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新的学习方式中培养思维能力

来源 :快乐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vgbergbeg4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探究式教学,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学习探究方法,成为知识的发现者,问题的探索者,增大思维密度,提高思维品位,发展思维能力。
  【关键词】探究过程 思维能力
  一、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是从疑问开始的”“疑”是人类心理活动的内驱力,它是引导思维、启迪智慧的重要心理因素,它会打破学生心理上的平衡,引起学习动机、注意力和情感态度的及时变更,并重新组成新认知行为的心理动力系统,保证认知、探索活动的顺利进行。
  如用酒精灯加热盛水烧瓶的颈部,水中的金鱼将会怎样?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认为:烧瓶会炸;水会沸腾起来,可爱的小金鱼就惨了等等。学生各抒己见,各种思维相互碰撞,都希望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全神贯注地观察老师的演示。随着水的沸腾,烧瓶没有被烧炸,小金鱼悠然自得地游动,学生感到惊奇、出乎意外,怎么会这样呢?原有的生活经验和鲜明的实验事实形成冲突,认识的平衡被打破,急切地想寻找新的认识平衡,力求做出合理的解释,经过一番思考形成问题提出:是不是水不善于传热?如果从下面加热将会怎样?热只能从下往上传递,不能从上往下传递?同学间相互交流,不知不觉中思维活动达到了高潮。这样既活跃了思维,也为本节课的学习确定了目标。可见教师创设情境和恰当的启发是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和前提,有了问题情境,学生才能获得感性材料,形成认知冲突,才会引起好奇心,才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提出高质量的问题。
  二、运用猜想与假设,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
  猜想,不是胡猜乱想,而是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或直觉对事物现象的因果性、规律性做出假定性的解释,是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对事物做出的假定性判断。猜想具有假定性和猜测性的特点,是不确定,不可靠的,有待进一步的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但是,它是思维过程的浓缩,有直指结论的可能性,给问题的研究确定了方向,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和方法,是理论形成的初级阶段,也是培养学生直觉思维的重要途径。
  三、设计实验方案,培养学生的分析性思维
  分析性思维包括:分析、判断、评价、比较、对比、检验等各种因素,这种思维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物理实验方案的设计正是检验学生分析性思维水平的有效途径,因为,根据实验目的和原理设计方案,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思考问题,尽可能多的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相互比较、借鉴、筛选,优中选优、优化组合,设计出最佳实验方案,以便实施。
  如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由于声音看不见、摸不着,学生刚开始很困惑,经一番讨论之后学生的思维非常奇特:①百米赛跑时,看到枪冒烟开始记时,听到枪声再记时,即可测出声音传播100米用的时间,继而算出声速;②面对高墙大喊一声,测出回声和原声的间隔时间,用声音来回的路程除以来回用的时间即可:③甲、乙两人各有手机,相距一定距离,甲对着手机高喊“一、二、三”,乙听到手机里的喊声开始记时32,听到空气中传来的声音再记时,这两次时间间隔就是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再测出距离不难算出声速。可见学生的思维是发散的,具有灵活性、独特性、创造性。第一个方案最贴近生活,也是课本上的内容,比较容易想到。方案二和三就比较曲折了,方案二要考虑到来回的路程和来回的时间,方案三用到了现代通信技术。多种方案产生之后,教师进一步引导:以上三种方案各有什么利弊?哪一个方案最优?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各有利弊:方案一时间间隔难以测出;方案二根据回声需要合适的场地;方案三需要较多的仪器。最后学生认为方案三最优。
  四、分析论证,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物理概念的建立,物理规律的形成都是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没有感性认识不可能上升为理性认识,但也不是只要有感性认识就能自发的上升为理性认识,还需要理性思维才能完成,这一环节对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很有帮助。初中物理的概念和规律基本是从物理事实的分析中找出共同特征直接概括出来。如“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这一概念的建立过程,是通过大量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的事例中抽象出来的:把推土机、拖拉机、起重机、书本等直观形象的事物抽象为物体,同理,把土、车、钢材、桌面也抽象为物体,把前面的物体对后面的物体的推、拉、提、压等直观形象的动作抽象为作用,由此很自然的就得出“力是物体对物理的作用”。这些从直观形象的事物中直接抽象出的本质特性的过程还是比较简单的。物理教学中概念、规律的抽象过程层次更高些,这些内容往往也是教学中的难点。例如“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得出,教材是通过同一小车从同样高的斜面上滚下来,通过三种不同表面上前进距离的不同,抽象出“在越光滑的表面上,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走的越远,运动的速度就减小的越慢。”这是抽象的第一层次,但要从这一结论过渡到牛顿第一定律,还需要进一步抽象,假如水平面没有摩擦力,小车将会怎样运动?这是一个理想实验,需要在前面实验的基础上连贯的想象、科学的推理,得出牛顿第一运动定律。钟罩实验也是如此。
  综上所述,通过探究式教学,改变了过去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展思维能力,学生成为问题的发现者,知识的探索者,对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根本性的作用。
  (作者单位:张家港市第二中学)
  编辑/张俊英
其他文献
在幼儿的区域活动,经常能目睹这样的情景:两个孩子为了同一件玩具发生争吵甚至打斗;或有的孩子宁愿自己拿着玩具不玩,也不愿把它让与别人玩,他们乐意接受别人的东西,却不愿将自己的东西与别人分享;幼儿的这些行为是自我中心化的外在表现。大班幼儿即将升入小学,这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为了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我们在班级中开展了一系列的分享活动,通过分享活动,幼儿能与同伴学会主动交往,友好相处,互
GSVF-1—Ⅱ型UHF1kW彩色电视发射机是鞍山广播器材厂在引进美国TTC公司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消化、吸收、仿制、国产化的产品,它具有国际80年代初期的先进水平。随着广播电视事
中国人口多,耕地资源短缺,但一些农产品出现结构性过剩和积压,必须进行农业结构及食物结构调整。牛奶消费市场有很大潜力,但发展奶业必须实现奶牛养殖的现代化。发展草食动物的奶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对于人类的生活生产来说,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类赖以生存基本条件。因此,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大力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
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将现代科学技术与语文教学进行整合,发挥其优势,以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笔者在写字、阅读、作文等教学环节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实践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现代科学技术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支撑和提升作用。  一、识字教学  识字是学文化、学科学、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