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未来发展趋势是非常值得关注的一个重点内容,高校创业教育转型发展不仅仅体现在专业教育的目标导向和教学体系上面,更应该包含创业实践平台,以制度文化建设支持等两个方面。随着高等教育变革的推动和社会环境变化的拉动,我们必须注重地方高校企业和科研教育机构的参与,形成的互动共享教育。
[关键词]高等教育,高校,创新创业,未来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S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32-0002-01
中国创业教育从出厂到探索,再到现如今的全面深化分层分类发展,逐步成为一种优越的现象,而未来的发展趋势,也必然根据各个大学所处的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阶段有机结合在一起。
一、地方高校创业教育发展模式多元化的思考
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主要分为三种模式:第一种模式是将创业教育纳入高校现有的教学计划之中,从而促进教学和课程的改革,加强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之间的有机融合;其次,则是依托大学生创业园和科技园,以各种实践性的创业活动来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最后由政府的相关政策文件加以引动和引导,从而鼓励大学生,争取政府资源的支持,推动自主创业活动。虽然代表了不同类型高校在创业教育发展过程中进行探索和尝试,但是目前仍然存在一部分的方式问题,其中不仅有创业文化和创业环境方面出现,还从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维度和动力来看,更是实施了创业教育的诸多高校推进创业教育的发展,绝对不仅仅是内生性的动力,而是来源于政府政策文件和推动大学生就业率提高的外部动力。因此,很多高校创业教育的指导理念及那些机构在实施路径和协调与合作机制方面存在较大的模糊性的交叉性,不同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模式之间并没有明显的边界,无法明确自身的特色和独特的创业文化。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未来发展趋势
目前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仅仅体现在创业教育的目标导向以及创业教育教学体系化、创业实践平台制度文化等各方面。
1.必须满足地方需求为导向,从而构建以创业促进高质量就业的创业教育目标体系。当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观念是鼓励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然而很多高校创业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使其能够开办相关的企业成为一名优秀的创业者或企业家。但是很多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目标并不完全相同,他们不仅仅注重分层级的创业教育目标体系,更应该满足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地方需求为导向。因此地方高校创业教育的主要目标不仅仅包含主动就业加上岗位创业和个人创业做成的多元化体系,更应该是在校期间通过创业教育的一系列教学和课程活动,从而培养基本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然而创业教育并不要求大学生实现个人自主创业,而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培养目标以及个人发展路径。因此,我们必须通过主动就业来接受大学生普及式的创业教育,使其成為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而高校创新创业则是这部分学生通过在校期间的各种创业活动,通过毕业之后在工作岗位中,利用创业的激情和技能来发展自己,个人自主创业则是面对那些极少愿意在毕业后创业的大学生。高校创业教育的目标体系目前呈现出多元化,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发展路径而定。
2.以教学为主体到通过构建嵌入式的创业教育体系来达到目标。通过不同层次的高等教育标进行对比,当前高校创业教育不仅仅更加重视教学起到的推进和创业教育或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之间的融合,更是以专业教学作为主要的内容,从而有机融入创业教育的做法,在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的过程中,使大学生能够提高自身的创业素养。地方高校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不仅仅只在于增加课程或增加学分,而是希望真正的创业元素融入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从而使高校构建通识课程,专业课程以及课外学分为主题的课程体系。我国创业教育开展的过程中,高校创业教育发展过程主要面对的一大挑战,就是通过专业师资队伍的缺失,以及如何确定其他学科领域教师对创业教育的认同感和支持感。虽然地方高校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所以才能够取得良好的实践效果。
3.重视在校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从而建立创业园和创业中心为代表的创业实践平台。虽然地方高校其区域产业集中程度存在不足之处,而且地方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相对来讲普遍较弱,高校科研实力薄弱的客观因素带来一定的制约,不能按照一些大学创业教育的做法来完成目标,因此从学生的角度来讲,我们大学生必须应该具备高度的创业意愿,利用自身的综合能力,从而成为高科技创业的人员。同时,结合学生学科专业从而来培养方向,为培养大学生创业素质作为目标,邀请企业家或创业者成功人士,为大学生进行创业类的团队进行指导,将学生参与到企业生产经营以及过程中,帮助大学生了解企业的构成和运行等一系列内容。
4.培养大学内部创业规划,推动创新人才培养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通过创业教育能够推动创新人才培养的路径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目标,本质就是大学生内部是否存在创业文化。很多高校在创业文化培育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而高校的普遍做法是企业家精神与创业出现,从而根据地方的文化精神,从校园创业精神创业文化环境和活动等多方面来进行研究,从而培育高校的创业规划,很多高校新生入学前通过创业来开展系列活动,在校期间也可以将创业的成果为主开展系列活动,帮助大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创业理念,从而培养健康向上的创业精神。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我们必须注重大学生创新创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从而加强创新教育治理结构改革,建立地方高校企业和科研机构以及政府等多元化组织之间的合作,形成以推动区域发展为最终目标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 黄兆信,王志强,刘婵娟.地方高校创业教育转型发展之维[J].教育研究,2015,36(02):59-66+157.
[2] 赵嘉馨.基于辅导员工作的视角浅析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J].亚太教育,2015(17):231+230.
[3] 魏安邦.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技术与教育,2015,29(03):1-6.
[4] 王伟.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缘起、现状与趋势[J].教育现代化,2017,4(28):25-27.
[5] 王俊发,魏天路,朱向东.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学理论,2013(15):302-304.
[关键词]高等教育,高校,创新创业,未来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S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32-0002-01
中国创业教育从出厂到探索,再到现如今的全面深化分层分类发展,逐步成为一种优越的现象,而未来的发展趋势,也必然根据各个大学所处的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阶段有机结合在一起。
一、地方高校创业教育发展模式多元化的思考
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主要分为三种模式:第一种模式是将创业教育纳入高校现有的教学计划之中,从而促进教学和课程的改革,加强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之间的有机融合;其次,则是依托大学生创业园和科技园,以各种实践性的创业活动来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最后由政府的相关政策文件加以引动和引导,从而鼓励大学生,争取政府资源的支持,推动自主创业活动。虽然代表了不同类型高校在创业教育发展过程中进行探索和尝试,但是目前仍然存在一部分的方式问题,其中不仅有创业文化和创业环境方面出现,还从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维度和动力来看,更是实施了创业教育的诸多高校推进创业教育的发展,绝对不仅仅是内生性的动力,而是来源于政府政策文件和推动大学生就业率提高的外部动力。因此,很多高校创业教育的指导理念及那些机构在实施路径和协调与合作机制方面存在较大的模糊性的交叉性,不同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模式之间并没有明显的边界,无法明确自身的特色和独特的创业文化。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未来发展趋势
目前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仅仅体现在创业教育的目标导向以及创业教育教学体系化、创业实践平台制度文化等各方面。
1.必须满足地方需求为导向,从而构建以创业促进高质量就业的创业教育目标体系。当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观念是鼓励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然而很多高校创业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使其能够开办相关的企业成为一名优秀的创业者或企业家。但是很多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目标并不完全相同,他们不仅仅注重分层级的创业教育目标体系,更应该满足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地方需求为导向。因此地方高校创业教育的主要目标不仅仅包含主动就业加上岗位创业和个人创业做成的多元化体系,更应该是在校期间通过创业教育的一系列教学和课程活动,从而培养基本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然而创业教育并不要求大学生实现个人自主创业,而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培养目标以及个人发展路径。因此,我们必须通过主动就业来接受大学生普及式的创业教育,使其成為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而高校创新创业则是这部分学生通过在校期间的各种创业活动,通过毕业之后在工作岗位中,利用创业的激情和技能来发展自己,个人自主创业则是面对那些极少愿意在毕业后创业的大学生。高校创业教育的目标体系目前呈现出多元化,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发展路径而定。
2.以教学为主体到通过构建嵌入式的创业教育体系来达到目标。通过不同层次的高等教育标进行对比,当前高校创业教育不仅仅更加重视教学起到的推进和创业教育或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之间的融合,更是以专业教学作为主要的内容,从而有机融入创业教育的做法,在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的过程中,使大学生能够提高自身的创业素养。地方高校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不仅仅只在于增加课程或增加学分,而是希望真正的创业元素融入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从而使高校构建通识课程,专业课程以及课外学分为主题的课程体系。我国创业教育开展的过程中,高校创业教育发展过程主要面对的一大挑战,就是通过专业师资队伍的缺失,以及如何确定其他学科领域教师对创业教育的认同感和支持感。虽然地方高校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所以才能够取得良好的实践效果。
3.重视在校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从而建立创业园和创业中心为代表的创业实践平台。虽然地方高校其区域产业集中程度存在不足之处,而且地方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相对来讲普遍较弱,高校科研实力薄弱的客观因素带来一定的制约,不能按照一些大学创业教育的做法来完成目标,因此从学生的角度来讲,我们大学生必须应该具备高度的创业意愿,利用自身的综合能力,从而成为高科技创业的人员。同时,结合学生学科专业从而来培养方向,为培养大学生创业素质作为目标,邀请企业家或创业者成功人士,为大学生进行创业类的团队进行指导,将学生参与到企业生产经营以及过程中,帮助大学生了解企业的构成和运行等一系列内容。
4.培养大学内部创业规划,推动创新人才培养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通过创业教育能够推动创新人才培养的路径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目标,本质就是大学生内部是否存在创业文化。很多高校在创业文化培育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而高校的普遍做法是企业家精神与创业出现,从而根据地方的文化精神,从校园创业精神创业文化环境和活动等多方面来进行研究,从而培育高校的创业规划,很多高校新生入学前通过创业来开展系列活动,在校期间也可以将创业的成果为主开展系列活动,帮助大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创业理念,从而培养健康向上的创业精神。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我们必须注重大学生创新创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从而加强创新教育治理结构改革,建立地方高校企业和科研机构以及政府等多元化组织之间的合作,形成以推动区域发展为最终目标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 黄兆信,王志强,刘婵娟.地方高校创业教育转型发展之维[J].教育研究,2015,36(02):59-66+157.
[2] 赵嘉馨.基于辅导员工作的视角浅析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J].亚太教育,2015(17):231+230.
[3] 魏安邦.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技术与教育,2015,29(03):1-6.
[4] 王伟.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缘起、现状与趋势[J].教育现代化,2017,4(28):25-27.
[5] 王俊发,魏天路,朱向东.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学理论,2013(15):302-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