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艺术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探究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plu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部门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紧跟教育发展的步伐,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艺术的应用势在必行。教学艺术已经成为学校教学的热点话题,关系着教学的质量和学校的发展。
  一、教学艺术的概述
  1. 语言的艺术。语言是人与人实现信息交流的工具,数学教学语言是数学教师教学思想的直接表现,是与学生实现信息交流的最直接的信息载体。数学教学过程中,知识的传授、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等,都必须依靠自然语言、数学語言。在教学中老师要做到语言精练而幽默,运用语言艺术让学生在快乐中学知识。
  2. 提问的艺术。组织教学能力的关键还是“问题”二字。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提出富有价值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诱导学生的思维冲突,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主动性,为学生活动提供真实的内容。教师课前应当充分预设每一个教学环节的有效性问题,并根据学生在课堂上不断生成的新问题,重组、调整、灵活机动地组织教学。
  3. 情境的艺术。创设情景就是要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整堂课的点睛之笔。设置悬念法就是用疑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方式。选用悬念式提问创设问题情境,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跃跃欲试、急于求知的心理,为整堂课的主动学习奠定基础。学生在一种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学习,更能主动积极地理解和学习课堂知识。
  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艺术中存在的问题
  1. 教师的语言艺术有待提升。目前,教师已经注重了语言艺术的运用,在讲课的过程中,能够使用标准的语言进行授课,也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奖励和批评。但是,教师的语言缺乏幽默性,很多话语都比较的官方,缺少亲和力。特别是在批评学生的时候,教师不管在什么情况,都应该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禁止训斥学生,要用幽默的语言,让学生明白自身的不足并积极改正。
  2. 教师的提问艺术有待提升。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虽然都与教学的内容紧密相关,但是并没有根据学生的兴趣来设置,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只是根据教学的目标和实际内容来提出相关的问题,忽略了与学生兴趣、爱好的结合,导致有些问题学生只能够机械的回答,并不理解其中的真正含义。
  3. 教师随机应变的能力需加强。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预见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课中的具体情况,不知不觉的做出巧妙地相应的变动。尽管教师事先对教学过程已有周全方案,但动态的教学过程仍然让人难以预测。教师在挣脱教案的束缚,适时调整方案方面做得还不够好,经常会一些小意外,显得手忙脚乱,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
  4. 师生缺乏有效的课后反思。在课后反思方面,师生双方都需要加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反思是为了发展、提高以及更好地组织教学,给教学积累经验教训。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并没有意识到反思的重要性,认为只要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掌握就可以,并没有通过反思查找教学中的不足,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教学艺术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的有效路径
  1. 幽默引入,活跃课堂氛围。在组织教学时,教师应该积极营造平等、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使用最佳的教学艺术,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创造令人神往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潜在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
  2. 多样化提问,提高参与热情。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好课文中的插图设计问题。教师可根据插图内容提问:如“在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你能根据这幅图想到今天可能讲什么内容吗?”等,引导学生融入教学中来。这样的语言既开启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还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 方法灵活多变,启发学生的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选择好教学方法,根据教学的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如小组合作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结论
  教学艺术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闪光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运用教学艺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责任编辑徐国坚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一种炉缸焦炭孔隙度的计算方法,其结果充说明了焦炭在高炉中的行为,这是传统测方法所不能达到。该方法为如何提高炉缸中焦炭的孔隙度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落实素质教育成果、培育德行优良学生离不开社会的检验。優良德行不能仅仅停留在书本中,回归于生活,在生活中体现出来才是关键。如今社会关于小学生德行争议事件频频发生的情况下,让品德与社会回归生活化,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作为品德与社会课的老师如何让品德与社会回归生活化呢?  一、以人为本,以学为中心  小学阶段教授的品德与社会一课在学生小学阶段的学习过程中,是一门非常重要的综合性课程,该课程其最终目的在于
包钢高炉寿命短不仅制约炼铁生产,而且严重影响公司经济效益。近年来的调查研究表明,炉身中下部耐火砖衬侵蚀问题,已成为高炉破损的主要矛盾。本文就如何合理解决这一关键问题,谈
教学结构是由学生、教师、教材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和指导者,教材则提供教与学的内容。阅读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阅读和师生沟通合作,解决和教学内容之间存在着知识、认知、情感的矛盾,通过对语言的习得,逐渐提高独立阅读能力及语文素养的过程。因此我认为小学语文有效学习的基本状态应是沟通。  一、教学是一種“沟通”的活动  教学可以被理解为一种语言性沟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前提,但是感性认识只是认识某种事物的具体形象或个别属性,没有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及其内在联系。因此,在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后,要对所观察的事物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把感知的事物现象进行由表及里的加工,使认识实现一个飞跃。为此,在概念进行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是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  一、 抽象概括  抽象概括的水平与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