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m特大采高工作面粉尘综合防控技术研究及应用

来源 :矿业安全与环保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579895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 m及以上特大采高综采技术大幅提升了煤炭产量,但其产尘量及采场空间也随之增大,导致传统防尘工艺技术很难解决由此产生的粉尘污染问题。为了解决工作面粉尘污染的难题,提出以采煤机割煤防尘和液压支架防尘为主的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空间粉尘分区治理思路,通过采用数值计算、实验室试验和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开发出“气水喷雾+机载除尘+支架封闭控尘+高位抽尘与微雾净化”粉尘综合防控技术,研发了远射程低耗水型气水喷雾器、采煤机随机抽尘净化装置、液压支架封闭控尘装置和负压除尘微雾净化装置,最终形成了一套适应8 m特大采高综采工
其他文献
在规划思维视觉下,建筑方案设计是有据可依的,它希望在总体规划决策指导下形成建筑业态定位,保证区域内地区空间要素关系合理指导建筑空间形态布置.本文以项目中期规划思维为
为了研究山区倾斜煤层重复开采条件下的地表沉陷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以镇城底矿南六采区下组煤首采工作面为例,通过设立地表移动观测站,得到观测站所在的28620工作面的地表移动变形主要参数,并分析沉陷规律与机理。观测结果分析表明,在工作面两侧地形条件、老采空区条件类似的情况下,倾向主断面上沉陷曲线形态呈现不对称性分布,其原因主要是两侧微观地形差异、地表覆被差异和老采空区形成时间差异的联合影响造成的,地质、采矿多因素复合影响下的沉陷规律不能简单套用单因素影响下的规律。研究结果可为当地矿山开采和地物保护提供指导,为其
在建筑给排水工程中BIM技术是非常重要的手段,采用BIM技术可视化的功能不仅可以对各类管线交叉碰撞有直观体现,而且还能模拟给排水的安装和运作过程,缩短工期,降低成本.据此,
21世纪的信息技术得到大力推广与普及,已经融入各领域中生产和经营中,推进各领域的转型与升级.其中BIM技术是在桥梁工程设计阶段比较常用的一种技术,它改变了传统的平面设计
为了解决打通一矿W2710运输巷道埋深大、围岩强度低,巷道变形严重、支护成本高等问题,在优化巷道断面基础上提出了3种巷道支护方案,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各方案的可靠性进行对比分析获得优化支护方案,最后对优化方案的可靠性进行现场验证。现场试验表明,W2710巷道支护方案优化后,巷道顶、底板最大移近量为67.22 mm,与优化前相比,巷道顶、底板移近量减小51.33%;巷道两帮变形最大收敛量为59.32 mm,与优化前相比,巷道两帮变形收敛量减小50.11%;设计优化的支护方案能较好地控制巷道的变形,且支护成本
为解决我国西部生态脆弱区系统抗干扰能力弱、时空波动性强、环境异质性高与大宗固体废弃物排放引起的环境破坏、生态恶化之间的矛盾,在总结固废综合利用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基础上,分析实施固废充填技术的优势及生态需求,系统阐述了具有固废处理功能的充填采煤技术研究进展,包括多态化充填技术内涵、固体充填技术、膏体充填技术、浆体充填技术的发展历程、技术原理、设计方法、适用条件,最后针对西部生态脆弱区多态化充填技术的典型应用工程进行了介绍分析。实践证明,在西部生态脆弱区因地制宜实施多态化充填技术,可安全高效处理煤炭生产加工
矿山复垦区土壤采用分层覆盖、碾压的工程技术方法,土壤密实程度明显高于普通土壤,不利于植物的生长。采用实验室实验及对比分析方法,模拟土壤压实密度为1.35、1.65、1.95 g/cm3共3个水平试样,选择丛枝菌根真菌,研究在不同压实密度土壤中接种菌根对植物生长的促进效应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通过接种摩西球囊菌(G.mosseae),菌根与植物的亲和程度较高,菌丝长度显著增加,扩大了植物根系的活动空间和作用范围,提高了植物的抗逆性并促进了植物的生长,提高了植物从土壤中吸收N、P、K等养
针对钻孔及煤岩层水对瓦斯压力测定的影响问题,从宏观影响和微观效应两方面分析了水对直接法测定煤层瓦斯压力的影响。宏观影响主要是由水的重力产生的,可以通过测试后计量钻孔中水分进行修正;微观效应通过实验室开展水对煤中瓦斯的置换实验进行分析。实验表明:水能够置换煤微孔隙中的瓦斯,使吸附态的瓦斯变为游离态瓦斯;在未饱和状态下,煤中含水率在2%~10%时,瓦斯的置换量随含水率的增大而增大,最终平衡的瓦斯压力也变大;从置换速率来看,初期置换速率迅速增加到最大,达到顶峰后进入衰减阶段,衰减趋势比较符合指数衰减规律;从卸压
乳化沥青-集料黏附性是影响乳化沥青混合料抗水损坏性能的主要因素,显著影响路面使用性能与长期性能变化。分析了乳化沥青-集料黏附性的机理、性能及提升等方面的最新研究,并基于目前的研究提出黏附性提升的建议与展望。
智能化矿山的建设对监测监控系统的功能性、稳定性要求日益提高,把握未来技术发展的核心需求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十三五”期间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升级改造在传感层、传输层和应用层取得的具体技术成果,基于最新的《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探讨了监控系统下一步智能化发展方向:传感器智能化、全覆盖,支持多网、多系统融合,系统增加自诊断、自评估功能,加强数据应用分析等。提出通过对新型传感技术、传感器智能化、分布式供电及共缆透传技术、一体化采集平台、监测数据深度挖掘与分析利用、生产协同管控等技术研究,引领煤矿安全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