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槐角有效成分、药理作用及炮制历史研究进展

来源 :亚太传统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zhiwang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槐角又名槐实,性苦、寒,归肝、大肠经,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凉血止血、清肝明 目的功效,药用开发价值较高,槐角的炮制最早在南北朝时期就有记载,除沿用至今的蜜炙和炭制,古代还出现过净制、切制、乳汁制、炒制、麸炒、胆汁制、煮制、黑豆制和清蒸等炮制方法.槐角中所含物质,化学成分复杂,主要有黄酮类、三萜皂苷、生物碱、磷脂、氨基酸以及多糖等,对人体的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内脏系统、生育系统等疾病以及辐射损伤等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具有抗癌、抗肿瘤、抗炎、保护血管、降血脂、抗胃溃疡、抗生育等药理作用.其中发挥药理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并且炮制前后其化学成分均有一定变化.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和相关书籍,系统论述槐角的有效成分、药理作用及炮制历史沿革,以期为槐角的炮制原理、药物开发、质量评价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赤芍治疗肝纤维化(HF)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数据库(TCMSP)中检索赤芍活性成分,筛选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且类药性(DL)≥0.18的化合物,收集赤芍的活性成分及其可能的作用靶标,借助Uniprot数据库查询靶点蛋白对应的基因名称.从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和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中查询HF相关靶点.将赤芍的疾病靶点基因与HF的靶点基因取交集,获得赤芍治疗HF的靶点基因,交集所得的基因通过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赤芍有效成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方法探索岳仁宋教授治疗甲状腺结节的用药规律及特色,总结其临床经验及学术思想.方法:收集整理岳仁宋教授治疗甲状腺结节的处方以建立处方、药物数据库.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软件进行中药频次、功效、性味及归经统计;使用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中的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规则分析;通过IBM SPSS Statistics 23.0进行聚类分析.结果:纳入的99首处方中,最常用的药物为甘草、柴胡、法半夏、大枣、黄芩、党参;药性多为温、平、寒,药味以甘
目的:挖掘日本针灸医籍中针灸治疗月经病的选穴规律.方法:查阅《日本针灸医籍十六种》中所载的治疗月经病的针灸处方,分析穴位处方特点、穴位使用频次、分布及属性等.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条目有128条,穴位81个,累计用穴频次268次.单穴处方最多,频次为87次,频率为67.97%;穴位使用频次前3位的穴位依次为三阴交、照海和气海;经脉使用频次最高的为任脉,用穴频次为60次,频率为22.39%;四肢部的穴位数目和应用频次均居首位,共计41个穴位,使用频次高达131次,频率为48.88%;治疗月经病的81个穴位
目的:分析陶苏和教授门诊蒙药处方,探索并总结其治疗赫依病的组方配伍规律及特征.方法:应用数据挖掘方法及复杂网络分析方法,通过频数、关联分析数据及复杂网络的节点、社团分析,取得相应数据及基本结果,由陶苏和教授及继承人共同分析.结果:对389张处方诊断及药物分析后显示,陶苏和教授诊治的赫依性疾病中失眠为最常见病症.处方分析发现,沉香35味散、沉香8味散等药物为核心药物.其中,沉香35味散是陶苏和教授治疗赫依性疾病的主要药物,沉香35味散-珍宝丸是处方中关联性最强的药组.结论:陶苏和教授治疗赫依性疾病注重心脏、
吴门中医外科在中国医学史上地位重要,是外科全生派和心得派的发源地.其学术源头最早可追溯至宋代.清代是吴门医派中医外科的鼎盛时期,相继出现了全生派和心得派的两位代表人物,分别是王维德和高秉钧.清末民初,随着西医传入中国,中医外科的发展受到一定影响,但仍然有一些吴门中医外科名家活跃于临床,如曹沧州、章治康、陈焕云、许半龙等.新中国成立后,一批吴门医派中医外科名家如陈明善、王寿康、朱筱良等进入医院工作,进一步推动了中医外科事业的发展.
通过查阅相关古籍文献及现代书籍,从名称、形态、生长环境及地理分布、主治4个方面对《本草图经》中金星草进行考证.经考证,《本草图经》中关于金星草的文字记载及峡州金星草药图,是植物水龙骨科植物大果假瘤蕨Selliguea griffithiana(Hook.)Fraser-Jenk.,而施州金星草药图可能是金星蕨科植物渐尖毛蕨Cyclosorus acuminatus(Houtt.)Nakai.的植物形态.通过明确《本草图经》中记载的金星草原植物,为金星草的合理用药、资源开发、药效研究等提供依据.
吴茱萸是一种武陵山区民间和医药市场广泛应用的道地药材.在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民族医药调研中发现,在武陵山区吴茱萸不仅仅具有温中止痛的药效,还形成独具少数民族地区特色的医疗文化和民俗文化,其中就有将吴茱萸作为婚嫁的嫁妆的习俗.对吴茱萸名字的由来、“嫁妆”民俗文化和有关文化等进行整理分析,挖掘其文化价值、药用价值、经济价值和教育意义,有利于人们对吴茱萸的传统习俗文化进一步认识和传承.
“脑-心-肾轴”是以中医整体观为基础,在中医藏象、经络学说的指导下,形成的具有调控人体精神、意识、思维、脏腑及肢体功能活动的轴系统理论.研究认为“脑-心-肾轴”功能失常,神机失用是老年性痴呆发生的主要病机.从脑、心、肾三者的经脉络属性及功能联系两方面来论述“脑-心-肾轴”形成的理论基础;并通过“脑-心-肾轴”系统来阐述老年性痴呆的发病机制,以期对该病的研究及治疗提供新思路.
“衰其太半而止”出 自于《黄帝内经·素问·六正纪元大论篇》,原意是论述治疗妇人妊娠有癥瘕积聚时使用攻逐消癥散积等药物治疗须秉持的原则,根据后世医家对“衰其太半而止”的理解,认为该治则亦可推广至处理临床各类疾病.基于原文含义提出,治疗过程中关键是把握正邪矛盾转移的时机,且根据后世临床实践,该理论的应用可体现在施治时中病即止、用药时权衡药性、治疗后平衡阴阳等方面.但该理论具体现实运用仍有难度,还应进一步研究分析.
葡萄膜炎是一种发病机制不明确的眼内炎症性疾病,由自身免疫失调、炎症反应和外伤感染等多种因素所致.目前治疗葡萄膜炎的药物以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免疫抑制剂等为主,但长期用药存在严重停药反应和毒副作用.中药治疗葡萄膜炎表现出复发率低、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等优势.以葡萄膜炎为切入点,对治疗葡萄膜炎的中药进行综述,以期为深入探究治疗葡萄膜炎中药的作用和机理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