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应用型本科的专业课程价值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bei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应用型本科与高职专科的专业课程全面衔接中,对应用型本科的专业应用类课程加以分析显得尤为必要。主要从它的课程内涵、课程特征以及目前该类课程存在的问题这三个方面加以分析。
  [关    键   词]  应用型本科;专业应用类;课程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8-0018-02
   一、对应用型本科专业应用类课程的认识
   在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与高职专科全面衔接过程中,专业应用类课程选择开设在实习前的第二学年或第三学年的上学期,主要依据是学习主体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后,以具体职业岗位和行业发展的相关内容加强对专业基础知识的认识。
   二、应用型本科专业应用类课程的内涵
   (一)关联性
   应用型本科的专业应用类课程与专业基础类课程关系密切。既要打破专业基础类课程的严密知识结构,选择提取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迁移知识,又要对开放的以任务为本位的专业应用类课程进行规范。使两类课程在保持相对独立的前提下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共同实现對应用基础能力和应用研究能力所构成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应用性
   应用型本科的专业应用类课程知识是对专业基础类课程知识的具体应用,即在具体职业岗位中实践专业基础类课程的学科知识。尽管两类课程知识存在着部分交叉,从教育学的观点来看,知识的适当重复和再现有利于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巩固和掌握;从应用型本科学习主体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来看,某一具体的应用能力,在专业基础类课程的低阶培养中被首次提到,在专业应用类课程中被进一步强调认识,在专业基础类课程高阶培养中被赋予提升综合应用能力的使命,这样的设计与安排符
  合他们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
   (三)发展性
   应用型本科的专业应用类课程,通过对学习主体的职业岗位的培养与训练,能力直指行业的应用基础能力和应用研究能力,具体分为三个步骤:(1)对行业应用的选择性与可能性做出准确的预判;(2)通过积累与研究,在行业中实现突破与创新;(3)对推动行业发展有一定的规划力与设计力。
   三、应用型本科的专业应用类课程特征分析
   (一)课程目标强调激发思考
   所有专业应用类课程的目标都更倾向于生成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既强调学习者与具体情境的交互作用,课程目标在对话中生成,又强调学习者独特个性的表现。
   高职专科的专业应用类课程目标是让学习主体产生对职业岗位能力的适应,而应用型本科的专业应用类课程目标则强调以职业岗位能力为焦点,重新激发学习主体对应用能力的思考:从对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中反观专业基础类课程的学科知识,在知识迁移过程中产生再认识和再加工;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回到理论。在学习者应用能力培养过程中,不仅形成了广阔的思维视野,思考本身也有所聚焦,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应用适应力和应用创新力。
   (二)课程内容既强调理论知识,又强调实践知识
   高职专科的专业应用类课程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课程内容的设计与编排围绕二者展开,这些都给予了应用型本科在专业应用类课程内容方面许多有益启示:(1)工作任务的典型化。(2)工作的情境化代入。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不可能完全接触到工作情境,这需要教师能有效地提供工作情境。(3)工作内容的实践化。所有典型化的工作任务和情境化的丰富个体体验,都是通过强调学习主体的实际操作来获得。
   应用型本科的专业应用类课程除了继承高职专科的专业应用类课程强调课程内容的实践性外,还应强调课程内容的理论性。原因有三点:(1)随着学习者技能自动化水平的达到,他们的心灵可以更自由地在更抽象的水平上考虑一些概念。(2)学习者在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方面的差距要远远大于他们对技能掌握上的差距,因此,需要培养他们知晓何时使用技能和策略以及使用的习惯和性情。(3)除了完成对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理论性知识传授外,还应以职业为支点,重新对行业知识、专业基础类课程的学科知识进行回顾。
   (三)课程实施强调设计与方法
   相较于高职专科的专业应用类课程重视职业岗位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教学围绕职业能力训练项目来设计;而应用型本科的专业应用类课程的教学设计,注重在应用知识的时候,善于与已有的知识进行联系,培养学习者获取所需知识的途径与能力;课程不仅围绕岗位理论和岗位实践,常常要对行业基础和理论做一定探究,教学常处于一种延展性中。
   在教学方法的采用上,倾向采用项目式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项目式教学,它假定学习者能通过活动而进行学习,体现了经验主义的模式:既要注意项目式教学推进的步骤,又要注意项目的组合排列,还要注意克服项目教学遮蔽知识结构的问题。
   在采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亲身经历的丰富案例往往带有电影脚本的性质,这成为学习者理解自我和经历的一种方式,往往能激起他们对学习的向往,重塑自我和他者的关系。
   (四)课程评价强调过程性评价
   针对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项目式教学方法的广泛采用,课程评价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由强调终结性评价到强调过程性评价。考核内容中更关注学习者递进式进步,以此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维持其自我完善、不断追赶的状态。    在评分方式上,由教师一人评分,变为学生自评、他人评分与教师评分的三者结合;如果采用分组完成项目,由小组内部自评、其他小组评分和教师评分相结合。总而言之,让考核更民主化、透明化,以此激发学习者的自主性和责任性。
   四、目前应用型本科专业应用类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过分强调实践性知识
   我国大学本科的课程模式受苏联模式的影响,一直按照学科逻辑发展。“应用型本科大学”概念的提出,让人们对原有的课程模式有了更多的思考,不少院校纷纷开始对原有课程进行转向和解构,尤其在面对专业应用类课程时,他们更倾向于按照高职专科的课程进行开发与设计。面对这类课程时,矫枉过正的痕迹非常明显,就是过分强调实用技能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基本上完全忽视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的掌握和研究能力的培养,这容易导致三方面问题的出现:(1)大量强调实践技能训练,容易导致学习主体认为这些知识与其他课程传授的知识毫无关联,对此类课程采用敷衍的态度。(2)没有将“工作”作为一个整体看待。工作本身既包含实践又包含理论,只强调工作实践性的这一面,难以形成对工作的整体认识,也无法建立学习与工作实践的直接联系。(3)过分强调实践性知识,违背了应用型本科专业应用类课程的价值与定位,使人才培养缺乏该有的课程类型之间的相互联系和配合。
   (二)教学主体掌握相应的教学方法还不够娴熟
   这主要反映在面对应用型本科教学中,师资培养的不成熟和不充分。在专业应用类课程中,教师通常采用项目任务式教学,推动教学内容。那么,教学主体在掌握项目式教学法时,通常没有注意这五个方面:(1)没有注意对应性设计;(2)没能找到适合的驱动问题;(3)没有在设计项目集合时注意处理项目之间的关系;(4)没有在完成项目过程中注意培养学习者的反思意识;
  (5)没有考虑课程相关知识的完整性。
   在案例教学法的使用过程中,案例的采用不够鲜活。这主要反映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和行业还不够贴近。在德国,只要是应用型的大学,教师必须具备4~5年的行业经验,每年教师还要回到行业中见习4~5天,寻找新的教学素材。而中国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和行业距离较远,一方面导致案例过时,学习主体掌握的知识不能很好地服务行业、引领行业;另一方面,教学主体没有亲历案例或者没有在真实情境下做案例的延伸,那么在讲授过程中,讲授的真实性和情境性将受到很大影响,对学习主体的感染力和启发性也随之受到影响。
   (三)课程评价呆板,不能调动学习主体的积极性
   目前应用型本科的专业应用类课程评价,较多还在采用课程终结性评价,忽视学习者在课程学习中的主体性和发展性。尤其当课程广泛采用项目任务式教学方法时,教师对每一个项目在完成过程中的考核与评价显得尤为重要,这能累积学习主体的学习信心和兴趣。课程评价的主体,需要打破教师的权力集中制,给予学生自评和他人评价的机会,充分调动学习主体的自主性以及民主的学习氛围。在课程中,教师要让学生真正做到释放自我,让他们体验真实的学习乐趣,不断走向自我塑造。
   专业应用类课程是属于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的重要课程类型,对它的正确理解和认识将直接关系到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的价值与质量,也将对应用型本科教学质量产生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1]陈珺霞.我国高职课程设置的问题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5(10).
   [2]巩建闵,萧蓓蕾.基于系统的课程体系概念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2(6).
   [3]张华.课程目标的确定[J].外国教育资料,2000(1).
   [4][美]乔治·J·波斯纳.仇光鹏,韩苗苗.课程分析[M].张现荣,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5]王佑美,祝智庭.从联结主义到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新取向[J].中國电化教育,2006(3).
   [6]陈飞,严晓玲.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设计研究的两难困境及研究展望[J].复旦教育论坛,2014(1).
   [7]赵志群.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学习[J].职教论坛,2009(5).
  ◎编辑 陈鲜艳
其他文献
[摘 要] 乡镇成校是农村最基础的一个农民素质培训机构,应立足当地产业,积极推行项目精准培训,从培训项目、培训过程、培训模式、培训授课教师中寻求突破,激发农民学习的热情,提高农民学习培训的效果,有效推动本镇农业规模化、现代化发展。  [关 键 词] 立足产业;精准培训;创新模式;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 G7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
期刊
[摘 要] 以“i博导”移动学习平台在中职移动电子商务课程中的应用为例,总结移动学习环境下翻转课堂教学实施的意义、教学模式和教学效果,发现采用移动学习环境下翻转课堂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但也存在由于学生手机流量限制、自学能力和意志力薄弱等原因,造成少部分学生没有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 键 词] 移动学习;翻转课堂;移动电子商务;“i博导”  [中图分类号] G712
期刊
[摘 要] 中职德育课信息化教学中存在教师对信息化教学认识不到位、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不高等问题,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开展信息化教学,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扩展教学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基于蓝墨云班课的移动信息化教学模式,把课堂教学从传统教学直接升级到“互联网+”教学,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法,实现中职德育课课堂教学的新突破。  [关 键 词] 移动信息化教学;蓝
期刊
[摘 要] 開发具有地方产业特色的教材,不仅让学生在学校就可以提前感受将来企业的岗位需求,也为企业培养实用人才,实现就业岗位的无缝隙对接,也可以用于老员工的技能提升培训。再加上用二维码助学视频,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让学员随时可以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提高了学习兴趣。  [关 键 词] 地方特色;立体化;教材开发  [中图分类号] G714 [文献标志码] A
期刊
[摘 要] 项目实景式教学模式是在项目教学的基础上用实景展示实训情景,让学生在真实的项目操作中习得相关职业岗位操作的知识技能,根据中职数字媒体专业知识技能的特点,提出了在摄影摄像技术技能教学中运用BLRP-T(融入混合式的项目实景教学模式),并通过对该模式的实践探究,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实现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与行业要求无缝对接,为学生的就业、创业和成才创造条件。  [关 键
期刊
[摘 要] 建筑工程计量和计价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目,实际的工程项目千变万化,不同项目类型的计算方法也略有不同,采用单一的项目教学法,学生很难在工程中做到迁移。基于此,在教学中采用比较教学法,即以具体的施工图预算工程为导向,以两个不同类型的工程项目为导学,细化教学任务,通过对比分析两个构件当中计算规则与计算方法的不同以及手工算量和电算化之间的差异,让学生在对比中学会原理的应用和技能的实
期刊
[摘 要] 从社会层面讲,乡村旅游对留住乡愁、激发乡村内生发展动力具有积极意义;从经济层面讲,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计划中极其重要的部分;从文化层面讲,乡村旅游中形成了“传统农具+餐饮”“传统农具+休闲”“传统农具+旅游”等文化产业新形态,也产生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 键 词] 乡村旅游;“传统农具+”模式;新问题  [中图分类号] F320.2 [文献标志码] A
期刊
[摘 要] 目前,我国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中的传统教学方法已不能完全满足实际大学课程的教学需要,因此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引入网络校际协助模式化教学方法去提高教学效果。在当前形势下,网络校际协作模式开放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这种教学方法的发展源于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以实践经验和相关理论分析为基础,主要研究网络化校际合作模式在高校课堂信息化过程中的开放式课程研究教育。结合经验和相关理论
期刊
[摘 要] 设计了一种以STC89C52单片机为控制核心的智能风扇系统,在普通风扇的基础上增加空气温度和湿度检测功能,解决在不同环境中,风扇对室内温度、湿度的自适应调节;重点介绍了L298N对直流电机的驱动、DS18B20对温度检测的方法、DHT11对湿度的检测方法、HC-SR501对人体的检测方法以及加湿器的智能控制。该风扇系统已进行实物制作和测试,可实现对室内温度和湿度的调节及风速的自
期刊
[摘 要] 随着医学领域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既具有扎实的医学专业知识,又拥有英语交际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已成为人才培养的新趋势。作为新升本的地方医学院校,湖南医药学院也尝试率先在临床专业试点开设医学英语课程。但受办学条件、师资配备等原因的限制,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以ESP理论为基础,从学生需求出发,探究本校医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优化医学英语教学。  [关 键 词] 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