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初三学生与高一学生心理特点分析
初三学生面临毕业,特别是日益迫近的中考,思想、心理、行为等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认真研究分析这一时期学生的特点,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对促进初三学生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十分重要。产生成人感,渴望社会、学校和家长能给予他们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但缺乏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意志力;缺乏社会经验。表现出种种心理冲突和矛盾,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独立性和依赖性,表现为增加了对同伴关系的依赖,与父母在情感上、行为上、观点上日益脱离,父母的榜样作用在削弱。在对教师的态度上增加多了保留和批评、怀疑的成分。不愿听取父母、教师及其他成人的意见,常处于一种与成人相抵触的情绪状态中。但是,他们对父母的依赖则表现为希望得到父母精神上的理解、支持和保护。
初中生在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上,还存在着偏执性的特点,对于发生的误解和不愉快,由于认知不全,容易对问题的认识产生偏差,继而引发孤独、抑郁、偏执等心理障碍,因而带来了情绪上的固执性。
一、初中学生的三种类型
信心型:这部分学生思想上有明确的目标和远大的理想,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扎实,方法科学,各科平衡发展,历次考试成绩稳定,对考试充满信心。
迷茫型:这部分学生思想上渴望升上高中,但由于基础不扎实,学习方法不当,成绩经常波动,从而导致思想不稳,当成绩不进步或下降时,比较消极,自感考高中难,对升学感到迷茫。
放弃型:这部分学生基础太差,或者虽经努力,但成绩没有进步,或者学科发展很不平衡,思想进入“升学没有希望”的误区,以致成绩越来越差,甚至最关键的时候自暴自弃(7)。
二、高中学生的两种现象
高中生逐步适应了中学疏导型教育方式,自我意识加强,作为受教育者,容易进入客体意识,但是在许多活动中也能独立发挥主体作用,变得成熟老练。高一正处于这一进程中,教育工作者应该不失实际地注视这一变化进程,掌握“火候”,运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传道、授业、解惑、示范、指导、组织、检查等方面学会从“教”到“导”,从“牵”到“引”、设置情景、提供条件,使其学会反“客”为“主”,发挥双重的身份,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激发学习自觉性。
在认识水平上,初中生与高中生也有明显的差异,前者一般容易发挥感性认识,即运用口、眼、鼻、舌、身等官能发挥视觉、听觉、嗅觉等感性信息;后者则能运用头脑,对感性材料加以整理和改造,上升到理性认识,比较贴近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当然,再上升到系统理论,还有待更进一步的提高。
作为教师,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急于求成,应该随着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不同对策,作出不同要求,循循善诱,使之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与认识水平差异相联系,思维方式上不同阶段也有差异。高中生随着知识面的拓展,思维活动增多,思维方式向抽象、发散的方面进展。在初中阶段,多采用动作手势、联系实际、电化教学手段和形象性语言,使抽象变具体,理性化感性,深奥变通俗,复杂为简单。在高中阶段,则要采用“启发性原则”,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探索思考,举一反三。比如理化实验,初中生在教师的演示后模仿着做实验,而高中学生则可能设计或改进实验的环节。如果教学是一幕话剧,老师要由演员变成导演,学生则由观众变成演员,使学生具有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能力。
1、对于刚刚跨入高一的学生,眼前没有了中考,离高考又较远,因此产生了放松的“享受”心理。再加上高一的学习较初三而言,不管从知识量上还是知识的难易程度上都有较大提高,且总觉得以前是班上“杰出者”,现在觉得自己很平庸,所以就会明显地感觉到自己不是很适应高中的生活。
2、刚刚进入高一的他们,面对新环境、新同学,要重新建立与同学的关系,期间肯定也会有许多很不快乐的事情,也有很多他们要重新面临的困惑,比如与异性的交往。事实证明,有很多高一的新生都面临这个问题,并其中有不少同学因未处理上述关系,导致自己情绪低落,思想也消沉,从而对高中的生活失去了信心。
2初三学生与高一学生学习方法特点分析
初中的学生相对于高中的学生来讲,学业比较轻松,而且“素质教育”办得比高中好,课余活动比较多,因此学生在学习方法上并没有形成符合自己的一套方法,甚至也没有这个意识。当然这与他们的整体环境是分不开的(8)。
初中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属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对学生的要求比较低,只需掌握些基本化学技能、了解些较为简单的化学现象。
初三的化学学习琐碎。由于知识较为容易掌握,也由于教材自身对学生的要求,初三的学生大多都是通过“记”、“简单理解”来达到学习化学的目的。学习的主动性较差,也不怎么去预习新课,平常做的练习也比较少(也没有这个意识),做笔记的习惯不是很好,记也是简单的死记,也不会分清重点,更不会自己去归纳总结知识,对教师的依耐性强,比较享受慢节奏的课堂教学。
高中化学则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靠近,对所学习的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学生要会对所学知识能应用于解决具体问题,还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主要是记忆、重现、简单模仿。这种较为机械、死板的方法不适应高中注重能力及创新的要求(7)。
高一的学生,特别是刚入学的学生,依然保留了比较明显的初三时学习化学的方法和习惯。这些习惯带到了高一来了,就使得高一的学生在课堂上听课、课后完成作业、课堂的探究实验、自主学习等方面无法达到高一的要求,也就使得学生们突然觉得高一的化学难了好多,对学习化学的信心也降了很多。通过一段时间的高中学习,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也意识到曾经的学习方法不够应付现在的高中学习,因此他们也在不断地摸索和修正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学生与教师的一起努力下,高一的学生一般都能养成如下的学习方法:
一、上课勤记笔记:
初三的学生上课记笔记的习惯不是很好,那是由于他们一节课的知识含量比较少,而高中的一节课的知识含量却比较多,怕会遗忘知识点,高一的化学老师一般也会要求学生做好笔记。
二、课后做练习:
由于整个高一的知识层面加深,再加上课堂上的时间有限,有些知识点需要课后通过做题才能落实。
三、归纳总结,寻找规律:
高中化学是一门比较琐碎的科目,且时间一长,知识点越多,就需要定期的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寻找规律。
初三学生面临毕业,特别是日益迫近的中考,思想、心理、行为等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认真研究分析这一时期学生的特点,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对促进初三学生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十分重要。产生成人感,渴望社会、学校和家长能给予他们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但缺乏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意志力;缺乏社会经验。表现出种种心理冲突和矛盾,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独立性和依赖性,表现为增加了对同伴关系的依赖,与父母在情感上、行为上、观点上日益脱离,父母的榜样作用在削弱。在对教师的态度上增加多了保留和批评、怀疑的成分。不愿听取父母、教师及其他成人的意见,常处于一种与成人相抵触的情绪状态中。但是,他们对父母的依赖则表现为希望得到父母精神上的理解、支持和保护。
初中生在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上,还存在着偏执性的特点,对于发生的误解和不愉快,由于认知不全,容易对问题的认识产生偏差,继而引发孤独、抑郁、偏执等心理障碍,因而带来了情绪上的固执性。
一、初中学生的三种类型
信心型:这部分学生思想上有明确的目标和远大的理想,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扎实,方法科学,各科平衡发展,历次考试成绩稳定,对考试充满信心。
迷茫型:这部分学生思想上渴望升上高中,但由于基础不扎实,学习方法不当,成绩经常波动,从而导致思想不稳,当成绩不进步或下降时,比较消极,自感考高中难,对升学感到迷茫。
放弃型:这部分学生基础太差,或者虽经努力,但成绩没有进步,或者学科发展很不平衡,思想进入“升学没有希望”的误区,以致成绩越来越差,甚至最关键的时候自暴自弃(7)。
二、高中学生的两种现象
高中生逐步适应了中学疏导型教育方式,自我意识加强,作为受教育者,容易进入客体意识,但是在许多活动中也能独立发挥主体作用,变得成熟老练。高一正处于这一进程中,教育工作者应该不失实际地注视这一变化进程,掌握“火候”,运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传道、授业、解惑、示范、指导、组织、检查等方面学会从“教”到“导”,从“牵”到“引”、设置情景、提供条件,使其学会反“客”为“主”,发挥双重的身份,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激发学习自觉性。
在认识水平上,初中生与高中生也有明显的差异,前者一般容易发挥感性认识,即运用口、眼、鼻、舌、身等官能发挥视觉、听觉、嗅觉等感性信息;后者则能运用头脑,对感性材料加以整理和改造,上升到理性认识,比较贴近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当然,再上升到系统理论,还有待更进一步的提高。
作为教师,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急于求成,应该随着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不同对策,作出不同要求,循循善诱,使之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与认识水平差异相联系,思维方式上不同阶段也有差异。高中生随着知识面的拓展,思维活动增多,思维方式向抽象、发散的方面进展。在初中阶段,多采用动作手势、联系实际、电化教学手段和形象性语言,使抽象变具体,理性化感性,深奥变通俗,复杂为简单。在高中阶段,则要采用“启发性原则”,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探索思考,举一反三。比如理化实验,初中生在教师的演示后模仿着做实验,而高中学生则可能设计或改进实验的环节。如果教学是一幕话剧,老师要由演员变成导演,学生则由观众变成演员,使学生具有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能力。
1、对于刚刚跨入高一的学生,眼前没有了中考,离高考又较远,因此产生了放松的“享受”心理。再加上高一的学习较初三而言,不管从知识量上还是知识的难易程度上都有较大提高,且总觉得以前是班上“杰出者”,现在觉得自己很平庸,所以就会明显地感觉到自己不是很适应高中的生活。
2、刚刚进入高一的他们,面对新环境、新同学,要重新建立与同学的关系,期间肯定也会有许多很不快乐的事情,也有很多他们要重新面临的困惑,比如与异性的交往。事实证明,有很多高一的新生都面临这个问题,并其中有不少同学因未处理上述关系,导致自己情绪低落,思想也消沉,从而对高中的生活失去了信心。
2初三学生与高一学生学习方法特点分析
初中的学生相对于高中的学生来讲,学业比较轻松,而且“素质教育”办得比高中好,课余活动比较多,因此学生在学习方法上并没有形成符合自己的一套方法,甚至也没有这个意识。当然这与他们的整体环境是分不开的(8)。
初中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属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对学生的要求比较低,只需掌握些基本化学技能、了解些较为简单的化学现象。
初三的化学学习琐碎。由于知识较为容易掌握,也由于教材自身对学生的要求,初三的学生大多都是通过“记”、“简单理解”来达到学习化学的目的。学习的主动性较差,也不怎么去预习新课,平常做的练习也比较少(也没有这个意识),做笔记的习惯不是很好,记也是简单的死记,也不会分清重点,更不会自己去归纳总结知识,对教师的依耐性强,比较享受慢节奏的课堂教学。
高中化学则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靠近,对所学习的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学生要会对所学知识能应用于解决具体问题,还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主要是记忆、重现、简单模仿。这种较为机械、死板的方法不适应高中注重能力及创新的要求(7)。
高一的学生,特别是刚入学的学生,依然保留了比较明显的初三时学习化学的方法和习惯。这些习惯带到了高一来了,就使得高一的学生在课堂上听课、课后完成作业、课堂的探究实验、自主学习等方面无法达到高一的要求,也就使得学生们突然觉得高一的化学难了好多,对学习化学的信心也降了很多。通过一段时间的高中学习,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也意识到曾经的学习方法不够应付现在的高中学习,因此他们也在不断地摸索和修正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学生与教师的一起努力下,高一的学生一般都能养成如下的学习方法:
一、上课勤记笔记:
初三的学生上课记笔记的习惯不是很好,那是由于他们一节课的知识含量比较少,而高中的一节课的知识含量却比较多,怕会遗忘知识点,高一的化学老师一般也会要求学生做好笔记。
二、课后做练习:
由于整个高一的知识层面加深,再加上课堂上的时间有限,有些知识点需要课后通过做题才能落实。
三、归纳总结,寻找规律:
高中化学是一门比较琐碎的科目,且时间一长,知识点越多,就需要定期的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寻找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