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介素-6与联合肝脏分隔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后剩余肝脏体积增生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benb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外周血白细胞介素-6(IL-6)变化与联合肝脏分隔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ALPPS)后剩余肝脏体积(FLR)增生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3月至2018年5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5例行ALPPS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指标:(1)术中情况:①ALPPS一期手术。②ALPPS二期手术。(2)术后情况:①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②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3)术前、术后外周血IL-6浓度。(4)随访情况。采用门诊、电话及互联网方式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患者生命质量和生存情况,影像学检查结果了解肿瘤复发或转移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8年5月。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范围)表示,重复测量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相关性比较采用Pearson双变量相关性检验。

结果

(1)术中情况,①ALPPS一期手术:15例患者均采用前入路联合选择性肝静脉阻断技术进行肝实质离断隔离,手术时间为324 min(240~387 min);术中出血量为356 mL(200~600 mL),均未输异体血;术后16 d FLR为(582±134)cm3;与ALPPS二期手术间隔时间为24 d(9~34 d);肝体积增生率为35%±20%;FLR/标准肝体积(SLV)为53%±7%。②ALPPS二期手术:15例患者中,13例顺利施行二期手术,11例行保留肝中静脉的右半肝切除术,2例未保留肝中静脉行扩大右半肝(右三叶)切除术;1例因FLR/SLV=31%,未达到安全切除标准,行经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TACE)治疗后出院;1例二期手术中见左半肝表面米粒样黄白结节,术中冷冻切片病理学检查示肝细胞癌,予5-氟尿嘧啶腹腔局部化疗联合术后TACE治疗后好转出院。13例施行ALPPS二期手术患者手术时间为324 min(140~515 min);术中出血量为639 mL(100~1 400 mL);2例术中输血治疗,其中1例输注新鲜冰冻血浆800 mL、红细胞4.0 U,1例输注血浆600 mL、去白细胞和红细胞9.5 U。(2)术后情况。①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15例患者未发生围术期死亡,一期手术后肝衰竭A级9例、B级6例,Clavien-Dindo术后并发症分级Ⅰ级15例,无Ⅱ级以上并发症,胸腔积液10例(1例积液量>500 mL)。13例行ALPPS二期手术患者,术后肝衰竭A级4例、B级9例,Clavien-Dindo术后并发症分级Ⅰ级8例、Ⅱ级5例,无Ⅲ级以上患者,少量胸腔积液11例(积液量<500 mL)。B级肝衰竭和Ⅱ级并发症患者予加强护肝、护胃、加强换药、连续使用白蛋白或输注新鲜冰冻血浆等治疗后均康复出院。积液量>500 mL的胸腔积液患者经胸腔闭式引流后好转,其余胸腔积液经对症支持治疗后好转。15例患者总住院时间为31 d(22~49 d)。②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13例完整施行ALPPS患者均为肝细胞癌,外科切缘未见癌细胞累及均为R0切除,其中7例存在Ⅱ级门静脉癌栓。15例患者Ishak术后病理学纤维化或肝硬化评分为(7.7±1.4)分,其中5分1例,6分1例,7分2例,8分6例,9分5例。(3)术前术后外周血IL-6浓度:15例患者行ALPPS一期手术前外周血IL-6浓度为(8±3)ng/L,ALPPS一期手术后第1、3、5、7、10天外周血IL-6浓度分别为(207±150)ng/L、(104±65)ng/L、(45±38)ng/L、(26±9)ng/L、(18±10)ng/L,外周血IL-6浓度术前、术后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877,P<0.05);术后第1、3、5、7、10天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LPPS一期手术后第1、3天外周血IL-6浓度与FLR增生量存在明显相关性(r=0.766,0.881,P<0.05),与增生率也存在明显相关性(r=0.810,0.879,P<0.05)。(4)随访情况:1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1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7个月。15例患者中,1例未行ALPPS二期手术患者术后7个月死于全身多器官衰竭。14例患者生存,随访期间生活均能自理,生命质量改善,其中1例行完整ALPPS患者二期手术后12个月肺部多发转移,甲胎蛋白(AFP)轻度升高;13例腹上区增强CT及肝脏超声造影检查均未发现剩余左半肝新发病灶,AFP正常。

结论

ALPPS一期手术后外周血第1、3天IL-6峰值与术后FLR的增生存在明显相关性,可预测术后FLR的增生情况。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rhPro-UK)对急性后循环缺血的动脉内溶栓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1月北华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46例急性后循环缺血患者,给予患者rhPro-UK动脉内溶栓,根据其术后90 d 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探讨影响rhPro-UK动脉内溶栓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血管再通患者与血管未通患者的术前欧洲卒中量表(ESS)评分、血管
目的探讨累及肝尾状叶病变精准外科治疗的经验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27例累及肝尾状叶病变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恶性肿瘤71例,良性病变52例,其他4例。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左侧入路、右侧入路、前入路、左右侧联合入路、左右侧入路联合前入路、左右侧入路联合绕肝带旁侧入路、前入路联合左侧入路、逆行入路行解剖性肝切除术。观察指标:
肝包虫病是流行于世界畜牧业地区常见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和经济发展,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肝包虫病的主要诊断手段是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主要治疗方式是手术切除,药物治疗也在肝包虫病的治疗上起一定作用。笔者从肝包虫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总结,为肝包虫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目的探讨腹腔镜保脾胰体尾切除术(Kimura法和Warshaw法)治疗胰体尾良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08年3月至2018年1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39例胰体尾良性病变行腹腔镜保脾胰体尾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28例行Kimura法(保留脾动、静脉的胰体尾切除术)保脾,设为Kimura组;11例因胰体尾部与脾门间粘连严重无法分离行Warshaw法(离断脾血
急性胰腺炎(AP)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欲进一步提高其整体治愈率应将更多精力聚焦于重症急性胰腺炎(SAP)。SAP早期为炎症反应期,应强化ICU内的综合救治,包括充足的液体复苏、早期脏器功能保护、有效的营养支持及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的处理;而SAP感染期的救治,外科医师应勇于担当,正确把握外科干预的时机,建立以创伤递升式策略为主导、微创化与多学科化相结合的多元化清创模式。此外,还应重视SAP后期并发症,
目的探讨肠系膜上静脉右侧间隙入路在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又称Beger术)治疗慢性胰腺炎合并胰头结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收治的3例慢性胰腺炎合并胰头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3例患者均施行经肠系膜上静脉右侧间隙入路Beger术,即紧贴肠系膜上静脉右侧缘解剖胰颈后隧道,逐步离断胰颈。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
感染性胰腺坏死(IPN)是急性胰腺炎的严重并发症,多需手术干预。以视频辅助清创技术为代表的微创手术已成为IPN治疗的主流,腹腔镜是重要的视频辅助工具。腹腔镜辅助胰腺坏死组织清除可有效控制IPN患者感染症状,改善患者预后。微创手术时代,IPN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与策略是值得重新思考的话题。随着IPN治疗的中心化及多学科团队协作诊断与治疗模式的广泛开展,IPN患者预后有望进一步改善。
目的探讨不同血尿酸水平对新发胆石症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06年6月至2015年12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开滦总医院、开滦林西医院、开滦赵各庄医院、开滦唐家庄医院、开滦范各庄医院、开滦吕家坨医院、开滦荆各庄医院、开滦林南仓医院、开滦钱家营医院、开滦马家沟医院、开滦医院分院行健康体检的97 469例受试者的体检资料,分别收集流行病学调查内容、人体测量学指标、生化指标。受试者按照血
目的探讨亚急性胆囊穿孔的CT检查影像学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收治的24例亚急性胆囊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行腹部CT平扫和动脉期、门静脉期双期增强扫描检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行胆囊穿刺引流术、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术、T管引流术。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1)CT检查情况。"堰塞湖征"定义为胆囊壁存在明显或隐匿性破口,
肝内胆管囊腺瘤是一种少见的肝囊性病变,具有恶性转化潜能,可转变为肝内胆管囊腺癌。该病多发生于中年女性患者(85%),常无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可见肝内多发囊性病变,与肝囊肿、肝内胆管乳头状瘤等肝内其他囊性病变较难鉴别。该病漏诊率、误诊率高,最终诊断必须依靠病理学检查。手术完整切除肝内胆管囊腺瘤是该病的最佳治疗手段,术后患者可以获得良好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