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常说,作文作文,就是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苏教版第五册《习作1》中如是说:习作并不难,只要你把做过的、看见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让人看明白就行了。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的情形却远不是这么简单的,尤其是刚刚接触写作文的孩子,孩子们每每提起笔写作时,总是表现得相当苦恼。那么,如何让孩子在写作时也能舒展开自己的眉头呢?
一、“创”写作之“源”
策略:建立素材库。
1、让孩子们准备一本小本子,引导孩子有意识地观察生活,把观察到的记录下来。(如:发生在教室里的故事;家庭里的故事;自己搞的小制作;自己做的小实验;刚学会的新本领??)赞可夫说:“如果真正的、广阔的生活冲进教室的门而来到课堂上,教室的天地就广阔了。”不是吗?其实,生活中天天都有故事,只是我们没有留意,或缺少一双发现的眼睛。
2、有意识地开展一些活动,如:各种有趣的游戏、活动等。游戏、活动实际上是儿童存在的一种形式,儿童生存的一种状态。这既解放了儿童的肢体,也解放了儿童的精神,能有效地为习作提供素材。
教师可每天花上十分钟时间让孩子们一起静心回忆一下今天发生的有趣的、值得留下痕迹的事情。这些素材,哪怕是只言片语,只要能在今后的写作时唤起自己的记忆就行。关键所在是要提醒孩子们及时记录。
二、“炼”写作之“法”
有了“米”,如何烧成香喷喷的白米饭呢?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不难发现,有些孩子尽管有事可写,但也表达不出,不知该从何写起,如何描述。我班一个孩子在写《擦玻璃》这篇作文中,用了近十个“擦呀,擦啰呀”这样的嗦的话语。由此可见,有了素材,为师的还得引导学生习得方法,使之顺藤摸瓜摸到其门道。
其实,我这里所说的“法”并不是写作的方法,大家都知道,我国的大文学家鲁迅先生曾在答复别人问他怎样才能写通写好文章的时候所过,要多读多看,千万不要相信《文章作法》一类的书籍。我这里指的“法”是指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习得的,经过自己内化的方法,换言之,就是习得作者是怎样写好文章的。那么,对于三年级孩子来说,如何才能引导其得法呢?
策略:
1、引导有序观察。作文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形式之一。三年级孩子观察最大的毛病是观察事物笼统,往往满足于表面认识,所以要教给孩子从细处着眼,深入细致的观察方法。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会教孩子怎样积极启动他们的耳、目、鼻、舌等感官去感知事物,教孩子时时、处处注意留心周围的事物,观察人、观察事、观察景、观察物,并有意地引导孩子们去集中看同一类文章,从而让孩子知道写文章要有一定顺序,读者看了才不眼花缭乱。如:观察静物时,方位有远近、里外、上下、左右、前后之分;一件事也有起因、发生、发展、结果的过程??
2、阅读中得法。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勤于读书,大量阅读,必能促进作文能力的提高。在作文起步阶段,我引导孩子们选择一些内容好、思想健康、文笔优美的文章来阅读,让孩子们通过大量的阅读欣赏,欣赏文中的语言美、结构美、意境美,从中受到熏陶,激发创作欲望。“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此言就是劝诫我们通过大量阅读与欣赏去培养和获得语感,去熟悉和掌握语言规律,增强语文修养,提高作文能力。就写论写,往往捉襟见肘,以读促写,才能海阔天空。
当然,在具体写作过程中,教师要始终遵循由“扶———放”的原则,孩子们在写作的道路上经历了跌撞的过程,才能使他们走上自己的写作轨道,发挥最佳的写作水平。
三、“塑”写作之“形”
作文是技能,不是知识。一定要让孩子多动笔,少些束缚。
策略:
1、广度练习。
这里的“广”有两层意思,一个是时间上的,一个是内容上的。平时可利用课堂小练笔,日记,还有每天放学前的小回顾以确保练笔时间。在内容上,也可以引导孩子多角度地去写。
2、深度练习。
主要使孩子们学会围绕中心从抓外貌、神态来写,或从抓语言、动作来写,或从抓心理活动来描述,学会拍电影的技巧,来个近镜、特写镜头。
3、速度练习。
让孩子们练就一般的写作速度,对于三年级孩子来说,模仿文中的片段结构写尤为重要。再者要能根据题目快速在脑海里搜索素材,形成一定的框架也很重要。
四、“固”写作之“根”
学生的作品面对的是单一的读者———老师,而老师的评价也许对于部分孩子来说,也是摸不着头脑的。因此,为让刚刚学习习作的孩子能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便尝试着让孩子做自己作文的主人,接受多元评价。
策略:
1、自己修改。作文是学生自己写出来的,好作文也一定是学生自己改出来的。每次习作完成后,先让孩子们自己修改,每发现一处有问题的地方,并能自己修改正确,可附加一分,以此来提高孩子们的积极性。
2、同桌互改。自己写出的文章往往很难发现错误,正所谓“当局者迷”。在学生自己修改的基础上,可组织同桌互改。我们都知道,孩子要挑起别人的毛病来,那个个都兴致很高。我在尝试过程中就发现,同桌互相修改作文的时候,气氛特别好,孩子们个个都很投入,即使是平时被我们认为是学困生也是正儿八经地拿着同桌的作文,逐字逐句地在推敲。
3、优生巡改。经过两轮修改的作文,又能在老师那儿通过的作文的主人,可作为小老师进行巡改作文。对自己审视过的满意的作文,可在其作文本上签上自己的大名,意为“此文通过”。值得一提的是,每次获得巡改作文特权的孩子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才会获得这个殊荣。这样就极大地提高了孩子们写作的积极性。
我相信,只要我们教会孩子从生活的海洋里一点一滴地捕捉浪花,摄取素材,学生的作文就不再担心无米下锅;只要我们教会孩子从阅读中习得一定的方法,并使之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只要我们适度地撩拨孩子们写作的兴趣,那孩子们提笔作文时的眉头一定会舒展开来。
【作者单位:常州市新北区新桥实验小学江苏】
一、“创”写作之“源”
策略:建立素材库。
1、让孩子们准备一本小本子,引导孩子有意识地观察生活,把观察到的记录下来。(如:发生在教室里的故事;家庭里的故事;自己搞的小制作;自己做的小实验;刚学会的新本领??)赞可夫说:“如果真正的、广阔的生活冲进教室的门而来到课堂上,教室的天地就广阔了。”不是吗?其实,生活中天天都有故事,只是我们没有留意,或缺少一双发现的眼睛。
2、有意识地开展一些活动,如:各种有趣的游戏、活动等。游戏、活动实际上是儿童存在的一种形式,儿童生存的一种状态。这既解放了儿童的肢体,也解放了儿童的精神,能有效地为习作提供素材。
教师可每天花上十分钟时间让孩子们一起静心回忆一下今天发生的有趣的、值得留下痕迹的事情。这些素材,哪怕是只言片语,只要能在今后的写作时唤起自己的记忆就行。关键所在是要提醒孩子们及时记录。
二、“炼”写作之“法”
有了“米”,如何烧成香喷喷的白米饭呢?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不难发现,有些孩子尽管有事可写,但也表达不出,不知该从何写起,如何描述。我班一个孩子在写《擦玻璃》这篇作文中,用了近十个“擦呀,擦啰呀”这样的嗦的话语。由此可见,有了素材,为师的还得引导学生习得方法,使之顺藤摸瓜摸到其门道。
其实,我这里所说的“法”并不是写作的方法,大家都知道,我国的大文学家鲁迅先生曾在答复别人问他怎样才能写通写好文章的时候所过,要多读多看,千万不要相信《文章作法》一类的书籍。我这里指的“法”是指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习得的,经过自己内化的方法,换言之,就是习得作者是怎样写好文章的。那么,对于三年级孩子来说,如何才能引导其得法呢?
策略:
1、引导有序观察。作文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形式之一。三年级孩子观察最大的毛病是观察事物笼统,往往满足于表面认识,所以要教给孩子从细处着眼,深入细致的观察方法。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会教孩子怎样积极启动他们的耳、目、鼻、舌等感官去感知事物,教孩子时时、处处注意留心周围的事物,观察人、观察事、观察景、观察物,并有意地引导孩子们去集中看同一类文章,从而让孩子知道写文章要有一定顺序,读者看了才不眼花缭乱。如:观察静物时,方位有远近、里外、上下、左右、前后之分;一件事也有起因、发生、发展、结果的过程??
2、阅读中得法。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勤于读书,大量阅读,必能促进作文能力的提高。在作文起步阶段,我引导孩子们选择一些内容好、思想健康、文笔优美的文章来阅读,让孩子们通过大量的阅读欣赏,欣赏文中的语言美、结构美、意境美,从中受到熏陶,激发创作欲望。“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此言就是劝诫我们通过大量阅读与欣赏去培养和获得语感,去熟悉和掌握语言规律,增强语文修养,提高作文能力。就写论写,往往捉襟见肘,以读促写,才能海阔天空。
当然,在具体写作过程中,教师要始终遵循由“扶———放”的原则,孩子们在写作的道路上经历了跌撞的过程,才能使他们走上自己的写作轨道,发挥最佳的写作水平。
三、“塑”写作之“形”
作文是技能,不是知识。一定要让孩子多动笔,少些束缚。
策略:
1、广度练习。
这里的“广”有两层意思,一个是时间上的,一个是内容上的。平时可利用课堂小练笔,日记,还有每天放学前的小回顾以确保练笔时间。在内容上,也可以引导孩子多角度地去写。
2、深度练习。
主要使孩子们学会围绕中心从抓外貌、神态来写,或从抓语言、动作来写,或从抓心理活动来描述,学会拍电影的技巧,来个近镜、特写镜头。
3、速度练习。
让孩子们练就一般的写作速度,对于三年级孩子来说,模仿文中的片段结构写尤为重要。再者要能根据题目快速在脑海里搜索素材,形成一定的框架也很重要。
四、“固”写作之“根”
学生的作品面对的是单一的读者———老师,而老师的评价也许对于部分孩子来说,也是摸不着头脑的。因此,为让刚刚学习习作的孩子能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便尝试着让孩子做自己作文的主人,接受多元评价。
策略:
1、自己修改。作文是学生自己写出来的,好作文也一定是学生自己改出来的。每次习作完成后,先让孩子们自己修改,每发现一处有问题的地方,并能自己修改正确,可附加一分,以此来提高孩子们的积极性。
2、同桌互改。自己写出的文章往往很难发现错误,正所谓“当局者迷”。在学生自己修改的基础上,可组织同桌互改。我们都知道,孩子要挑起别人的毛病来,那个个都兴致很高。我在尝试过程中就发现,同桌互相修改作文的时候,气氛特别好,孩子们个个都很投入,即使是平时被我们认为是学困生也是正儿八经地拿着同桌的作文,逐字逐句地在推敲。
3、优生巡改。经过两轮修改的作文,又能在老师那儿通过的作文的主人,可作为小老师进行巡改作文。对自己审视过的满意的作文,可在其作文本上签上自己的大名,意为“此文通过”。值得一提的是,每次获得巡改作文特权的孩子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才会获得这个殊荣。这样就极大地提高了孩子们写作的积极性。
我相信,只要我们教会孩子从生活的海洋里一点一滴地捕捉浪花,摄取素材,学生的作文就不再担心无米下锅;只要我们教会孩子从阅读中习得一定的方法,并使之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只要我们适度地撩拨孩子们写作的兴趣,那孩子们提笔作文时的眉头一定会舒展开来。
【作者单位:常州市新北区新桥实验小学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