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分期消费行为探析

来源 :科技资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istlin_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我国互联网革命引发的消费方式变革开启了网络消费的新纪元。继教育部严令叫停“校园贷”,网络分期消费迈入了“春天”,缓解了大学生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与有限的经济能力无法满足这种消费需求之间的矛盾,因此,受到大学生的广泛青睐。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大学生网络分期消费现状,寻找成因,并对大学生网络分期消费的利弊进行分析,从政府、高校、网络电商3个层面对大学生网络分期消费的风险防范提出相应对策,以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消费观。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 网络分期消费 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F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10(c)-0-03
  继2017年9月教育部严令叫停“校园贷”后,“校园贷”这一毒瘤终得到有效遏制。虽提出国有银行金融机构可为真正有贷款需要的在校大学生群体开办小额信用贷款,然而却无法真正满足大学生因消费结构多元化和消费观念变化而引起的超前消费需求,填补其现有消费支付能力与消费需求之间的落差。网络分期消费成为大学生新型消费的宠儿,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急需解决,因此,对大学生网络分期消费的研究意义重大。
  1 大学生网络分期消费现状
  1.1 大学生网络分期消费含义
  大学生网络分期消费是指大学生因可支配资金有限,为填补自身消费需求与现有消费支付能力之间的落差而采取的以网络电商为平台,以网络第三方支付媒介为手段,以一定时期内支付必要手续费为代价而进行的网上购物行为,其本质为消费贷。
  1.2 大学生网络分期消费行为调查
  1.2.1 基本情况调查
  本次调查以安阳高校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分别从大学生的收入水平、收入来源、网络分期消费的结构、知识、态度等方面设计调查问卷,并采用个别访谈的方式获取大学生网络分期消费的第一手资料,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回收480份,有效问卷476份,有效率为99.17%,该问卷有效。
  1.2.2 大学生网络分期消费基本情况调查结果分析
  (1)网络分期消费大学生群体基础广泛。在调查问卷中发现,多数大学生持有较为理性的消费观,可以根据自己需求选择是否网络分期消费。当问及“是否用过分期消费平台”时,46.51%的的大学生表示用过,30.52%的学生表示必要时会选择,在网络分期付款的平台中“蚂蚁花呗”的使用频率最高,并将其作为自己网络首选支付方式。这表明网络分期消费在大学生群体中占有较大比例,群体基础广泛。
  (2)网络分期消费结构多元化。笔者在对大学生网络分期消费的去向进行调查时发现,分期消费涵盖了电子产品、名牌服装、品牌化妆品、旅游、教育等多个领域,消费结构程多元化趋势。这些消费数额相对较大,对于经济基础薄弱的大学生来说,网络分期消费正好能满足大学生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2 大学生网络分期消费成因
  2.1 主观因素——消费支付能力与消费欲望的落差产生分期消费需求
  当前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成型期,有自己独特的消费需求,第一次独立掌握并支配生活费用,受到同辈群体及商家宣传影响会产生符号性消费、形象消费、人情消费等多样化的消费需求,而相对固定的可支配消费金额无法满足其多样化的消费需求,网络分期消费就成为其填补落差的首选消费方式。据笔者调查显示,大学生月生活费金额500~1000元占四成,而电子产品消费的更新换代、服装化妆品的比例却占到了78.97%(见图1),这两者之间的落差正是大學生选择分期消费的主要因素(见图2)。
  2.2 客观因素——消费支付方式及消费场所的变化引发消费方式的变革
  中国的互联网行业高速发展,引发了消费方式的变革:一部手机代替了钱包,支付宝、微信钱包及其与银行的合作大大简化了人们的支付程序,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传统的消费场所份额也被网络电子商务占据了半壁江山,足不出户便可实现全球购物消费。这就为接受新事物能力强的大学生选择网络分期消费提供了客观因素。
  2.3 平台支撑——网络电商分期消费平台的建立
  当前大学生使用的分期消费平台主要有3种:一种是专门针对大学生的分期购物平台,如分期乐、趣分期等;另一种是传统电商平台拓展的分期消费业务,如苏宁易购、京东、聚美优品等;第三种是电子支付平台开展的分期消费支付功能,如支付宝的蚂蚁花呗、借呗等。这些平台分期消费的手段吸引了收入不稳定的大学生消费者,成为大学生网络消费的首要支付方式。蚂蚁花呗在官方发布的《2017年中国年轻人消费生活报告》就明确指出:在中国,90后年轻一代是花呗的主力军,25%的90后拥有花呗,并将花呗作为首选支付方式。这对于满足大学生的消费需求,填补“贷”缺位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的消费观、消费心理、理财观、安全角度产生不利影响,需引起足够重视。
  3 大学生网络分期消费利弊分析
  3.1 网络分期消费积极影响
  3.1.1 有助于大学生理财观的树立
  网络分期消费是一种提前消费,“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这种方式与借贷消费存在一定差异,它是以每月最低还款额或大学生能接受的固定额为标准,加上一定利率连续一定时间段内还清商品总额的一种消费方式,较易于为学生所接受。学生办理了网络分期消费,就有有意识地规划下个月生活费,对于大学生理财观的建立具有积极的作用。
  3.1.2 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信用消费意识
  网络分期消费是一种信用消费。大学生作为准社会人,网络分期消费每月按时定时还款的规定可以使大学生提前接受信用消费的理念,并承担不按时还款而给自己带来的消费额度降低、利率加高等消极影响,对于大学生信用消费意识的建立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3.2 网络分期消费消极影响   3.2.1 助长攀比性和炫耀性等不健康消费心理
  我们应当看到大学生对网络分期消费的热衷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攀比性、炫耀性等不良消费心理的影响。据笔者问卷调查关于大学生网络分期消费走向显示:38.52%的大学生电子产品(如苹果手机、平板电脑等)追求更新换代速率较快,30.47%的女大学生对轻奢护肤品、服饰等时尚消费情有独钟(见图1),而现有的消费支付能力无法满足此方面消费需求,这些消费支出并非其必要支出选项,助长了攀比性和炫耀性等不健康消费观,不利于大学生正确消费观的形成。
  3.2.2 引发诚信危机
  笔者在对大学生问卷调查:“是否了解未按时还款而带来的后果”这一问题时,近八成的大学生表示对此所带来的后果认知不足。由此可知,大学生对网络分期消费的信用消费本质认识不足,贪图眼前超前信用消费所带来的快感,无法为其之后的信用缺失“买单”,极易因小失大,引发诚信危机。
  3.2.3 加大安全隐患因素的可能性
  网络分期消费针对大学生群体而言,具有门槛低、审核快等特点,需要大学生提供一定的身份识别证件,可能会暴露大学生的真实信息,一旦未按时还款,又无一定的正确处理方式,很容易受到一些劣質机构的利用,从而加大安全隐患的可能性。
  4 大学生网络分期消费风险防范对策
  4.1 加大网络电商平台监管力度,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分期消费空间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大学生网络分期消费风险宏观上需要以政府为主体,加大对网络电商平台的监管力度。
  首先,出台、完善网络电商相关法律、管理办法。建构一系列网络分期消费的规范、规则体系,保证大学生作为消费者、互联网电商作为运营者在从事网络分期交易活动时做到有章可循。
  其次,推行网络分期运营及消费主体实名制。网络空间的匿名性是造成网络分期消费风险的因素,网络实名制对于规避网络分期消费风险起着基础和核心的作用,只有实行实名制,才能督促网络分期电商以及大学生消费者责任意识,打造不同层级、不同纬度的信任体系,这就需要政府为主导与电信公司合作进行身份识别,这对于规避因网络分期消费而产生的安全隐患可以起到明显成效。
  最后,完善信用评估体系。政府加强对有资质、信誉良好的网络电商平台的资助,取缔资质信用差的网络电商平台的分期消费业务;另一方面,对于大学生来说,根据分期消费偿还记录调控其信用消费额度,适当提高大学生进入网络分期消费门槛,降低其消费额度,这对于规避风险也将起到重要作用。
  4.2 加强大学生消费观教育,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
  大学生不理性的网络分期消费行为本质上是科学、合理消费观的匮乏。高校作为大学生教育的主阵地,应发挥主导作用,注重对其进行消费观的引导。
  首先,高校要充分发挥任课思想政治教师、辅导员的联动作用,正确引导大学生的消费需求。当代大学生是新时代互联网的弄潮儿,网络分期消费正好迎合了部分大学生对消费更新换代及标新立异的需求,可以填补其消费需求与现有消费能力之间的落差。高校教师、辅导员应将大学生对这些时尚类、电子类产品消费的热衷追逐逐步引导到适度消费,同时引导其转向学习方面的消费需求。
  其次,开设消费观教育的课程,并将消费观教育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思想政治课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中,要加强消费观教育的比重,引用大学生网络分期消费的典型案例对其进行引导分析,加强理财教育。
  最后,以活动为载体,将大学生网络分期消费教育融入其中,如开展以“大学生网络分期消费”为主题的讲座、辩论赛等,帮助其通过活动正确认清网络分期消费本质、选择正规机构的网络分期消费平台,将网络分期消费的风险降到可控范围。
  4.3 加强诚信教育和法治观教育
  分期消费是一种信用消费,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大学生作为未来的社会人,在信用体系日益完善的今天,诚信愈发珍贵。高校要针对大学生开展诚信教育系列讲座,同时利用微信、微博等网络媒体向学生宣传信用消费的后果,促使大学生认识到分期消费还款时限对个人将来的影响,从而理性消费。
  同时,针对大学生开展法治观教育,设立专门的维权咨询办事处,提高维权意识,对大学生在网络分期消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将大学生网络分期消费可能产生的安全问题降到最低限度。
  参考文献
  [1] 曹敬贤.大学生网络分期消费市场研究[A].中国会议.“决策论坛——创新思维与领导决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7.
  [2] 姚瑶,刘雅文,曾钶锜,等.校园调查:“甜蜜的负担”能否扛得住?[N].南方日报,2017-01-02.
  [3] 周易.77.8%受访大学生称身边透支消费普遍[N].中国青年报,2016-10-11.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旅游经济的迅猛发展,景区内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环境保护也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针对于环境治理,景区应加强宣传力度,提高游客环境保护意识,政府应建立对环境治理的长效投入机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景区的发展总是依托于一方人民和经济,这就决定了景区的发展最终仍要回归于人民,造福百姓。以发展生态旅游为依托,促进当地社区发展为旨归,做到真正的一方水土造福一方百姓。  关键词:文化景区发展 环
期刊
摘 要:在“263”“四个一批”等专项行动部署下,江苏化工行业开启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迎来了行业转型升级的历史时刻。该文以南京工业大学实施的南工行动作为切入点,探索了地方高校如何利用自身学科优势、通过创新体制机制、整合多方位力量,更高效地服务行业转型升级。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化工转型发展 南工行动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8(
期刊
摘 要:国家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在2007年发起的“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至今,对提高学生体质起到了切实的推动作用,但在高职院校中阳光体育的实施状况及对学生身心影响效应的研究报道并不多见。该研究从铜陵职业技术学院阳光体育运动的现状出发,采用问卷调查法、实验法、师生访谈法、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分析研讨阳光体育运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并通过全程监控学生的身体
期刊
摘 要:幸福生活是人人向往和追求的,农村留守老人的幸福感更是需要家庭、社会、国家的关心。该文主要探讨留守老人的人口学特征、社会经济特征、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通过调查、分析发现,留守老人的年龄、婚姻、收入来源与主观幸福感显著相关。在社会支持方面,幸福感最高的老人是向配偶寻求支持;其次在工具性支持方面,幸福感一般的老人是向儿子寻求帮助;而在情感性支持方面,向兄弟姐妹、亲戚寻求帮助的老人幸福感一
期刊
摘 要:以《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课程为例,从课程内容、教材选用、教学方式和考核评价机制等方面分析了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现有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基于岗位现场教学的课程改革与实践的探索过程,并对课程改革的实施成效进行了总结。该文结合该校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课程教学改革的开展情况,对基于岗位现场教学的课程改革与实践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食品安全 快速检测 课程建
期刊
摘 要:为了研究指标无量纲化方法对熵权法评价结果的影响,以期刊学术影响力评价为例,采用熵权TOPSIS法,对比分析了标准化和均值化两种方法对评价结果的影响。结果显示,两种方法所得熵权和评价结果均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均值化方法可以保持原始数据的差异信息,评价结果更符合实际,更利于有效区分评价对象。标准化方法改变了原始数据的差异信息,有可能导致评价结果偏离实际。因此,该文建议在使用熵权法时,采用均值化
期刊
摘 要: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高职院校大学精神的塑造,必须紧密结合学校自身的办学理念、文化底蕴及办学特色,着力突出职业性、行业性、地域化和企业化等特点。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坚持历史传承和改革创新相结合,凝练出具有校本特色的学校精神、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简称“学校精神与一训三风”),为职业院校大学精神的塑造,提供了一定经验。  关键词:高职院校 大学精神 塑造 释义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开放式校园实现校园内的资源与社会共享,使得学校的教育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并体现对普通民众的关注,但是同时也带来了诸如校内学生安全感降低、学校管理难度增加、学校秩序被破坏等问题。该文在CPTED理论的基础上,通过调查校园开放后校内人员的心理和行为变化、校园内不同区域中学生的安全需求和场地现状,围绕安全防卫空间的七大特征有针对性地提出景观策略,试图构建出适合开放式校园的景观构建模式,针对性地
期刊
摘 要:为提高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质量,该文在对目前创新型人才培养现状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研究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发展为导向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探索创新人才多元化的遴选淘汰机制、“一制三化”创新人才个性化培养机制、科教结合协同育人机制等培养模式中的关键因素。并依托河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创新人才实验班进行培养模式实践探索及验证。以期为各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借鉴与参考。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贸易全球化的发展,英语作为全球交际的通用语言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在中国,高中的英语教学作为二语教学,也在为国家的经济贸易发展输送英语人才提供坚实的基础。然而,在高中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着至关重要的问题——语用能力培养的忽略。这个问题导致了英语人才未能在跨文化交际中适当地使用语言建立自身及国家形象。归根结底就是英语人才在初级英语教育未能在语用能力方面受到良好的培养。因此,该文将以高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