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校在小学思品教育中应以德为首,结合思品课堂教学教改,规范学生道德行为,依托少先队工作,联手思想品德课和主题班会,加强与社会的联系,通过家长会等形式,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采取不同的方式途径多管齐下,才能抓实小学思品教育并收到较为理想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思品教育;多管齐下
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孩子是社会的未来,要培养新世纪的接班人是一项教育事业,是全社会的一项系统工程。学校、家庭、社会这三种教育力量,应当在统一的思想、目标之下,相辅相成,协调同步,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采取不同的方式途径多管齐下,才能抓实小学思品教育并收到较为理想的教育效果。
1 以德为首,将学校德育工作制度化、常规化
为保证思想道德工作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并得到全面落实,我校成立了校长为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学校德育工作的长期规划和阶段性计划;学校以德育工作领导小组为核心,教导处、年级组、班主任和少先队组成德育工作的骨干队伍,形成德育工作的主线。同时学校明确要求全体教师要把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落到实处。各个学科的教研计划,课外活动计划都要把德育渗透其中,并规定了每个非班主任教师都要重点联系任课班级中各个层次的学生若干名,对他们的思想道德和行为等各个方面予以更多的了解和关心。全校的德育工作形成点、线、面结合,分级管理,层次清楚,职责分明,措施到位的管理网络。与此同时,我校还制定了《关于加强德育工作的规定》、《德育常规制定》等规章,并通过定期检查,评选校级、镇级、区级优秀班主任等奖励制度,以实现学校德育工作的常规化和制度化。
2 结合思品课堂教学教改,规范学生道德行为
新课程标准对思品课教学有严格的要求,教材的灵活性很大,更多的时候是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评判,教课内容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遇到的种种情况和问题结合紧密。思想品德教育不是单纯意义上的一门课程,它要和学生行为联系起来,进行系统、全面的教育才行。就学生而言,要让他们觉得上课就是生活,生活就是上课。比如,随手丢垃圾是一个很不好的习惯,课堂上老师把道理讲明白、再透彻,课堂教育要与学生的实际行为结合紧密,就很容易形成一种良好的道德体系和行为规范。
3 依托少先队工作,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活动
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是学校少先队工作的首要任务。少先队工作要确立“针对实际,突出特色,注重实效”的工作思路,根据青少年不同成长阶段的特点,结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从养成行为习惯入手,重点进行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同时结合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积极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主题活动,进行爱党、爱国、爱家乡和崇尚科学、遵纪守法的理想信念教育,不断深化对广大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
如今年,少先队紧紧抓住建党90周年等重大事件等契机,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少队活动中;利用清明、国庆等节日,开展“理想o信念o人生”、“爱我雁江”、“六一红歌唱”等主题系列活动;今年3月是四川省第十个“公民道德建设宣传月”,为进一步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道德基本规范,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文明素养。今年是“5.12”汶川特大地震三周年,学校以“从悲壮走向豪迈”为主题,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手段,教育和引导学生充分认识灾后重建伟大成果,激发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感恩之心、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加强感恩奋进教育,大力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发掘和宣传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
4 重视家庭德育教育,促使孩子品德良好地发展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因为孩子的2/3时间是与父母一起生活的。所以家长的品质修养,家长对子女的养育态度与期望,以及家庭气氛和家长作风等,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孩子品德发展的方向,这是家庭教育所不可忽视的规律。这就要求父母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学校可通过家长会等形式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如要求孩子父母必须做到加强自身文化和道德修养建设,真正做到言行一致,表里一致,凡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一定要做到。另外父母应正确对待孩子的反驳,要允许孩子当面反驳,耐心地听孩子把话说完。父母要与孩子平等交心,有错能坦然地向孩子道歉,对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道德素质都是极为有利的。要求作为家庭教育的第一位老师——父母,给孩子以智爱而不溺爱,因为爱孩子是必然的,但必须要用心去爱,当孩子出现不良苗头时,父母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最温和的语调传达极严格的要求,努力做到“严爱结合”,严出于爱,爱寓于严。
5 联手思想品德课和主题班会,产生最大教育合力
多年来学校的的思想品德课与主题班会一直“各自为阵”的局面,思想品德课、主题班会对学生的教育效率低、效果差。为此,学校对思想品德课和主题班会做了大胆的尝试,把两者联手起来,互相帮助,发挥出彼此的优势。开学第二周主题班会为《团结的集体》与五年级思想品德的第4课单元《我是小小主人翁》整合起来;六年级思想品德《国家的主人》与主题班会《我们为什么上学》整合起来,既能体现出思想品德价值,又能提高主题班会的效率,打破了学科之间的壁垒,形成了知识体系上的互补和沟通。班会课是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阵地,主题班会是落实德育教育的重要课程。我们对每个年级主题班会的内容、课时安排有统一要求和规范,但更强调了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倡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在落实教育目标的同时,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更自觉地以一种整体的观念直面自身与周围他人的关系,并在这种过程培养自己的责任心,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6 加强与社会的联系,求得社会的配合支持
加强与社会的联系,求得社会的配合支持。我校与镇派出所结成了多年的“警民共建”单位,聘请校外辅导员,每学期来我校作法制讲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同时,学校与关工委、国家“十一五”重点研究课题《学校推进家庭教育工作的探索与研究》课题组保持联系,请专家、教授来校作讲座,请学校的退休教师做好学生校外的监督工作,真正使学生做到在校有人教,在家有人管,在校外有人帮,使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多方面力量的密切配合共同关心下,健康成长。
总之,成功的青少年教育是学校、社会与家庭教育的结晶,培养和造就具有高尚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既是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又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只要学校、家庭、社会这三种教育力量,同心协力,齐抓共管,就一定能抓实小学思品教育并收到较为理想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思品教育;多管齐下
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孩子是社会的未来,要培养新世纪的接班人是一项教育事业,是全社会的一项系统工程。学校、家庭、社会这三种教育力量,应当在统一的思想、目标之下,相辅相成,协调同步,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采取不同的方式途径多管齐下,才能抓实小学思品教育并收到较为理想的教育效果。
1 以德为首,将学校德育工作制度化、常规化
为保证思想道德工作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并得到全面落实,我校成立了校长为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学校德育工作的长期规划和阶段性计划;学校以德育工作领导小组为核心,教导处、年级组、班主任和少先队组成德育工作的骨干队伍,形成德育工作的主线。同时学校明确要求全体教师要把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落到实处。各个学科的教研计划,课外活动计划都要把德育渗透其中,并规定了每个非班主任教师都要重点联系任课班级中各个层次的学生若干名,对他们的思想道德和行为等各个方面予以更多的了解和关心。全校的德育工作形成点、线、面结合,分级管理,层次清楚,职责分明,措施到位的管理网络。与此同时,我校还制定了《关于加强德育工作的规定》、《德育常规制定》等规章,并通过定期检查,评选校级、镇级、区级优秀班主任等奖励制度,以实现学校德育工作的常规化和制度化。
2 结合思品课堂教学教改,规范学生道德行为
新课程标准对思品课教学有严格的要求,教材的灵活性很大,更多的时候是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评判,教课内容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遇到的种种情况和问题结合紧密。思想品德教育不是单纯意义上的一门课程,它要和学生行为联系起来,进行系统、全面的教育才行。就学生而言,要让他们觉得上课就是生活,生活就是上课。比如,随手丢垃圾是一个很不好的习惯,课堂上老师把道理讲明白、再透彻,课堂教育要与学生的实际行为结合紧密,就很容易形成一种良好的道德体系和行为规范。
3 依托少先队工作,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活动
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是学校少先队工作的首要任务。少先队工作要确立“针对实际,突出特色,注重实效”的工作思路,根据青少年不同成长阶段的特点,结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从养成行为习惯入手,重点进行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同时结合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积极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主题活动,进行爱党、爱国、爱家乡和崇尚科学、遵纪守法的理想信念教育,不断深化对广大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
如今年,少先队紧紧抓住建党90周年等重大事件等契机,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少队活动中;利用清明、国庆等节日,开展“理想o信念o人生”、“爱我雁江”、“六一红歌唱”等主题系列活动;今年3月是四川省第十个“公民道德建设宣传月”,为进一步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道德基本规范,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文明素养。今年是“5.12”汶川特大地震三周年,学校以“从悲壮走向豪迈”为主题,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手段,教育和引导学生充分认识灾后重建伟大成果,激发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感恩之心、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加强感恩奋进教育,大力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发掘和宣传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
4 重视家庭德育教育,促使孩子品德良好地发展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因为孩子的2/3时间是与父母一起生活的。所以家长的品质修养,家长对子女的养育态度与期望,以及家庭气氛和家长作风等,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孩子品德发展的方向,这是家庭教育所不可忽视的规律。这就要求父母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学校可通过家长会等形式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如要求孩子父母必须做到加强自身文化和道德修养建设,真正做到言行一致,表里一致,凡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一定要做到。另外父母应正确对待孩子的反驳,要允许孩子当面反驳,耐心地听孩子把话说完。父母要与孩子平等交心,有错能坦然地向孩子道歉,对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道德素质都是极为有利的。要求作为家庭教育的第一位老师——父母,给孩子以智爱而不溺爱,因为爱孩子是必然的,但必须要用心去爱,当孩子出现不良苗头时,父母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最温和的语调传达极严格的要求,努力做到“严爱结合”,严出于爱,爱寓于严。
5 联手思想品德课和主题班会,产生最大教育合力
多年来学校的的思想品德课与主题班会一直“各自为阵”的局面,思想品德课、主题班会对学生的教育效率低、效果差。为此,学校对思想品德课和主题班会做了大胆的尝试,把两者联手起来,互相帮助,发挥出彼此的优势。开学第二周主题班会为《团结的集体》与五年级思想品德的第4课单元《我是小小主人翁》整合起来;六年级思想品德《国家的主人》与主题班会《我们为什么上学》整合起来,既能体现出思想品德价值,又能提高主题班会的效率,打破了学科之间的壁垒,形成了知识体系上的互补和沟通。班会课是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阵地,主题班会是落实德育教育的重要课程。我们对每个年级主题班会的内容、课时安排有统一要求和规范,但更强调了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倡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在落实教育目标的同时,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更自觉地以一种整体的观念直面自身与周围他人的关系,并在这种过程培养自己的责任心,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6 加强与社会的联系,求得社会的配合支持
加强与社会的联系,求得社会的配合支持。我校与镇派出所结成了多年的“警民共建”单位,聘请校外辅导员,每学期来我校作法制讲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同时,学校与关工委、国家“十一五”重点研究课题《学校推进家庭教育工作的探索与研究》课题组保持联系,请专家、教授来校作讲座,请学校的退休教师做好学生校外的监督工作,真正使学生做到在校有人教,在家有人管,在校外有人帮,使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多方面力量的密切配合共同关心下,健康成长。
总之,成功的青少年教育是学校、社会与家庭教育的结晶,培养和造就具有高尚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既是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又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只要学校、家庭、社会这三种教育力量,同心协力,齐抓共管,就一定能抓实小学思品教育并收到较为理想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