淑女演奏家于红梅

来源 :音乐周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aijj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休闲时空
  
  初识于红梅是在6年前,她带着一群学生在北京音乐厅开二胡师生音乐会,今年再次相聚起因也是跟她的学生有关,不同的是她带着自己的学生给恩师开音乐会。在于红梅心里,老师和学生的位置永远高于一切。
  
  从假小子到淑女演奏家
  温婉、柔弱、淑女是大多数人见到于红梅后的第一印象,她的动作、神态,甚至她说话的声音都是软软的、柔柔的,这样的性格很难让人同假小子的形象联系在一起。“我小时候是个假小子,留着运动头,活泼好动。不像现在这么沉静,大概这种性格的改变源于二胡。练琴过程是很磨人的,每天练琴就是不说话、完全沉默,身心都要求很静,性格慢慢磨得细腻、不爱说话了。”但是只要上台,于红梅的音乐所传递出来的那种激动人心和大气磅礴的爆发力,又很难让人和眼前这个温柔的女子联系在一起。音乐周报总编辑安瑞私底下说,想不到于红梅的音乐那么有情、有张力。
  “也许是从小的乐观性格使然,我是一个遇到任何事都吃得下睡得着的人,我不怕困难,不怕挫折,这些困难和挫折在我看来都是生活的馈赠。”在音乐上于红梅很细腻,但是生活上她又是很粗、很随和的人,所以音乐当中的大气和激情她表现起来得心应手。
  从演奏家到Nico妈妈
  2006年底,于红梅得了一个白白胖胖的混血儿女儿,这让她在事业之余又多了一份牵挂。初为人母,于红梅即随团赴欧洲巡演,想孩子想得经常一个人躲在房里偷偷哭。女儿倒是没有因此而偏心眼,几乎是在同一天会叫了“爸爸”和“妈妈”。同所有幸福的妈妈一样,一提到女儿,于红梅赶紧掏出照片,小家伙有着爸爸的五官和轮廓,但笑起来眼神特别像妈妈。“她非常喜欢音乐,给她唱歌,你唱什么,她就跟着你‘啊啊啊啊’的叫,你唱得高她就叫得高,你唱的低她就叫的低,很好玩。”于红梅每天在家里练琴,只要是小家伙听见了,她都会跑过来跟着“招呼招呼”。
  女儿是个“人来疯”,特别爱“交际”,跟谁都笑,见谁都打招呼,见了漂亮阿姨还会主动伸手去“爱抚”一番。在小区里,从大人到小孩,都认识Nico,如今小区里的人们见了于红梅就说:看,这就是Nico妈妈。
  从自信学生到知心师傅
  学生时代,是于红梅的恩师张韶培养起了她的自信,鼓励是张老师在于红梅身上运用最多的教学方法。“那时候,我就认为自己是拉得最好的,考试的时候,挺着小胸脯往那儿一坐,我就觉得老师会给我最高分,其实都还没拉呢!”“这种自信心对一个演奏着来说非常宝贵,当你站在舞台上,面对那么多观众,不用说里面还有很多专家同行,如果没有很好的自信心,是很容易紧张而影响到演奏的,更不要说发挥自己的最佳水平。但是,如果心态好的话,舞台上的演奏对演奏者来说就是最好的享受。你把平时练琴的积累和感受,在观众面前展示和表达出来,那种和观众不需要语言而进行的交流有着无穷魅力,令人体会到心灵的释放和情感的满足。”
  因为有了切身经验,于红梅在自己的教学当中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鼓励学生二度创作非常注意:“艺术需要个性,提倡创造、创新,抹煞个性就是抹煞艺术。在教学中需要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长处,就是要培养比我们更好的人,不然,艺术就没有发展了”。
  课堂外,于红梅和学生相处得非常好,学生在学习上、生活上、感情上有事都来找她倾诉,她不但教学生怎么拉琴,还教学生如何化妆、如何选衣服,学生们背地里都称她知心姐姐。
  可能是因为二胡特别适合女性演奏,于红梅的学生一水儿的女孩子。“我发现这确实是个问题,演出时没人搬椅子,出去演出时也没人搬箱子,今后会考虑招几个男孩子来教。”于红梅柔柔地说。
其他文献
小泽征尔率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在沪演出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可以说是今年上海演出舞台的一大热门。回味“婚礼”的过程,我们从中看到了什么?  尽管在演出前有种种消息传出,小泽征尔的身体状况欠佳,但9月17日晚出现在东艺舞台上的小泽,却是神采奕奕,身手敏捷,让人眼睛一亮。已经是72岁的老人了,还如此精神,看来他为这场演出做了精心准备。    这次的《费加罗的婚礼》,采用的是音乐会版的形式,相比舞台
期刊
美国风琴演奏家波尔·雅可布斯(Paul Jacobs)于10月9日在纽约市的圣玛丽大教堂演奏了法国作曲家梅西安的作品《Viver du saint Sacrament》。  这部完成于1984年的风琴作品由18个乐章组成,总共需要演奏2小时。2004年,雅可布斯曾经在圣玛丽大教堂演奏了全部梅西安的风琴作品。那次长达9小时的演奏会,是雅可布斯自2002年始以来举办过类似八场马拉松演奏会中的一场。20
期刊
对百老汇音乐剧《42街》向往已久,这次趁该剧到我国巡演之机,9月22日专程到巡演的第一站上海先睹为快。  “戏中有戏”是本剧剧本创作的一大特色。其故事取材于百老汇传统的热门题材,将一个平凡而单纯的音乐剧“灰姑娘”故事演绎得既一波三折又明白易懂。重要的是,它的舞台呈现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样豪华和花哨,舞台上没有复杂的机械装置,也很少使用硬景,多通过二道幕、灯光和软景的巧妙使用便顺畅自然地实现了戏里戏外
期刊
为推动交响音乐创作,促进国际作曲界的交流与碰撞,推介优秀的当代音乐作品,繁荣我国音乐文化生活,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管,上海音乐学院主办,上海市优势学科和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资助的“上海音乐学院《钟鼓奖》国际作曲比赛”项目,目前已经进入决赛准备阶段。  大赛组委会于2006年5月开始筹划,经过一年多来的辛勤努力,完成了赛事前期的各项工作,制定了规范而严格的比赛规则与赛程,建立了专用网站。2006年
期刊
表演杂谈    9月22日,中国艺术研究院剧院里,上演了日本青春偶像组合AKB48与中国“蓝莲花”民乐女子乐团的同台竞技。在AKB48与“蓝莲花”现场表演和两位先生的讲演中,微妙地体现出了在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中不同的明星包装操作模式。  AKB48于2005年底在日本秋叶原诞生,这是结合少女偶像企划及剧场表演的新时代偶像团体。由知名制作人、同时也是畅销作家的秋元康先生领军,号召史上最强的制作团
期刊
军旅音乐家风采    一个牧人的儿子,从巴丹吉林沙漠深处走来,走进绿色军旅,走进音乐人生,走出一路艰辛,一路豪放,一路辉煌。他,就是著名蒙古族男中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合唱指挥家阿日布杰。    1941年初夏,内蒙古阿拉善右旗萨尔台苏木乡一个贫穷牧民家里降生了一个男婴,父亲给他取名叫协日班迪(意为“黄毛小子”)。5岁那年父亲领他到一寺庙,请活佛赐名阿日布杰(藏语:“开朗广阔”)。  阿日布杰的童
期刊
每周连载     盛韵/译 樊燕华/编辑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  贝多芬出生于波恩,佛兰德斯人后裔,1792年迁居维也纳。在19世纪,他的音乐、个性和生命中的事件几乎成为神话,他被视做天才和创造的完美结合。    当贝多芬还是个孩子时,波恩有个名叫施多姆的中年人,曾经是个音乐家,学过作曲。他经常右手拿着指挥棒、左手拿着乐谱在镇上到处走,却一言不发。当他走到莱茵街934号一楼时,觉得没什么人会
期刊
音教关注    如果不是在9月27、28日亲临上海音乐厅,你绝对不会想到中国戏曲学院附中(以下简称中戏附中)有这样一支技法出色、队伍齐整的民乐团;如果不是聆听着该团音乐仔细地品味这个乐团,你也许无法明了这个充满生机的团体在探索戏曲音乐发展上所做的努力和价值。两场音乐会上,各色民族乐器同台,各种演出形式呈现,这个成立于2004年的年轻乐团以巨大的活力征服了在场观众和音乐人的心。    9月27日晚,
期刊
黄梅戏艺术节9月6日开幕    湖北省第六届黄梅戏艺术节暨黄冈地方戏曲新作展演,将于9月6日至17日在武穴举行。将有来自省内外的15台新创作剧目参加汇演,参赛参演单位均超过前五届。  今年6月,黄梅戏也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我国地方戏曲特别是小的地方剧种,存在“失血”问题,节庆活动给人以繁荣印象,“过日子”恐怕还要解决“失血”。    上海大剧院演出季剧目吸引人    8月31日,上
期刊
先声夺人    本报讯(记者 乐工)为展示著名作曲家杜鸣心50年来的创作成果,北京市文联、北京音协会同中央音乐学院、北京交响乐团联合将于10月19日至20日,举办“永远的春之采——杜鸣心从事音乐创作50周年音乐会暨学术研讨会”,并计划编辑出版相关文集。  杜鸣心是我国当代重要作曲家,在世界各地华人听众中影响广泛。他主要致力于大型器乐作品创作,主要作品有舞剧《鱼美人》《红色娘子军》(与吴祖强等人合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