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月同人不同

来源 :作文通讯·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swo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白、苏轼这两位在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璀璨光辉的大文豪对中华文化产生了很大影响。将李白的《静夜思》与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相比较,会擦出无数火花。
  这两篇诗词都以“月”为题材,又都表达了对家乡、家人的思念,文字明白如话又意境悠远,情感同样深切真挚、打动人心,却是千古传诵的名篇。
  古人最爱借月亮表达自身情感,李白更是如此,他在诗中借明月抒情,大气又直白。一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简单直接,却淋漓尽致地倾诉了浓烈的思乡之情,对家乡多少思念、多少记挂,全部诉诸笔端,这寥寥十字,思乡之情喷涌而出!李白的恣意豪放和任性潇洒的性格也随之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中。《静夜思》文字简单直白,却给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刻骨铭心的思念,触动了人们心底最柔软的地方,百读不厌、耐人寻味,成为见月思乡的千古绝唱。君不见凡有华人的地方,哪里不曾传诵着“床前明月光……”的诗句?
  待我们稍大些,就开始吟诵“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那优美的词句、动人的情感滋润着我们的成长。《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同样是见明月而生情,抒发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这首词更多地体现了作者自己的经历与人生感悟,表达了他屡遭贬谪但仍然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向往,以及一种百折不挠、不改初心的从容豁达的精神。苏轼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这恰恰表现了其对政治斗争的厌恶,对官场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无奈。虽然他也接受“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现实,可最终仍“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以一种美好的愿望祝福自己思念的人,共享这美好的月亮。这是一种多么丰富博大的精神境界啊!
  从风格上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也营造了一种浪漫情景。与李白一样,苏轼也具有浪漫气质,与明月对话,想象自己畅游月宫,天上人间自由翱翔,这带给我们梦幻般的感觉,展现了诗词迷人的艺术魅力。
  《静夜思》写于诗人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一个他乡游子,夜深人静时难免思念故乡,何况在月明之夜。“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床前清冷的月光误作洒落地面的浓霜的情景。错觉正是思念到极致才产生的啊!通过这样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了思乡之情。他翘首凝望月亮,不禁联想此刻他的故乡也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于是自然吟出“低头思故乡”的结束句。情感表现深厚却集中,没有其他情绪掺杂其中。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是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这一时期,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各地。他曾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但这一愿望未能实现。这年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这首词反映了作者复杂矛盾的思想感情:远离京都,政治上不得意,与兄弟多年未能团聚,有愤懑、有遗憾,尽管如此,对现实、对理想仍充满信心。全篇贯穿始终的是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它们都是流芳千古、脍炙人口的名篇,都承载了作者丰厚的思想情感,都是千百年来滋养了无数中华儿女的宝贵精神财富,却给我们捧出了不一样的月亮,道出了不一样的情感,真是“千古月同人不同”啊!
  教师点评
  《静夜思》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我们从小便很熟悉,相信随着我们渐渐长大,我们对这两首诗词的理解会更加深刻。小作者在欣赏,同时也在比较,从诗词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情感、表现手法、写作背景等各方面都谈了自己的看法,得出了自己的结论:“千古月同人不同。”
  膾炙人口的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相信小作者也是在诗词的丰富情感和醇厚之美的滋养中长大的。文章语言准确丰富,表述生动灵活;夹叙夹议,评论得当;情境描述富有美感,表现了一定的写作功底。
  (赵燕)
其他文献
教育  用善意编织青春  2020年1月,多家媒体报道了一则温暖人心的新闻:浙江省江山市城南中学的初二女生郑伊敏每天都会乘坐109路末班公交车,并坚持在公交车上捡垃圾、关窗户三百多天。  一次,109路末班公交车司机夏师傅对车上的学生乘客说:“孩子们,你们不要在车上扔垃圾,下车后随手关好窗户,不然我下班后还要做一遍卫生。我都60岁了,你们要体谅一下呀!”郑伊敏将夏师傅随口一说的这句话记在了心里。此
在一个满眼绿色的夏天,吹着温柔的风,到家門口的参天大树下“探险”,突然看见两只粗心的小龙猫边走边掉落一颗颗橡果,于是跟着它们,来到生机盎然的神秘树洞,跳在大龙猫毛茸茸的肚子上懒懒地睡上一觉……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夏天!2018年年末,1988年出品的日本动画电影《龙猫》在中国上映,小朋友们由此爱上了那只灰色的大龙猫,而他们发现,电影院里的爸爸妈妈也开心得像个孩子。  编辑有话说  有人说,30年过
夏,挽住风的臂膀,一步步走來了。  蕴藏在地表下的热能好似从每根草、每棵树,甚至每粒土里进出来。慢慢地,悄悄地,当那热能升腾到天空时,便传来蝉的聒噪声。  清晨,我走在蝉的聒噪声里。两旁的地面上、行道树下静静地伏着好些棕黄色的蝉蜕。  我拾起一只,轻轻放在手中观察。那蝉蜕上覆盖着薄薄的一层红土,风尘仆仆的样子,讲述着它的主人漫长的蜕变故事。  蝉蜕上的三对足乖巧地立着,不失生机,而它的眼部已变得空
沿着小巷走七八里路,拐过四五个弯,经过几家灰扑扑的店,走过一座架在干涸的河上的桥,有一座白铁门的小院,那就是我曾居住的地方。  你若透过门缝向里望去,指不定会望见三个孩子聚在一起,兴致勃勃地拉千张布的身影。大舅舅家并不富裕,靠做千张的小本生意过活。早晨五点,公鸡还没有打鸣儿,舅妈就匆匆从楼上下来了,乌黑的长辫子编得清爽,乖巧地贴在头皮上纹丝不动。她会用带漏孔的钢勺从桶里捞出头天晚上浸泡着的黄豆。这
老话说:男孩亲妈妈,女孩亲爸爸,女儿是爸爸的小棉袄。而我一直与爸爸不怎么亲,反倒有点儿怕他。爸爸个子不高,但五官周正且有特点:眉毛短而浓重,生气时会皱在一起。最令我惧怕的还是他那深如潭水的眼睛,那是一种纯正的、不带一点儿杂质的黑。生气时的目光比平常还要深邃,简直叫你不敢直视,生怕被吞进无边无际的黑暗中。爸爸的“严父”形象一直印在我的脑海里,他对我很严厉,甚至可称之为严苛(即使爸爸的说教大多是对的,
事件回放<<<<  近来,青海省格尔木市的315国道部分路段成了“网红公路”,许多游客驻足并在公路中間拍照,甚至有当地导游将此地列为“必去景点”。拍出来的照片虽酷炫,安全隐患却不少。据青海省交警总队介绍,自2018年至今,因在315国道上拍照引发了8起交通事故。  时事鲜评  拍照要紧,还是生命要紧?这居然成了问题。更荒谬的是,诸如此类的现象在全国各地屡见不鲜。从大学生铁轨上摆拍逼停火车,到小夫妻
一首《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让我认识了你———一位柔婉、从容、优雅,钟情于文字、执着于建筑的才女。照片中的你笑靥如花,身着素白长裙,如出水芙蓉般清纯,乌黑的云鬓和清澈的双眼令人难以忘怀。你既是“优雅闲隐的弱女子”,又是“风浪尖上的女强人”。缥缈的爱情  你在倫敦与徐志摩邂逅,曾有过一段才子佳人的浪漫爱情。你们在星辉斑斓里长谈,在康桥柔波上泛舟,“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这段爱情就像天边的彩虹
什么样的文章是好文章,这可是个大话题。好文章的标准有很多,每个人的标准也不尽相同,但是,如果把“新颖”二字列入标准,每个人都会很赞同。  今天,我们就以两首“咏柳”诗为例,谈谈写作中“出新”的问题。  柳树在中国算是特别常见的树种,无论南方还是北方,都大量种植,在古诗中也是常被提及的植物。  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传统。因为“柳”与“留”谐音,故用折柳表达依依惜别之情。有了这个背景知识,我们才能深入理解
“嘎吱——”  随着一个急刹车,我的身体控制不住地向前倾斜,胸口撞在了自行车的把手上,疼得我龇牙咧嘴。但我顾不上疼,急忙从口袋里拿出那张10元纸币,不错眼珠地盯着店面招牌上的“丰味寿司”几个大字。我觉得,我的眼睛一定在冒绿光!  我小心翼翼地摊开10元纸币,不禁露出幸福的微笑——终于有零花钱买小吃了!这家“丰味寿司”店地理位置优越,位于我去学校的必经之路上。平时上下学,这里总是排着长长的队伍,人气
【舞曲·下】  C小调2/4拍  十六分音符的断奏再次推动篇章的延续,而后由拨奏引领你回到最初的节拍。流浪者們哪,拾起原本的梦想,怀揣新生的希望,准备好,收拾行囊,你们很快将再次启程。  我与那位大排档老板,算得上老相识了。本来以为两年前的除夕会是我们人生中唯一的交集,不成想,我们竟成了无话不谈的忘年交。  白天,我有时会去他的餐馆里坐坐,有时点几串烤串,有时什么也不要,只是坐在靠窗的那个老位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