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情感因素对于小学生们学习效果的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小学数学这门学科不同于其他的学科,复杂的知识、抽象的概念比较多。因此,为了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们可以从学生的情感因素着手,利用创设情境的方式来激发智慧火花。
关键词:情境化教学;小学数学;小学生
在素质教育大力推行和发展的今天,实施情境化教学已经成了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所谓的情境化教学,简单来说就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需求,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来创设出恰当的教学情境,然后引导学生置身在情境当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情境化教学的运用,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更能够营造出轻松有趣的课堂氛围,有助于打造出高效的数学课堂。那么针对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尝试,创设情境实施教学。
一、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游戏是小学生们非常热衷的一种活动形式,无论是哪一个年龄阶段的小学生,他们都非常喜欢游戏。因此,在数学课堂当中,我们可以将游戏与教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设计出能够启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研究的游戏,在这样的游戏情境当中,能够让学生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需要注意的是,游戏的类型一定要结合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在带领学生学习倍数与因数的时候,教师在课堂上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小游戏。游戏的内容是这样的,教师随机说出一个数,同学们看自己的学号是否符合条件,符合条件的同学自动站起来,并说出学号,看谁反应快。比如当教师说“我是5,我找我的倍数。”那么,学号为5、10、15、20……的学生就要站起来。再比如教师说“我是36,请找我的因数。”那么学号为1、2、3、4、6……的学生就要站起来。
在游戏当中,每一个小学生的状态都非常的兴奋,大家的参与程度十分高,并且思维也在跟随着游戏规则运转,不仅促进了思考,还培养了学生的反应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
二、创设操作情境,提高学生积极性
小学生们年龄小,他们自身的认知能力并不强,并且小学生们以形象思维为主,在面对一些相对比较抽象的知识时,如果仅凭教师的讲解,那么理解起来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困难。基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创设实际操作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当中动手操作、动脑思考,这样一来能够加速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以轴对称图形这部分知识为例,为了能够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创设操作情境。教师请学生们拿出提前准备好的学具(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等卡片),然后组织学生动手验证一下这些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的话它们分别有几条对称轴。在接到这个操作任务之后,大家分别动手并在小组合作的过程当中对这些图形进行了基本的验证。最后教师利用多媒体来演示折纸的过程以及得出的结果:长方形有两条对称轴、正方形有四条对称轴、平行四邊形没有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等腰梯形有一条对称轴。
通过动手操作之后,大家能够从直观的现象当中进一步理解抽象的知识,这对于学生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有着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还能够丰富学生的体验。
三、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思考
问题情境是教学当中经常创设的一种情境,这种情境创设的方法最为简单,并且效果也能够令人满意。众所周知,小学生们具有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他们对于一些未知的问题总是充满着好奇和疑问。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创设问题情境,精心设计能够诱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发散思维。
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24时计时法的时候,教师在课堂上展示出9时的钟面,然后以此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这是几时?猜一猜,这个时候老师有可能在做什么?问题提出之后,大家给出了很多种不同的答案,有的人认为可能在家里看电视,也有的人认为在批改作业,还有的人认为可能睡觉了……大家的意见都不统一,于是教师再次提出问题:为什么有的同学会认为老师在上课,而有的同学认为老师在睡觉呢?这是因为有的学生认为钟面中显示的是上午9时,上午9时的时候老师应该是在上课。而有的学生认为钟面表示的是晚上9时,晚上9时的时候老师可能已经睡觉了。由此,教师组织学生学习24时计时法,带领学生研究时间的表示方法。
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的注意力,能够快速地集中起来。作为教师,我们应当设计出合理的问题,让学生在问题情境当中积极思考,为后续的学习打好基础准备。
总的来说,在教学过程当中创设出适合小学生们的教学情境,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都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地探索,要根据学生的需求找到更加适合的情境,发挥情境化教学的作用,构建愉快、活跃的课堂。
参考文献
[1]颜爱莲.核心素养视角下如何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考试周刊,2019(29):96.
[2]周运航.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策略[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9(04):120.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师范第三附属小学)
关键词:情境化教学;小学数学;小学生
在素质教育大力推行和发展的今天,实施情境化教学已经成了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所谓的情境化教学,简单来说就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需求,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来创设出恰当的教学情境,然后引导学生置身在情境当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情境化教学的运用,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更能够营造出轻松有趣的课堂氛围,有助于打造出高效的数学课堂。那么针对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尝试,创设情境实施教学。
一、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游戏是小学生们非常热衷的一种活动形式,无论是哪一个年龄阶段的小学生,他们都非常喜欢游戏。因此,在数学课堂当中,我们可以将游戏与教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设计出能够启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研究的游戏,在这样的游戏情境当中,能够让学生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需要注意的是,游戏的类型一定要结合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在带领学生学习倍数与因数的时候,教师在课堂上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小游戏。游戏的内容是这样的,教师随机说出一个数,同学们看自己的学号是否符合条件,符合条件的同学自动站起来,并说出学号,看谁反应快。比如当教师说“我是5,我找我的倍数。”那么,学号为5、10、15、20……的学生就要站起来。再比如教师说“我是36,请找我的因数。”那么学号为1、2、3、4、6……的学生就要站起来。
在游戏当中,每一个小学生的状态都非常的兴奋,大家的参与程度十分高,并且思维也在跟随着游戏规则运转,不仅促进了思考,还培养了学生的反应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
二、创设操作情境,提高学生积极性
小学生们年龄小,他们自身的认知能力并不强,并且小学生们以形象思维为主,在面对一些相对比较抽象的知识时,如果仅凭教师的讲解,那么理解起来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困难。基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创设实际操作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当中动手操作、动脑思考,这样一来能够加速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以轴对称图形这部分知识为例,为了能够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创设操作情境。教师请学生们拿出提前准备好的学具(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等卡片),然后组织学生动手验证一下这些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的话它们分别有几条对称轴。在接到这个操作任务之后,大家分别动手并在小组合作的过程当中对这些图形进行了基本的验证。最后教师利用多媒体来演示折纸的过程以及得出的结果:长方形有两条对称轴、正方形有四条对称轴、平行四邊形没有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等腰梯形有一条对称轴。
通过动手操作之后,大家能够从直观的现象当中进一步理解抽象的知识,这对于学生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有着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还能够丰富学生的体验。
三、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思考
问题情境是教学当中经常创设的一种情境,这种情境创设的方法最为简单,并且效果也能够令人满意。众所周知,小学生们具有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他们对于一些未知的问题总是充满着好奇和疑问。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创设问题情境,精心设计能够诱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发散思维。
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24时计时法的时候,教师在课堂上展示出9时的钟面,然后以此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这是几时?猜一猜,这个时候老师有可能在做什么?问题提出之后,大家给出了很多种不同的答案,有的人认为可能在家里看电视,也有的人认为在批改作业,还有的人认为可能睡觉了……大家的意见都不统一,于是教师再次提出问题:为什么有的同学会认为老师在上课,而有的同学认为老师在睡觉呢?这是因为有的学生认为钟面中显示的是上午9时,上午9时的时候老师应该是在上课。而有的学生认为钟面表示的是晚上9时,晚上9时的时候老师可能已经睡觉了。由此,教师组织学生学习24时计时法,带领学生研究时间的表示方法。
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的注意力,能够快速地集中起来。作为教师,我们应当设计出合理的问题,让学生在问题情境当中积极思考,为后续的学习打好基础准备。
总的来说,在教学过程当中创设出适合小学生们的教学情境,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都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地探索,要根据学生的需求找到更加适合的情境,发挥情境化教学的作用,构建愉快、活跃的课堂。
参考文献
[1]颜爱莲.核心素养视角下如何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考试周刊,2019(29):96.
[2]周运航.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策略[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9(04):120.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师范第三附属小学)