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元济百年前的一份世博建议书

来源 :世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caonimabab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0年前,中国人除了少数外交官、参展商和在当地的留学生外,绝少有机会远涉重洋去参观由欧美国家主办的世博会。张元济先生有幸得到了这样一次机会。
  张元济1903年初出任商务印书馆编译所长,把“吾辈当以扶助教育为己任”作为出版宗旨,经过7年苦心经营,取得了很大的业绩。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以后,新式学校教育发展很快。为了更好地适应这一形势,他在1910年,花了整整一年时间,到欧美各国考察教育,主要是基础教育和特殊教育,当然兼及出版和印刷业。
  7月上旬,他在游历了英国和爱尔兰之后,到达比利时。这时,布鲁塞尔世博会刚开幕不久,他就前往参观。有人说他是刻意作了这样的日程安排,但迄今没有发现可以佐证的文字资料,只能算是今人的一种推测而已。
  布鲁塞尔世博会于6月27日(另一说为4月23日)开幕。这次展会最大的亮点是巴黎花园和荷兰花园,被称为世博史上最漂亮、最华丽的场地。在1900年巴黎和1908年伦敦世博会上开始形成的新巴罗克建筑风格,在布鲁塞尔世博会上更臻完美,构筑起美仑美奂的宏大建筑群。同时,新增添的殖民地和美术两项新内容,尤其是阿尔及利亚、突尼斯等馆,完全按照北非风格布置,也同样引人注目。张元济在展览会现场,领略了当日世界的发展与风光的同时,必然十分关注中国馆的馆况。可是这一届的中国馆,不论场馆还是展品,都使他极为失望,感慨不止。他是这样描述所见景象的:
  吾国会场凡五楹,居会地边隅,与法属越南及南非洲某部相比。其位置已不合矣。西人尝以建筑之形式,卜其国民之文野程度,而吾国会场独为不中不西之制。不知何取?法、德两国会场之广大,固非吾所几及。荷兰、巴西亦且不如,甚至世界至小之摩纳哥国,而犹不及焉。可无耻欤。出品有瓷,有绸缎,有扇,有画,有绣货,有漆器,然皆粗陋下等之物。零乱琐杂,无可动目(所用橱架至假诸比国博物馆)。以视日本区区数商人之出品,殆不能比其什一(日本并未以国家名义与会)。说者谓不及一苏杭广杂货店。吾先后往凡六、七次,见西人至者无几,即至亦摇首蹙额,转瞬即去。其一种鄙夷不屑之态,可以想见。
  张元济关心自己的祖国,就从他这次先后“凡六、七次”参观中国馆可知。他是一位务实型的人物,他所做的绝不止于写写游记、发发感慨。后来,他在安排得十分紧凑的活动日程中,挤出时间,写了一篇在当时来说篇幅较长的文章,题为《中国出洋赛会预备办法议》,寄回国内,发表在当年9月份的《东方杂志》上。
  为什么1910年世博会,中国馆的景象如此糟糕?张元济在文章中是这么分析的:一是经费不足。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世博会,清政府首次以官方形式参加,中国代表团有500人,政府从直隶、山东、江苏等11省筹集70万两(一说75万两)库平银作为参展经费。1905年比利时列日世博会,中国也投入了13万两。而1910年布鲁塞尔,仅2万两。这恐怕与清王朝走近末日,政局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而财力拮据有关。其次是中国刚打开国门,步入世界不久,对参博认识不足,许多观念跟不上。参博“原是推广本国制造品最好的机会”,但“出品人赴赛之时,好像先存下一个胡乱塞责之心”。按理说,参展总是对外推介自己的长处,吸引世人的眼光,而张元济在比利时听留学生说,1905年列日世博会,竟有一些妇女缠足鞋等落后物品陈列,直到留学生向中国驻比公使提出抗议后才被撤掉。另外,布展的专业人才缺乏,“致使陈列之时,散乱无法”,也是中国馆不能吸引观众的原因之一。
  面对清末中国的落后状态,张元济是否认为不必去参加世博会了呢?他在文章中认为中国必须参加,并正面阐述了参展的意义所在:
  然则吾中国可以此不出洋赛会乎?曰:乌乎可。处此时世,吾中国欲厕足于世界,不可不以赛会为之先导。请言其故:
  今日为商战世界,夫人知之。吾国商民徒为本国之贸易,而不知为外国之贸易,故商业日见其衰,正宜因势乘便,罗列百产,以与各国相见。苟有一物为西人所乐购,则销路既辟,凡业此一物之农工商皆获其利。吾中国之天产物、人造物,其足以供彼西人所用者,不知凡几。富国之道宜莫若此事之为亟矣。
  除了通商、贸易发展经济之外,张元济还在《中国出洋赛会预备办法议》一文中,详述我国参加世博会可以全面提升国家形象的做法和意义。“若武备、若交通、若教育,凡有关系之物,无不可以与会。”他举出我国当时改革军政,把军服、操演等摄成图片参展,使比利时国王“展阅良久,颇为称许”;又举出清末铁路建设开始起步,国人引为自豪的由詹天佑设计的京张铁路(北京——张家口)的隧道群,以及京汉(北京——汉口)铁路的黄河大桥,都可制成模型,使世界“知吾国交通之进步”;他还说,采集教育方面的书籍、仪器,校舍与学生在校活动照片比较容易,如加以展出,可以破西人“谓吾国无教育”的谎言。他还指出,他见到国外许多博物馆,有关中国的物品和图片,“凡诸恶俗,无不具备;偶有工艺,亦至粗劣”,而这些东西,大多由来华传教士采集,“其用意可不言而喻”。张元济说:“近日彼国昌言殖民,至有立会演说,专摘取吾民之短,以及吾国力之弱,以张其国民移殖东方之焰。”而参加世博会,正面介绍中国形象,可以使世界形成“中国政教、工艺素著文明,近更进步”的印象。这正是一条十分行之有效的途径。
  文章最后部分,也可以说是文章重心所在。张元济以古语“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为纲,提出中国参博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并由此具体提出应从三个方面着手准备。
  首先是经费问题。“每会两万金诚不足”。张元济认为当前欧美各种赛会几乎每年都有,我国在财力十分紧缺的条件下,不必每会必到。特别是近期,如果政府每年拨出参加列日世博会半数之资,积十年,达七十万,则相当可观。
  其次是充分发挥南洋劝业会的作用。1910年正值张元济在国外时,由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端方发起,在江宁(今南京)举办南洋劝业会。所谓“南洋”,是清代江苏及其以南沿海各省之通称,但南洋劝业会参展者,除蒙、疆、藏等几个边远地区外,22个行省都有展品,东南亚、日、英、美、法等国也有参展,办得很成功。张元济建议闭会后,不要随行解散,而是将展馆成立“物品陈列馆”,一方面转为贸易,一方面积累精美物品,一方面从中培养人才。若干年之后,其物品、资金,包括有实际经验的人才,可以为参加国外展会所用。
  第三是人才培养和宣传。张元济提出,欧美各国不仅展品本身质量精美,而且“陈设装潢皆有专技……盖兼心理学、审美学而运用之,非可以造次为也”。我国在这些方面很欠缺。他建议各种展柜“宜专用吾国固有之式,以表吾国民之品性”。所有展品,都必须详细说明其性质、制法、功用、价值,并将介绍译成英、法、德等国文字,“分赠外人”。他认为布展和资料译介,“凡此二事,关系至重,不可以不学无术者为之。……欧洲会场招揽之法,非吾国商人所能为,不能不预为教练。且为出洋赛会之用,更不能不兼习各国语言”。欲办成一大事,必须事先预备人才,这是他后来一生贯穿始终的一个重要思想。
  当时中国的国情,在外已丧失了大国地位,在内则清王朝行将就木。张元济此时已远离朝廷,是一个百分之百的民间人士,出于爱国之心,提出了一套适合于当时条件且具可操作性的办法。一年以后,政权变更,他所说的再也无人谈起。倒是1913年,著名状元实业家,在袁世凯政府中出任工商部长的张謇,在接受了美国政府参加1915年旧金山巴拿马太平洋世界博览会邀请之后,想起这位游历过欧美、识外交关系,有与外人交际才能的老友,想请他主持筹备参展事务。大约是张元济对袁氏政府并不看好,谢绝了张謇的邀请。不过他主持的商务印书馆,却十分注意新技术的运用,不断以新的文化产品推向社会,这与世博精神完全一致。因此在几次世博会上,不仅有商务印书馆展品的身影,而且还得了不少奖。商务发明的华文打字机,构思与西方各国的西文打字机完全不一样,特别引起参观者(包括许多海外华侨)的注意,1926年费城世博会上获得了荣誉奖章。它的各种书籍、印刷品、仪器、标本、玩具、幻灯片和印刷机械等,在多次世博会上,得到奖牌不在少数。
  (作者为张元济之孙、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
  责任编辑沈飞德
其他文献
【正】 保证国有资产的完整,防止和杜绝任何形式的资产流失,是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客观要求,而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使国有资产不断地获得增值,则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伴随着深水油气田的开发,张力腿平台(TensionLegPlatform)由于其良好的运动性能得到广泛应用.介绍了TLP平台张力筋腱的设计流程,并就其主要分析阐述了计算方法,对设计关键点也
通过对开展天文科普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天津天文科普教育现状的调查,阐述了常规教学之外,在课后开展与天文相关的校本课程,通过讲授和实践两种授课方式,带给学生形象生动的天文知识
842年6月16日,英军攻陷吴淞炮台,占领宝山。19日英军抽调第26团、第55团和马德拉斯土著步兵第二团,第18团、第49团大约三干余人①分别由吴淞江、殷家行水陆两路,向上海进军。陆路先期由北门进入上海县城。上海县城的官员、士兵早已逃逸一空,英军竟“只放了几枪”就大摇大摆地进了城内。根据穆瑞《在华战役记》,英军的主要驻扎地是在一些“美丽的花园”:“在这里,我看到一些美丽的花园,里面布置了假山和迷宫
【正】 漫长的封建时代,传统的农业经济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以自耕农为主的生产方式,生活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男子,妇女的劳动长期处于辅助地位。这经济上的依附关系,再加之
为了满足现代化社会的发展需求,国家为公路工程领域提供 了良好的政策与丰富的资金,不断提高工程机械设备在工程施工中 的使用率,工程机械的使用解决了许多工程施工中的难题,
伴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城市建设工作也在不断 推进,这使得人们的日常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提升。为了更好的实现我 国城市的基础建设工作,有关部门加强了城市的地籍测绘工
邓小平终身勤读书、善学习,而且极端重视全党同志的学习,尤其是每当重大历史转折关头,他总能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及时向全党发出加强读书学习的号召,推动全党的学习,从而提高党应对新局面的能力和水平。    以自己的终身学习做全党学习的楷模    1926年底,在邓小平即将结束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之际,莫斯科中山大学联共(布)党支部书记阿戈尔给邓小平写了份学习鉴定,内称:“多佐罗夫(邓小平俄文名)同志是
把胡适日记读一遍,发觉在他的心目中,孔祥熙胜于宋子文。原本主张“打孔家店”的他,当傅斯年起而批孔时,竟劝其“勿攻孔”。    胡适一生日记,记下的与他有过交往的人,多不胜数,孔祥熙便是其中之一。  他的日记提到孔祥熙的次数,比提到宋子文要少得多,但对孔的印象,好于对宋的印象。胡适曾用“贪利小人”四字表示对宋的鄙夷和不屑。而他却没有怀疑孔的人品,起码在日记中看不出来。  胡适到美国任大使后,对孔祥熙
江苏省高校学报研究会召开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江苏省高校学报研究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于1994年3月22日至24日在南京医科大学举行。全省近百家学报派出代表参加了大会。省教委刘迪吉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