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毫米的诗意

来源 :诗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uz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胡亮的诗,你须得一步一停,细细赏玩;但凡步伐稍微加快,就可能错过别样的景致。关于这一点,胡亮在《放慢》中已抛出了暗示,“要让写作放慢,让春风一毫米一毫米地吹过/驴耳朵”。为了不辜负这份精心的慢,读者的阅览也得慢下来。要慢到什么程度呢?——慢到从毫厘内攫出小小的钻石。
  如果诗意可以用尺度来衡量,那么胡亮笔下的诗意,就蜿叠在毫米之间。他这组短诗,仿似假山或盆景,工致细微,机密诡谲。又仿似山中耕地,寸土寸金,胡亮断不肯浪费语言的肥料,一字一词,皆细细耕耘。这个语言的悭吝鬼,在压榨语言的价值时不遗余力,既然择定了一个词,就要使它发挥最大效用。在诗的山林中,胡亮不走坦途,专挑那些坎坷不平的蹊径走。他越过小幅的高低,用漫不经心的幕帐,为你揭示丘壑、岩缝、洞穴和流水。此为第一层风景。你正在错愕,只听诗的小机关“啪”地响了一下。你定睛一看,壑也好,穴也好,已在毫米之中拉出了万千风景。你方恍然大悟:语言的悭吝鬼原来是一个足智多谋的诗人,他处理诗歌的方式,就如这小机关的响声,直击重点,言说干脆,从不在可有可无之处逗留,更不在抒情的薄弱处逡巡、迂回。明白了这一点,你继而领略到小鱼跃出水面的畅快感,能指的水花飞珠滚玉,一条条鱼鲜活跳脱。此为第二层风景。接着,在嬉水的鱼群中,你渐渐忘了那个悭吝鬼、智谋者,而他绵绵的掌力还在为诗意点香,诗意的雾岚缭绕攀援,散而不绝。此方乃第三层风景是也。
  透过层层风景发出的脆响告诉我:胡亮的诗意有巧妙的装置。《低估》《龙吟》《忸怩》让人会心一笑;《教堂》里的兩个小偷,《清凉》里的“讥笑与慈航”,《蜉蝣》里的“省略”,都有灵光一亮的机巧,既含智性之美,又不失轻捷与活泼。难得的是,机巧易流俗,变得油滑肤浅,面目可憎,胡亮的机巧却表里如一,巧在点子上,没有早一分,没有晚一分,没有多一寸,没有少一寸,正好用对地方,就像易拉罐上的拉环,是开启诗意罐头的必需。当他启动拉环时,静置的灵感突然打开,罐中世界得以呈现。
  最后,我还想从语调上探析这些诗。它们从容舒缓,有着统一的语音面貌。在写下它们时,胡亮并没有邀请确切的受述者,而是更倾向于心平气和地与自己讲话。因此,在这组诗里,陈述语调居于首位。这又是一种特殊的陈述语调,它外形平缓、内藏崎岖,虽没有强烈的疑问、惊叹或呼号,但通过语气的“煽动”,亦能准确地传达出诗人心绪。这般静深,不免令人联想到胡亮的批评家身份。辛泊平在评论胡亮时指出:“评论家诗人的诗歌写作更为自觉与谨慎,所以,自有他的稳健之处与独到之处。” 然而,在读胡亮的诗时,我意识到过于强调批评家身份,可能会干扰到对其诗歌的理解。作为一名优秀的批评家,胡亮有着极广的阅读视野,但在他的诗里,你找不到他者的影子,也很难找到他自身批评家的影子。这些诗呼吸自如,自成一体,仿若从一匹锦缎上裁下来的一块块碎锦,彼此有着共同的质地、经纬、色调。作为胡亮诗歌整体的一部分,它们一旦被收归起来,就会拼合出更大、更完整的图案。
  不过,碎锦们倒是懒得拼合,现在它们更愿意休憩着,保持怡然自得的状态,而胡亮的批评是另一匹锦缎。批评锦缎与诗之锦缎,或在面料、手感等方面有相似之处,但终有本质的不同——二者并非同一事物的两种书写形式。传说中的空明拳,胡亮正是其传人,他左手批评、右手诗,双手可交叉可贴合,亦可互搏,然而左手终究是左手,右手终究是右手。在胡亮笔下,批评就是批评,诗就是诗;诗只完成诗要做的事,它牢记自己的身份,并在毫米之间闪耀,靠纯粹性来获得诗的那份独有的荣光。
  2020年8月30日 写于陕西西安
其他文献
裂 纹  誓言如刀,欲望像极了悬崖  空出來的时间就留给春天  她有那么多的美好需要一一  挥手告别  阳光渗透的地方,是荒芜伤疤  挤开的裂纹  那是岁月的遗址  是埋葬信念的山冈  所以迎风盛开只为拥抱  闭目流泪仅仅是一次新开始  悬崖如梦,邀我同行  我的一生,终究败给了一次险境星 野  也许更接近星空  就更能感受  黑夜对于我的魅惑  苍穹如水 那多像你的眼睛  也许我再走一步  我就
期刊
阴影区  画中的草鱼,在鱼线上挣扎  他凝视着,没有波纹的  水面。似一张网  把自己编织在里面  或许是每个精致的画面  都有一个抹不去的折痕  他动了动他左边的  行李箱,上面贴着  三四张,往返于某地的  回执单。穿过玻璃感应门  外面是阴影区和  无云的天空光板板  升起来。帷幕和  演出服上滑落的羽毛  轻。慢。起来  黑色的身子在变形  她把自己编织成  卡夫卡房间里的小甲虫  钻进网
期刊
黄 昏  天空呈现出渐变的孔雀蓝  靠近西方明亮,浅而轻  正在倾斜,浓墨正在侵入淡墨  一个人正侵入另一个人的心  这只是独自的黃昏,独自的天空  蓝色的眼睛眺望宇宙  我是他瞳仁里游移的忧郁,流星般一闪而过的  光  我是他的孩子  一个人要以爱的名义,走过多少路  才能见到这样的一个黄昏  神秘,唯一,刻骨铭心在自己的位置,感受尘埃  在自己的位置静坐,感受尘埃  它轻,细不可见  它静,与
期刊
记忆的暗礁  走过复兴新街又走过复兴老街  我要拿的快递只有你能给我  雨在下  笑声穿过雨的缝隙向上翻飞  我的好奇饱含水分  来到你的门前  你一转身  身子撞倒岁月的栅栏  眼神的钥匙迅速打开记忆的房门  我走了进来  时间的鼾声四起  往昔在进行深度睡眠  宁静在此栖息  它们遵从着彼此的约定  我想穿过鼾声的森林  去寻得你藏起的小孤山  我喊了一声  没有回音  我让你把小孤山喊出来 
期刊
凭临空山  翠峰如屏。阳光照亮斑驳的树身  轻喧在流泉之后,花开有回声  安谧,透明,像我静候的一场阑珊  蜿蜒的小路引领我,在恰好的坡地  小憩,环顾陌生的山冈  那些起伏的轮廓,从梦境中分离出来  攫取我的目光,有些固执  有些随意,清凉之风击中我  让我不自觉地交出,时间的余温  鸟鸣和落英,并未说出什么  峡谷现出群山的漏洞,越来越空  我在漏洞里,在幽壑的光與黑中  收集露水,风声,散落
期刊
心旅(新韵)  骤雨掸纤尘,连帆数里村。  投石惊海月,问路拾客心。  绿野飞花梦,清风流水音。  何须求刻意,夜色挽黄昏。西江月·冬云   夜里林亭萧瑟,晨中风日晴和。蓝天不负水云多,这个连着那个。   似是一团飞絮,又如几朵浮荷。临分还要舞婆娑,便想摘她一朵。摸鱼儿·不惑   岁无声、匆匆归去,让人分外怜惜。自從日月开天地,往日岂知今夕。人不识,空脉脉,梅枝未漏春消息。寒云凝积。任夜色幽幽,疏
期刊
乡村学堂  他在祠堂那边晨读  炊烟升起,塔楼上的钟声  就“当当当”地响了起来  他用光,用冰凉的黎明  测量童年的寂寞  他在池塘那边歌唱  微弱的声浪飘过水面  一个自我的大海开始涌动  那么多的时光,那么少的音符  如同一个白色梦境  2021年5月4日脚注  海棠花,从迷雾中现身  反对春天的人心生悲悯  夭折的孩子,从黑土地里  冒出来,他从地下带来一枚月亮  灌木丛下,藏匿着石头的清
期刊
純净、透彻,这是育邦诗作一直以来给我的阅读感受,他的诗有着克制的美,言词之间的干净推深了诗的厚度,这种抒情的品质在当代不能说绝无仅有,但确实非常罕见:钻石般的坚硬和璀璨。有一回在富春江畔,就黄公望的话题我和育邦聊了一会儿,黄公望的画笔犹如流水,把胸中的山水泼墨了出来,当时突然想,育邦的诗,和古典的山水画有着不谋而合之处,于萧瑟处见暖意,于简洁里窥深意。  就像我所读到的这首《姑苏见》,猛然间有些陌
期刊
“所有人都穿着同样款式的裤子……”  这不是那种甚至在森林里也有可能出现的相似之处,而是一种同一的特征,这是失去了理智的、从一个向两个的变化。  ——Л.安德列耶夫《野兽的诅咒》  所有人穿着一模一样的裤子,  蓄着胡子,穿大衣,戴着圆顶礼帽。  我和街上每个人都相像  在拐角处完全迷失了自己……  我怎能不与人交换个性:  他变成了我,而我变成了他——  我已经被满满的千篇一律包围  我全然害怕
期刊
海子石  我从荒野来  与雨水和诗人一道来  我把石头还给石头  太阳花是我新娘  石匠为我命名  穿泳裤的上帝和我  是天空的两个守门人  诞生了,就不会消失  血液比骨头和时间更久远!海子纪念馆  十月,海子纪念馆  和故乡的水稻一起长成  旺盛低于稳重  古朴顶着先锋  从陽光房到消防道  从底层到二楼  走遍每个角落,只需一炷香距离  拍下几十张照片  抒发一些感言  那时,窗外田野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