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铁是快速链接城市的纽带,它不仅承载着交通,同时延续着城市的荣耀与文化。针对岭南历史与地域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对已建成地铁线路和站点公共视觉设计调研分析,全面、整体地对广告、导向系统、公共艺术、色彩等公共视觉诸元素进行梳理。通过研究将广府文化确定为广州地铁空问公共视觉设计的主题,提出广州地铁公共视觉艺术设计构想:按线路把脉,一线一色,以地域分区,一站一景。为广州地铁的建设寻求一种有别于其他城市地铁建设的新型模式、方法。
关键词:广州地铁 广府文化 城市空间公共视觉 融合创新
中图分类号:J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7)07-0142-02
引言
地铁作为地下交通的方式,不仅仅要有效地解决城市拥堵问题,同时应呈现城市的独特的文化、地方特色和城市风采。承载城市文化印象的地铁公共视觉被认为是特别的空间要素,首先解决空间识别、导向、警示等综合功能,其次,运用其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力,发掘站点地面城市的特色文化历史风貌,巧妙地结合多彩生活的民俗活动,通过各种媒介将其呈现出来。具有文化特色主题化的地铁空间,可以规范地铁视觉环境,营造出可以持续发展的地铁文化空间,是展现城市形象的窗口。
一、地铁公共视觉空间传承城市文化
地铁公共视觉按照其功能可分为:导向类一包括引导客流的各类标识导向、标牌、信息图形、符号等导向系统,环境空间设计类一地铁站出入口、站台空间和车厢内部空间等环境设计,公共艺术类一地铁空间广告设计、文化墙、通道等展示艺术氛围,通过视觉艺术文化注入营造的人与环境和谐相相处的所有的设施和装置。地域文化是指国内特定区域传承历史悠久、具有地方特色,直至今天仍在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具有地域性、民俗性、自发性、包容性等特点。北京、上海、南京等大城市随着地铁高速发展都抓住地铁公共视觉艺术建设的契机,传播城市文化特色。北京圆明园站的西洋楼残柱浮雕,西单站的《老字号》,雍和宫站的红色立柱、汉白玉雕花,让人在空间穿行时感受了北京这座古都的皇城遗风,感受了城市古老、高贵、具有浓郁的东方气质;上海不论是静安寺站的《静安八景》还是一号线的《海之流》《海之居》都体现了上海民居生活中所特有的中西交汇文化。地铁的功能性、文化性、艺术性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更多地展示了城市的个性,是城市文化名片。
二、广州地铁公共视觉系统对广府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出现的问题
截至2016年,广州地铁共有10条营运路线,总长为308.7千米,共167座车站,日均客流量预计达777万人次,客流强度全国第一。广州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丰富的地理环境和多彩的民俗文化,人们穿行地铁空间进入城市空间、了解城市文化。随着地铁空间越来越复杂的空间形态和综合性功能,地铁公共视觉艺术的表现形态也越来越综合和丰富。基于广州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社会人文、科学技术、国家政治、宗教信仰等文化基因提炼元素,于地铁出入口、楼梯、通道、扶梯、站台、站厅、顶棚、墙面、地面等位置介入公共视觉,运用各种表现形式例如壁画、涂鸦、雕塑、镶嵌拼贴、模型、设施、灯光和多媒体等,采用涂料、陶瓷、石材、木材、金属、玻璃等多种材料,从而营造属于广州本土特色的地铁公共空间,人们穿梭地铁空间透过丰富的视觉感受城市文化的流动。
(一)对地铁公共艺术系统的认知不足
本作者选择了广州地铁1号线、2号线、3号线一些重要节点的车站进行公共视觉系统调查研究,包括站点色彩、广告、标识、导向系统、公共艺术等,发现广州地铁一站一色的设计风格虽然有效地对站点进行了区分,但是标识色过于接近,乘客在地铁快速行进过程中更易混淆,无法对应站点留下深刻印象。地铁站内的导向标识系统设计与规划不统一,产生了视觉标识、指向标牌混淆不清甚或错乱感。视觉商业广告氛围浓厚,粗制滥造的广告的表达形式严重。除了1号线农讲所站的党史主题展墙,2号线越秀公园主题展墙,和3号线汉溪长隆站乐园主题展墙,广州地铁空间公共艺术介入较少,作品形式也比较单一,与地域文化结合不足,其公共艺术介入的形式和题材应结合文化的多元性、公众的参与性和城市的包容性都有所缺乏。
(二)广州地铁公共视觉艺术缺少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
广府文化是一个多元文化成分组合而成的地域文化。优越的自然环境,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广州形成了别具岭南地方特色文化,生菜会(发财之谐音)、鳌鱼舞、舞龙、醒狮、鸡公揽、波罗诞、赛龙舟等,都反映了广东风俗文化深层结构的品格,作为城市交通線路节点的地铁系统,贯穿广州文化承载的所有站点,对营造城市意向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地铁是工业进步、经济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扮演着城市文化空间的角色,该环境下多元化的公共视觉设计更应生动地展示着城市的“文脉”。
三、基于广府文化的广州公共视觉艺术介入地铁创新应用研究
(一)广州地铁公共视觉艺术设计理念
1.基于文化传承,活化城市记忆
文化是人类特有的产物,产生于人类的智慧。公共艺术是城市文化的外在表现形态,是城市发展必然会出现的产物,也是城市文明成熟的标志。城市地铁快速发展建构中人们遗弃了许多城市记忆,地面的信息量过大导致文化的碎片化以及盲目追求快、新、量而造成对文化复兴的严重错位,地铁空间作为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更易纵横交错呈现文化的延续性。广州地铁贯穿历史文化遗址:从西关大屋到东山洋楼,从千年商都到红色革命,从桑基鱼塘到网络商圈。陈家祠、黄花岗、大钟楼、爱群大厦、孙中山、叶剑英、黄飞鸿、李小龙、中秋灯会、迎春花会、庙会、粤曲粤剧、飘色舞狮、佛山陶瓷、粤绣端砚、岭南园林、广州骑楼、开平碉堡、粤菜早茶……提取广州地域文化的象征元素和符号特征,挖掘更深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将具有该地域鲜明特点的文化元素符号融入到空间视觉艺术的设计要素中。例如广州地铁北京路站古官道、天字码头、千年商道、高第街等具有历史沉淀的老建筑再现古韵遗风。广州七号线石壁站,芭蕉、趟栊门、锅耳屋顶等再现岭南水乡文化,广佛线千灯湖站通过佛山剪纸艺术展现佛山粤剧、陶艺、龙舟、舞狮等地域文化。公共视觉设计系统基于广府地域文化元素,选取本土文脉为创作符号,呈现广府的历史感和沧桑感,唤醒人们的记忆,达到传承、保护地域文化和延续城市文化脉络的目的。 2.再现传统,媒介融合创新
“老的东西不会再生,也不能完全消失,曾经有过的东西总是以新的形式再次出现”。“再现”不是机械地模仿和拷贝,而是挖掘城市记忆元素,运用现代的手法重新塑造地铁视觉空间,拓展了地铁公共视觉艺术更大的可能性,让城市记忆的元素表达更加丰富与直观。乘客感受到的是历史文化,但地铁空间的视觉形象确是现代的。借用传统的形态、符号、材料、语言,通过不同媒介变化,光、交互、全息等高科技的融入;在高技术的熏陶下,地铁公共视觉艺术以各式各样新兴的定义和形式展现在大众目光之前,通过时间空间多维度语言转变重现城市记忆。中国科技著称的“光谷”坐落于武汉,光谷广场站位于这座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密集所在的城市地铁的2号线中,站点空间大量运用了高新技术及材料在公共视觉载体上:文化墙激光雕刻镂空的冰激凌、部落图腾、海底生物、植物花朵、钱币符号等超长的激光雕刻墙呈现了光和画的“共舞”,一群群楚国乐人的“穿越”来到现代,乘客在城市记忆中将历史与未来相连,古代与现代的互动。
(二)广州地铁公共视觉艺术设计构想
1.按线路把脉,一线一色
未来的设计可以是对整个系统的设计,也可以是针对系统中一个部分的设计,其共同点在于:设计的出发点都是要考虑到整个系统的利益。系统地对广州地铁进行分析,现有的10条线,乘客仅在地铁交通图上识别出每条线路一种颜色,整个地铁空间行走的过程中色彩却没有呼应,导致乘客无法与空间体验对接。广州原有的“一站一色”虽然对站点有一定区分作用,但对外地乘客却造成对线路识别不畅而导致坐错车。从外部出入口空间、内部通道到车厢内部空间,从线上整体布局到线下局部接触,凡是传播与识别的载体设备,必须具备“一色”的系统设计才能更好区分线路。广州地铁1号线经花地湾站、黄沙站,长寿路,陈家祠、西门口、公园前、东山口站,沿线既能领略广州富有岭南特色的骑楼建筑、最具异国情调的欧洲建筑群、岭南民间艺术建筑的典范,最具岭南文化艺术特色的博物馆,陶陶居、莲香楼和广州酒家在内的广州老字号茶楼,各种特色茶点更能让你深深体味传统“食在广州”。1号线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是传统广府文化的大融合。地铁2号线越秀公园、纪念堂、海珠广场站沿线带你领略广州最美自然风光羊城八景,各种历史文物和遗迹。地铁7号线番禺区是岭南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著名的“鱼米之乡”,应多角度全方位诠释岭南的水乡文化。
综合线路站点所处的自然地理因素与历史文化遗存的人文地理因素,把脉广州地铁线路以“色”区分,建立对应的规范标准色、辅助色,所有公共视觉领域都应遵循系统规范:交通图、地铁空间、交通设施和服务系统都要形成整体系统的思维。色彩不仅增加地铁站台的识别性,还要赋予地铁空间不同的面貌和气质。乘客从广州地铁公共视觉艺术的主题和色彩情况能定位所处站线位置,同时可以感知整座城市历史文化遗存的分布状况。
2.以域分区,一站一景
对于不同国家或城市要考虑不同地域风格,达到整体统一,这样才能更好地使人们对这一环境的整体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设计师要遵守系统性、标准性、功能性、地域文化性、艺术性、社会性、可持续性等设计原则。每条线路由于所经的区域不同,历史文化主题、地域人文风俗、建筑景观民间艺术等通过不同的站点的公共视觉艺术得到不同展现。广州是一座千年名城。岭南独特的地域和历史文化渊源产生了独特的人文生态系统及文化面貌,在全国大型城市中也不多见。发现独特的岭南记忆,分析站点与地面相连的文化元素,对地铁站点空间中的文字、图形、色彩、造型等进行系统化的梳理。每个站点都会因自己独特的主题文化的差异形成各自的形象与特征,每一个站点就会形成“一站一景”的局面。例如广州地铁7号线体现的是广府地域独特的水乡文化,全线采用蓝绿色系来表达水,在统一色系下,每个车站根据各自特色既有相同的元素,又有不同的视觉表现。石壁站的文化墙通过用白色铁艺平面雕刻的船只来再现水上交通的发达的珠江三角洲,让乘客在地下空间感受到石壁渔村,唤醒对村里河道纵横,水网密布的记忆。南村万博站却用铁艺制作了具有岭南水乡的窗格、趟栊门、家具、锅耳屋顶,生动形象的体现具有传统岭南建筑特色的南村镇新旧两种文化的对比和映衬。可以说具有广府文化特征的地域性公共艺术在地铁空间中的介入增强了地铁站点的辨识度,让公众与城市和文脉之间产生紧密的联系。
结语
行走于地铁看见城市文化的脉络,感受城市精神的脉动,地铁空间将城市的地域性、文化性、整体性融合并与之创造属于自己的个性,基于廣府文化传承根基营造未来广州地铁公共视觉艺术多元化发展,在发掘民族特色和民族文化优势方面一定会呈现出更多的精彩!
关键词:广州地铁 广府文化 城市空间公共视觉 融合创新
中图分类号:J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7)07-0142-02
引言
地铁作为地下交通的方式,不仅仅要有效地解决城市拥堵问题,同时应呈现城市的独特的文化、地方特色和城市风采。承载城市文化印象的地铁公共视觉被认为是特别的空间要素,首先解决空间识别、导向、警示等综合功能,其次,运用其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力,发掘站点地面城市的特色文化历史风貌,巧妙地结合多彩生活的民俗活动,通过各种媒介将其呈现出来。具有文化特色主题化的地铁空间,可以规范地铁视觉环境,营造出可以持续发展的地铁文化空间,是展现城市形象的窗口。
一、地铁公共视觉空间传承城市文化
地铁公共视觉按照其功能可分为:导向类一包括引导客流的各类标识导向、标牌、信息图形、符号等导向系统,环境空间设计类一地铁站出入口、站台空间和车厢内部空间等环境设计,公共艺术类一地铁空间广告设计、文化墙、通道等展示艺术氛围,通过视觉艺术文化注入营造的人与环境和谐相相处的所有的设施和装置。地域文化是指国内特定区域传承历史悠久、具有地方特色,直至今天仍在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具有地域性、民俗性、自发性、包容性等特点。北京、上海、南京等大城市随着地铁高速发展都抓住地铁公共视觉艺术建设的契机,传播城市文化特色。北京圆明园站的西洋楼残柱浮雕,西单站的《老字号》,雍和宫站的红色立柱、汉白玉雕花,让人在空间穿行时感受了北京这座古都的皇城遗风,感受了城市古老、高贵、具有浓郁的东方气质;上海不论是静安寺站的《静安八景》还是一号线的《海之流》《海之居》都体现了上海民居生活中所特有的中西交汇文化。地铁的功能性、文化性、艺术性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更多地展示了城市的个性,是城市文化名片。
二、广州地铁公共视觉系统对广府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出现的问题
截至2016年,广州地铁共有10条营运路线,总长为308.7千米,共167座车站,日均客流量预计达777万人次,客流强度全国第一。广州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丰富的地理环境和多彩的民俗文化,人们穿行地铁空间进入城市空间、了解城市文化。随着地铁空间越来越复杂的空间形态和综合性功能,地铁公共视觉艺术的表现形态也越来越综合和丰富。基于广州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社会人文、科学技术、国家政治、宗教信仰等文化基因提炼元素,于地铁出入口、楼梯、通道、扶梯、站台、站厅、顶棚、墙面、地面等位置介入公共视觉,运用各种表现形式例如壁画、涂鸦、雕塑、镶嵌拼贴、模型、设施、灯光和多媒体等,采用涂料、陶瓷、石材、木材、金属、玻璃等多种材料,从而营造属于广州本土特色的地铁公共空间,人们穿梭地铁空间透过丰富的视觉感受城市文化的流动。
(一)对地铁公共艺术系统的认知不足
本作者选择了广州地铁1号线、2号线、3号线一些重要节点的车站进行公共视觉系统调查研究,包括站点色彩、广告、标识、导向系统、公共艺术等,发现广州地铁一站一色的设计风格虽然有效地对站点进行了区分,但是标识色过于接近,乘客在地铁快速行进过程中更易混淆,无法对应站点留下深刻印象。地铁站内的导向标识系统设计与规划不统一,产生了视觉标识、指向标牌混淆不清甚或错乱感。视觉商业广告氛围浓厚,粗制滥造的广告的表达形式严重。除了1号线农讲所站的党史主题展墙,2号线越秀公园主题展墙,和3号线汉溪长隆站乐园主题展墙,广州地铁空间公共艺术介入较少,作品形式也比较单一,与地域文化结合不足,其公共艺术介入的形式和题材应结合文化的多元性、公众的参与性和城市的包容性都有所缺乏。
(二)广州地铁公共视觉艺术缺少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
广府文化是一个多元文化成分组合而成的地域文化。优越的自然环境,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广州形成了别具岭南地方特色文化,生菜会(发财之谐音)、鳌鱼舞、舞龙、醒狮、鸡公揽、波罗诞、赛龙舟等,都反映了广东风俗文化深层结构的品格,作为城市交通線路节点的地铁系统,贯穿广州文化承载的所有站点,对营造城市意向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地铁是工业进步、经济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扮演着城市文化空间的角色,该环境下多元化的公共视觉设计更应生动地展示着城市的“文脉”。
三、基于广府文化的广州公共视觉艺术介入地铁创新应用研究
(一)广州地铁公共视觉艺术设计理念
1.基于文化传承,活化城市记忆
文化是人类特有的产物,产生于人类的智慧。公共艺术是城市文化的外在表现形态,是城市发展必然会出现的产物,也是城市文明成熟的标志。城市地铁快速发展建构中人们遗弃了许多城市记忆,地面的信息量过大导致文化的碎片化以及盲目追求快、新、量而造成对文化复兴的严重错位,地铁空间作为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更易纵横交错呈现文化的延续性。广州地铁贯穿历史文化遗址:从西关大屋到东山洋楼,从千年商都到红色革命,从桑基鱼塘到网络商圈。陈家祠、黄花岗、大钟楼、爱群大厦、孙中山、叶剑英、黄飞鸿、李小龙、中秋灯会、迎春花会、庙会、粤曲粤剧、飘色舞狮、佛山陶瓷、粤绣端砚、岭南园林、广州骑楼、开平碉堡、粤菜早茶……提取广州地域文化的象征元素和符号特征,挖掘更深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将具有该地域鲜明特点的文化元素符号融入到空间视觉艺术的设计要素中。例如广州地铁北京路站古官道、天字码头、千年商道、高第街等具有历史沉淀的老建筑再现古韵遗风。广州七号线石壁站,芭蕉、趟栊门、锅耳屋顶等再现岭南水乡文化,广佛线千灯湖站通过佛山剪纸艺术展现佛山粤剧、陶艺、龙舟、舞狮等地域文化。公共视觉设计系统基于广府地域文化元素,选取本土文脉为创作符号,呈现广府的历史感和沧桑感,唤醒人们的记忆,达到传承、保护地域文化和延续城市文化脉络的目的。 2.再现传统,媒介融合创新
“老的东西不会再生,也不能完全消失,曾经有过的东西总是以新的形式再次出现”。“再现”不是机械地模仿和拷贝,而是挖掘城市记忆元素,运用现代的手法重新塑造地铁视觉空间,拓展了地铁公共视觉艺术更大的可能性,让城市记忆的元素表达更加丰富与直观。乘客感受到的是历史文化,但地铁空间的视觉形象确是现代的。借用传统的形态、符号、材料、语言,通过不同媒介变化,光、交互、全息等高科技的融入;在高技术的熏陶下,地铁公共视觉艺术以各式各样新兴的定义和形式展现在大众目光之前,通过时间空间多维度语言转变重现城市记忆。中国科技著称的“光谷”坐落于武汉,光谷广场站位于这座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密集所在的城市地铁的2号线中,站点空间大量运用了高新技术及材料在公共视觉载体上:文化墙激光雕刻镂空的冰激凌、部落图腾、海底生物、植物花朵、钱币符号等超长的激光雕刻墙呈现了光和画的“共舞”,一群群楚国乐人的“穿越”来到现代,乘客在城市记忆中将历史与未来相连,古代与现代的互动。
(二)广州地铁公共视觉艺术设计构想
1.按线路把脉,一线一色
未来的设计可以是对整个系统的设计,也可以是针对系统中一个部分的设计,其共同点在于:设计的出发点都是要考虑到整个系统的利益。系统地对广州地铁进行分析,现有的10条线,乘客仅在地铁交通图上识别出每条线路一种颜色,整个地铁空间行走的过程中色彩却没有呼应,导致乘客无法与空间体验对接。广州原有的“一站一色”虽然对站点有一定区分作用,但对外地乘客却造成对线路识别不畅而导致坐错车。从外部出入口空间、内部通道到车厢内部空间,从线上整体布局到线下局部接触,凡是传播与识别的载体设备,必须具备“一色”的系统设计才能更好区分线路。广州地铁1号线经花地湾站、黄沙站,长寿路,陈家祠、西门口、公园前、东山口站,沿线既能领略广州富有岭南特色的骑楼建筑、最具异国情调的欧洲建筑群、岭南民间艺术建筑的典范,最具岭南文化艺术特色的博物馆,陶陶居、莲香楼和广州酒家在内的广州老字号茶楼,各种特色茶点更能让你深深体味传统“食在广州”。1号线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是传统广府文化的大融合。地铁2号线越秀公园、纪念堂、海珠广场站沿线带你领略广州最美自然风光羊城八景,各种历史文物和遗迹。地铁7号线番禺区是岭南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著名的“鱼米之乡”,应多角度全方位诠释岭南的水乡文化。
综合线路站点所处的自然地理因素与历史文化遗存的人文地理因素,把脉广州地铁线路以“色”区分,建立对应的规范标准色、辅助色,所有公共视觉领域都应遵循系统规范:交通图、地铁空间、交通设施和服务系统都要形成整体系统的思维。色彩不仅增加地铁站台的识别性,还要赋予地铁空间不同的面貌和气质。乘客从广州地铁公共视觉艺术的主题和色彩情况能定位所处站线位置,同时可以感知整座城市历史文化遗存的分布状况。
2.以域分区,一站一景
对于不同国家或城市要考虑不同地域风格,达到整体统一,这样才能更好地使人们对这一环境的整体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设计师要遵守系统性、标准性、功能性、地域文化性、艺术性、社会性、可持续性等设计原则。每条线路由于所经的区域不同,历史文化主题、地域人文风俗、建筑景观民间艺术等通过不同的站点的公共视觉艺术得到不同展现。广州是一座千年名城。岭南独特的地域和历史文化渊源产生了独特的人文生态系统及文化面貌,在全国大型城市中也不多见。发现独特的岭南记忆,分析站点与地面相连的文化元素,对地铁站点空间中的文字、图形、色彩、造型等进行系统化的梳理。每个站点都会因自己独特的主题文化的差异形成各自的形象与特征,每一个站点就会形成“一站一景”的局面。例如广州地铁7号线体现的是广府地域独特的水乡文化,全线采用蓝绿色系来表达水,在统一色系下,每个车站根据各自特色既有相同的元素,又有不同的视觉表现。石壁站的文化墙通过用白色铁艺平面雕刻的船只来再现水上交通的发达的珠江三角洲,让乘客在地下空间感受到石壁渔村,唤醒对村里河道纵横,水网密布的记忆。南村万博站却用铁艺制作了具有岭南水乡的窗格、趟栊门、家具、锅耳屋顶,生动形象的体现具有传统岭南建筑特色的南村镇新旧两种文化的对比和映衬。可以说具有广府文化特征的地域性公共艺术在地铁空间中的介入增强了地铁站点的辨识度,让公众与城市和文脉之间产生紧密的联系。
结语
行走于地铁看见城市文化的脉络,感受城市精神的脉动,地铁空间将城市的地域性、文化性、整体性融合并与之创造属于自己的个性,基于廣府文化传承根基营造未来广州地铁公共视觉艺术多元化发展,在发掘民族特色和民族文化优势方面一定会呈现出更多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