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动情境课堂 体验数学价值

来源 :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px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平台,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它能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静态的数学概念动态化,有效地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从而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使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下学习数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为学生创设数学学习环境,设计数学教学情境。在课堂教学中,课题的引入需要情境,新知的学习需要情境,智力的开发、创造力的培养更需要情境。
  一、要有“吸引力”,从“外在化”到“内在化”
  教学情境是每节课的戏台,是收拢学生的注意力,并移入到要学习的新知识,激发学生的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侧重于有助学生持续发展,如学会自主探究,学会合作交流,学会深层挖掘教材的情境创设,尽量用数学自身的魅力去征服学生,注重内心的体验和情感的满足,从内化角度触动其自身的学习动力。因此,在创设情境的角度上,应变“外在化”为“内在化”,把学生对外在学习的兴趣转移到数学问题本身上。
  例如,在教学二年级《平移》时,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金鱼吃小虫子”的童话情境,巧妙地设计了“小金鱼向左平移几格才能吃到小虫子”这一挑战性的问题,很自然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金鱼中有特征部位的图形,让学生在观察和交流中分析、探索、比较、体悟。尽管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有过挫折,有过怀疑,有过失误。但创设这样的情境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研究,在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探索并发现判断图形平移距离的方法。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不仅兴趣盎然,学得主动,而且对知识的理解也更为透彻。教学的目的,只有通过学习者本身的积极参与、内化、吸收,才能实现,
  二、要有“数学味”,从“生活化”到“数学化”
  勿庸置疑,人类活动源于生活,同样,教学中引入的生活场景,最容易使学生进入情境。在教师的调节、支配下,不断拓展学生认知深度与广度,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理解巩固学习内容,让学生从生活中提炼出数学问题,然后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和现象,同时也使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例如:一年级学生在活动中认知了人民币“元、角、分”及“1元与10角”“1角与10分”的关系后,教师进一步提供日常生活情景,让学生到“超市”购物。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有一个售货员,每组的货架上有几角到9元8角的货物。学生用学具人民币到超市,每人购一种物品。学生的热情很高,学着大人的样子,选物、购物、付款、找钱。
  在购物活动反馈中,教师还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分别介绍购物情况,及时进行生生、师生互评。评价又一次将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当一个同学汇报:他们组一个同学拿5元钱购买单价是1元2角的卷笔刀,由于“营业员”一下子未算出找多少钱,想把5元钱给退回去时,是他帮助“营业员”,把钱找给了“小顾客”。当老师问她为什么找3元8角钱,她挺有条理地说出理由。全班同学自发的给予了热烈地掌声。
  只有具有数学意义的活动才是真正的活动。提供亲自购物的活动场景,改变过去呆板地说教为具体、生动的鲜活实例,化难为易;提供亲自购物的活动场景,改变过去让学生只是通过枯燥的互化、换算,变抽象为具体,促进了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同步发展。
  三、要有“发展性”,从“接受化”到“创造化”
  在不同的情境之中,人的思维活跃程度大相径庭。特定的情境,能使思维更为敏捷,迸发创新的火花,特别是小学生,他们的抽象思维还较差,创新思维的潜力正待发展。而学生是天生的探究者,学习本来就是一个主动探究的过程,推行探究性学习,重在教师根据需要创设探究情境,拓展探究空间。
  例如,在教学“9 2”时,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进位加法的起始知识。首先指导学生用凑十法,然后用语言描述使用凑十法的过程,最后同桌交流探讨“9 2”的计算方法——凑十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8 3”“7 4”“6 5”等同类题目。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充分挖掘,创新思维得到开拓。又如,在教学《复式统计表》时,我利用教学中生成的教学资源,来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收集数据后提问:“用什么方法来完成这张统计表呢?”学生提出打“√”、打“正”等,并提出用“举手”来统计更快些,后来的教学中我根据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让学生比较“表1”和“表2”的问题,从而探索出“复式统计表”。我们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根本,既要大胆改革教学,在教学中为学生创新提供有利情境;又要增强学生观念,把自主探索的权利留给学生。渗透创新方法,树立人人都有创新的潜能,正如陶行知所说:“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人人是创造之人。”
  四、要有“真实性”,从“虚拟化”到“逻辑化”
  教学情境应该是实际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真实发生的和可能发生的,而不是教师为创造情境而人为编造的,衡量一个情境是否有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情境的现实性。
  有的情境虽是一种假设,一种虚构,但也应力求顺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心理,它所再现的是生活的真实,反映的是学习的真实。这种特定的假设成功的前提是“真实”。虚构的教学情境不能让学生产生“老师骗人”的感觉,否则,本来一个非常好的构思,就是因为学生觉得那是假的,有受骗的感觉。在这样一种心理作用下,学生非但没有身心的愉悦之感,反而产生了愤愤然的情绪,这就违背了教师当初创设情境的初衷,也就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有位教师设计一个情境:“一块长方形玻璃打碎了,要想配上新玻璃,该带哪一块去?”实际上,我们去划玻璃需要带一块大玻璃吗?当然不要,只需要测量好尺寸就好。还有位老师在教学“几和第几”时,创设了一个动物跑步竞赛的动画情景,结果是小鸡第一,小鸭第二,小猫第三,小狗第四,许多同学当即表示不同意,认为小狗跑得最快,应该小狗第一,违背了生活中小动物的习性规律。虽然这是假设的情境,但“虚拟”不等于“虚假”,虚拟的情境也应该符合起码的生活逻辑。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总之,要使学生在数学课上学得轻松、愉快,使数学课变得生动、有趣,教师就要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在真实、生动的情境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到数学的乐趣。(责任编辑:李雪虹)
其他文献
摘要:学生获得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课程目标的核心和主干之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深度关注学生动手操作活动,实践探究活动,数学思维活动和设疑解疑活动。同时还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与结果的和谐统一,让学生积累更多能够“带得走的东西”——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关键词:深度关注;动手操作;实践探究;数学思维;设疑解疑  2011年版的《数学课程标准》把基本活动经验作为“四基”之一提出来,并进一步明确了获得数学
遥感影像解译中的决策树分类法一般是引入NDVI植被指数、亮度阈值法、DTM、空间结构、纹理、和其它一些地貌特征来实现地物类别的分离;而传统的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是直接基
6月28日,广州网络警察“警警”和“察察”首次亮相在广州各大网站主页及其论坛、博客和聊天室等交互式栏目。他们将于7月中旬之前正式在网上公开巡逻执勤,而顶着红“e”字警灯
【正】 一、改喂单一料为多种料。喂单一草料,营养贫乏,适口性差,极易导致耕牛厌食、掉膘、死亡。因此,冬季牛用饲料必须多样配合,做到青料与干料搭配,粗料与精料搭配,禾木科
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可循,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在发展中还具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十一五”期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将继续遵循这些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为此,特提出以下
一、高考语文字形题取消的喜与忧  2008年,辽宁高考语文试题取消了字形题的考查。字形题的取消,避免了备考学生大海捞针式的复习,也避免了教师在浩如烟海的字形中煞费苦心地为学生准备资料而付出的艰辛,从根本上减轻了师生的负担。字形题的取消,并不意味着对学生的书写能力不做要求,在考试说明中的作文评分标准中出现了这样一句话:“每一个错别字扣一分,重复不计,扣满五分为止。”把考查学生字形掌握能力放到写作这种
宣达盐盆富钾富矿卤水产于四川盆地东北部黄金口背斜群南段付家山构造近高点,以深层卤水形式赋存于3260m左右的下三叠统嘉陵江组五段和中统雷口坡组一段(T1J^5-T2L^1)盐系的碳
简单介绍了氢氧化锂的性质,对氢氧化锂的需求和应用作了简要描述.重点介绍了卤水制备氢氧化锂的方法和工艺,并展望了卤水生产氢氧化锂的前景.
硼作为一种微量元素,在柑桔生长发育中必不可少,一旦柑桔树缺硼,就会造成“花而不实”和坐果率低,果汁淡,品质风味差等情况。因此,对柑桔树缺硼进行准确诊断,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尤为重
阐述了慕课的发展现状和对图书馆服务的影响,分析了慕课的发展对高校图书馆、图书馆员的影响和我国高校图书馆员信息素养的现状,并从调整馆员结构、信息意识、了解慕课、制作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