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病人女,68岁,因右上腹坠胀伴乏力2个月入住外院,CT显示肝轮廓明显增大,肝右叶向下至髂棘水平,肝右叶被巨大低密度影肿块占据,约21 cm×15 cm× 28 cm,内见不规则低密度影,增强见动脉期肿块内少许线样强化灶,中心低密度区无强化,门脉期肿块内强化显著,诊断为肝巨大血管瘤。
【机 构】
:
225000,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肝胆外科,225000,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肝胆外科,225000,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肝胆外科,225000,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肝胆外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病人女,68岁,因右上腹坠胀伴乏力2个月入住外院,CT显示肝轮廓明显增大,肝右叶向下至髂棘水平,肝右叶被巨大低密度影肿块占据,约21 cm×15 cm× 28 cm,内见不规则低密度影,增强见动脉期肿块内少许线样强化灶,中心低密度区无强化,门脉期肿块内强化显著,诊断为肝巨大血管瘤。
其他文献
笔者对一例肝尾叶13cm巨大肿瘤进行了完整切除,术后病人恢复顺利.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病人,女,17岁,因右上腹不适1个月入院.入院查血常规WBC 6.3×109/L,RBC 4.10×1012/L,Hb 131 g/L,PLT 23×109/L,HCT 35.6%.
自1991年首例腹腔镜脾切除术成功以来[1],腹腔镜脾切除术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对于巨脾(B超脾脏长径超过15 cm或重量达1500 g及以上者)[2-5],手术难度明显增加.手助腹腔镜技术(hand-assisted laparoscopic surgery,HALS)使腹腔镜手术难度大为降低,腹腔镜巨脾切除成为可能.笔者对5例巨脾病人成功实施了手助腹腔镜脾脏切除术,取得一定经验,报告如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hepatic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HIRI)是肝脏外科常见的病理生理过程,临床工作中如严重肝外伤、肝切除、肝移植等均涉及这一过程.
20世纪90年代以来,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acute pancreatitis,SAP)的治疗已逐渐达成共识,在病程早期采取积极的非手术治疗,在病程后期当继发胰腺感染时,需手术治疗[1]。
目的 研究aPKC-t和E—cadherin在肝外胆管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探讨肝外胆管癌侵袭转移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9例良性胆管组织、35例肝外胆管癌及6例胆管源性转移癌中aPKC-t和E—cadherin表达,分析两者与肝外胆管癌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及侵袭性的关系。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累计生存率行单因素预后分析,并经Log-rank检验;选
胆道术后胆管残余结石发生率较高,是胆道外科疑难问题之一.陕西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采用体内微爆破碎石仪治疗难治性胆道结石53例,效果良好.同时回顾性分析该科通过纤维胆道镜治疗的胆道结石50例资料,比较分析碎石仪治疗胆道结石疗效。
2004年1月至2006年1月,笔者按一定的筛选标准对48例胆石症病人分别采用支架管内引流或T管引流的方法处理切开的胆总管,探讨支架管内引流在胆道探查中的应用价值。
近年来肝脏移植在我国发展迅速,每年的肝移植例数成倍增加,而且随着移植技术的不断成熟、高效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以及肝移植后乙肝复发的成功预防,术后长期存活的病人不断增多,而各种原因造成移植肝失功需再次移植的病人数也不断增加。
目的 探讨肝癌肝移植手术后使用雷帕霉素(rapamycin,RPM)与普乐可复为主的免疫抑制治疗是否有助于防止肝癌的复发与转移.方法 2004年1月至2005年1月期间19例肝癌行肝移植病人(米兰标准6例,扩大米兰标准13例)随机选取其中10位病人作为治疗组(米兰标准2例,扩大米兰标准8例)手术后使用雷帕霉素与普乐可复为主免疫抑制治疗,9例(米兰标准1例,扩大米兰标准8例),采用普乐可复为主的肝癌
目的 通过观察不同胆道重建方式在医源性胆管损伤和肝移植中的应用,探讨胆管对端吻合法的疗效.方法 分别回顾分析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10年来术中发现胆管横断性损伤并及时修复的19例临床资料和66例肝移植临床资料,并对其胆道重建方式进行探讨.结果 胆管对端吻合法在医源性胆管损伤术中的效果优良率达86.6%,肝移植术中供受体胆管端端吻合是否留置T管对其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胆管对端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