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课中民族文化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eee_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代的文人墨客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我们要穿透满目尘封的纸张,跨进充盈的文本世界,尽情聆听先人们的谆谆教诲,做到畅快地与之交流、对话,汲取其精神的力量、智慧的源泉。
  一、民族文化有效性教学的重要性
  在实践中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其次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最后要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这样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达到预期目标。因此,我们要关注于学生的进步与发展,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初中语文新课程与民族文化有效性教学之间存在着重要联系:《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阐释了语文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体,它既有工具性又有人文性。语文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语文的灵魂,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不以干瘪的思想取代文化知识中原本灵性飞扬的个性解释,而是要采取各种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地接受本该拥有的文化品格和文化精神,实现有效教学。
  二、语文民族文化教学的现状
  长久以来大部分中学生对祖国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古文化常识严重不足,课堂上对涉及民风、民俗的学习内容不感兴趣。《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即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语文作为文化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物质工具的特殊性。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站在时代的讲台、手执新教材的语文教师,应该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这历史使命: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殊功能,通过祖国文化中的山川之美、民俗之美、历史之美和传统之美,让学生在祖国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游弋、翱翔,使语文教学在让学生学会遣词、造句等一些基本语文能力的同时,还增强文化意识,增加民族文化知识的积淀。
  三、民族文化有效性教学探索与实践
  (一)实施“走近古诗文苑”工程,增加传统文化的积淀,吸收经典营养。
  我们通过“经典民族文化知多少”的问卷调查,就学生的阅读时间、阅读范围、阅读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具体针对薄弱环节设计教学方案。其中增加学生在传统经典文化方面的积累和精神积淀是一个最普遍的突破口。
  1.在诵读中品味。
  诵读的过程不单是言语的实践。陈平原说:“所谓‘诵读’,其实也不仅是记忆,而且有理解,在抑扬顿挫中理解古诗文。一句‘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换几口气、变几个调,念得惊心动魄,腔调不一,则各具特色。”诵读外在地表现为朗读、吟诵、背诵,内在却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是感知、理解、分析、体悟、意会、品味等种种心理活动共同作用的过程,是情感体验和智性玩索的过程,根本上是对人的“自得”、“自悟”的诉求。
  2.在体悟中积淀。
  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讲:“唯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所以我们要肯定并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心灵随着诵读的反思、深入安放到文本世界中,去自我体验、自我感受文本承蓄的情感、意绪,去自我发现、自我探究文本蕴含的真义、哲思。
  学生的体悟与感受或许因其人生经验的匮乏而显得肤浅和片面,但却是他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悟,体现了人的精神的无限开放和自由,这恰恰是教育的价值所在。但也要注意,当学生因没有积淀而无从感起,无法入悟,陷入一种混沌、焦躁的心理状况中时,教师应及时点拨,或“知人论世”,或旁敲侧击,促使学生与文本所写猝然碰合,如在茫茫夜海忽见灯塔,浩浩沙漠遽遇清泉,心境豁然开朗,情爽神怡。
  例如,我们可开展“走近古诗文苑”学习工程,在开发方案中为学生开列书目,使学生自觉运作,并尝试采用以下对策帮助学生的诵读和体悟:
  ①每日语文课前学生轮流交流一首古诗文。
  ②每周利用课余时间诵读至少三首古典诗文。
  ③每周学校的读报写字课写一张以古诗文为内容的书法习作。
  ④争取每月开设一节有关文学作品的阅读指导课。
  ⑤每学期结束进行学习成果小册子制作、文学作品阅读网页制作、心得体会写作等总结性比赛,并开设展览专栏。
  实施“走近古诗文苑”工程,旨在增加学生在传统经典文化方面的积累和精神积淀,通过诵读含咀,熏陶渐染,在“润物细无声”中外化为良好道德、丰富学识。
  (二)营造语文课堂的文化氛围,领略民族文化风采,接受人文熏陶。
  语文本来就是“文化”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载体,历来是一个人文化水准的最外在、最鲜明的标识。现在的学生接收的流行事务占主体地位,他们对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产生了一种排外和蔑视,对外来文化十分崇拜。因此,我们要努力营造语文课堂的文化氛围,力求语文课多一些文化气息,让学生在课堂上领略到本民族文化的魅力。
  1.创设文化课堂教学情境。
  情境的创设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中短时间内产生共鸣,有利于学生自主走进文本。如《故宫博物院》介绍了中国古代的建筑文化,教师在教授这篇说明文时可用精美的图片和录象再现那恢弘的场景,使学生得到视觉上的满足后有兴趣阅读、探索文本。
  2.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
  浓郁的中国古典文化蕴涵着丰富的民族精神文化特质和特殊的审美倾向,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引领学生掌握,使之提高解读文本的能力。例如,民族精神文化特质大体包括文天祥《过零丁洋》、陆游《示儿》中以天下为己任的民族文化情怀;孟子《寡人之于国也》中建功立业的创业精神;屈原《离骚》、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坚韧乐观的不懈追求;陆游《卜算子·咏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天人合一、悲天悯人的崇高情怀。另外,民族审美倾向中的“月亮”、“雨”、“杨柳”、“梅花”、“春草”、“落叶”、“浮云”、“鸿雁”、“长亭”、“羌笛”等这些自然万物已经赋予了特定的文化内涵。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自觉深入地闡释传统的精神特质和审美意象系统,对中学生的个体文化心理构建,对民族情感和人文情怀的强化,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3.探索“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新模式。
  “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是新课程赋予的新内容。在学习课文前,应要求学生主动搜集、理解相关文化知识,在搜集的过程中体会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在自主的前提下鼓励、引导学生集体参与问题的讨论、共同编订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学会探究古汉语的词法、句法;探究课文中蕴涵的思想美和情感美;探究课文中的民俗风情、民族情结。
  只要我们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教材,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挖掘、体验课文中具有文化气息的内容,那么新教材中那“庄周梦蝶”的浪漫、“塞翁失马”的哲思、“夸父逐日”的执着、“五柳先生”的洒脱、“紫色丁香”的愁怨、“大江东去”的奔放和“弃医从文”的愤懑,都能透过一堂堂氤氲着文化精神气息的语文课展现出来,在充满“语文味”的课堂里,学生可以穿梭时空,跨越国界,与人类的文化大师们进行思想的交流和情感的拥抱,在主体间性的澄明而敞亮的生命对话中,使自身的个性获得张扬,灵魂得到“诗意的栖居”。
  (三)创建语文民族文化研究性学习平台,加厚文化底蕴,提升文化素养。
  据调查,大多数学生都想读文化典籍,却没时间和针对性的阅读材料。为了消除这个弊端,依据新语文课程理念,我们可以通过开发校本课程、借助乡土教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创建专题网站等,增加阅读量,激发阅读兴趣,从而加厚学生的文化底蕴,拓展文化熏陶的新时空。
  1.开发校本课程。
  本课程要以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为知识内容,结合《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我们生活的城市的历史和人文资料,立足于学生的文学积累、情感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和品味。
  2.开展语文学习交流班会。
  每周开展一次语文学习交流班会,交流读书心得,深入对作品的研究。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相关影视资料,针对同一话题在班会中展开讨论。例如,在教学《杨修之死》时,播放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的“易中天品《三国》”,很能激发学生阅读整部《三国演义》的兴趣,加强学生的解读文本的能力,又为学习交流打下基础。
  3.创建专题网站。
  在学校的语文组网页中,开辟“民族文化经典”版面,一方面向学生提供唐诗宋词、明清小说、名家散文等经典篇章的阅览,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信息资源,指导学生链接互联网上的文化网站、文学评论网站和诗歌专门网站获取信息。学生可以从这些网站中找到文字、图片、声音等有关资料,收集起来,为学习成果比赛做准备,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总之,在新课程语文民族文化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探索、吸纳知识中的精髓,让学生走进文本,与之进行心灵的交汇融通、灵魂的碰撞对话,亲身领会知识的奥秘,亲自体验文字中的情感。
其他文献
黑龙江是中俄界河,也是两国航运合作共同发展的河流.该文就如何作好界河水域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提出了几点措施及体会.
该文将新兴学科界壳论用于复杂大系统。首先对界壳、界门作了进一步的探讨,再结合模糊控制、协商理论、遗传算法等建议了界门控制模型,如果仍有困难,则冲击界壳界门。
中国证券市场开始清理门户。上海“水仙”犹如一棵倒下的“消息树”。 我们一直深度关注着证券市场的健康和成长。这次以PT水仙案例为切入点,我 们组织了来自专家、学者、投资顾
应试教育一味地讲解和灌输,这实际上剥夺了学生自己探究消化的权利,也与语文课堂应有的生动、幽默特点相背离。这种现象抑制了学生潜能的发挥,不仅严重地违背了教学规律,而且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更不利于中华民族的长久发展。对此,许多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在第一线辛勤耕耘的老师们作了不少新的尝试,现在倡导的课堂小组合作、师生共同探究学习模式更是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强调生生之间要互相研讨合作。  在生生合作探究时
根据Intranet的特点和功能以及设计院的具体需求应用情况,该文主要探讨在设计院现有网络上实施Intranet设计的构想。
该文系统研究了用直流磁控溅射方法制备的co/Cu多层膜其巨磁电阻(GMR)与晶粒取向和界面粗糙度的关系,发现GMR与界面粗糙度和晶粒取向密切相关。<2O0>和<22O>择优取向的出现伴随较大
职校学生比较重视技能学习,对文化基础课的学习往往热情不高。但我觉得,语文学科和其他各学科相比,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其他各科教学往往由于理性太强不易激起学生的兴趣,而语文学科知识涉及面广,如果在“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上下功夫,引导学生做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厚积薄发,就一定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  新课改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生活实践,冲破教材世界与生活世界之间的界限,因此,我在这里论及的课前预习和传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