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师,我们是孩子的爷爷奶奶,我们没有文化,孩子的生活我们管,孩子的学习我就交给你了,你把他当你自己的孩子,不对的地方,你尽管打,尽管骂,只要是为他好的,我们都支持”。多么朴实的语言啊!从那一刻起,我知道,我不但要做学生的老师,还得做学生的父母!
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我来到我的新班级—— 五年级三班。当我问到“哪些同学的父母都不在家,在外面打工”的时候,15双手举了起来,啊,三分之一的留守学生!在上期成绩统计表上,我班的15个留守学生中,有8个成绩很差。开学前三天,我仔细观察了班级里的留守学生,发现学习习惯不好,是留守学生的一大共性,总是不完成家庭作业,有的爱打架,甚至有偷盗、斗殴、沉迷网络的行为……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我利用周末和中午午休时间,针对他们进行了家访,我发现他们除了学习成绩差外的共同情况有以下几点。
第一,负面情绪主导心理状态。父母不在身边,学生放学回家面对的年逾花甲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隔代教育,在极度溺爱和深不见底的代沟面前,几无立锥之地。,孩子们在享受溺爱之温室中,心理得不到应有的成长;在生活问题和学习问题的困惑中,把心灵之门紧紧闭合,自信心逐渐消磨殆尽!孩子遇到失败挫折,没有人在第一时间给予及时的开导,孩子们感到寂寞,产生强烈的被抛弃感和孤独感,引发明显的自卑心理,长期的不安全感,蜕变出许多不良心理。
第二,不良认识导致不良行为。学生的思想就像海绵没有分辨能力,我班的小敏同学,她父母外出打工,学习他们追潮,把自己打扮得不伦不类的。通过和她的谈心,我觉得她对别人、对自己,对事、对物、对金钱的看法,都是没能得到及时合适的引导,没有得到最基本的为人处事的家庭教育,从而在心中有很多想当然的想法,这样的孩子已经到了人生路上迫切需要教育引导的时候。由此,在工作中,我采用了以下办法。
一、建立个人档案,寻找代理家长
在实践中,我通过认真调查研究,摸清本班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并为每个留守学生建立了动态成长档案。其主要内容为:家长姓名、学生的基本情况、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等情况,并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告诉学生及其监护人,以便及时联系。通过这种方式,有效建立起与学生家长、老师之间方便的沟通渠道,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联系网络。让学生从角色上感受到虽然父母不在身边,但还有别的人在关心着自己的成长!让幼小的心灵不再孤单。
二、用心关爱,感受真情,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留守学生最需要的就是真情关爱。真心关爱,无价!
我注重从平时生活细节、亲情体验、心理教育等各个方面加强教育引导,力争让留守学生找回亲情、找回快乐,健康成长。我在日常相处中,我把留守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声亲切的“宝贝”“孩子”,让孩子直接地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喜爱。我知道很多留守孩子的爷爷奶奶老了,早上起不来,孩子经常没有吃早饭,上午容易饿,于是,我总是在包里准备好饼干等食物,对孩子们说“学习努力的同学,谁饿了,给老师说说”。这样做,除了解决实际的充饥问题,更重要的是拉近了师生的心理距离。
三、关注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
“留守学生”心理亚健康普遍产生的原因是: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孩子感情上得不到交流,得不到及时的引导和帮助,缺少父母的温暖和教育,这对学生心理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留守学生一般内向、自卑、敏感,性格比较脆弱。另一部分学生是父母在外打工,经常给孩子钱,加上监护人的娇宠溺爱,导致孩子养成乱花钱、逃学、自暴自弃等不良行为,这样的学生往往自私、孤僻、暴躁、蛮横。针对这一特点,我利用班会讲节俭的重要性,放一些农民工在外打工的录相,让他们养成节俭的生活习惯,体会父母的不易,让他们感到父母出去不是不爱他们,而是为了使他们生活更好。我还定期带他们去学校的亲情室,去给他们的父母打电话,和父母视频聊天,让父母和孩子不会因为距离而变得陌生,我总是忘不了班上陈炼同学和他父母视频时依依不舍的情境。另外,我还开展心理疏导活动,在日常活动中与孩子一起玩,一起说话,在交谈中及时解答他们的疑惑,让他们少走弯路,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痼疾,营造健康乐观向上、朝气蓬勃的学习生活氛围。
四、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质量,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留守学生许多是由他们的奶奶、外婆等隔代亲属来抚养的,而农村这样的老人文盲率超过70%,他们无法对孩子进行辅导,也很难与孩子进行思想交流,缺少及时的学业辅导与心理沟通。许多留守学生因成绩不好而产生厌学情绪,进而走上辍学道路。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我用放大镜努力寻找和发现学生的长处和优点,并不失时机的加以鼓励和表扬,能使他们找回被呵护,被关注的感觉。我还开展一帮一活动,或给他们开小灶,使他们真正体会到了班级的温暖和学习的乐趣。
五、增强对留守儿童的法制教育,强化其自我保护意识
留守学生由于缺少父母的监管,自制力差,脾气暴躁,往往因为一点小事与同学打架,甚至动刀,严重影响了其他学生的安全。而女生已先后进入青春期,由于母亲不在身边,她们多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我把班上的留守女生叫到办公室,给她们进行青春期教育,教育她们不要追潮,不要贪小便宜,不要随便跟陌生人走,晚上不要单独出门等。我在家怎么教我女儿的,我一股脑的全教给了她们。
与“留守学生”共成长,是我的工作,也是一种师生缘分,既然时代赋予我们这样重要的责任,作为一名老师,既要做好思想道路的引路人,又要做好孩子学习进步的引导者,生活的保护者,既是老师,又是“父母”。只要我用爱心、真心、耐心去帮助他们,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用心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真心帮助他们,为留守学生营造温馨的成长环境,留守学生必能茁壮成长为有用之才。
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我来到我的新班级—— 五年级三班。当我问到“哪些同学的父母都不在家,在外面打工”的时候,15双手举了起来,啊,三分之一的留守学生!在上期成绩统计表上,我班的15个留守学生中,有8个成绩很差。开学前三天,我仔细观察了班级里的留守学生,发现学习习惯不好,是留守学生的一大共性,总是不完成家庭作业,有的爱打架,甚至有偷盗、斗殴、沉迷网络的行为……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我利用周末和中午午休时间,针对他们进行了家访,我发现他们除了学习成绩差外的共同情况有以下几点。
第一,负面情绪主导心理状态。父母不在身边,学生放学回家面对的年逾花甲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隔代教育,在极度溺爱和深不见底的代沟面前,几无立锥之地。,孩子们在享受溺爱之温室中,心理得不到应有的成长;在生活问题和学习问题的困惑中,把心灵之门紧紧闭合,自信心逐渐消磨殆尽!孩子遇到失败挫折,没有人在第一时间给予及时的开导,孩子们感到寂寞,产生强烈的被抛弃感和孤独感,引发明显的自卑心理,长期的不安全感,蜕变出许多不良心理。
第二,不良认识导致不良行为。学生的思想就像海绵没有分辨能力,我班的小敏同学,她父母外出打工,学习他们追潮,把自己打扮得不伦不类的。通过和她的谈心,我觉得她对别人、对自己,对事、对物、对金钱的看法,都是没能得到及时合适的引导,没有得到最基本的为人处事的家庭教育,从而在心中有很多想当然的想法,这样的孩子已经到了人生路上迫切需要教育引导的时候。由此,在工作中,我采用了以下办法。
一、建立个人档案,寻找代理家长
在实践中,我通过认真调查研究,摸清本班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并为每个留守学生建立了动态成长档案。其主要内容为:家长姓名、学生的基本情况、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等情况,并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告诉学生及其监护人,以便及时联系。通过这种方式,有效建立起与学生家长、老师之间方便的沟通渠道,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联系网络。让学生从角色上感受到虽然父母不在身边,但还有别的人在关心着自己的成长!让幼小的心灵不再孤单。
二、用心关爱,感受真情,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留守学生最需要的就是真情关爱。真心关爱,无价!
我注重从平时生活细节、亲情体验、心理教育等各个方面加强教育引导,力争让留守学生找回亲情、找回快乐,健康成长。我在日常相处中,我把留守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声亲切的“宝贝”“孩子”,让孩子直接地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喜爱。我知道很多留守孩子的爷爷奶奶老了,早上起不来,孩子经常没有吃早饭,上午容易饿,于是,我总是在包里准备好饼干等食物,对孩子们说“学习努力的同学,谁饿了,给老师说说”。这样做,除了解决实际的充饥问题,更重要的是拉近了师生的心理距离。
三、关注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
“留守学生”心理亚健康普遍产生的原因是: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孩子感情上得不到交流,得不到及时的引导和帮助,缺少父母的温暖和教育,这对学生心理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留守学生一般内向、自卑、敏感,性格比较脆弱。另一部分学生是父母在外打工,经常给孩子钱,加上监护人的娇宠溺爱,导致孩子养成乱花钱、逃学、自暴自弃等不良行为,这样的学生往往自私、孤僻、暴躁、蛮横。针对这一特点,我利用班会讲节俭的重要性,放一些农民工在外打工的录相,让他们养成节俭的生活习惯,体会父母的不易,让他们感到父母出去不是不爱他们,而是为了使他们生活更好。我还定期带他们去学校的亲情室,去给他们的父母打电话,和父母视频聊天,让父母和孩子不会因为距离而变得陌生,我总是忘不了班上陈炼同学和他父母视频时依依不舍的情境。另外,我还开展心理疏导活动,在日常活动中与孩子一起玩,一起说话,在交谈中及时解答他们的疑惑,让他们少走弯路,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痼疾,营造健康乐观向上、朝气蓬勃的学习生活氛围。
四、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质量,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留守学生许多是由他们的奶奶、外婆等隔代亲属来抚养的,而农村这样的老人文盲率超过70%,他们无法对孩子进行辅导,也很难与孩子进行思想交流,缺少及时的学业辅导与心理沟通。许多留守学生因成绩不好而产生厌学情绪,进而走上辍学道路。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我用放大镜努力寻找和发现学生的长处和优点,并不失时机的加以鼓励和表扬,能使他们找回被呵护,被关注的感觉。我还开展一帮一活动,或给他们开小灶,使他们真正体会到了班级的温暖和学习的乐趣。
五、增强对留守儿童的法制教育,强化其自我保护意识
留守学生由于缺少父母的监管,自制力差,脾气暴躁,往往因为一点小事与同学打架,甚至动刀,严重影响了其他学生的安全。而女生已先后进入青春期,由于母亲不在身边,她们多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我把班上的留守女生叫到办公室,给她们进行青春期教育,教育她们不要追潮,不要贪小便宜,不要随便跟陌生人走,晚上不要单独出门等。我在家怎么教我女儿的,我一股脑的全教给了她们。
与“留守学生”共成长,是我的工作,也是一种师生缘分,既然时代赋予我们这样重要的责任,作为一名老师,既要做好思想道路的引路人,又要做好孩子学习进步的引导者,生活的保护者,既是老师,又是“父母”。只要我用爱心、真心、耐心去帮助他们,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用心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真心帮助他们,为留守学生营造温馨的成长环境,留守学生必能茁壮成长为有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