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蹄病症状及防治方法

来源 :南方农业·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qiang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奶牛蹄病是奶牛蹄部疾病的总称,主要是由奶牛机体骨质疏松造成的或其他各种不良因素引起的蹄变形、指(趾)间皮炎、蹄叶炎、腐蹄病(指/趾间蜂窝织炎)和蹄裂等。现就其临床症状、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叙述如下。
  关键词 奶牛;蹄部病;治疗方法
  中图分类号:S858.2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36--02
  在奶牛业中,蹄病是仅次于繁殖系统疾病和乳房炎而引起奶牛被迫淘汰的第三大疾病。蹄病会导致产奶量下降和繁殖效率低下。奶牛跛行90%是由于蹄的问题引起的。蹄病的发生是慢性过程,如果治疗不及时,会降低奶牛的泌乳量和利用年限,从而影响到养殖者的经济效益。
  1 临床症状
  主要的症状是跛行、奶牛患病肢负重困难及站立姿势不稳。急性病牛患处局部常出现红、肿、热、痛等炎症性反应,肢蹄不撑,卧地不起,严重者伴有体温升高,食欲降低、反刍减少,泌乳量下降等症状。慢性病牛的全身症状轻微,有的仅表现食欲不振,泌乳量下降,病牛常喜躺卧,运动时出现跛行症状。
  2 发病原因
  有很多因素能导致奶牛蹄病的发病,但主要因素是营养。在集约化饲养条件下,日粮营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蹄病的发生。如果日粮中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矿物质及微量元素比例不当,维生素缺乏,粗纤维不足,或者干物质含量低等都可能导致蹄病的发生;同时,粗饲料进食量减少,致使瘤胃內环境发生异常并造成反刍障碍,导致瘤胃酸中毒发生时,其产生的组织胺和乳酸则可作用于蹄组织上的毛细血管,刺激局部神经,促使蹄病发生。但如果由于产前饲喂不当,致使奶牛产后发生胎衣不下;酮病时,其所产生的毒素和其他介质,则易引起蹄叶炎等蹄部疾病。饲料中矿物质缺乏,特别是钙、磷的不足或比例不当,也易导致蹄病发生。此外,霉败饲料的有毒成分,有些可引起奶牛过敏反应,并能引起蹄病。另外,导致奶牛蹄病发生的原因还有,饲养管理不善,奶牛舍及运动场的环境卫生差等,都是诱发奶牛蹄病的原因。
  3 治疗方法
  应坚持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消除疾病诱发因素,如治疗原发性疾病,停喂精料,清理胃肠,改善环境等,并将病牛转至铺有垫草或土地面的圈舍;同时,根据病情采取相应的冶疗方法。
  3.1 局部疗法
  对于只表现出局部症状的奶牛采用局部疗法,该方法治疗效果良好,而且不会产生药物残留。修整变形蹄,使其达到正常形态,对于病情严重而不能负重或负重困难的牛,可进行装蹄冶疗,缓解其负重状况。同时,配合其他局部疗法,如蹄浴疗法、手术疗法和局部注射药物疗法等。
  3.2 全身疗法
  急性或严重性蹄病采用全身疗法,使用消炎及镇痛药。如奶牛混合肌注青霉素7.5万U双氢链霉素70 mg、红霉素10 mg能有效治疗蹄病。严重病例还可静脉输入抗生素、碳酸氢钠,大剂量输液对改善微循环,促进有毒代谢产物的排除也具有积极意义。此外,使用抗组织胺药物治疗也可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4 预防措施
  4.1 定期保养蹄趾
  在春秋两季或发现蹄趾生长异常时修整牛蹄,削掉蹄底坏死组织或结痂夹层,变形蹄要刨光修平,避免畸形蹄的出现。要经常保持牛蹄卫生,清除趾(指)间污物,冬天用毛刷干刷蹄,清除藏有石头和沙粒等异物;夏天用清水冲洗牛蹄。坚持用4%硫酸铜液对牛实施浴蹄,夏、秋季节每星期最好浴蹄1~2次,冬、春季节1~2周浴蹄1次(湿寒地区可适当增加浴蹄次数)。当患有轻度蹄病和中度蹄病的牛只数量达到或超过牛群1/4时,就应增加浴蹄次数,最好每周浴蹄3次以上,并要分析发病原因,采取综合措施防治;建立定期修蹄制度,每年对全群牛只的肢蹄检查一次,对蹄变形牛在产后15 d左右进行1次修蹄。修蹄时,要严格执行修蹄技术操作规程,正确修蹄。另外,蹄浴是预防奶牛蹄病的重要措施,在牛舍出入口处修建一个水泥池,池长3~5 m、宽1 m、深20 cm,内加100 g/L硫酸锌溶液或40 g/L硫酸铜溶液,也可以用3%~5%福尔马林溶液,温度45 ℃以上,每月蹄浴1次,也可以用喷雾器对牛蹄进行药物浴蹄。
  4.2 均衡日粮营养
  据不同的地域、季节、生产阶段等的需要搭配和调整各种饲料营养成分,确保奶牛日粮结构平衡,满足奶牛机体需要。日粮的供应要根据奶牛不同生理阶段随时调整,尤其注意不要使怀孕后期的母牛过于肥胖,对围产期母牛要予以安全的精料给量计划,重点是产后2周内的精料给量不能达到最高量,要避免日粮的突然改变,3周后可给与高水平精料及含粗纤维较少的粗饲料(3~4周时精料给量达到最高水平为适宜);要使其摄入的1/3干物质来自富含粗纤维的粗饲料(但如因疾病等原因采食量下降时,则至少60%的干物质应来源于粗饲料)。要减少湿度大的饲料的饲喂量(因其酸度较高),日粮干物质含量应始终保持在45%~55%。要特别注意钙与磷的比例和满足奶牛对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需要。杜绝用发霉饲料喂牛。配合日粮时要注意合理的精粗比、能蛋比(能量与蛋白质的比例)、钙磷比、维生素的补充及微量元素的含量。为了预防腐蹄病的发生,可口服补锌,混合精料中日添加硫酸锌2~4 g,对防治腐蹄病效果显著。
  4.3 圈舍与管理
  圈舍卫生条件、湿度、地面硬度、大小等都直接影响牛蹄的健康状况。夏秋季节,雨水较多,气候炎热,如果牛圈泥泞,牛蹄长期受污物浸渍,会使角质变软,促使蹄病发生。如圈舍阴暗潮湿,通风不良,会发生氨气聚集,在氨气作用下,牛蹄的角质蛋白会分解变性成为死角质,蹄底分解变性后则呈粉末状,形成临床上的粉蹄。改善饲养环境奶牛舍地面最好用机制红砖铺制而成,水泥地面不能太光滑,太光滑可促使软化的角质过度磨损,引起蹄底发生严重的挫伤。当蹄部损伤产生疼痛时,牛喜欢在泥水中站立,从而使开放的创口受到污染,加重病情。这样的病例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导致蹄的深部感染,有时甚至发生蹄化脓性关节炎、腱鞘炎和系关节的化脓性炎症。但也不能过于粗糙,不用炉渣、石子、砖块和瓦片等尖硬物铺垫运动场和奶牛通道,以防损伤蹄部,最好是用三合土垫压而成。牛舍应经常打扫,保持圈舍、运动场的清洁、平整、干燥,及时清扫粪便,排除污水。定期消毒,每月对环境和牛舍消毒2次,杀灭其中的病原微生物。另外,奶牛要有足够大的运动场,地面最好呈中间高,四周略低的凸形,以利排水和渗水;同时,为牛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保持牛蹄清洁干燥。
  4.4 遗传因素
  搞好选育工作奶牛蹄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有很大关系,禁用有肢蹄遗传缺陷的公牛配种。淘汰蹄肢有严重缺陷的公牛。一些牛蹄性状具有遗传性,如蹄踵过高、趾骨畸形、螺旋状变形蹄都具有遗传性。蹄病的遗传性则表现在某些牛的后代对指(趾)间增生和蹄叶炎有明显的易感性因此在选种时,坚决淘汰蹄有严重缺陷的牛。在每年制定选种选配方案时,注意对使用公牛的后代情况进行调查,选择优良品种、蹄形合格的公牛,母亲发生蹄变形的母牛均不选留。
  4.5 建立防疫制度
  杜绝一切传染病的侵入,由于传染病、寄生虫病的流行与传播,也常常诱发奶牛蹄病。如最为常见的传染病口蹄疫、坏死杆菌病、牛病毒性腹泻和锥虫病引起的病牛四肢下部水肿,也可波及蹄部,引起蹄病发生。为保证牛蹄不受可能引发蹄病的传染病的侵害。要加强饲养管理,做好奶牛口蹄疫、坏死杆菌病、胃肠炎、奶牛胎衣不下、霉变饲料中毒等病的预防工作。
  (责任编辑:赵中正)
其他文献
文章通过电阻率法对InSn49.1和InSn70合金熔体在升温过程中的电阻率进行了测量,结果发现在合金熔点附近的低温区域电阻率有异常的表现。进一步分析认为,在这些合金熔点附近的
现如今,世界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加剧,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伴随着“银发浪潮”的到来,庞大的老年群体为社会养老事业发展带来诸多挑战。其中,失能老人这一
炎性成纤维细胞肉瘤是一种少见而独特的间叶性肿瘤,有低度恶性和交界性肿瘤的特点,多发生于青少年,可发生于人体的多个部位。小儿腹腔内炎性成纤维细胞肉瘤好发于学龄期儿童,起病
一是发展势头迅猛。截至2010年第三季度末,全市实有农民专业合作社9576户、出资总额160.69亿元,分别比去年底增长68.56%、125.66%。7—9月全市新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1223户、出资总额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止血压脉带预防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将80例使用动静脉内瘘的血液透析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每组各40例。透析后,A组316
临床上对不能由口进食的患者(如昏迷、口腔疾病及口腔手术的患者)多采用鼻饲法。目前,成人通常使用16#或18#透明硅胶胃管。在护理中我们发现胃管口外端较大,故与注射器连接不紧,易
近年来,随着血管介入技术和材料的发展,特别是弹簧圈的应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已成为颅内动脉瘤的一种新的治疗技术。2009年我院共治疗颅内动脉瘤5例,效果良好,现将颅内动脉瘤介入
环境教育:一个日益重要的教育领域──评介《国际环境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诸惠芳环境问题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正对人类的生存构成严重威胁。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和人们对
伴随着忠农支衣政策相继出台,衣民收入保持了6年的持续增长势头。在欣喜的同时,应当冷静地看到,长期制约农民增收的因素尚未根本消除。
培训是一种有组织的标准传递、信息传递、知识传递、技能传递、信念传递的行为。但仍有不少人对培训并不重视,从不主动去参与各项培训即使是被点名要求参加也是抱敷衍的态度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