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线粒体基因在红鳍东方鲀和暗纹东方鲀中的比较分析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ftyf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由于形态学无法更精准地鉴别部分红鳍东方鲀和暗纹东方鲀,因此需要通过分子手段鉴别此类无法直观辨认的东方鲀。该研究以15尾红鳍东方鲀和30尾暗纹东方鲀为材料,使用NCBI上红鳍东方鲀和暗纹东方鲀的线粒体全基因组中3个基因COⅠ、COⅡ、COⅢ保守区域通过Primer 5.0进行引物设计。将45个样品在摸索得到的最适条件下进行扩增并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检验,分析种间差异并进行碱基组成性分析,得出COⅠ上有9个SNPs,COⅡ上有4个SNPs,COⅢ有10个SNPs,使用MEGA-X进行进化树分析得出,该研究所设计的引物可以有效地鉴别2种东方鲀。
  关键词 红鳍东方鲀;暗纹东方鲀;种质鉴定;分子标记
  Abstract Because morphology cannot identify some Takifugu rubripes and Takifugu obscurus more accurately,molecular means must be used to identify such invisible Takifugu.In this study,15 T.rubripes and 30 T.obscurus were used. Three genes COⅠ,COⅡ,and COⅢ in the entire mitochondrial genome of T.rubripes and T.obscurus on NCBI were performed by Primer5.0 designed for primer design.Fortyfive samples were amplified and sequenced under the optimal conditions,and the sequencing results were checke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species were analyzed and base composition analysis was performed. It was found that there were 9 SNPs on COⅠ,4 SNPs on COⅡ and 10 SNPs on COⅢ. Using MEGA-X to analyze the phylogenetic tree,we can conclude that the primers designed in this study can effectively identify two Takifugu species.
  Key words Takifugu rubripes;Takifugu obscurus;Germplasm identification;Molecular marker
  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俗称黑蜡头、虎河豚,与暗纹东方鲀(Takifugu obscurus)均属于鲀形目(Tetraodontiformes)、鲀科(Tetraodontidae)、东方鲀属(Takifugu),在我国分布于黄海、渤海、东海,是我国比较重要的几种经济养殖鱼类之一,其味道鲜美,肉质细腻,鱼皮富含胶原蛋白,鱼肉蛋白质含量极高,而且其中所含有的河豚毒素也具有很高的价值,已在中国、日本以及韩国等亚洲国家广泛培育[1-2]。
  通过动物形态学去鉴别物种,是物种鉴别常见也是最基础的方法,具有简单直观等优点。生物学具有悠久发展历史,自动物解剖开始,到动物形态学,再到宏观形态学研究,目前已发展成为包括解剖学、比较解剖学、细胞学和组织学、古动物学和胚胎学等的综合性学科[3]。形态学方法可概括为可数性状、可量性状、结构特征等[4] 。但因为其判断的主观性强,需要比较专业的系统学知识,而且由于不同发育阶段的形态学和地理隔绝也存在着差异,容易导致判断的错误,因此需要更精确的鉴定方式去鉴别形态学中无法辨认的隐形种。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是一种应用分子生物学将目的DNA片段在生物体外放大扩增的一项技术,其利用DNA在高温时破坏氢键变性成单链,降温时复性使引物(能与目的基因互补配对的寡核苷酸片段)与目的基因單链结合,再调温度至DNA聚合酶最适反应温度72 ℃,DNA聚合酶沿着磷酸到五碳糖(5′—3′)的方向合成互补链[5]。通过对不同物种基因的保守区段设计引物,可应用该技术获得多个物种的同一基因的类似片段,比较这些基因片段的差异程度可判断这些物种的亲缘关系及区别鉴定这些物种。线粒体DNA(mtDNA)是一种在进化过程中替换率比DNA的高5~10倍并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已经被广泛利用于动植物的种群遗传学研究[6-7],其中COⅠ基因是细胞色素氧化酶3个亚基基因中的一个相当保守的蛋白质编码基因,基因组中很少存在插入和缺失,其普遍替代速率为0.016 8~0.023 0每个位点/每百万年[8-9],长为658 bp左右的十分适合解析亲缘关系相近的分类类群[10]。国内外已经有研究者通过此段序列对未知物种进行系统的分类,并且打破传统形态学的物种分类[11-12],COⅡ与COⅢ同样存在于mtDNA中,其组成也是十分保守。
  SNP是单核苷酸多态性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属于第三代分子标记技术,是在基因组水平上的单个核苷酸变异引起的DNA序列多态性,具有可以稳定遗传的优点,故此通过查找在不同物种间存在的SNP能有效地将这些物种加以区分,同样当某一物种的不同性状出现SNP时,则可以利用对SNP的筛选进行育种。 该方法已有应用的先例,Lin等[13]利用 SNP 成功建立了大黄鱼有效的鉴定遗传性别的方法。
  该研究使用多条红鳍东方鲀与暗纹东方鲀,通过查找在两种群间有差异而在群体中无差异的SNP作为鉴定两种群差异的分子标记。通过设计引物在PCR反应中将这些存在于遗传信息中的差异放大,借助测序技术及生物分析筛出这些可作为分子标记的SNP。检测这些SNP可鉴别这两群体间难以通过形态学鉴定个体,可应用于养殖育种、食品检疫、生态环保等领域。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用15尾红鳍东方鲀,采自大连天正实业有限公司咀东养殖场;30尾暗纹东方鲀,采自中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麻醉后,采集新鲜的红鳍东方鲀与暗纹东方鲀的肌肉和尾鳍组织,立即储存至-20 ℃的冰箱中保存备用。
  1.2 方法
  1.2.1 总DNA的提取。海洋动物组织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购自天根生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参照DNA提取试剂盒提供的方法提取2种东方鲀共计45尾鱼的基因组DNA,操作如下:①取肌肉组织30 mg放入DNA提取液中破碎,加入30 μL蛋白酶K溶液在56 ℃中水浴加热后充分消化,振荡离心;
  ②在水浴后的离心管中加入200 μL 的缓冲液GB并在70 ℃的电热恒温水槽中继续加热,使溶液变清亮后加入200 μL 的无水乙醇,轻缓地将其充分颠倒混匀;③将所得液体倒入CB3吸附柱中通过缓冲液分离核酸中的杂质;④使用TE洗脱液将所需的DNA从吸附柱上洗脱出来。
  1.2.2 引物的设计及评估。
  从NCBI下载红鳍东方鲀线粒体基因组序列(GenBank号为AP_006045.1),暗纹东方鲀线粒体基因组序列(GenBank号为AP_009527.1),查找2个基因组中COⅠ、COⅡ、COⅢ基因的相应位置并进行比对,找出其中共有的保守区域并利用Primer5.0设计引物,交由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合成。
  将设计合成好的引物与提取好的DNA进行PCR,PCR反应体系为25 μL体系:50 ng基因组 DNA 1.0 μL,上下游引物各1.0 μL,10×PCR buffer 2.5 μL, dNTPs 2.0 μL,Taq DNA polymerase 0.5 μL,ddH2O 17.0 μL。
  PCR反应程序:94 ℃预变性5 min;94 ℃变性30 s,X ℃退火30 s,72 ℃延伸30 s,35个循环;最后72 ℃延伸7 min,得到的PCR产物在1.0%琼脂糖凝胶下电泳检测。
  摸索退火温度和PCR批量扩增:根据引物合成单的说明,摸索退火温度并得出53 ℃为设计引物的最佳反应条件。
  2 结果与分析
  2.1 PCR引物设计及验证
  将红鳍东方鲀和暗纹东方鲀肌肉组织提取的DNA作为模板,对表1中的3对引物进行PCR扩增。由图1可知,引物COⅠ、COⅡ、COⅢ所扩增的条带均约为500 bp。
  2.2 2种东方鲀基因分析及比对 将试验所得的PCR产物送到华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单向测序,并将测序结果在NCBI进行BLAST分析比对,用于结果分析的序列对比匹配度必须大于 97%,从而保证形态鉴定的可靠性和测序序列的准确性。将测序所得的15条红鳍东方鲀序整合成1条序列(序列间差异部分见图注),30条暗纹东方鲀序列进行相同处理(序列间差异部分见图注)。COⅠ引物所得长度约为438 bp,COⅡ引物所得长度约为494 bp,COⅢ引物所得长度约为406 bp。将整合所得的红鳍东方鲀和暗纹东方鲀序列进行GenBank BLAST 在线比对分析(图2~4)。
  COⅠ基因排列位点中,修剪后长度均为438 bp,其中红鳍东方鲀有435个不变位点(C),3个变异位点(V),其中有2个发生转换,1个发生颠换;暗纹东方鲀有437个不变位点(C),1个变异位点(V)且为自裔位点(S)发生转换。红鳍东方鲀与暗纹东方鲀种间差异的SNP有9个,分别为C921T、C996T、C999T、G1074A、C1080T、T1098A、T1137C、T1242C、C1281T(图2)。
  COⅡ基因排列位点中,修剪后长度均为494 bp,其中红鳍东方鲀有491个不变位点(C),3个变异位点(V),其中有3个发生转换;暗纹东方鲀有491个不变位点(C),3个变异位点(V),其中有2个自裔位点(S),3个位点均是转换。红鳍东方鲀与暗纹东方鲀种间差异的SNP有4个,分别为T277C、C301T、A371G、T583C(图3)。
  COⅢ基因排列位点中,修剪后长度均为406 bp,红鳍东方鲀有403个不变位点(C),5个变异位点(V),其中有4个发生转换,1个发生颠换;暗纹东方鲀有405个不变位点(C),3個变异位点(V),其中有2个自裔位点(S)均为转换。红鳍东方鲀与暗纹东方鲀种间差异的SNP有10个,分别为T310G、C354T、C370T、A390C、G411A、G456A、G462T、G483A、T543C、A657G(图4)。
  2.3 2种东方鲀基因碱基组成差异分析
  红鳍东方鲀线粒体COⅠ基因片段平均碱基组成为A,25.4%;T,29.2%;C,28.0%;G,17.4%;A+T (54.6%)明显高于C+G(45.4%),表明红鳍东方鲀COⅠ基因碱基组成比例存在较为明显的偏倚性。暗纹东方鲀线粒体COⅠ基因片段平均碱基组成为A,25.2%;T,28.3%;C,28.7%;G,17.8%;A+T (53.5%)明显高于C+G(46.5%),表明暗纹东方鲀COⅠ基因碱基组成比例存在较为明显的偏倚性。
  红鳍东方鲀线粒体COⅡ基因片段平均碱基组成为A,27.2%;T,28.1%;C,29.7%;G,15.0%;A+T (55.3%)明显高于C+G(44.7%),表明红鳍东方鲀COⅡ基因碱基组成比例存在较为明显的偏倚性。暗纹东方鲀线粒体COⅡ基因片段平均碱基组成为:A,27.9%;T,27.9%;C,29.9%;G,14.3%;A+T (55.8%)明显高于C+G(44.2%),表明暗纹东方鲀COⅡ基因碱基组成比例存在较为明显的偏倚性。
  红鳍东方鲀线粒体COⅢ基因片段平均碱基组成为A,25.2%;T,26.6%;C,32.5%;G,15.8%;A+T (51.8%)相近于C+G(48.3%),表明红鳍东方鲀COⅢ基因碱基组成比例A+T与C+G相近。暗纹东方鲀线粒体COⅢ基因片段平均碱基组成为A,24.9%;T,25.9%;C,33.1%;G,16.1%;A+T (50.8%)相近于C+G(49.2%),表明暗纹东方鲀COⅢ基因碱基组成比例A+T与C+G相近。   2.4 2种东方鲀基因进化树分析
  使用MEGA-X中的邻接法(NJ)模型,使用其测序修剪长度的DNA片段构建所有个体的系统发育树(图5~7),检验方法使用Bootstrap method重复 1 000次。在3个基因的进化树中红鳍东方鲀15个个体(图中编号为31~45)和暗纹东方鲀30个个体(图中编号为1~30)分别聚为一支,说明所设计的这3对基因引物的扩增产物能有效地区分红鳍东方鲀和暗纹东方鲀。
  3 讨论
  近些年来,分子标记在水产动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SNP具有普遍性、稳定性且检测十分简便,而且部分特殊SNP可以直接影响生物本身的性状,SNPs也会根据地理环境的不同具有不同的性状特点[14]。
  该研究以45个红鳍东方鲀和暗纹东方鲀肌肉组织为材料,在COⅠ中筛选出了9个种间特异性SNPs,均为同义突变;在COⅡ中筛选出了4个种间特异性SNPs,其中A371G发生了错义突变,红鳍东方鲀密码子为GTC即缬氨酸,暗纹东方鲀为ATC即异亮氨酸,均位于线粒体内膜外。在暗纹东方鲀COⅡ中的第385位发生了错义突变,密码子由ACC突变为GCC,氨基酸由苏氨酸突变为丙氨酸,均位于线粒体内膜外。
  在COⅢ中筛选出了10个种间特异性SNPs,其中T310G发生了错义突变,红鳍东方鲀密码子为GCA即丙氨酸,暗纹东方鲀为TCA即丝氨酸,位置在非跨膜区。
  这些筛选出的23个SNPs可作为鉴别2种东方鲀的分子标记,并且等位基因数是反映某一位点在进化过程中所积累遗传变异程度的重要指标。等位基因数越高表明此位点在进化历史上的突变越活跃,该物种有多种方式适应自然选择,对复杂生存环境的适应力也越强[15-16]。红鳍东方鲀群体数少但是 变异位点数更多,说明红鳍东方鲀所处环境更复杂。
  参考文献
  [1] APARICIO S,CHAPMAN J,STUPKA E,et al.Whole-genome shotgun assembly and analysis of the genome of Fugu rubripes[J].Science,2002,297:1301-1310.
  [2] YAMANOUE Y,MIYA M,MATSUURA K,et al.Explosive speciation of Takifugu:Another use of Fugu as a model system for evolutionary biology[J].Molecular biology& evolution,2009,26(3):623-629.
  [3] RUSSELL E S.Form and function:A contribution to the history of animal morphology[M].London:John Murray,1916.
  [4] 董志國,常玉梅.鱼类种质鉴定的主要技术与方法[J].水产学杂志,2002,15(2):74-77.
  [5] 刘荭. 聚合酶链式反应和基因芯片技术的研究及在主要水生动物病毒检疫和监测中的应用[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4.
  [6] 肖武汉,张亚平.鱼类线粒体 DNA 的遗传与进化[J].水生生物学报,2000,24(4):384-391.
  [7] 郭新红,刘少军,刘巧,等.鱼类线粒体DNA研究新进展[J].遗传学报,2004,31(9):983-1000.
  [8] ALLEGRUCCI G,TRUCCHI E,SBORDONI V. Tempo and mode of species diversification in Dolichopoda cave crickets (Orthoptera,Rhaphidophoridae) [J]. Molecular phylogenetics and evolution,2011,60(1):108-121.
  [9] PAPADOPOULOU A,ANASTASIOU I,VOGLER P. Revisiting the insect mitochondrial molecular clock:The midAegean trench calibration [J]. 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2010,27(7):1659-1672.
  [10]HEBERT P D N,RATNASINGHAM S,DE WAARD J R. Barcoding animal life: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 1 divergences among closely related species[J]. Proc Biol Sci,2003,270(1):96-99.
  [11] 肖金花,肖晖,黄大卫.生物分类学的新动向——DNA条形编码[J].动物学报,2004,50(5):852-855.
  [12] 徐革锋,韩英.线粒体基因组DNA条形码的应用与分析[J].水产学杂志,2013,26(6):63-67.
  [13] LIN A Q,XIAO S J,XU S B,et al. Identification of amale-specific DNA marker in the large yellow croaker(Larimichthys crocea)[J]. Aquaculture,2017,480:116-122.
  [14] 马海鑫. 基于SLAF-seq技术的弧唇裂腹鱼SNP位点开发及群体遗传学分析[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9.
  [15] 蒋鹏,尹洪滨,张研,等.雄性普通黄颡鱼与所保护受精卵间的亲缘关系分析[J].动物学报,2008,54(5):798-804.
  [16] 刘永新,周勤,张红涛,等.红鳍东方鲀亲本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分析[J].水产学杂志,2014,27(5):12-18.
其他文献
摘要 为探究城市梯级湿地构建后,底泥重金属的时空分布及其潜在的生态风险,运用地累积指数法分析了西宁市火烧沟城市湿地构建8年后底泥中5种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并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估了2018年湿地底泥的污染风险等级,探讨了潜在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时间上,2018年底泥中多数重金属元素平均含量相较2012年的监测结果有下降趋势,总体处于中度或轻度污染水平;空间上,上游湿地阶梯G与
期刊
摘要 [目的]研究补饲对放牧条件下断奶前马驹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试验动物选择品种、年龄、体重相近的3月龄健康伊犁马哺乳期马驹72匹,其中公马驹38匹,母马驹34匹,将公母驹随机混合分为2个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进行为期90 d的补饲试验,分别在试验第0、30、60、90天称量马驹体重,测量马驹体尺指标,并统计马驹体重和体尺的变化情况。[结果]3~6月龄补饲提高了母驹体重、体尺指标,但差异不
期刊
摘要 利用2017年夏玉米主要生育期(5—8月)的Landsat-8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地表温度(LST)和植被指数(NDVI)的反演;利用LST-NDVI构建温度植被干旱指数模型(TVDI),作为表征干旱的监测指标,并依据2017年夏玉米实测样点的数据对模型精度予以验证。结果表明,四平市梨树县干旱总体分布趋势从东南到西北呈现出湿润-正常-轻旱-中旱-重旱的变换规律,体现了四平市梨树县旱情随地形、气候
期刊
摘要 [目的] 研究以富硒(Se)小麦秸秆作为袋料培养料成分栽培平菇,对其硒及养分的生物强化效应。[方法]富硒秸秆与棉籽壳以6种比例混合设置平菇袋料的供硒水平。[结果]随着袋料中富硒秸秆占比、硒含量和硒累积量的升高,头潮菇的生物量、硒含量和硒富集量的变化可用一元二次方程拟合。其中,头潮菇鲜重最大时的袋料富硒秸秆占比、硒含量和硒累积量分别为52.4%、0.27 mg/kg和141.8 μg;且富硒秸
期刊
摘要 目前新烟碱类杀虫剂已经成为全球使用最广泛的一类杀虫剂。白符跳虫(Folsomia candida)是多年来国内外土壤生态安全评估中普遍使用物种之一。国内有关新烟碱类杀虫剂对白符跳虫毒性的研究报道甚少,国外已有部分关于新烟碱类杀虫剂对白符跳虫毒性的研究报道,从新烟碱类杀虫剂对白符跳虫的急性毒性、慢性毒性、繁殖毒性等方面进行阐述,为新烟碱类杀虫剂污染的生态风险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新烟碱
期刊
摘要 以江汉平原潜江市、天门市、钟祥市、仙桃市调查区水稻根系、茎叶、稻米及其配套根系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研究区水稻中重金属元素的累积效应和不同部位的迁移运转规律。结果表明,重金属元素在水稻中的富集程度差异较大,Zn、Cd、Cu在水稻中明显富集;稻米中Cd与Zn、Ni对水稻籽实吸收重金属的影响较大;土壤pH与水稻Cd、Zn、Ni的富集有一定的负相关关系。水稻重金属元素均在根系中最富集,茎叶次之,籽实
期刊
摘要 交通廊道是连接城市的重要纽带,是促进城市群发展、经济发展和信息交流的重要通道。京津冀城市群作为我国继长三角、珠三角之后的第三大城市群,城市群内交通路网发展迅速;道路交通廊道的建设导致物种的生境发生变化,对沿线的群落造成影响,甚至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与连通性,阻碍了物种的交流、迁移与扩散。通过对京津冀城市群内G95高速张家口-承德段、G4高速石家庄-邯郸段、G103国道北京-天津段及沿海公路
期刊
摘要 [目的]探究不同界面玉米秸秆腐解规律。[方法]从秸秆腐解的3个界面-避光厌氧的近土层(SC)、避光厌氧的中层(ZC)、见光好氧的上层(XC)的腐解特征进行对比探讨。[结果]随腐解时间的增加玉米秸秆的质量残留量呈先快速降低后缓慢降低的变化趋势。其中前期2个月为快速腐解期,第3个月为缓慢腐解期,而在第3个月以后则进入了稳定腐解期。根据玉米秸秆腐解过程中的质量残留量计算腐解率,XC的玉米秸秆腐解率
期刊
摘要 为研究不同施磷钾量对青菜生长、养分吸收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以青菜“五月慢”为试材,进行田间对比试验,研究了不同施磷钾量对青菜生长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磷肥用量为75.0 kg/hm2时,青菜产量最高为35 708.55 kg/hm2,随着磷肥用量继续增加,产量降低;随着钾肥用量的增加,产量呈增长趋势。磷钾肥当季利用率与农学效率随着磷钾肥施用量的增加而降低。磷钾肥施用量均为75.0 k
期刊
摘要 自贡地区水稻生长经常遭受高温热害的影响。介绍了自贡市水稻抽穗扬花期、灌浆结实期高温热害影响其结实的危害机理,初步分析了2017、2018年自贡稻区高温热害对该区域水稻生产影响特点。综合已有研究,提出应对水稻高温热害的防御及补救对策。  关键词 水稻(Oryza sativa L.);高温热害;结实;自贡;对策  Abstract Rice (Oryza sativa L.) usually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