保护.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首先探讨了甘肃省定西市农业环保现状,然后论
一、机械化深松作业进行智能化远程监测的意义南阳市宛城区现有耕地68万亩,全部适宜于进行机械化深松作业,自2014年开始进行机械化深松作业试验示范项目以来,宛城区已经连续6年进行机械化深松作业,对于机械化深松作业的模式具有一定的经验。
近年来,博湖县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紧扣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不断调整优化小麦种植结构,提高种植效益,大力示范推广小麦新型高产高效机械化播种技术,提高小麦新型高产高效机械化播种技术生产机械化水平,从而提高小麦生产综合效益,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
唐山市是蔬菜生产大市,多年来大力推进设施蔬菜建设,逐步形成了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新格局,2019年全市瓜菜播种面积达到191万亩,瓜菜总产实现968万吨。2019年全市设施瓜菜面积达60.5万亩,产量为318万吨。
为掌握全区设施种植机械化发展现状,提升农机推广服务能力,助力“两全两高”机械化全面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菏泽市定陶区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根据山东省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关于开展设施种植及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技术与装备需求发展情况调查的通知》(鲁农机推广(鉴定)字〔2021〕3号)的要求和安排,采取座谈会、实地走访等灵活多样的调查方式,对全区设施种植机械化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
1.土壤深翻的必要性。自1980年包产到户以来,永年区农户基本上多以小四轮浅耕整地为主。多年来,小麦、玉米秸秆全量还田造成土壤耕作层秸秆量增多、泡沫化严重,耕作层以下土壤严重板结,阻碍了土壤养分的上下移动,也使得农作物的根系无法深扎,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及降低了抗病、抗旱、抗倒伏等能力。
7月19日,湖南智能农机创新研发中心在中联重科麓谷工业园正式挂牌成立。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赵春江,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司长冀名峰,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副站长徐振兴,湖南省委农办专职副主任、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副书记唐道明,中联重科董事长、CEO詹纯新,中联重科副总裁、中联农机董事长、CE0熊焰明等领导和嘉宾出席挂牌仪式。
为深入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在辽宁推行保护性耕作技术,加强黑土地保护,防止黑土退化,逐步恢复和重建黑土的高产高效生产功能,已经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对土壤的破坏,被视为重要的可持续农业技术。
为减少收获损失,提高收获质量,实现颗粒归仓,山西省农机发展中心乘势而上、积极行动,制定了《小麦生产机械化收获环节减损增效检测试验方案》,在万荣县和洪洞县对新型人工智能谷物收割机和当地普遍使用的谷物收割机开展了机收减损增效对比检测试验。
农业生产塑料薄膜主要应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具有对土壤保埔、保温的重要作用,可以加速农作物生长、防止低温冷害、延长农作物生长期,为农作物发芽、生长提供必要的环境条件。大连市农用塑料地膜应用情况据初步统计,2020年大连市农作物覆膜种植面积约56万亩,应用塑料地膜2700余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