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欢案终审:考之于情,依之于法

来源 :作文周刊·高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phinrot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受关注的于欢故意伤害案,已在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相比一审以故意伤害罪判处于欢无期徒刑,二审虽然同样定为故意伤害罪,却依法按照各种情节判处有期徒刑5年。更重要的是,二审判决书中极为详细的事实认证以及法庭对各方意见的一一回应,仿佛一场清凉的雨,终于让沸沸扬扬的舆论冷静下来,引导人们重新客观全面地看待于欢的法律责任。
  简单梳理判决书,法庭采纳的意见主要有五条:1.原判认定于欢行为不存在正当防卫的前提条件,应予以纠正,于欢行为具有防卫性质;2.于欢行为不属于特殊防卫;3.本案属于防卫过当;4.于欢的行为不构成故意杀人罪;5.于欢当时的表现,并无自动投案的意思表示和行为,依法不构成自首。五条意见,条条击中要害,不仅抓住了影响法律量刑的重要情节,也对准了大众舆论的焦点。
  素材解读
  1.知错能改、重塑威严。
  虽然截然不同的判决结果,暴露出一审时起诉书、判决书认定事实、情节不全面等问题,对案件起因、双方矛盾激化过程和讨债人员具体侵害行为的搜集有遗漏,防卫性质认定上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等“硬伤”,但正义的回归过程,何尝不是司法顺应民心、勇纠错誤的过程?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公众舆论的监督下,通过程序纠正错误,司法机关负责的态度,更能重塑形象和威信。
  2.尊重个体的权利和尊严。
  孟德斯鸠说,在民法慈母般的眼神中,每个人就是整个国家。而刑法,也应如此。每一个生命,每一个人的自由,就是整个社会。于欢案被瞩目,民意和舆情被重视,这就是一种力量和信念:个体拥有无价的权利和尊严。
  运用示例
  从一审的“故意伤害”到二审的“防卫过当、故意伤害”;从一审的“不能正确处理冲突”到二审的“被害方有以恶劣手段侮辱于欢之母的过错等情节”;这是一个证据逐渐丰富、情节逐渐饱满、论析逐渐合理的过程。做得多一点,我们就能更加接近真相,更加趋近公平正义。不可否认,强大的舆论效应有时的确能对司法形成压力,但司法也需要舆论监督。于欢案的改判,就是一个很成功的修正案例。而对于司法来说,这其实是一个规正态度、严格律己的过程,是一种不断改进、勇于修正的态度,这反映了政府部门处理社会问题时的一种进步。
其他文献
除了审题之外,今年我们对文体的要求不像去年那样强调写论述文章,但是,一定要符合文体要求。简单地讲,就是说,一旦考生选择使用论述类文章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其文体和语体要符合论述类文章的要求。同样,如果考生选择文学类文章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其文体和语体也必须符合这种文章类型的规定。一旦阅卷老师判定该生所写作文不符合文体要求,总分不能超过49分。  对高中生的作文而言,思想深度永远是一项重要打分指标。为此,
期刊
假期如期而至,遂约三五小友,笑谈中,乘车直奔云龙山而去。  云龙山位居汉高祖刘邦的故里徐州。因山有九节,宛若游龙,故名云龙山。据说,云龙山没有泰山之雄伟,亦无华山之险峻,但云龙山的美景、文化相得益彰,是近处旅游的可选之地。  远望云龙山,蜿蜒起伏,山上的小亭,古庙,隐约可见。从山底拾级而上,脚下是匠人精心铺设之石板路,也颇有陡峭之感,遂慢下脚步,且行且赏。小路两旁的树木,种类繁多,松树、杉树居多,
期刊
一、以小见大,主旨阐发  每个小小现象的内核都藏着深邃的哲思。“小”既是具体的事例,又是典型的事例。“大”是文章的主题。以小见大就是以个别反映一般,以一些细小的、具体的事例来反映一个重大的主题:凡事不用总是计较,作者不计较生活琐事,却看重生命、事业等人生大事。  二、以小见大,说理自然  买水果本来是一件日常小事,作者却从中生发出诸多人生感悟,以小见大,易于引发读者共鸣,耐人寻味。生活中,轰轰烈烈
期刊
從轰轰烈烈的群雄争霸,相互征伐,到凄凄惨惨的三家归晋,天下一统,一场感天动地、气势恢弘的历史交响曲终于暂时性地划上了一个休止符。大幕徐徐拉上, 一切都已结束,但兵戈铁马、刀光剑影带来的巨大震撼却不会随滔滔时光的东逝而彻底平息,英雄飘零、壮志未酬引发的无限哀怨也无法因历史音符的中止而自行消解。“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循环论解释不过是对现实的无奈接受,“不以成败论英雄”的古训,也只能是面对失败者的泛泛
期刊
时下,人们喜欢美容,买贵重的化妆品。一项英国科学家的研究表明:会化妆的女性平均收入往往高于不化妆的女性。所以,化妆的女人不一定优秀,但优秀的女人一定會化妆,一定会更注重仪容仪表。爱化妆是爱美之心的表现,这种心理人皆有之,但只注重这外在的“浅碧深红”,而忽略了内在的“芳香馥郁”,岂不是有徒慕虚表之嫌?  李清照描写桂花时说:“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我想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年代确实
期刊
提起“祖辈”,让我不禁想起不久前讀过的阎连科的《我与父辈》。这是一篇作家本人完全的自传和家族日常坎坷描述的长篇散文,与其说是阎连科对他和他的父辈生活的一次最真实的讲述,倒不如说是他的伦理与精神最真实的一次忏悔和歌颂。提起“祖辈”,不管是熟悉的,还是陌生的,祖辈的心中总藏着一团如火的真情。对别人痴情如火,对事业热情如火。他们的故事,如同久酿的女儿红,沁人肺腑;似深沉的香茗,满含真情。  爷爷去苏州,
期刊
当我在世俗的红尘里苦苦地掙扎着,当我在生活的长河里惊恐地颠簸着,当我在崎岖的路途中艰难地跋涉着……一想到生活中还有诗和远方,我便感觉眼前一亮,似乎于无边的黑暗中,猛然望见前方有一盏明灯。于是,心中又充满了无限的喜悦和希望,也便忘却了尘世生活的種种痛苦与磨难。即使我们并不擅长写诗,甚至不太懂诗,这也没有关系。因为,生活中处处都飘逸着诗意的芬芳,只要你静下心去观察、去聆听、去触摸、去感受,你终究会领悟
期刊
春雨过后,瘸子李走进清平村,便看见村子中一片片、一枝枝嫩绿的叶,投下绿绿的浓荫。偶尔,还能看到母鸡带领着鸡群在竹林觅食。每天傍晚时分,都是瘸子李最开心的时候,他喜欢在这美丽的乡村走一走,感受它的美好与静谧。  村子里的孩子看见瘸子李都躲得远远的。听村里老一辈的人说,他们家中的男丁世代都是瘸子,人们便认为,这是因为祖上没积阴德,神仙降罪,给的惩罚。就连他父亲在工地里被砸死,也被说成了是罪有应得。他的
期刊
忽然,想起鲁迅。想起他并不高大但却挺拔的身躯,想起他的清瘦,想起他总是严肃的脸、微蹙的眉,想起他几乎不离手的烟,更想起他的文字。他的文字会让你笑,也会让你哭,他的文字让你痛快,又让你心虚……先生是我最喜欢的作家,没有之一。喜欢他是因为他的文字,更是因为他的思想。  “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他如是说,亦如是做。国民劣根性,他从不回避;民族痼疾,他敢于直陈。于是我们会在阿Q身上
期刊
但请你足够相信!  微信公众号“大美甘肃”发表了《一位甘肃高分(648分)考生的请求》一文,请求来自“苦甲天下的甘肃定西”高三考生魏祥——定西一中毕业生。他先天性脊柱裂、椎管内囊肿,出生后双下肢运动功能丧失,更不幸的是下岗多年的爸爸又早逝,只有坚强的妈妈陪着残疾但优秀的儿子一路求学,直至考上清华!他的这份请求,是希望清华能为他们母子俩提供一间陋宿,供娘儿俩跻身。  很快,这份简朴的《请求》在很多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