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需要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再创造”,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做数学”,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说数学”,在联系生活中体验“用数学”。学生体验学习,是要用心去感悟的过程,在体验中思考、创造,才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 新课标 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我认为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我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一、数学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活动”的过程。
数学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教师是学生的引导着,是学生发展的领路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从自己的数学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经过自己的思考,得出有关的数学结论,积极主动的掌握数学知识、技能,发展能力,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结构,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同时使身心得到健康和谐的的发展,因此,教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当学生把一个物体、许多物体组成的整体看做“单位1”,并以此来解决一些分数问题时,这实际就是数学化过程。
数学教学更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己构建数学知识的活动。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是学生在学数学,学生是主动探索知识的“构建者”,是学生自己吸收、消化、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是学生与教材、教师等资源产生交互作用,形成数学知识、技能和能力,发展情感态度和思维品质。教师则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重在引导学生构建数学知识,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构建数学知识的活动,促进学生自主建构自己的数学结构。因此,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他们所熟悉的背景,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
二、数学教学也是师生互动、平等对话的过程。
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过程,更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过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人格平等的主体,在课堂上,师生间和学生间在这平等的基础上,对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信息进行多种多样的动态的对话交流,实现真正意义的数学课堂的师生互动。在这个对话互动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发挥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比较、猜想、推理和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通过这些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悟生命的历程,产生学习数学的愿望和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活动的主体,让师生成为真诚的合作伙伴和诚实的朋友。当课堂上学生积极发言,有话就说,敢于争辩,敢于质疑时;当课堂上师生双方相互“捕捉”对方的想法,双方产生积极互动时;当课堂上师生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时;当课堂上拥有一个情感、思考和人际关系等方面民主和谐和宽松愉悦的课堂教学环境时,师生真正意义上的交流互动、平等对话便开始了。
三、数学教学更是师生共同发展相互促进的过程。
教育的根本功能是促进人的身心全面而充分的成长与发展。能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使教师专业成长成熟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课堂上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动态信息交流和师生间的互教互学,形成了师生相互沟通、相互补充、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学习共同体”。 教学过程中的这个“学习共同体”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按照《小学数学标准》的基本理念,学生的发展包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态度四个方面。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这四个方面的发展是交织在一起的。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指导和合作,使学生积极的投入到探索和交流的数学学习活动中,能够基本掌握归纳与类比、猜想与论证。
四、数学是学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的乐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因此,我们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从生活入手,引发学生与生活实际联系,通过自己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识或经验引导学生学习数学。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在数学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认识数学、发现数学,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感受数学所带来的乐趣。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识”一课前,我事先布置课前观察作业:要求学生观察家中的物品,哪些地方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通过课前的参与,不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同时,我还努力创设条件,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出发,让学生学习并理解数学。重点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了数学的真正价值。又如:简便运算120-97,可让学生结合平时逛超市购物付款的经验来帮助理解:妈妈拿了一张百元大钞和20元零钱,买一件97元的衬衫,她怎样付钱?营业员怎样找钱?最后妈妈还有多少钱?这样设计可以引导学生真正理解“多减了要加上”的规律。再如: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学习租车和购票这一知识点时存在了很大困难,因此我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以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为主线,结合生活实际考虑,让学生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创造,培养他们了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立足于教改探索,以培养自主学习为己任,充分利用教材、资料,以及各种教学手段,并在平时教学中要创设好的情景,深入挖掘和提炼学生的内在潜力,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不仅可使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变得更加生动、愉快,而且可使学生养成勇于探索、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敢于创新为一体的良好习惯。
关键词:小学数学 新课标 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我认为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我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一、数学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活动”的过程。
数学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教师是学生的引导着,是学生发展的领路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从自己的数学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经过自己的思考,得出有关的数学结论,积极主动的掌握数学知识、技能,发展能力,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结构,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同时使身心得到健康和谐的的发展,因此,教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当学生把一个物体、许多物体组成的整体看做“单位1”,并以此来解决一些分数问题时,这实际就是数学化过程。
数学教学更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己构建数学知识的活动。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是学生在学数学,学生是主动探索知识的“构建者”,是学生自己吸收、消化、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是学生与教材、教师等资源产生交互作用,形成数学知识、技能和能力,发展情感态度和思维品质。教师则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重在引导学生构建数学知识,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构建数学知识的活动,促进学生自主建构自己的数学结构。因此,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他们所熟悉的背景,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
二、数学教学也是师生互动、平等对话的过程。
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过程,更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过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人格平等的主体,在课堂上,师生间和学生间在这平等的基础上,对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信息进行多种多样的动态的对话交流,实现真正意义的数学课堂的师生互动。在这个对话互动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发挥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比较、猜想、推理和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通过这些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悟生命的历程,产生学习数学的愿望和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活动的主体,让师生成为真诚的合作伙伴和诚实的朋友。当课堂上学生积极发言,有话就说,敢于争辩,敢于质疑时;当课堂上师生双方相互“捕捉”对方的想法,双方产生积极互动时;当课堂上师生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时;当课堂上拥有一个情感、思考和人际关系等方面民主和谐和宽松愉悦的课堂教学环境时,师生真正意义上的交流互动、平等对话便开始了。
三、数学教学更是师生共同发展相互促进的过程。
教育的根本功能是促进人的身心全面而充分的成长与发展。能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使教师专业成长成熟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课堂上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动态信息交流和师生间的互教互学,形成了师生相互沟通、相互补充、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学习共同体”。 教学过程中的这个“学习共同体”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按照《小学数学标准》的基本理念,学生的发展包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态度四个方面。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这四个方面的发展是交织在一起的。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指导和合作,使学生积极的投入到探索和交流的数学学习活动中,能够基本掌握归纳与类比、猜想与论证。
四、数学是学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的乐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因此,我们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从生活入手,引发学生与生活实际联系,通过自己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识或经验引导学生学习数学。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在数学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认识数学、发现数学,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感受数学所带来的乐趣。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识”一课前,我事先布置课前观察作业:要求学生观察家中的物品,哪些地方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通过课前的参与,不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同时,我还努力创设条件,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出发,让学生学习并理解数学。重点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了数学的真正价值。又如:简便运算120-97,可让学生结合平时逛超市购物付款的经验来帮助理解:妈妈拿了一张百元大钞和20元零钱,买一件97元的衬衫,她怎样付钱?营业员怎样找钱?最后妈妈还有多少钱?这样设计可以引导学生真正理解“多减了要加上”的规律。再如: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学习租车和购票这一知识点时存在了很大困难,因此我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以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为主线,结合生活实际考虑,让学生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创造,培养他们了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立足于教改探索,以培养自主学习为己任,充分利用教材、资料,以及各种教学手段,并在平时教学中要创设好的情景,深入挖掘和提炼学生的内在潜力,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不仅可使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变得更加生动、愉快,而且可使学生养成勇于探索、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敢于创新为一体的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