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ED准则的近场动力学及岩石类材料裂纹扩展模拟

来源 :岩土工程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tel201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近场动力学理论的基础上,引入反应岩石类材料破坏特性的应变能密度(SED)准则,同时利用服从Weibull分布的临界破坏条件来描述岩石的异质性,弥补了近场动力学方法在模拟岩石类材料裂纹扩展时无法反应岩石应变软化特性及异质性的不足.利用基于SED准则的近场动力学方法模拟了含有不同倾角单裂纹岩石在单轴压缩条件下的裂纹扩展过程,分析了翼型裂纹、次生共面剪切裂纹及反翼型裂纹扩展的机理.利用提出的方法模拟了含双平行裂纹岩石在单轴压缩条件下的裂纹扩展过程,结果表明预制双平行裂纹岩石破坏可分为3个阶段:翼型裂纹第一次贯通;剪切裂纹第二次贯通形成闭合的破坏环;剪切裂纹形成宏观裂纹引发破坏.最后将本文模拟的结果与前人室内试验及数值模拟的结果对比,以验证方法的有效性,通过对比发现提出的理论可较好的模拟岩石类材料裂纹扩展的过程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基于SMP准则,研究了八面体面6个主应力空间域与空间滑动面、应力状态3者之间的关系,考虑土材料的空间滑动面会随着主应力的夹角变化,提出一般应力条件下的各向异性材料的强度变化规律表达式。对真三轴条件下各向异性黄土强度特性的模拟结果表明,建立的基于空间面变化的各向异性强度变化表达能够较好地反映黄土材料在一般应力条件下的强度变化规律,尤其是材料空间滑动面方向与应力主轴成任意角度时的强度变化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岩质滑坡通常受控于一系列与断层、褶皱和剪切带等相关的复杂岩体构造损伤面和软弱带,为滑坡启动提供了潜在破坏边界.为研究断裂与背斜构造背景下岩体损伤和不连续地质界面对
塌方作为软弱地层隧道施工建设的一个重大安全风险,在层状地层隧道建设中尤其值得格外关注。隧道塌方的预防和管控得益于其表现及演变规律的全面掌控。以第四系土砂互层地层隧道为研究对象,通过相似模型试验并结合数字图像处理技术,首次研究得出土砂互层地层隧道塌方特征及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围岩破坏非瞬间破坏、而呈渐进性破坏,破坏始于拱脚处围岩裂隙发育并向上扩展、拱脚处围岩产生局部掉块,接着拱顶上方围岩小范围塌落,裂隙扩展和失稳塌落循序渐进,拱顶上方围岩大范围塌落,最终使得拱顶上方围岩不断离层破坏。(2)土砂互层地层
研究了冻融循环、干湿循环和交替的干湿—冻融循环对压实膨胀土的微观结构、土–水特征曲线和收缩特征曲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冻融、干湿以及干湿—冻融循环显著改变了压实膨胀土的大孔隙系统;干湿循环使压实土样的大孔隙消失,但产生可见的宏观裂隙;冻融循环导致土样产生肉眼不可见的微裂隙;干湿—冻融循环既产生可见的宏观裂缝,又产生不可见的微裂隙。宏观及微观裂隙的产生显著降低了膨胀土在低吸力范围内的持水能力以及从饱和状态到干燥状态的收缩量,但对高吸力范围内的持水能力和土样的缩限和塑限无显著影响;收缩特征曲线等比例收缩段和
目前对于双孔隧道渗流场的解析求解多基于单孔隧道渗流场的简单叠加,未真实满足洞周边界条件,所得结果存在误差.基于质量守恒定律和达西定律,采用保角变换法和Schwartz迭代法
目前关于降雨影响在土建工程上的应用研究一般是针对边坡稳定性,还较少考虑对隧道开挖的土工影响,尤其是力学解析机理研究还非常少见。基于分层假定Green-Ampt模型来模拟降雨入渗过程,采用复变函数理论对雨浸地层进行分区映射计算,尝试提出了降雨影响下隧道开挖引起的周围地层位移场和应力场理论分析方法。此外,利用既有工程监测数据与理论解析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可靠性。最后,通过参数分析,获取降雨强度、降雨历时、饱和渗透系数以及饱和层基质吸力等主要降雨参数对降雨区域隧道开挖诱发地层变形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
在单剪条件下,由于侧边界上不存在互补的剪切应力会导致应力不均匀,使得室内单剪试验研究变得复杂.提出一个考虑砂土初始各向异性的单剪试验数值分析方法.主要是通过引入初始
埋地管道的地震响应主要受管道沿线地震动空间分布特性及场地非均匀性的影响。为研究非均匀场地中埋地管道在纵向非一致激励下的抗震性能,开展了均匀和非均匀场地中埋地管道的多点非一致激励振动台模型试验。分析了均匀和非均匀场地中埋地管道在不同地震强度作用下的应变响应,研究了纵向非均匀场地对埋地管道地震反应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纵向一致激励作用下,非均匀场地中埋地管道轴向方向上的最大峰值应变出现在场地变化的过渡区,且其高于均匀场地下的峰值应变。在纵向非一致激励作用下,在较低加载等级下,管道峰值应变的大小与均匀场地下相
合理评价预测施工速度关乎隧道TBM施工的成败与效益.现有的TBM施工速度预测模型多利用岩体参数和掘进参数预测瞬时/平均施工速度,对掘进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施工风险考虑不足.
针对堰塞湖开发利用工程安全保障等技术理论问题,以牛栏江红石岩堰塞湖综合水利枢纽为工程依托,设计提出了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的堰塞坝混凝土防渗墙变形与受力监测技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