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抗血小板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来源 :中华中医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quablue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人们认识到血小板在生理性止血以及某些病理情况下如血栓和动脉粥样硬化中有重要作用。因此,血小板成为抗心脑血管疾病治疗的关键。当前药物治疗存在一些问题如耐药性及副作用。近几年大量具有抗血小板作用的中药被开发。在本篇综述中,笔者从干预血小板的黏附性、聚集性及释放等方面归纳了近5年来文献报道的中药复方和提取物的作用,并且得出结论:许多中药被证实具有抗血小板的作用,但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几丁质酶是一类病程相关蛋白,能将真菌细胞壁组份几丁质水解,从而提高植物抗病性。BjCHI1基因是目前已知的植物中唯一含2个几丁质结合域的芥菜几丁质酶基因,在茉莉酸甲酯、虫食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脑组织MMP-2、MMP-9表达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脑缺血再灌注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组:正常组(N组)、缺血再灌注组(
目的在活体状态下应用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CTPI)技术,评价大鼠急性脑缺血及再灌注模型的可靠性及准确性。方法用改良线栓法制作大鼠急性脑缺血及再灌注模型,分
目的研究纳米细菌(nanobacteria,NB)对大鼠前列腺的慢性致炎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四环素治疗组,分别为16、16、8只。模型组和四环素治疗组
<正>自体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PBSCT)是治愈某些恶性血液病的有效手段之一。除采集的干细胞CD34+细胞数是否达到最低阈值[(
核心素养的研究旨在回答教育究竟要培养何种人的问题。核心素养具有人的主体性、社会性和文化性三个方面的结构内涵;具有体现党的教育方针、契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反映时代
数据可以独立于应用系统单独存在 ,即构成一个数据工程。在数据工程建设中引入监理机制是时代的呼唤 [1 ]。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工程中数据工程出现的问题 ,说明了实行数据监
过渡环节是一日各活动中的"驿站",有其独特的教育价值。而现在幼儿园过渡环节组织存在一定的误区,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幼儿消极等待现象。为了减少和消除幼儿消极等待现象,使幼
目的采用AdEasy系统构建的带有标记基因RFP的重组腺病毒Ad-Cyr61感染人肝癌细胞株HepG2,并观察外源性Cyr61对肿瘤细胞生长和迁移的影响。方法Ad-Cyr61与Ad-RFP分别感染人肝癌
目的探讨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特异性抑制剂依维莫司(everolimus,RAD001)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细胞周期的影响、作用机制及其联合顺铂对SGC7901细胞抑制是否具有协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