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关于肾透析患者合并皮肤干燥、瘙痒症、色素沉着以及发汗异常等多种皮肤病是众所周知的.作者对88例经过6个月以上的肾透析患者及143名健康对照者在同一医院相同温度(25℃)、湿度(50%~60%)下进行皮肤pH值测定.88例患者中,男54例,女34例,年龄29~81岁,平均5011.3岁.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肾透析患者合并皮肤干燥、瘙痒症、色素沉着以及发汗异常等多种皮肤病是众所周知的.作者对88例经过6个月以上的肾透析患者及143名健康对照者在同一医院相同温度(25℃)、湿度(50%~60%)下进行皮肤pH值测定.88例患者中,男54例,女34例,年龄29~81岁,平均50±11.3岁.
其他文献
串珠镰刀菌毒素是重要的谷物污染性真菌毒素,造成人畜中毒死亡,近年又证实了其有致癌性.本文从毒素类型及其理化性质、合成代谢、毒理作用机制、污染水平调查和预防措施等方面介绍了近几年来国外的研究情况,以期引起广泛重视.
该患者女性,43岁,全身不适6个月,包括发热、持续头痛、视觉模糊、复视和呆滞等.11年前,患者面、颈、肩、臂、足跖发生红斑性损害,几周后自行消退.以后数年,于足跖和趾出现红斑鳞屑性痒疹性损害,小腿下1/3前侧及左足背出现无症状性、中央凹陷边缘隆起的红斑,在其他医院5次病理检查诊断为环状肉芽肿.近4年来外用皮质激素治疗,皮损仍缓慢扩大至今.
近年来研究证实有多种神经肽类物质存在于皮肤内,它们具有调节小汗腺分泌、促组胺释放、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和影响皮肤血管活性等多种功能.在荨麻疹、异位性皮炎、接触性皮炎等疾病中,皮损处神经肽含量与正常对照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局部注射某些肽类物质可诱发类似荨麻疹样损害.神经肽类物质在变态反应中的作用已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并由此提出轴突反射在某些变态反应性炎症中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氨甲喋呤在临床上应用已有近40年历史.皮肤科早期用于治疗银屑病、皮肌炎取得肯定效果;近十年来又用于治疗淋巴瘤样丘疹病、结节病、类风湿性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皮肤结节性多动脉炎、白塞病、荨麻疹,Szary综合征、角化棘皮瘤及外用治疗银屑病都取得了较好效果.由于多采用每周小剂量氨甲喋呤疗法,故应用安全,副作用少见.
通过病毒培养方法从少数免疫受损的成人及新生儿的周围血中分离出单纯疱疹病毒(HSV),但对身体健康者的局部复发性疱疹病人、其周围血是否存在HSV尚不清楚。对复发性唇疱疹(HL)的末梢血中是否存在HSV进行了研究。34例无其它疾病的复发性HL成年患者,在其唇疱疹的急性期及疱疹病损愈合后数周分别采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以多聚酶链式反应(PCR)及病毒培养方法检测单个核细胞中是否存在HSV。
报道用低剂量环孢素治疗11例对一般治疗无效的坏疽性脓皮病.治疗方法为口服5~6mg/kg/d,其中1例开始时10mg/kg/d,5周后减为5mg.对患者每2周评价一次,包括病史、体检、血压、溃疡测量、血常规、化学检查、环孢素血清浓度.结果:11例中10例溃疡治愈,仅1例无效.10例溃疡痊愈者中7例停药5~36个月后无复发,1例停药18月后出现新的溃疡,1例停药7周后复发,再用11周后治愈,停用14
本文综述了男性型秃发的抗雄性激素治疗、生物反应修饰因子治疗以及外科手术治疗,并介绍了这几种治疗的适应证和副作用.
本文介绍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用不同底物来测定口腔扁平苔藓(OLP)患者血清中抗基底细胞抗体(抗-BCA),并选择鼠食道作底物来测定OLP患者或其他口腔粘膜疾病患者的抗上皮细胞抗体(抗-ECA),同时观察OLP和不同口腔粘膜疾病中抗-BCA的染色构型以及治疗后OLP患者血清中抗-BCA滴度的改变.63例OLP患者,男19例,女44例,年龄22~72岁,平均年龄47岁.其中糜烂型40例,非糜烂型23
丘疹红皮病有?e于经典的红皮病,以瘙痒、红褐色扁平丘疹形成的条纹状皮损(帆布椅征)周围血嗜酸粒细胞增多及淋巴细胞减少为其临床特征.病理上可见郎格罕细胞和TH细胞增多.PUVA光化学疗法效好.外用强效皮质类固醇激素无效.
报道应用一种快速荧光分光法测定血浆尿卟啉,以判断皮肤迟发性卟啉症(PCT)病人病情变化的临床结果。对122例处于不同临床阶段新近诊断为缓解及复发的PCT病例进行了随访研究。所有病人均定期检查其暴露部位的症状,检测血浆尿卟啉和尿中尿卟啉、粪卟啉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